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在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统计信用的基石。不可靠的统计会给政府的决策带来很多危害。然而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准确性差,信用度低,令人十分担忧。要做好统计工作,就要创造信用统计,相关单位要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统计信用;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统计数据不准确的议论由来已久,我国大跃进时期的报喜式数据曾让统计系统的可信度降到零。近年来,统计信用一直是百姓议论的焦点。现实统计工作中,某些基层企业统计调查的随意性,是统计信用失去社会信任的根源。经济指标上报很多是统计人员凭计划指标、参照往年数据而研究确定的,甚至在国情国力的各项普查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这种简单、随意性的问题;这种没有严密统计调查方法,松散的调查队伍,使统计的科学严谨性,在人们的认识中荡然无存。因而,树立统计信用迫在眉睫。
二、树立统计信用
当前统计信用面对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树立统计信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逐步解决问题,树立统计信用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统计的社会地位未确立。群众普遍认为统计是无关紧要的事,统计的公众地位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要提高统计的公众地位,任重道远。
2.统计的决策地位不稳固。目前,统计仅仅起到决策的参考和作为衡量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成效的工具,还未能起到经济决策智囊机构的作用。同时,统计本身无法在职能部门体现自己的影响力,地位高低只能取决于领导重视的程度。
3.统计数据的权威受到挑战。《统计法》对统计数据的使用、管理和开发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统计信用不高,权威不够,统计数据的合法地位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某些媒体在报道涉及统计数据时,经常无视《统计法》规定,未获得统计部门同意,就随意报道。
三、对统计信用的思考
统计作为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和工具,作为国家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信用的建立,必将成为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统计信用的确立,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统计面临统计信用的危机,要解决危机应从“立信、重信、维信”着手,对统计信用重新思考。
1.立信是基础。立信,用统计术语说,就是统计数据要让人相信。建立统计信用的重点是建立统计高质量数据的运行机制,完善和改革现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统计,特别是对基层的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已不能满足新体制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全国目前实行的是一张报表和统一口径的方法,反应较迟钝,如果需要调整一个指标或修改一条规则,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缺乏时效性。因此,改善要统计制度,改良统计方法,做出优质数据,才有有效建立统计信用。
立信的关键是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统计知识。统计人员大多数只是对统计报表比较熟悉熟悉和对计算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而对宏观的经济运行和管理的了解却比较少,有些人甚至是完全不懂。这样就很难满足社会对统计数据的要求。因此,更新统计知识是当务之急,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使其具有综合知识,又比较熟练的网络技术和经济管理,从而提高统计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信用水平。
立信的重点是转变统计职能,整体发挥统计的功能。统计要由单纯的数据处理职能转向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经济运行领域,掌握经济运行的脉搏,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重点、特点和难点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开发统计数据资源,发挥统计服务社会的整体功能。
2.重信是关键。以前有过统计数据失信于社会失信于民的情况发生。发生这些情况,有统计自身方法和制度技术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现行行政体制影响和限制了统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因此,确立统计的地位是树立统计信用的关键。
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机构。统计数据不是经济信息的基础,也是行政管理的依据。这就使政府统计本身面临一种两难的局面。无法独立实现获得准确数据后的承诺,往往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为此,建立一个统计数据地位超脱于管理部门之外的职能机构,是建设统计信用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理统计是构建统计信用的法律保证。统计作为经济信息基础调查部门,没有行政管理权力,要实现各种工作目标,就必须依靠《统计法》的手段来制约。要实现“依法治统”的目标,首先要把“依法治统”的原则贯穿于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尊重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的建设,县级以上政府统计部门,要配备执法队伍,才有能力对统计违法行为行使法律手段。其三,要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执法基础。目前我们统计执法最大的难度,就是取证比较困难。原因是基层企业的统计台账不规范、不配套。为此,建立完善的统计基础,是搞好执法的前提。
3.维信是必要。信用的形成是一个积聚的过程,要通过不断积累,才能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统计信用的建立需要靠广大的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为维护统计信用尽自己的全力,树立统计信用就有指日可待了。
统计信用是建立诚信国家和诚信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统计运行的全过程和统计的岗位上必须把信用作为一个业务标准,深入落实下去。统计工作人员有了诚信的理念和职业责任,才能做出可信的统计数据。
统计信用也是一个职业道德标准。创造一个维护信用的氛围,每个统计岗位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维信标准,做出相应的维信承诺,每一个统计工作者都应树立诚信意识以及自觉性,统计信用的建立,才会落实到每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上。
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只有做到诚信,才能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正确可靠的数据才会给社会经济以参考价值。统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统计信用的建立,促进统计地位的提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宁.IMF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及启示[J].统计研究,2004(01):29.
[2]林勇.统计数据质量改进的博弈论研究[J].统计研究,2008(03):106-108.
[3]刘海清,熊祖辕.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12):19-22.
关键词:统计信用;数据质量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引言
统计数据不准确的议论由来已久,我国大跃进时期的报喜式数据曾让统计系统的可信度降到零。近年来,统计信用一直是百姓议论的焦点。现实统计工作中,某些基层企业统计调查的随意性,是统计信用失去社会信任的根源。经济指标上报很多是统计人员凭计划指标、参照往年数据而研究确定的,甚至在国情国力的各项普查中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这种简单、随意性的问题;这种没有严密统计调查方法,松散的调查队伍,使统计的科学严谨性,在人们的认识中荡然无存。因而,树立统计信用迫在眉睫。
二、树立统计信用
当前统计信用面对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树立统计信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逐步解决问题,树立统计信用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统计的社会地位未确立。群众普遍认为统计是无关紧要的事,统计的公众地位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要提高统计的公众地位,任重道远。
2.统计的决策地位不稳固。目前,统计仅仅起到决策的参考和作为衡量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成效的工具,还未能起到经济决策智囊机构的作用。同时,统计本身无法在职能部门体现自己的影响力,地位高低只能取决于领导重视的程度。
3.统计数据的权威受到挑战。《统计法》对统计数据的使用、管理和开发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统计信用不高,权威不够,统计数据的合法地位得不到尊重和保护。某些媒体在报道涉及统计数据时,经常无视《统计法》规定,未获得统计部门同意,就随意报道。
三、对统计信用的思考
统计作为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和工具,作为国家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信用的建立,必将成为统计工作的当务之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统计信用的确立,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统计面临统计信用的危机,要解决危机应从“立信、重信、维信”着手,对统计信用重新思考。
1.立信是基础。立信,用统计术语说,就是统计数据要让人相信。建立统计信用的重点是建立统计高质量数据的运行机制,完善和改革现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统计,特别是对基层的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已不能满足新体制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全国目前实行的是一张报表和统一口径的方法,反应较迟钝,如果需要调整一个指标或修改一条规则,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缺乏时效性。因此,改善要统计制度,改良统计方法,做出优质数据,才有有效建立统计信用。
立信的关键是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统计知识。统计人员大多数只是对统计报表比较熟悉熟悉和对计算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而对宏观的经济运行和管理的了解却比较少,有些人甚至是完全不懂。这样就很难满足社会对统计数据的要求。因此,更新统计知识是当务之急,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使其具有综合知识,又比较熟练的网络技术和经济管理,从而提高统计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信用水平。
立信的重点是转变统计职能,整体发挥统计的功能。统计要由单纯的数据处理职能转向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经济运行领域,掌握经济运行的脉搏,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重点、特点和难点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开发统计数据资源,发挥统计服务社会的整体功能。
2.重信是关键。以前有过统计数据失信于社会失信于民的情况发生。发生这些情况,有统计自身方法和制度技术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现行行政体制影响和限制了统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因此,确立统计的地位是树立统计信用的关键。
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机构。统计数据不是经济信息的基础,也是行政管理的依据。这就使政府统计本身面临一种两难的局面。无法独立实现获得准确数据后的承诺,往往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为此,建立一个统计数据地位超脱于管理部门之外的职能机构,是建设统计信用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理统计是构建统计信用的法律保证。统计作为经济信息基础调查部门,没有行政管理权力,要实现各种工作目标,就必须依靠《统计法》的手段来制约。要实现“依法治统”的目标,首先要把“依法治统”的原则贯穿于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尊重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统计执法队伍的建设,县级以上政府统计部门,要配备执法队伍,才有能力对统计违法行为行使法律手段。其三,要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执法基础。目前我们统计执法最大的难度,就是取证比较困难。原因是基层企业的统计台账不规范、不配套。为此,建立完善的统计基础,是搞好执法的前提。
3.维信是必要。信用的形成是一个积聚的过程,要通过不断积累,才能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统计信用的建立需要靠广大的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为维护统计信用尽自己的全力,树立统计信用就有指日可待了。
统计信用是建立诚信国家和诚信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统计运行的全过程和统计的岗位上必须把信用作为一个业务标准,深入落实下去。统计工作人员有了诚信的理念和职业责任,才能做出可信的统计数据。
统计信用也是一个职业道德标准。创造一个维护信用的氛围,每个统计岗位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维信标准,做出相应的维信承诺,每一个统计工作者都应树立诚信意识以及自觉性,统计信用的建立,才会落实到每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上。
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只有做到诚信,才能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正确可靠的数据才会给社会经济以参考价值。统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统计信用的建立,促进统计地位的提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宁.IMF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及启示[J].统计研究,2004(01):29.
[2]林勇.统计数据质量改进的博弈论研究[J].统计研究,2008(03):106-108.
[3]刘海清,熊祖辕.统计信用与统计数据质量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