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质疑的主导性,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质疑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答疑解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寻求正确的解决方式,归纳和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思维高品质。
【关键词】质疑;释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疑难是学习的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基石,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质疑解难与创新.一个有前途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独立地、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思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质疑的主导性
1.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习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产生质疑;可以在分析解题中类比联想,发现新方法,寻找最接径;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
2.授人以“渔”,探寻“疑”点
教师应注意在质疑中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定理”为什么这样表述?增加或删改一些条件后其结论将会有何变化?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3.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具体运用
1.浅处深究,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浅尝辄止,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多问一个“为什么”,不断提出问题去探本求源,总结和归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例1]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已掌握当时,在上单调增加,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上若有定义,其单调性怎样判定?不妨考察函数,由于此函数是偶函数,即它在上的图像与上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因此它在上的单调性与上的单调性正好相反,即为单调减,这样通过提问、探究,我们对幂函数,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变换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应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要善于变换思路,提出问题,谋求新思路、新方法。在质疑、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分析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超越意识。
[例2]已知:,求:的值。
若按常规方法,先求根再代入求值,现在变换思路:是否有更为简便灵活的方法?
实际上,由条件等式知,只要将条件等式变形为:
立刻求得:
[例3]已知锐角的边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的值。
此题若按常规方法求解很复杂,若灵活运用韦达定理和有关公式,则解法新颖,计算简单:
又如,解析几何的创立为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数助形”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常常起到穿针引线、开拓思路的作用。但变换逆向思路不禁要问:能否“形助数”,即用几何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值得我们在解题中一试。
3.类比联想,启迪思维的流畅性
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引发新的猜测,提出新的问题,这种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能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启迪思维的流畅性,让思维插上翅膀。
[例4]在证明的值与无关。
除了常规方法化简外,与三角形中余弦定理:
形式类比可得:若为的三个角,且的外接圆直径为1,则由正弦定理,的各边可表示如图1。
图1
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已由特殊情形说明此式应等于,而与无关。
[例5]过球面上一点,作三条互相垂直的弦,求证三弦的平方和为一定数。
由条件中三条弦相互垂直,联想到长方体的性质:
⑴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⑵三度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
则以题中三条互相垂直的弦为长方体的三度构造球的内接长方体,它的对角线经过球心,所以,此三弦的平方和等于球的直径的平方,为一定值。
4.左联右挂,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一类问题联想到另一类问题,沟通不同数学分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分科里的方法和结论巧妙地迁移到另一个分科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已知都是正数,且,求证:
[例7]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联想到物理学里质点系的重心概念,以及用“重心到兩质点的距离与这两点质量成反比”的法则来求质点系重心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一方法能否“移植”到平面几何中用于求线段的比呢?
古人云: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悟长存。从疑到悟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质疑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培养大胆质疑、探根究底、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培养学生数学质疑问难能力“三步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2]黄红建.浅谈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9(02).
[3]丁建国,马春花.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7(01).
[4]吴爱芳.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6(10).
[5]吴浩祖.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中学版),2008(02).
[6]吴守银.构建质疑课堂 提高质疑能力[J].考试(教研版),2009(04).
[7]万建山.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9).
作者简介:周斌(1959—),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数学。
【关键词】质疑;释疑;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疑难是学习的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基石,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质疑解难与创新.一个有前途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独立地、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思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质疑的主导性
1.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和习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产生质疑;可以在分析解题中类比联想,发现新方法,寻找最接径;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
2.授人以“渔”,探寻“疑”点
教师应注意在质疑中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定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定理”为什么这样表述?增加或删改一些条件后其结论将会有何变化?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3.明确目的,正确释“疑”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具体运用
1.浅处深究,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浅尝辄止,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多问一个“为什么”,不断提出问题去探本求源,总结和归纳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锤炼思维的深刻性。
[例1]在学习幂函数时,我们已掌握当时,在上单调增加,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上若有定义,其单调性怎样判定?不妨考察函数,由于此函数是偶函数,即它在上的图像与上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因此它在上的单调性与上的单调性正好相反,即为单调减,这样通过提问、探究,我们对幂函数,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变换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应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要善于变换思路,提出问题,谋求新思路、新方法。在质疑、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分析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超越意识。
[例2]已知:,求:的值。
若按常规方法,先求根再代入求值,现在变换思路:是否有更为简便灵活的方法?
实际上,由条件等式知,只要将条件等式变形为:
立刻求得:
[例3]已知锐角的边分别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的值。
此题若按常规方法求解很复杂,若灵活运用韦达定理和有关公式,则解法新颖,计算简单:
又如,解析几何的创立为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而“数助形”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常常起到穿针引线、开拓思路的作用。但变换逆向思路不禁要问:能否“形助数”,即用几何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值得我们在解题中一试。
3.类比联想,启迪思维的流畅性
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引发新的猜测,提出新的问题,这种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能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启迪思维的流畅性,让思维插上翅膀。
[例4]在证明的值与无关。
除了常规方法化简外,与三角形中余弦定理:
形式类比可得:若为的三个角,且的外接圆直径为1,则由正弦定理,的各边可表示如图1。
图1
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已由特殊情形说明此式应等于,而与无关。
[例5]过球面上一点,作三条互相垂直的弦,求证三弦的平方和为一定数。
由条件中三条弦相互垂直,联想到长方体的性质:
⑴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⑵三度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
则以题中三条互相垂直的弦为长方体的三度构造球的内接长方体,它的对角线经过球心,所以,此三弦的平方和等于球的直径的平方,为一定值。
4.左联右挂,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从一类问题联想到另一类问题,沟通不同数学分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分科里的方法和结论巧妙地迁移到另一个分科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6]已知都是正数,且,求证:
[例7]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联想到物理学里质点系的重心概念,以及用“重心到兩质点的距离与这两点质量成反比”的法则来求质点系重心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一方法能否“移植”到平面几何中用于求线段的比呢?
古人云: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悟长存。从疑到悟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质疑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培养大胆质疑、探根究底、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培养学生数学质疑问难能力“三步曲”[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
[2]黄红建.浅谈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09(02).
[3]丁建国,马春花.探究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7(01).
[4]吴爱芳.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06(10).
[5]吴浩祖.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中学版),2008(02).
[6]吴守银.构建质疑课堂 提高质疑能力[J].考试(教研版),2009(04).
[7]万建山.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9).
作者简介:周斌(1959—),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