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日趋兴盛,中原文献浩瀚的数量、精湛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吕友仁先生任主编、查洪德先生任常务副主编的目录学著作《中州文献总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涵中州所有著者、囊括经史子集各体,搜罗全面,严谨客观,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目录学著作。
关键词:独特价值;搜罗全面;去伪存真
一、与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本书问世之前,以中州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已有数部,如郑调元的《郑州先贤志》、刘宗泗的《襄城文献录》、苏源生的《郾陵文献志》、孙奇峰的《中州人物考》、耿介的《中州道学编》、李时灿的《中州先哲传》、杨淮的《中州诗钞》、李时灿的《中州诗征》、张宗泰的《中州集略》等。本书与此类著作相比,相同之处是同以中州文献为著录对象,不同之处是本书以自先秦以来的整个中州作者及其著述为著录对象。换言之,前此的同类著作,或局限于一地、或局限于一体、或局限于某一朝代,无法从中窥知中州文献的全貌。而本书则包涵中州各地所有著者,囊括经史子集各体,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实为名副其实的集大成之作。与本书性质相同的同类著作还有李时灿的《中州艺文录》、《河南通志艺文志稿》(简称《艺文志稿》)、《历代中州作家简录》(简称《简录》)等三种著作。具体来说,李时灿的《中州艺文录》虽名似记载中州文献的渊薮,但事实上它仅包举有清一代。《艺文志稿》,纂修者不详,民国31年铅印出版,凡17册。其中,经部21卷,3册;史部不分卷,4册;子部32卷,4册;集部9卷,6册。《简录》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郑州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写的油印本。这两部书为本书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东西。内容方面自不待言,即自体例方面,本书对前两种也多有借鉴。如《简录》的编写体例是以人系书,总体来说,是以朝代、年代的先后为序,每一作者均有小传,本书亦是如此;而对其对作者著作只列书目,不作提要的作法则不予采纳。《艺文志稿》存佚全收,且对所收之书进行提要,本书对此予以借鉴;而对其以四部为序编排书目的作法则不予采纳。在借鉴此两种著作体例的基础上,作者又大量参阅了许多经典性体例,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范。首先对涉及本书内容的各个方面如断限、目标、作者、著述等都予以规范。其次是对每一个环节都予以明确和细致的规范,如对于作者小传,规定一般要包括的诸如姓名、生卒年等九项内容。再次是操作灵活,不拘形式。由于具体到每一个著者、每一种著述或每一篇诗文都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又要求在编纂原则的指导下,灵活处理。在具体内容,亦即提要的编写方面,本书的成就也远远超过了《艺文志稿》。《艺文志稿》对所著录的著述或作提要,或不作提要,显得较为随意。而本书则对所著录的作者均作小传,著述只要有条件都尽可能地编写提要。或对其版本的源流进行追溯,如卷七荀万秋的《礼记钞略》,提要云,“《礼记钞略》二卷,始见《七录》,《隋志》一注云亡。两《唐志》有荀万秋《礼记抄略》二卷,后佚。清马国翰辑《礼论钞略》一卷,仅有二篇议郊庙乐制之文,见《玉函山房辑佚书》。”或对其内容进行简评,如对于卷十七张抡的《易卦补遗》,提要云“《易卦补遗》,始见《玉海》三六,云:‘其说曰:《易》以初上二爻为定体,以中四爻为变体,《系辞》谓之中爻,先儒谓之互体。所谓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八卦互成,刚柔相易之道。非此无见也。’后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卷十六陈与义的《简斋词》,提要云“《简斋词》一卷,又名《无住词》,始见《直斋书录解题》二一。陈与义词,意境近诗,清婉奇丽,而豪放处又近苏东坡。有《四部丛刊》本,《疆村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又有《简斋集》本,今收入《全宋词》。”
二、表现在对量的把握上,该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搜罗全面,此可概括为“全”字
具体而论,该书在时间上以自先秦至清末为断限,在空间上以现行的河南版图为范畴,在入选对象上以籍贯为河南的所有著者为标准,广泛搜求附合条件的著者及其所撰著述。为此广泛搜集相关的材料,诸如史传类,包括二十五史、历代学案、《中州先哲传》等61种;书目类,包括历代公私书目63种;索引类,包括各类索引24种;总集类,包括诸如《诗经》等64种;辞书类,包括《元和姓纂》等34种;释道类,包括历代《高僧传》等12著述,总计达258种,而数量不胜枚举的方志类图书还不在此限。在几乎穷尽了所有相关文献的前提下,著者们进行了艰难的耙梳。其中无一不体现一个“全”字。其一、著述不论存佚全部收录。如卷八著录著述45种,其中现存有2种,佚43种。具体到个案,如卷六袁宏被著录有《周易谱》等11种著作,其中有9种已佚。其二、著述不论是煌煌巨著,还是散乱篇什,但凡是著者曾经创作出的文字,均加著录。还以卷八为例,该卷不仅著录了数十种著述,而且还著录了121篇文、30首诗。往往著者仅有一篇诗文甚至仅有两句诗文亦见收录,如卷十一郑翱就因有“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一联见收,真可谓是纤芥不遗。其三、具体到每个被著录对象而言,所谓的“全”又指本书的作者们对其所著作品的搜求之全,如卷六对干宝的著述,本书据《隋志》及两《唐志》著录了《周易注》等19种,此外又广泛搜求,先后从丁国钧的《补晋书艺文志》、文廷式的《补晋书艺文志》、《五朝小说大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文献中又辑录出了《周易问难》等7种及文9篇,总共26种及文9篇,为历来著录干宝著述最完备者。由于本书搜求全面精细,因而著录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此前编成的《艺文志稿》和《简录》的规模。如就著述来说,以宋代为例,据统计,《艺文志稿》著录现存著作507部,除去其不合体例者,则只有450部。而本书著录的达1417部,是《艺文志稿》的三倍多。从所收历代作者的情况看,《简录》的宋代部分著录的作者为247人,而本书宋代部分著录的作者则多达642人,《简录》收录的中州作者计3255人,而本书的历代中州作者为5287人,较之《简录》多出两千余人。
三、表现在对质的把握上,该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去伪存真,此可概括为“真”字
从《前言》中可以看到,作者们从一开始就对所采用资料抱着审慎的态度,虽依靠文献资料,但又不迷信前贤,高度强调要实事求是,言必有征。所谓“绝不不懂装懂,知道的、理解的就说,不知道、不理解的就不说。”力求使自己的成果以客观、公正、严谨、精湛的面目呈现在学人的面前。因此本书虽以“全”为追求目标之一,但并不一味地贪多求全。所谓的全是以严谨的考辨为前提的,但凡假托伪冒之书,一概拒之门外。如卷一辛鈃的著述仅著录用其《文子》九篇,“《文子》而外,托名于计然者尚有之,不录。”卷一墨翟的著述仅著录用其《墨子》十五卷。“《墨子》而外,托名之作尚有之,不录。”但凡未就之书也不在所收之列。如《艺文志稿》著录后魏袁式撰的《字释》一书,根据是《魏书·袁式传》,但《魏书·袁式传》与《北史·袁式传》俱称袁式“作《字释》,未就。”既然未就,自是不得著录。前人误录之书自然亦不再著录之列。如《艺文志稿》著录三国魏邯郸淳有《许氏字指》一书,实则纯系子虚乌有,按《魏略》云:“淳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所谓“许氏字指”,乃指许慎《说文解字》的精义,非谓淳著有《许氏字指》一书。故本书不予著录。实事求是,言必有征的特点在一些考辨性的提要中显得尤其突出。如卷十五对韩正彦的《韩琦家传》所做提要云“《韩琦家传》十卷,始见《宋史·艺文志》二,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按本书(按指《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琦五子无名’正彦‘者,《郡斋志》卷九作’韩忠彦‘并云’录其父琦平生行事。‘疑作’韩忠彦‘是。’今按忠彦、正彦非一人,正彦乃韩琦兄韩璩子。又今本《安阳集》所附《家传》题韩忠彦,与《郡斋读书志》合。今此仅录以备考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书是一部迄今为止关于中原文献的最为全面和权威的目录学著作,对于中原文献,本书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给予了世人以较为满意的回答,故而它的问世无疑为方兴未艾的中原文化研究铺平了道路,必将对中原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独特价值;搜罗全面;去伪存真
一、与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本书问世之前,以中州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已有数部,如郑调元的《郑州先贤志》、刘宗泗的《襄城文献录》、苏源生的《郾陵文献志》、孙奇峰的《中州人物考》、耿介的《中州道学编》、李时灿的《中州先哲传》、杨淮的《中州诗钞》、李时灿的《中州诗征》、张宗泰的《中州集略》等。本书与此类著作相比,相同之处是同以中州文献为著录对象,不同之处是本书以自先秦以来的整个中州作者及其著述为著录对象。换言之,前此的同类著作,或局限于一地、或局限于一体、或局限于某一朝代,无法从中窥知中州文献的全貌。而本书则包涵中州各地所有著者,囊括经史子集各体,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实为名副其实的集大成之作。与本书性质相同的同类著作还有李时灿的《中州艺文录》、《河南通志艺文志稿》(简称《艺文志稿》)、《历代中州作家简录》(简称《简录》)等三种著作。具体来说,李时灿的《中州艺文录》虽名似记载中州文献的渊薮,但事实上它仅包举有清一代。《艺文志稿》,纂修者不详,民国31年铅印出版,凡17册。其中,经部21卷,3册;史部不分卷,4册;子部32卷,4册;集部9卷,6册。《简录》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郑州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写的油印本。这两部书为本书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东西。内容方面自不待言,即自体例方面,本书对前两种也多有借鉴。如《简录》的编写体例是以人系书,总体来说,是以朝代、年代的先后为序,每一作者均有小传,本书亦是如此;而对其对作者著作只列书目,不作提要的作法则不予采纳。《艺文志稿》存佚全收,且对所收之书进行提要,本书对此予以借鉴;而对其以四部为序编排书目的作法则不予采纳。在借鉴此两种著作体例的基础上,作者又大量参阅了许多经典性体例,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本书的体例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规范。首先对涉及本书内容的各个方面如断限、目标、作者、著述等都予以规范。其次是对每一个环节都予以明确和细致的规范,如对于作者小传,规定一般要包括的诸如姓名、生卒年等九项内容。再次是操作灵活,不拘形式。由于具体到每一个著者、每一种著述或每一篇诗文都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又要求在编纂原则的指导下,灵活处理。在具体内容,亦即提要的编写方面,本书的成就也远远超过了《艺文志稿》。《艺文志稿》对所著录的著述或作提要,或不作提要,显得较为随意。而本书则对所著录的作者均作小传,著述只要有条件都尽可能地编写提要。或对其版本的源流进行追溯,如卷七荀万秋的《礼记钞略》,提要云,“《礼记钞略》二卷,始见《七录》,《隋志》一注云亡。两《唐志》有荀万秋《礼记抄略》二卷,后佚。清马国翰辑《礼论钞略》一卷,仅有二篇议郊庙乐制之文,见《玉函山房辑佚书》。”或对其内容进行简评,如对于卷十七张抡的《易卦补遗》,提要云“《易卦补遗》,始见《玉海》三六,云:‘其说曰:《易》以初上二爻为定体,以中四爻为变体,《系辞》谓之中爻,先儒谓之互体。所谓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八卦互成,刚柔相易之道。非此无见也。’后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卷十六陈与义的《简斋词》,提要云“《简斋词》一卷,又名《无住词》,始见《直斋书录解题》二一。陈与义词,意境近诗,清婉奇丽,而豪放处又近苏东坡。有《四部丛刊》本,《疆村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又有《简斋集》本,今收入《全宋词》。”
二、表现在对量的把握上,该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搜罗全面,此可概括为“全”字
具体而论,该书在时间上以自先秦至清末为断限,在空间上以现行的河南版图为范畴,在入选对象上以籍贯为河南的所有著者为标准,广泛搜求附合条件的著者及其所撰著述。为此广泛搜集相关的材料,诸如史传类,包括二十五史、历代学案、《中州先哲传》等61种;书目类,包括历代公私书目63种;索引类,包括各类索引24种;总集类,包括诸如《诗经》等64种;辞书类,包括《元和姓纂》等34种;释道类,包括历代《高僧传》等12著述,总计达258种,而数量不胜枚举的方志类图书还不在此限。在几乎穷尽了所有相关文献的前提下,著者们进行了艰难的耙梳。其中无一不体现一个“全”字。其一、著述不论存佚全部收录。如卷八著录著述45种,其中现存有2种,佚43种。具体到个案,如卷六袁宏被著录有《周易谱》等11种著作,其中有9种已佚。其二、著述不论是煌煌巨著,还是散乱篇什,但凡是著者曾经创作出的文字,均加著录。还以卷八为例,该卷不仅著录了数十种著述,而且还著录了121篇文、30首诗。往往著者仅有一篇诗文甚至仅有两句诗文亦见收录,如卷十一郑翱就因有“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一联见收,真可谓是纤芥不遗。其三、具体到每个被著录对象而言,所谓的“全”又指本书的作者们对其所著作品的搜求之全,如卷六对干宝的著述,本书据《隋志》及两《唐志》著录了《周易注》等19种,此外又广泛搜求,先后从丁国钧的《补晋书艺文志》、文廷式的《补晋书艺文志》、《五朝小说大观》、《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文献中又辑录出了《周易问难》等7种及文9篇,总共26种及文9篇,为历来著录干宝著述最完备者。由于本书搜求全面精细,因而著录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此前编成的《艺文志稿》和《简录》的规模。如就著述来说,以宋代为例,据统计,《艺文志稿》著录现存著作507部,除去其不合体例者,则只有450部。而本书著录的达1417部,是《艺文志稿》的三倍多。从所收历代作者的情况看,《简录》的宋代部分著录的作者为247人,而本书宋代部分著录的作者则多达642人,《简录》收录的中州作者计3255人,而本书的历代中州作者为5287人,较之《简录》多出两千余人。
三、表现在对质的把握上,该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去伪存真,此可概括为“真”字
从《前言》中可以看到,作者们从一开始就对所采用资料抱着审慎的态度,虽依靠文献资料,但又不迷信前贤,高度强调要实事求是,言必有征。所谓“绝不不懂装懂,知道的、理解的就说,不知道、不理解的就不说。”力求使自己的成果以客观、公正、严谨、精湛的面目呈现在学人的面前。因此本书虽以“全”为追求目标之一,但并不一味地贪多求全。所谓的全是以严谨的考辨为前提的,但凡假托伪冒之书,一概拒之门外。如卷一辛鈃的著述仅著录用其《文子》九篇,“《文子》而外,托名于计然者尚有之,不录。”卷一墨翟的著述仅著录用其《墨子》十五卷。“《墨子》而外,托名之作尚有之,不录。”但凡未就之书也不在所收之列。如《艺文志稿》著录后魏袁式撰的《字释》一书,根据是《魏书·袁式传》,但《魏书·袁式传》与《北史·袁式传》俱称袁式“作《字释》,未就。”既然未就,自是不得著录。前人误录之书自然亦不再著录之列。如《艺文志稿》著录三国魏邯郸淳有《许氏字指》一书,实则纯系子虚乌有,按《魏略》云:“淳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所谓“许氏字指”,乃指许慎《说文解字》的精义,非谓淳著有《许氏字指》一书。故本书不予著录。实事求是,言必有征的特点在一些考辨性的提要中显得尤其突出。如卷十五对韩正彦的《韩琦家传》所做提要云“《韩琦家传》十卷,始见《宋史·艺文志》二,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按本书(按指《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琦五子无名’正彦‘者,《郡斋志》卷九作’韩忠彦‘并云’录其父琦平生行事。‘疑作’韩忠彦‘是。’今按忠彦、正彦非一人,正彦乃韩琦兄韩璩子。又今本《安阳集》所附《家传》题韩忠彦,与《郡斋读书志》合。今此仅录以备考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书是一部迄今为止关于中原文献的最为全面和权威的目录学著作,对于中原文献,本书无论是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方面,都给予了世人以较为满意的回答,故而它的问世无疑为方兴未艾的中原文化研究铺平了道路,必将对中原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