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长城》是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一部奇幻动作片,与2016年12月16日上映,取得了较大反响。张艺谋导演因其摄影师的出身,对电影中的影视美术要求十分苛刻,在每一部作品中通过大量的影视美术运用来展示其高超的导演水准,电影《长城》作为一部中外联合出品的巨制,将张艺谋导演的艺术格调尽情的展示出来。本文将以影视美术为重点浅析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
关键词:《长城》,张艺谋,影视美术,
电影《长城》是我国导演借鉴好莱坞的资本与制作团队讲述中国故事的一部电影,高水准的制作使其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三千余人参与,其中包含多位奥斯卡奖获奖者,艺术功底十分强大。拥有如此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撑,使原本就热衷于影视美术的张艺谋导演将其独特的“张艺谋式”魅力完美的展现出来,无论是影片中的色彩运用,还是人物造型设计,或是中国文化元素,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电影《长城》可以说是张艺谋导演从影以来最大的电影。
一,电影镜头中的色彩运用
视觉是人类天生具有的认识世界的功能,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后现代社会, 视觉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读和看, 伴随诉诸感性的具象符号使用的日益广泛, 人类对于图片和电影的品读能力需要不断增强, 因此, 视觉更多的意思是“解读”某种具象性的对象, 而这种具象性的对象是由视觉符号所组成和建构的[1](P55-143)。在视觉元素中色彩又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曾经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中,通过红、青、绿、白、黑五种色彩塑造人物,在电影《长城》中,张艺谋导演也运用了大量色彩进行人物塑造和场景设计。
在“无影禁军”的设计上,将不同兵种分为黑、蓝、红、黄、紫五色,黑色代表着近战兵、蓝色代表着飞索兵、红色代表着弓弩兵、黄色代表着工程兵、紫色代表着骑兵,通过颜色的不同区分不同的兵种,不同的颜色代表着的性格与特点也不相同,各兵种间的分工与职责也不相同,用颜色这种抽象的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军队与兵法的魅力。
除“无影禁军”外,电影中另外的几种身份,也都通过颜色进行塑造,绿色服饰的朝廷官员,金色铠甲的御林军,金色龙袍的大宋皇帝。帝王用金色服饰进行人物塑造已经成为惯例,充当保卫皇帝重任的御林军也用黄色区别于边疆的“无影禁军”也无可厚非,唯独用绿色衣服去代表朝廷大臣别有用心。
绿色在电影中常有表现宁静与安逸的意思,通过官员绿色的服装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和平与安定,但绿色又有嫉妒和幼稚的含义,郑凯饰演的“沈大人”为博皇帝一笑,冒险将饕餮运回汴梁,最终引发灾难,绿色的服饰,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的中国盛世,也很好的揭示了当时官员因和平安定导致的贪婪幼稚。
在场景设计中,从长城的青、沙漠的黄到山谷的黑,最后到皇宫的金色,用颜色拖动情节发展,这是张艺谋导演的惯用手段,从电影《英雄》开始就有体现。影片初始,青色的长城气势恢宏,展现中华魅力;再到黄色的沙漠上,平稳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到画面色调转为山谷的黑色时,故事发展到一个小高潮,饕餮大军开始进攻长城;当由黑变金,场地从长城转移到汴梁时,影片整体走向高潮部分,画面有压抑的黑暗转向明亮的金色,预示着情节即将发生反转,正义即将战胜黑暗。
二,人物造型设计
在电影《长城》中,除用色彩塑造人物外,还借用动物形象对人物造型进行设计。在“无影禁军”中根据兵种的不同将其分为“熊军”、“鹤军”、“鹰军”、“虎军”、“鹿军”,分别与黑、蓝、红、黄、紫五色对应。
“熊”在“五禽戏”中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步行时之神态,笨重中寓轻灵,正与我国古代时的近战步兵相近,所有用“熊”这一意象来代表近战兵,同时熊的稳重也很好的体现了影片中“熊军将领”邵殿帅作为“无影禁军”的总统帅,其稳重的性格特点。
“鹤”在中国古代以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著称,与影片中“鹤军”女兵的形象相符合,同时在“五禽戏”中“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落雁势,飞翔势”又与“鹤军”飞索兵从天而降力战饕餮一致,通过人物造型的设计,在衬托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蕴藏着的浓郁中国韵味。
“鹰军”以弓箭作为兵器,饕餮来犯时,万箭齐发如大雨倾泻而下;“虎军”以力量为特点,操控重型机关,巧借水力痛击饕餮;“鹿军”以速度著称,如疾驰在密林中的雄鹿,在饕餮群中杀出血路。五种动物形象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赋中均有对其意向的阐释,张艺谋导演作为一名色彩大师,让五军分穿不同颜色的盔甲,通过动物意向特制不同服饰,用服饰与颜色展现其人物性格特点,做出了独特设计。
电影《长城》作为与好莱坞合作的一部巨制,中西文化相结合,利用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呈现中西融合的主体构想,展现中国工艺的唯美质感。从将士的盔甲、披风到头盔,好莱坞的设计理念让中国传统服饰显得更具活力。
三,“饕餮”视觉元素的运用
在电影《长城》中,故事主要围绕抵御“怪兽”——饕餮展开。饕餮作为中国古代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2]
“饕餮”的造型设计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这也是电影中“饕餮”的原型设计,但影片中的“饕餮”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的“饕餮”又有不同。电影《长城》作为一部与好莱坞合作的“大片”,“饕餮”这一造型设计是中国符号与西方艺术的結合品,是好莱坞工业与中国文化的产物,在原型基础上在加工,在符合好莱坞对于工业化怪物的设定上,还原中国怪物。
“饕餮”这一视觉元素在影片中,包含“中”与“外”两种内容含义。从“中”来说,“饕餮”是中国古代“四大恶兽”之一,中国元素十足,“饕餮”的象形设计也与华人印象中“饕餮”保持一致,都是贪婪的象征;而从“外”来说,又对“饕鬄”这一造型赋予了“好莱坞式”含义,对“饕餮”这一原型从外貌、声音、颜色、行为方式上进行了在加工,使其西方化,更接近于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中对于怪兽的定位,使其成为了一种“灾难”的象征。
“饕餮”这一视觉元素的运用成为了电影中对于中西方电影艺术文化的结合点,即中国味十足,有符合西方审美,在能牢牢掌握住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在海外开拓了大片新市场。“饕餮”这一视觉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电影改革中的一次里程碑,同样也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中的一次成功试水。
四,结语
张艺谋导演通过电影《长城》给全球的受众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又一次完美的阐释了“张艺谋式”的电影艺术魅力,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服装造型的设计,或是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审美进行融合,这都是一部电影中影视美术的展现,通过美术的魅力,加强影片的艺术魅力,多种艺术相融合才能创造出震撼的影视艺术。在商业电影流行的时代,在电影完美的体现了他的商业价值后,又极具艺术性质,张艺谋导演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而电影《长城》是其近期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ElaineBaldwin)等.文化研究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柏翰.衍生与附会:中国「龙生九子」形象探析[J].民间文学年刊,2007
作者简介:
李海河(1997-),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刘 宇(199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影视编导。
关键词:《长城》,张艺谋,影视美术,
电影《长城》是我国导演借鉴好莱坞的资本与制作团队讲述中国故事的一部电影,高水准的制作使其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莱坞大片”。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三千余人参与,其中包含多位奥斯卡奖获奖者,艺术功底十分强大。拥有如此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撑,使原本就热衷于影视美术的张艺谋导演将其独特的“张艺谋式”魅力完美的展现出来,无论是影片中的色彩运用,还是人物造型设计,或是中国文化元素,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电影《长城》可以说是张艺谋导演从影以来最大的电影。
一,电影镜头中的色彩运用
视觉是人类天生具有的认识世界的功能,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后现代社会, 视觉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读和看, 伴随诉诸感性的具象符号使用的日益广泛, 人类对于图片和电影的品读能力需要不断增强, 因此, 视觉更多的意思是“解读”某种具象性的对象, 而这种具象性的对象是由视觉符号所组成和建构的[1](P55-143)。在视觉元素中色彩又是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曾经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中,通过红、青、绿、白、黑五种色彩塑造人物,在电影《长城》中,张艺谋导演也运用了大量色彩进行人物塑造和场景设计。
在“无影禁军”的设计上,将不同兵种分为黑、蓝、红、黄、紫五色,黑色代表着近战兵、蓝色代表着飞索兵、红色代表着弓弩兵、黄色代表着工程兵、紫色代表着骑兵,通过颜色的不同区分不同的兵种,不同的颜色代表着的性格与特点也不相同,各兵种间的分工与职责也不相同,用颜色这种抽象的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军队与兵法的魅力。
除“无影禁军”外,电影中另外的几种身份,也都通过颜色进行塑造,绿色服饰的朝廷官员,金色铠甲的御林军,金色龙袍的大宋皇帝。帝王用金色服饰进行人物塑造已经成为惯例,充当保卫皇帝重任的御林军也用黄色区别于边疆的“无影禁军”也无可厚非,唯独用绿色衣服去代表朝廷大臣别有用心。
绿色在电影中常有表现宁静与安逸的意思,通过官员绿色的服装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和平与安定,但绿色又有嫉妒和幼稚的含义,郑凯饰演的“沈大人”为博皇帝一笑,冒险将饕餮运回汴梁,最终引发灾难,绿色的服饰,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的中国盛世,也很好的揭示了当时官员因和平安定导致的贪婪幼稚。
在场景设计中,从长城的青、沙漠的黄到山谷的黑,最后到皇宫的金色,用颜色拖动情节发展,这是张艺谋导演的惯用手段,从电影《英雄》开始就有体现。影片初始,青色的长城气势恢宏,展现中华魅力;再到黄色的沙漠上,平稳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到画面色调转为山谷的黑色时,故事发展到一个小高潮,饕餮大军开始进攻长城;当由黑变金,场地从长城转移到汴梁时,影片整体走向高潮部分,画面有压抑的黑暗转向明亮的金色,预示着情节即将发生反转,正义即将战胜黑暗。
二,人物造型设计
在电影《长城》中,除用色彩塑造人物外,还借用动物形象对人物造型进行设计。在“无影禁军”中根据兵种的不同将其分为“熊军”、“鹤军”、“鹰军”、“虎军”、“鹿军”,分别与黑、蓝、红、黄、紫五色对应。
“熊”在“五禽戏”中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步行时之神态,笨重中寓轻灵,正与我国古代时的近战步兵相近,所有用“熊”这一意象来代表近战兵,同时熊的稳重也很好的体现了影片中“熊军将领”邵殿帅作为“无影禁军”的总统帅,其稳重的性格特点。
“鹤”在中国古代以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著称,与影片中“鹤军”女兵的形象相符合,同时在“五禽戏”中“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落雁势,飞翔势”又与“鹤军”飞索兵从天而降力战饕餮一致,通过人物造型的设计,在衬托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蕴藏着的浓郁中国韵味。
“鹰军”以弓箭作为兵器,饕餮来犯时,万箭齐发如大雨倾泻而下;“虎军”以力量为特点,操控重型机关,巧借水力痛击饕餮;“鹿军”以速度著称,如疾驰在密林中的雄鹿,在饕餮群中杀出血路。五种动物形象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文赋中均有对其意向的阐释,张艺谋导演作为一名色彩大师,让五军分穿不同颜色的盔甲,通过动物意向特制不同服饰,用服饰与颜色展现其人物性格特点,做出了独特设计。
电影《长城》作为与好莱坞合作的一部巨制,中西文化相结合,利用人物服装造型设计呈现中西融合的主体构想,展现中国工艺的唯美质感。从将士的盔甲、披风到头盔,好莱坞的设计理念让中国传统服饰显得更具活力。
三,“饕餮”视觉元素的运用
在电影《长城》中,故事主要围绕抵御“怪兽”——饕餮展开。饕餮作为中国古代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2]
“饕餮”的造型设计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这也是电影中“饕餮”的原型设计,但影片中的“饕餮”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的“饕餮”又有不同。电影《长城》作为一部与好莱坞合作的“大片”,“饕餮”这一造型设计是中国符号与西方艺术的結合品,是好莱坞工业与中国文化的产物,在原型基础上在加工,在符合好莱坞对于工业化怪物的设定上,还原中国怪物。
“饕餮”这一视觉元素在影片中,包含“中”与“外”两种内容含义。从“中”来说,“饕餮”是中国古代“四大恶兽”之一,中国元素十足,“饕餮”的象形设计也与华人印象中“饕餮”保持一致,都是贪婪的象征;而从“外”来说,又对“饕鬄”这一造型赋予了“好莱坞式”含义,对“饕餮”这一原型从外貌、声音、颜色、行为方式上进行了在加工,使其西方化,更接近于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中对于怪兽的定位,使其成为了一种“灾难”的象征。
“饕餮”这一视觉元素的运用成为了电影中对于中西方电影艺术文化的结合点,即中国味十足,有符合西方审美,在能牢牢掌握住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在海外开拓了大片新市场。“饕餮”这一视觉元素的运用是中国电影改革中的一次里程碑,同样也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中的一次成功试水。
四,结语
张艺谋导演通过电影《长城》给全球的受众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又一次完美的阐释了“张艺谋式”的电影艺术魅力,无论是色彩的运用,还是服装造型的设计,或是说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审美进行融合,这都是一部电影中影视美术的展现,通过美术的魅力,加强影片的艺术魅力,多种艺术相融合才能创造出震撼的影视艺术。在商业电影流行的时代,在电影完美的体现了他的商业价值后,又极具艺术性质,张艺谋导演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的结合,而电影《长城》是其近期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ElaineBaldwin)等.文化研究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柏翰.衍生与附会:中国「龙生九子」形象探析[J].民间文学年刊,2007
作者简介:
李海河(1997-),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影视艺术;
刘 宇(1996-),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影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