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生》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文章主要分析《老生》的结构艺术。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老生》;结构艺术
纵观贾平凹小说《老生》,其结构堆成、均衡的建筑美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美。这部近20万字的长篇小说将中国百余年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而这四个故事发生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点,自然而然主人公也就不相同。但是这四个故事两两对称,每一段故事的开头都是对整个故事进行大致讲解,将故事分为几何大的段落,加上开头和结尾的有效衔接,当然被切出来的片段近乎二十块。这些板块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联系,小说所特有的节奏感因此形成。本文以分析中国长篇小说结构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探析贾平凹小说《老生》的结构艺术。
一、中国长篇小说结构艺术
小说结构是构成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著名学者陈思和曾经说过:“一部小说要想获得成功首要条件便是具有一个好的有机结构,只有在这样才能够在有限字符中储藏相对较大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小说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走向成熟,而矛盾的《子夜》这部小说则是中国结构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结构的基础。再者,在十七年文学时期,长篇小说《红旗》、《红颜》、《保卫延安》等,这些小说以描写历史为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采取的却是情节结构小说的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纵式结构和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甚至于还有复式结构,在小说创作中采用此种结构,不仅符合当时社会民众审美习惯,还能充分吸引读者,引起感情共鸣。
二、贾平凹的《老生》的结构艺术
(一)建筑美和音乐美。矛盾先生曾对”结构艺术“做了一个简要概述,他指出结构指全篇的加字,前后上下都要均称、平衡,而且是有记性的,并非随意安排。至于匀称,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泛指小说架子的局部美和整体美,换一句话来说,架子的整体应当纵横交错、看上去疏密相间,富有曲折性。平衡则更好理解,指各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并且各部分之间相互呼应,这一看法时至今日仍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上述中也提及到贾平凹的《老生》用四个故事讲述了中国近百年历史,且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对称。第一个故事描写的是处于革命时期的正阳镇;第二个故事描写的则是处于土改时期的岭宁县;第三个故事描写的是中国人民运动化时期;第四个故事描写的则是市场经济时代,这四个故事中的地区,可以说都属于秦岭地区,通过描写秦岭地区的事态变迁,反映中国发展历史。每个故事描写的都是一段历史史实,贾平凹的《老生》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结构,例如:《丰乳肥臀》、《活着》打破历史时间叙述的连续性,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描写了历史横截面的叙事结构。贾平凹的《老生》前有《开头》后有《后记》,四个故事充分按照时间排列,体谅相当,对称而均衡。但是此种结构中规中矩,在创新中也有继承。上述中提及到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结构对称、均衡,而这种结构巧妙抓住了中国人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从《老生》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设计来看,对称程度也比较明显,例如:第一故事当中的老黑和李德胜;第二故事当中的拴劳和马生等,仔细阅读后都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名字当中都有老生这两个字的“谐音”,人物对称关系也就充分显现出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关系或是上下级、有的是搭档、有的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次要人物更是如此,例如:冯蟹和刘学仁,这些相对应的人物设计,不应能够让读者深刻了解到人物性格特点,还能充分吸引读者注意力,同时对作者创作功底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二)节奏感和韵律感。众所周知,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小说结构艺术都有着其本身的意义,主要是因为长篇小说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营造出庞大的艺术空间,自然而然空间营造对结构艺术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就很好把握了小说节奏感和韵律感,尽管这部小说中将故事主体内容分开,但是每一篇章之前都有关于《山海经》的原文和讲解,将上述结构通过板块的形式予以计算,可分为19个板块。换一种方式来说,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全文近20万字,有19个板块意味着每一个板块平均有1万字,每一个结构之间都有间歇、停顿或者是文本之间的转换。如若在小说中缺乏节奏感和韵律感,定会影响小说整体效果。但在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中其不仅有效处理好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之间的问题,小说中还张弛有度、稳步推进,给读者的节奏感非常强。再者,《老生》结构上的韵律感,这与贾平凹历来创作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仔细阅读《老生》这部小说后不难发现,故事中蕴含着小故事,场景情节切换自然。伴随着叙述对象发生变化,在无形之中叙述对象也发生变化,并没有矫揉造作,一些顺其自然。
三、结语
《老生》独特的艺术结构并非是贾平凹第一次运用,早在贾平凹创作《废都》时就已经将哲学思想融入到小说中。而《老生》这部小说不仅在此基础之上创新,在结构创作上依然浸润着这一思想精髓。换一种方式来说,贾平凹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并未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取得成功并非偶然,与其艺术功底、独特艺术技巧等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万顺.长篇小说的一百万种死法——关于贾平凹《老生》的病相报告[J].中国图书评论,2015(04).
[2] 王尧.神话,人话,抑或其他——关于《老生》的阅读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15(01).
作者简介:周霁红,长沙市明德中学。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老生》;结构艺术
纵观贾平凹小说《老生》,其结构堆成、均衡的建筑美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美。这部近20万字的长篇小说将中国百余年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而这四个故事发生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点,自然而然主人公也就不相同。但是这四个故事两两对称,每一段故事的开头都是对整个故事进行大致讲解,将故事分为几何大的段落,加上开头和结尾的有效衔接,当然被切出来的片段近乎二十块。这些板块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联系,小说所特有的节奏感因此形成。本文以分析中国长篇小说结构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探析贾平凹小说《老生》的结构艺术。
一、中国长篇小说结构艺术
小说结构是构成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著名学者陈思和曾经说过:“一部小说要想获得成功首要条件便是具有一个好的有机结构,只有在这样才能够在有限字符中储藏相对较大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容量。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小说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走向成熟,而矛盾的《子夜》这部小说则是中国结构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结构的基础。再者,在十七年文学时期,长篇小说《红旗》、《红颜》、《保卫延安》等,这些小说以描写历史为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采取的却是情节结构小说的模式,比较常见的有:纵式结构和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甚至于还有复式结构,在小说创作中采用此种结构,不仅符合当时社会民众审美习惯,还能充分吸引读者,引起感情共鸣。
二、贾平凹的《老生》的结构艺术
(一)建筑美和音乐美。矛盾先生曾对”结构艺术“做了一个简要概述,他指出结构指全篇的加字,前后上下都要均称、平衡,而且是有记性的,并非随意安排。至于匀称,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泛指小说架子的局部美和整体美,换一句话来说,架子的整体应当纵横交错、看上去疏密相间,富有曲折性。平衡则更好理解,指各部分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并且各部分之间相互呼应,这一看法时至今日仍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上述中也提及到贾平凹的《老生》用四个故事讲述了中国近百年历史,且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对称。第一个故事描写的是处于革命时期的正阳镇;第二个故事描写的则是处于土改时期的岭宁县;第三个故事描写的是中国人民运动化时期;第四个故事描写的则是市场经济时代,这四个故事中的地区,可以说都属于秦岭地区,通过描写秦岭地区的事态变迁,反映中国发展历史。每个故事描写的都是一段历史史实,贾平凹的《老生》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结构,例如:《丰乳肥臀》、《活着》打破历史时间叙述的连续性,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描写了历史横截面的叙事结构。贾平凹的《老生》前有《开头》后有《后记》,四个故事充分按照时间排列,体谅相当,对称而均衡。但是此种结构中规中矩,在创新中也有继承。上述中提及到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结构对称、均衡,而这种结构巧妙抓住了中国人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从《老生》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设计来看,对称程度也比较明显,例如:第一故事当中的老黑和李德胜;第二故事当中的拴劳和马生等,仔细阅读后都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名字当中都有老生这两个字的“谐音”,人物对称关系也就充分显现出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关系或是上下级、有的是搭档、有的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次要人物更是如此,例如:冯蟹和刘学仁,这些相对应的人物设计,不应能够让读者深刻了解到人物性格特点,还能充分吸引读者注意力,同时对作者创作功底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二)节奏感和韵律感。众所周知,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小说结构艺术都有着其本身的意义,主要是因为长篇小说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营造出庞大的艺术空间,自然而然空间营造对结构艺术也提出了相应要求。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就很好把握了小说节奏感和韵律感,尽管这部小说中将故事主体内容分开,但是每一篇章之前都有关于《山海经》的原文和讲解,将上述结构通过板块的形式予以计算,可分为19个板块。换一种方式来说,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全文近20万字,有19个板块意味着每一个板块平均有1万字,每一个结构之间都有间歇、停顿或者是文本之间的转换。如若在小说中缺乏节奏感和韵律感,定会影响小说整体效果。但在贾平凹的《老生》这部小说中其不仅有效处理好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之间的问题,小说中还张弛有度、稳步推进,给读者的节奏感非常强。再者,《老生》结构上的韵律感,这与贾平凹历来创作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仔细阅读《老生》这部小说后不难发现,故事中蕴含着小故事,场景情节切换自然。伴随着叙述对象发生变化,在无形之中叙述对象也发生变化,并没有矫揉造作,一些顺其自然。
三、结语
《老生》独特的艺术结构并非是贾平凹第一次运用,早在贾平凹创作《废都》时就已经将哲学思想融入到小说中。而《老生》这部小说不仅在此基础之上创新,在结构创作上依然浸润着这一思想精髓。换一种方式来说,贾平凹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并未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取得成功并非偶然,与其艺术功底、独特艺术技巧等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王万顺.长篇小说的一百万种死法——关于贾平凹《老生》的病相报告[J].中国图书评论,2015(04).
[2] 王尧.神话,人话,抑或其他——关于《老生》的阅读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15(01).
作者简介:周霁红,长沙市明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