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岭南民俗舞蹈与社区文艺活动的概念简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接着简单阐释岭南民俗舞蹈的特点:艺术性、群众性、娱乐性以及健身性,然后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大众文化消费的需要三个角度简单阐述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必然性,最后从文化消费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潜力股、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表演的重头戏以及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生力军三个角度详细论证岭南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岭南民俗舞蹈 社区文艺活动 基石
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社区渐渐成为岭南地区农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合作平台,也是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最小活动单位,休闲广场自然就成为农民群众表演岭南民俗舞蹈的活动场地。在此过程中,岭南民俗舞蹈逐渐崭露头角而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的佼佼者,慢慢发展成为社区文化艺术的主体内容,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传统艺术享受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最强基石。
一、岭南民俗舞蹈与社区文艺活动
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风格奇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较多数量的农民群众参加,因而逐渐发展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主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和艺术体验,也促进了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岭南民俗舞蹈
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是数千年来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接触艺术、理解艺术、表现艺术、创编艺术的文化实践,能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岭南民俗舞蹈主要包括诙谐幽默煞有其事的道士舞、具有强烈图腾意识的禾楼舞、潇洒飘逸威猛异常的狮子舞、活泼轻松行云流水的鲤鱼舞以及气势雄壮掷地有声的英歌舞等。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在数千年农业生产与现实生活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岭南地区农民群众世代相继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够表现出农民群众对艺术的感悟、对世界的探知、对生活的把握,岭南民俗舞蹈以其群体舞蹈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逐渐成为岭南地区传统文化中的凤毛麟角,直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形式,也成为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二)社区文艺活动
社区文艺活动是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社区为基本活动单位,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和表演岭南民俗舞蹈活动和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社区的农民群众就近参与社区文艺活动,社区文艺活动地点主要是休闲广场和一些室内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以岭南民俗舞蹈为主体的集体舞蹈、个人舞、唱歌、棋牌社、写字、绘画、工艺品制作等形式的活动,农民群众在社区文艺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社区文艺活动是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核心内容,是农民群众享受现代化、城镇化高质量生活的主要途径,极大地充实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文艺活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引导农民群众适应城镇化生活、社区化生活的最佳方法,还能够培养农民群众对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培养农民群众以社区为家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将农民群众改造成为具有先进意识的现代农民,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改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岭南民俗舞蹈的特点
岭南民俗舞蹈是集体舞蹈为主要内容的舞蹈形式,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享受集体舞蹈带来的快乐,农民群众在汗流浃背中翩翩起舞,尽情享受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新活动。
(一)艺术性
岭南民俗舞蹈记载了几千年来农民群众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是农民群众享受生活、享受艺术、愉悦自我、充实生活的成品展。岭南民俗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以起源于民间习俗的瑶族土风舞《舞火狗》为例,狗是瑶族人民的图腾,因而“舞火狗”舞蹈成为岭南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记载着瑶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值得一提的是“舞火狗”是瑶族女孩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成人礼”,在少数民族民俗记载中“舞火狗”是我国唯一将图腾崇拜与少女成人礼结合在一起的宗教礼仪活动。在“舞火狗”舞蹈表演过程中,一位位风姿卓越、清新纯洁的瑶族少女在野外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载歌载舞,气氛非常热闹,“舞火狗”的时间一般在八月十五,“舞火狗”过后瑶族少女就成为大人,拥有谈恋爱的权利了,另外,“舞火狗”舞蹈活动已经成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娱乐性。
(二)群众性
岭南民俗舞蹈属于群舞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决定了岭南民俗舞蹈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众性。群舞素来是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参与舞蹈活动的农民群众越多,气氛就会越热烈,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情绪越高涨,大脑就会越兴奋。以人龙舞为例,成年人为龙腿,未成年人为龙身,这样的一条人龙需要十几个人才能够组成,而要组织更大的人龙,表演者的数量还要增加。以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双凤舞》为例,在表演过程中不但有扮演金凤、银凤的舞蹈演员,还有扮演“百鸟朝凤”的诸多演员,参与舞蹈表演的农民群众人数达到二十人左右,如此庞大的演员阵容显现出岭南民俗舞蹈强大的群众根基,表现出明显的群众性、娱乐性和艺术性。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随心而出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一点即兴表演的味道,表演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情绪特点随意组合岭南民俗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给予表演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因而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
(三)娱乐性
岭南民俗舞蹈产生的根源在于自娱自乐,随着表演者刻意追求欣赏者的视觉体验而开始注意自娱自乐与娱乐他人相结合,从而使岭南民俗舞蹈由即兴表演逐渐走向自娱娱人的正规发展之路,使岭南民俗舞蹈的娱乐性、适应性大为强化。以蜈蚣舞为例,二十多米的大蜈蚣道具需要十多个年轻人才能够舞动自如,加上大蜈蚣还要表演出爬行、蠕动、捉虫等独特动作,为农民群众带来了较好的视觉体验。在大蜈蚣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相互协作、步调一致、用力匀称、变化自如,从而将大蜈蚣表演的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表演者获得成就感而感到快乐,欣赏者看到完美的舞蹈艺术表演而感到满足和兴奋,因此,要求宽松、广泛参与的岭南民俗舞蹈真正实现了大众娱乐的目的,成为农民群众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首选项目,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掌声。 (四)健身性
岭南民俗舞蹈不但需要诸多的参与者,一般还多有舞蹈道具辅助进行,如蜈蚣舞需要表演者将大蜈蚣道具舞动为栩栩如生、狮子舞需要表演者将醒狮道具舞动为虎虎生威、金龙舞需要表演者将金龙道具舞动为天马行空、麒麟舞需要表演者将麒麟道具舞动为活灵活现等等,舞蹈道具的出现需要表演者更多的体力投入,而参与道具舞蹈表演的演员也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够长时间的舞动具有一定重量的道具,因此,在岭南民俗舞蹈活动过程中表演者经常汗流浃背,非常卖力。所以,岭南民俗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健身性,能够为表演者提供一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表演者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健身性是舞蹈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因为舞蹈活动的基础就是表演者的肢体运动,岭南民俗舞蹈具有突出的健身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活动主体内容的必然性
长期从事田间耕作的农民群众对其他舞蹈形式比较陌生,唯有千年相伴的岭南民俗舞蹈成为诸多农民群众的第一娱乐项目,从而使岭南民俗舞蹈发展为社区文艺活动主体内容成为必然。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能够提升农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将岭南地区的农村打造成为户户都参与、人人是能手的传统文化发展区。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最熟知的艺术形式,也具有较高的人气指数,更是最拿手的艺术表演节目,因而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成为举办各种社区文艺表演活动的重头戏,有力促进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群众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岭南民俗舞蹈的发展动力正好一致,岭南民俗舞蹈自然就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大众文化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样都追求实现农民群众的集体娱乐,只不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针对岭南地区的农村,实现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和高质量,而社区文艺活动则是为了实现本居住范围内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社区文化活动是大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大众文化强调实现社会大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全员性,因此,岭南民俗舞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文艺活动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实现形式,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分支,四者都是服务于民、娱乐于民的文化艺术发展形式,在发展主旨和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所以说岭南民俗舞蹈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社区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大众文化消费的需要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农民群众开始产生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农民群众希望更多更好的艺术形式、文化形式丰富本地文化艺术市场,使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欣赏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尽情地享受岭南民俗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彩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岭南地区农民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农民群众是社会大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自然就是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实现的人文工程。
四、岭南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主体
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常年从事农业生产,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较少,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千百年来主要进行岭南民俗舞蹈活动,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就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真正主体。
(一)文化消费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潜力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岭南地区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民群众开始有时间、有机会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消费需求日渐复苏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进行文化消费,在社区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中满足个人的文化消费需求。社区是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单位,肩负着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新生活新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安宁的时代重任,更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的有力保障。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在社区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是最便捷、最实效、最直接的文化消费方式,因此,农民群众逐渐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而成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潜力股。
(二)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表演的重头戏
在社区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许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纷纷粉墨登场百花齐放,而在诸多艺术形式之中,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表演的重头戏。首先,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最熟悉的艺术形式,自然拥有最高的人气指数,能够获得最大人群的支持,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表演的“龙头老大”毫无争议。其次,岭南民俗舞蹈属于集体娱乐的群舞形式,而且是参与舞蹈表演的人数越多,现场氛围越热烈,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情绪越兴奋,娱乐效果越好。最后,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对民俗舞蹈的研究和表演远比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多,岭南民俗舞蹈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最拿手的艺术表演,是展示个人艺术天赋和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岭南民俗舞蹈理所当然成为社区文艺表演中分量最重的成员。
(三)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生力军
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岭南民俗舞蹈爱好者不断将个人新学的舞蹈和新创编的舞蹈在休闲广场和文艺活动中一一展示,从而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提供了较多的新鲜元素,有效促进社区文艺表演活动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由于岭南民俗舞蹈拥有最大数量的群众基础,拥有艺术创新天赋的舞蹈爱好者也最多,“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而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提供的新剧目、新节目也最多,岭南民俗舞蹈已经成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农民群众而言,本土文化是最接近生活实际的艺术形式,对外来文化知道的较少,岭南民俗舞蹈也因此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成为中流砥柱,成为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结 语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岭南民俗舞蹈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究岭南民俗舞蹈在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中的积极作用,突出强调岭南民俗舞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舞蹈节目,有效满足农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艺术消费活动的需求,直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加速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化环境的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兰州学刊,2008(4);
[2]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学术论坛,2009(7);
[3]何兰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发研究,2008(2);
[4]何志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调研世界,2006(12);
[5]陈育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作者简介:董乐(1990—),女,本科,助理讲师,舞蹈专业,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师。
[关键词]岭南民俗舞蹈 社区文艺活动 基石
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社区渐渐成为岭南地区农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合作平台,也是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最小活动单位,休闲广场自然就成为农民群众表演岭南民俗舞蹈的活动场地。在此过程中,岭南民俗舞蹈逐渐崭露头角而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的佼佼者,慢慢发展成为社区文化艺术的主体内容,为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传统艺术享受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最强基石。
一、岭南民俗舞蹈与社区文艺活动
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风格奇特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较多数量的农民群众参加,因而逐渐发展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主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和艺术体验,也促进了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一)岭南民俗舞蹈
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是数千年来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接触艺术、理解艺术、表现艺术、创编艺术的文化实践,能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出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岭南民俗舞蹈主要包括诙谐幽默煞有其事的道士舞、具有强烈图腾意识的禾楼舞、潇洒飘逸威猛异常的狮子舞、活泼轻松行云流水的鲤鱼舞以及气势雄壮掷地有声的英歌舞等。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在数千年农业生产与现实生活的文化艺术积淀,是岭南地区农民群众世代相继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够表现出农民群众对艺术的感悟、对世界的探知、对生活的把握,岭南民俗舞蹈以其群体舞蹈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逐渐成为岭南地区传统文化中的凤毛麟角,直接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形式,也成为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二)社区文艺活动
社区文艺活动是指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社区为基本活动单位,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和表演岭南民俗舞蹈活动和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社区的农民群众就近参与社区文艺活动,社区文艺活动地点主要是休闲广场和一些室内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以岭南民俗舞蹈为主体的集体舞蹈、个人舞、唱歌、棋牌社、写字、绘画、工艺品制作等形式的活动,农民群众在社区文艺活动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社区文艺活动是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核心内容,是农民群众享受现代化、城镇化高质量生活的主要途径,极大地充实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文艺活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引导农民群众适应城镇化生活、社区化生活的最佳方法,还能够培养农民群众对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培养农民群众以社区为家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将农民群众改造成为具有先进意识的现代农民,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改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岭南民俗舞蹈的特点
岭南民俗舞蹈是集体舞蹈为主要内容的舞蹈形式,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享受集体舞蹈带来的快乐,农民群众在汗流浃背中翩翩起舞,尽情享受新农村文化建设带来的新生活、新活动。
(一)艺术性
岭南民俗舞蹈记载了几千年来农民群众进行艺术实践和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是农民群众享受生活、享受艺术、愉悦自我、充实生活的成品展。岭南民俗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以起源于民间习俗的瑶族土风舞《舞火狗》为例,狗是瑶族人民的图腾,因而“舞火狗”舞蹈成为岭南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记载着瑶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值得一提的是“舞火狗”是瑶族女孩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成人礼”,在少数民族民俗记载中“舞火狗”是我国唯一将图腾崇拜与少女成人礼结合在一起的宗教礼仪活动。在“舞火狗”舞蹈表演过程中,一位位风姿卓越、清新纯洁的瑶族少女在野外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载歌载舞,气氛非常热闹,“舞火狗”的时间一般在八月十五,“舞火狗”过后瑶族少女就成为大人,拥有谈恋爱的权利了,另外,“舞火狗”舞蹈活动已经成为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娱乐性。
(二)群众性
岭南民俗舞蹈属于群舞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决定了岭南民俗舞蹈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众性。群舞素来是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参与舞蹈活动的农民群众越多,气氛就会越热烈,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情绪越高涨,大脑就会越兴奋。以人龙舞为例,成年人为龙腿,未成年人为龙身,这样的一条人龙需要十几个人才能够组成,而要组织更大的人龙,表演者的数量还要增加。以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双凤舞》为例,在表演过程中不但有扮演金凤、银凤的舞蹈演员,还有扮演“百鸟朝凤”的诸多演员,参与舞蹈表演的农民群众人数达到二十人左右,如此庞大的演员阵容显现出岭南民俗舞蹈强大的群众根基,表现出明显的群众性、娱乐性和艺术性。岭南民俗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随心而出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一点即兴表演的味道,表演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情绪特点随意组合岭南民俗舞蹈的基本动作,能够给予表演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因而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
(三)娱乐性
岭南民俗舞蹈产生的根源在于自娱自乐,随着表演者刻意追求欣赏者的视觉体验而开始注意自娱自乐与娱乐他人相结合,从而使岭南民俗舞蹈由即兴表演逐渐走向自娱娱人的正规发展之路,使岭南民俗舞蹈的娱乐性、适应性大为强化。以蜈蚣舞为例,二十多米的大蜈蚣道具需要十多个年轻人才能够舞动自如,加上大蜈蚣还要表演出爬行、蠕动、捉虫等独特动作,为农民群众带来了较好的视觉体验。在大蜈蚣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相互协作、步调一致、用力匀称、变化自如,从而将大蜈蚣表演的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表演者获得成就感而感到快乐,欣赏者看到完美的舞蹈艺术表演而感到满足和兴奋,因此,要求宽松、广泛参与的岭南民俗舞蹈真正实现了大众娱乐的目的,成为农民群众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首选项目,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掌声。 (四)健身性
岭南民俗舞蹈不但需要诸多的参与者,一般还多有舞蹈道具辅助进行,如蜈蚣舞需要表演者将大蜈蚣道具舞动为栩栩如生、狮子舞需要表演者将醒狮道具舞动为虎虎生威、金龙舞需要表演者将金龙道具舞动为天马行空、麒麟舞需要表演者将麒麟道具舞动为活灵活现等等,舞蹈道具的出现需要表演者更多的体力投入,而参与道具舞蹈表演的演员也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够长时间的舞动具有一定重量的道具,因此,在岭南民俗舞蹈活动过程中表演者经常汗流浃背,非常卖力。所以,岭南民俗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健身性,能够为表演者提供一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表演者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健身性是舞蹈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因为舞蹈活动的基础就是表演者的肢体运动,岭南民俗舞蹈具有突出的健身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活动主体内容的必然性
长期从事田间耕作的农民群众对其他舞蹈形式比较陌生,唯有千年相伴的岭南民俗舞蹈成为诸多农民群众的第一娱乐项目,从而使岭南民俗舞蹈发展为社区文艺活动主体内容成为必然。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满足农民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能够提升农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的质量与水平,将岭南地区的农村打造成为户户都参与、人人是能手的传统文化发展区。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最熟知的艺术形式,也具有较高的人气指数,更是最拿手的艺术表演节目,因而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成为举办各种社区文艺表演活动的重头戏,有力促进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和群众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岭南民俗舞蹈的发展动力正好一致,岭南民俗舞蹈自然就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大众文化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样都追求实现农民群众的集体娱乐,只不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针对岭南地区的农村,实现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和高质量,而社区文艺活动则是为了实现本居住范围内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社区文化活动是大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大众文化强调实现社会大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全员性,因此,岭南民俗舞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社区文艺活动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实现形式,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分支,四者都是服务于民、娱乐于民的文化艺术发展形式,在发展主旨和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所以说岭南民俗舞蹈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社区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大众文化消费的需要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农民群众开始产生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农民群众希望更多更好的艺术形式、文化形式丰富本地文化艺术市场,使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欣赏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尽情地享受岭南民俗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彩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岭南地区农民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农民群众是社会大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自然就是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实现的人文工程。
四、岭南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主体
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常年从事农业生产,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较少,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千百年来主要进行岭南民俗舞蹈活动,因此,岭南民俗舞蹈就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真正主体。
(一)文化消费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潜力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岭南地区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民群众开始有时间、有机会进行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消费需求日渐复苏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进行文化消费,在社区组织的各项文化艺术活动中满足个人的文化消费需求。社区是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层单位,肩负着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倡导新生活新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安宁的时代重任,更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的有力保障。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在社区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是最便捷、最实效、最直接的文化消费方式,因此,农民群众逐渐提升的文化消费需求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而成为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潜力股。
(二)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表演的重头戏
在社区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许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纷纷粉墨登场百花齐放,而在诸多艺术形式之中,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表演的重头戏。首先,岭南民俗舞蹈是农民群众最熟悉的艺术形式,自然拥有最高的人气指数,能够获得最大人群的支持,岭南民俗舞蹈成为社区文艺表演的“龙头老大”毫无争议。其次,岭南民俗舞蹈属于集体娱乐的群舞形式,而且是参与舞蹈表演的人数越多,现场氛围越热烈,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情绪越兴奋,娱乐效果越好。最后,岭南地区的农民群众对民俗舞蹈的研究和表演远比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多,岭南民俗舞蹈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最拿手的艺术表演,是展示个人艺术天赋和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岭南民俗舞蹈理所当然成为社区文艺表演中分量最重的成员。
(三)民俗舞蹈是社区文艺活动的生力军
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岭南民俗舞蹈爱好者不断将个人新学的舞蹈和新创编的舞蹈在休闲广场和文艺活动中一一展示,从而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提供了较多的新鲜元素,有效促进社区文艺表演活动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由于岭南民俗舞蹈拥有最大数量的群众基础,拥有艺术创新天赋的舞蹈爱好者也最多,“众人拾柴火焰高”,从而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提供的新剧目、新节目也最多,岭南民俗舞蹈已经成为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农民群众而言,本土文化是最接近生活实际的艺术形式,对外来文化知道的较少,岭南民俗舞蹈也因此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过程中成为中流砥柱,成为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结 语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岭南民俗舞蹈在社区文艺表演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究岭南民俗舞蹈在农民群众文化艺术消费中的积极作用,突出强调岭南民俗舞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岭南民俗舞蹈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舞蹈节目,有效满足农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艺术消费活动的需求,直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加速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物质文化环境的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兰州学刊,2008(4);
[2]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学术论坛,2009(7);
[3]何兰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开发研究,2008(2);
[4]何志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调研世界,2006(12);
[5]陈育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2)。
作者简介:董乐(1990—),女,本科,助理讲师,舞蹈专业,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