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质疑手段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质疑的主导性,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质疑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答疑解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方式,归纳和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高品质。
  【关键词】质疑;释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疑难是学习的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基石,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质疑解难与创新.一个有前途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独立地、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思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质疑的主导性
  
  1.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习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产生质疑;可以在分析解题中类比联想,发现新方法,寻找最接径;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
  2.授人以“渔”,探寻“疑”点
  教师应注意在质疑中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定理”为什么这样表述?增加或删改一些条件后其结论将会有何变化?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3.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具体运用
  
  1.浅处深究,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浅尝辄止,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多问一个“为什么”,不断提出问题去探本求源,总结和归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例1]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已掌握当时,在上单调增加,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上若有定义,其单调性怎样判定?不妨考察函数,由于此函数是偶函数,即它在上的图像与上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因此它在上的单调性与上的单调性正好相反,即为单调减,这样通过提问、探究,我们对幂函数,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变换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应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要善于变换思路,提出问题,谋求新思路、新方法。在质疑、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分析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超越意识。
  [例2]已知:,求:的值。
  若按常规方法,先求根再代入求值,现在变换思路:是否有更为简便灵活的方法?
  实际上,由条件等式知,只要将条件等式变形为:
  立刻求得:
  [例3]已知锐角的边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的值。
  此题若按常规方法求解很复杂,若灵活运用韦达定理和有关公式,则解法新颖,计算简单:
  又如,解析几何的创立为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数助形”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常常起到穿针引线、开拓思路的作用。但变换逆向思路不禁要问:能否“形助数”,即用几何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值得我们在解题中一试。
  3.类比联想,启迪思维的流畅性
  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引发新的猜测,提出新的问题,这种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能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启迪思维的流畅性,让思维插上翅膀。
  [例4]在证明的值与无关。
  除了常规方法化简外,与三角形中余弦定理:
  形式类比可得:若为的三个角,且的外接圆直径为1,则由正弦定理,的各边可表示如图1。
  图1
  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已由特殊情形说明此式应等于,而与无关。
  [例5]过球面上一点,作三条互相垂直的弦,求证三弦的平方和为一定数。
  由条件中三条弦相互垂直,联想到长方体的性质:
  ⑴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⑵三度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
  则以题中三条互相垂直的弦为长方体的三度构造球的内接长方体,它的对角线经过球心,所以,此三弦的平方和等于球的直径的平方,为一定值。
  4.左联右挂,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一类问题联想到另一类问题,沟通不同数学分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分科里的方法和结论巧妙地迁移到另一个分科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已知都是正数,且,求证:
  [例7]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联想到物理学里质点系的重心概念,以及用“重心到兩质点的距离与这两点质量成反比”的法则来求质点系重心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一方法能否“移植”到平面几何中用于求线段的比呢?
  古人云: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悟长存。从疑到悟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质疑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培养大胆质疑、探根究底、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培养学生数学质疑问难能力“三步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2]黄红建.浅谈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9(02).
  [3]丁建国,马春花.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7(01).
  [4]吴爱芳.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6(10).
  [5]吴浩祖.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中学版),2008(02).
  [6]吴守银.构建质疑课堂 提高质疑能力[J].考试(教研版),2009(04).
  [7]万建山.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9).
  
  作者简介:周斌(1959—),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数学。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DR-PACS-RIS系统在批量胸部X线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400例实施胸部X线体检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5月12日直至2015年5月22日,通过将DR-PACS-RIS系统实施在胸
期刊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符合新课标标准的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式,将语言运用的教学转变成有实践价值意义的语言课堂教学,以教师设置教学任务为基础.将课堂教学置之真实的
2015年12月16日21时42分,某医院有3名急诊患者,疑似服用药酒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调查为一起乌头碱中毒事件.rn1 事件基本情况rn12月16日18时,汤某等4人共同进餐后,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思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因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三观”,非常容易受到有害思想的侵蚀,所以高校开展
期刊
学生写作文是学生运用文字语言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心灵的流露创造的过程,也是人的文学素养的体现.其实作文教学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
摘 要:文化道德困境是当代道德困境的主要表现,其来源于对本国文化的不自信。在当前历史时期,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头,给各种各样的低俗文化以可乘之机,得以在当今的文化舞台上群魔乱舞,这加剧了文化道德困境的程度,要破解文化道德困境,必须从研究文化道德困境的表现入手,找到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关键词:文化道德困境;社会德困境;道德危机  在当代道德困境中,文化困境是突出表现。当代的文化困境归根结底是文化选择
【摘要】本人通过多年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从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教育与安全培训管理——地震勘探的野外作业的安全管理——地震勘探的安全检查与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对野外地震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研究探讨,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野外地震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根据地震勘探规范、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及爆破安全规程研究与实施,不但符合规程要求,又能满足现场安全要求,并在生产实
我国学校德育方面原有的“三好学生”评价体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沿用至今.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该评价体系出现了明显的缺陷:评价标准单一,唯文化课成绩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