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21-01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是英语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人际交往的情感词组。从电视上,电影中以及和他们的实际交往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听到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流淌”出“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就感到这三个词组不仅是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礼仪用语的经典,更体现了一种对人的尊重的文化价值观念
同样,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中,“please”、“excuse me”、“thank you”也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三个词组,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各个年级,每一个Unit 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如果让每一个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尊重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较准确地,无痕迹地使用这些礼仪用语。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同时是学习一种承载该语言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健康地成长起来。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分散在教材的角角落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们单独集结在一个Unit 中进行教学和训练,因为脱离了一个个具体的情境,它们不过是一个个毫无生气和感情色彩的词语而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我结合介绍英语国家的礼仪用语习惯。根据研究英语教学的专家观察,中国人使用“请”和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使用“please”的频率几乎一样,只不过中国人在使用“请”这个词时,内外有别,长幼有别,职位的高低有别。中国人习惯对家庭以外的人用“请”,而对家人则极少使用。晚辈对长辈尊用“请”,而长辈对晚辈就省略了。至于在公共场合,下级对上级用“请”似乎理所当然,而上级对下级用“请”,就会使下级有点不知所措。而在英语国家,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长辈还是晚辈,上级还是下级,都是平等的人,这在他们使用“please”的不同语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英语国家什么样的情境中使用“excuse me”呢?他们感觉到,如果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哪怕是细微的不方便和不快,或者感觉到可能会打扰了别人,他们都会招呼打在前“excuse me”。哪怕是两人在交谈过程中,交谈的一方感到不适要咳嗽一声;参加party或会议或宴请,中途要离开一下;或者我们需要别人让一下路从他(她)面前经过。至于使用“thank you”,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就如同他们每天要吃饭,喝水,呼吸空气一样必不可少。所以外国人这样戏说英美人:只要他们睁着眼睛,整天都在“thank you”。他们认为,对于别人给予你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帮助和恩惠都应该感谢。在家中父母为你端一杯水;在商店营业员投以你一次关注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在餐厅服务员给你端上一杯咖啡,收银员递给你找零,都应该报以发自内心的“thank you”。
小学生初步了解了英语国家的礼仪用语习惯仅仅是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要让小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在实际生活中慢慢的培养使用的习惯,就要依靠在不同情境中的训练。在每一节课的日常用语对话训练时,我都会结合一些特定的情境,强化对这些礼仪用语的训练,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五分钟,但日积月累,自然成习惯,学生就会在日常交往中自觉地使用礼仪用语,尊重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在每一个Unit 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扩展训练,让“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在不同的情境和合适的情节中出现,让学生去感受,训练。在4A?Unit 2 《In a toy shop》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幸运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
顾客:What’s this?
营业员:Is a bear.
顾客:I’d like this bear,please.
营业员:Here you are.
顾客:Thank you!
顾客:What’s that?
营业员:It’s a dog.
顾客:I’d like that dog,please.
营业员:(故意拿错一只cat )Here you are.
顾客:No,that dog please.
营业员:(作醒悟状)Excuse me.(转身拿了一只dog) Here you are.
顾客:Thank you very much!
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交往互动时,我注意流畅,自然地使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Answer the question,please”。学生回答后,老师不忘加上一句“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讲授时“Listen to me please”。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训练时“Follow me please”。请学生帮助拿教具时,“Pass me the----,please”。学生递给我教具,充满感情的说一声“Thank you”。我还及时抓住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创设情节进行训练。一次下午的课堂上,进行日常用语对话时,学生问候我:“Good morning,teacher.”我不失时机地问道:“Excuse me. Is it morning?”学生会心地笑了,立即纠正过来:“Good afternoon, teacher. Thank you!”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学习了一种新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和同伴面前他们跃跃欲试地想“露一手”。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着在校园生活的不同情境中使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等礼仪用语,以培养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礼仪用语,相互尊重的意识和习惯。但由于课堂上的零星训练所提供的情境和情节有限,加之他们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又少,如果仅仅提出这样的要求和号召,不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小学生会感到“斗大的西瓜无从下口”。我把校园生活粗略地划分为“课堂”、“课间”、“图书馆”、“餐厅”、“运动场”五个大的情境,让学生在每个情境中创设简单的情节,在他们所掌握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设计简单对话,恰当的使用礼仪用语。
同学们在这五个情境中设计了很多情节,考虑到他们所掌握词汇和句型的基础,老师和他们共同修改,精选了一些情节,作为他们日常对话的“拐杖”。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会扔掉“拐杖”,在校园生活情境中应用自如。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建立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校园内外见面,都要问候一声“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学生有事到办公室找我,总不忘先敲门“Excuse me. May I come in?”我热情地请他们进来“Come in please”。有一次学生们和我谈到他们的感受: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或学生之间互动时,很少听到“请”、“对不起”、“谢谢”这样的礼仪用语。而在英语课堂上,“please”、“Excuse me”、“Thank you ”不经意就冒出来了。和一些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家长高兴的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变得“斯文”起来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接过孩子的书包,孩子立刻“Thank you”。孩子做游戏时,互相碰撞了一下,以前不是怒目相视,就是拳脚相加。现在只要其中的一个孩子说一声:“Excuse me”,另一个孩子扑哧一声笑了,化解了冲突。学生的体验和家长的反应使我感到欣慰。从学生的感受中,可以感觉到学生有了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相互尊重的意识。从家长的反应中,我看到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学会了尊重人。正如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是英语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人际交往的情感词组。从电视上,电影中以及和他们的实际交往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听到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流淌”出“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就感到这三个词组不仅是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礼仪用语的经典,更体现了一种对人的尊重的文化价值观念
同样,目前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中,“please”、“excuse me”、“thank you”也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三个词组,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各个年级,每一个Unit 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如果让每一个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样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尊重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较准确地,无痕迹地使用这些礼仪用语。那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同时是学习一种承载该语言的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健康地成长起来。
“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分散在教材的角角落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们单独集结在一个Unit 中进行教学和训练,因为脱离了一个个具体的情境,它们不过是一个个毫无生气和感情色彩的词语而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我结合介绍英语国家的礼仪用语习惯。根据研究英语教学的专家观察,中国人使用“请”和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们使用“please”的频率几乎一样,只不过中国人在使用“请”这个词时,内外有别,长幼有别,职位的高低有别。中国人习惯对家庭以外的人用“请”,而对家人则极少使用。晚辈对长辈尊用“请”,而长辈对晚辈就省略了。至于在公共场合,下级对上级用“请”似乎理所当然,而上级对下级用“请”,就会使下级有点不知所措。而在英语国家,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长辈还是晚辈,上级还是下级,都是平等的人,这在他们使用“please”的不同语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英语国家什么样的情境中使用“excuse me”呢?他们感觉到,如果自己的言行会对别人产生哪怕是细微的不方便和不快,或者感觉到可能会打扰了别人,他们都会招呼打在前“excuse me”。哪怕是两人在交谈过程中,交谈的一方感到不适要咳嗽一声;参加party或会议或宴请,中途要离开一下;或者我们需要别人让一下路从他(她)面前经过。至于使用“thank you”,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就如同他们每天要吃饭,喝水,呼吸空气一样必不可少。所以外国人这样戏说英美人:只要他们睁着眼睛,整天都在“thank you”。他们认为,对于别人给予你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帮助和恩惠都应该感谢。在家中父母为你端一杯水;在商店营业员投以你一次关注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在餐厅服务员给你端上一杯咖啡,收银员递给你找零,都应该报以发自内心的“thank you”。
小学生初步了解了英语国家的礼仪用语习惯仅仅是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要让小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在实际生活中慢慢的培养使用的习惯,就要依靠在不同情境中的训练。在每一节课的日常用语对话训练时,我都会结合一些特定的情境,强化对这些礼仪用语的训练,尽管只有短短的四-五分钟,但日积月累,自然成习惯,学生就会在日常交往中自觉地使用礼仪用语,尊重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在每一个Unit 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扩展训练,让“please”、“excuse me”、“thank you”在不同的情境和合适的情节中出现,让学生去感受,训练。在4A?Unit 2 《In a toy shop》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幸运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
顾客:What’s this?
营业员:Is a bear.
顾客:I’d like this bear,please.
营业员:Here you are.
顾客:Thank you!
顾客:What’s that?
营业员:It’s a dog.
顾客:I’d like that dog,please.
营业员:(故意拿错一只cat )Here you are.
顾客:No,that dog please.
营业员:(作醒悟状)Excuse me.(转身拿了一只dog) Here you are.
顾客:Thank you very much!
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交往互动时,我注意流畅,自然地使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Answer the question,please”。学生回答后,老师不忘加上一句“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讲授时“Listen to me please”。要求学生跟着老师训练时“Follow me please”。请学生帮助拿教具时,“Pass me the----,please”。学生递给我教具,充满感情的说一声“Thank you”。我还及时抓住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创设情节进行训练。一次下午的课堂上,进行日常用语对话时,学生问候我:“Good morning,teacher.”我不失时机地问道:“Excuse me. Is it morning?”学生会心地笑了,立即纠正过来:“Good afternoon, teacher. Thank you!”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学习了一种新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和同伴面前他们跃跃欲试地想“露一手”。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尝试着在校园生活的不同情境中使用“please”、“excuse me”、“thank you”等礼仪用语,以培养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使用礼仪用语,相互尊重的意识和习惯。但由于课堂上的零星训练所提供的情境和情节有限,加之他们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又少,如果仅仅提出这样的要求和号召,不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小学生会感到“斗大的西瓜无从下口”。我把校园生活粗略地划分为“课堂”、“课间”、“图书馆”、“餐厅”、“运动场”五个大的情境,让学生在每个情境中创设简单的情节,在他们所掌握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设计简单对话,恰当的使用礼仪用语。
同学们在这五个情境中设计了很多情节,考虑到他们所掌握词汇和句型的基础,老师和他们共同修改,精选了一些情节,作为他们日常对话的“拐杖”。随着学习的进展,他们会扔掉“拐杖”,在校园生活情境中应用自如。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建立了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校园内外见面,都要问候一声“Good morning”或“Good afternoon”。学生有事到办公室找我,总不忘先敲门“Excuse me. May I come in?”我热情地请他们进来“Come in please”。有一次学生们和我谈到他们的感受: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或学生之间互动时,很少听到“请”、“对不起”、“谢谢”这样的礼仪用语。而在英语课堂上,“please”、“Excuse me”、“Thank you ”不经意就冒出来了。和一些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家长高兴的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变得“斯文”起来了。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接过孩子的书包,孩子立刻“Thank you”。孩子做游戏时,互相碰撞了一下,以前不是怒目相视,就是拳脚相加。现在只要其中的一个孩子说一声:“Excuse me”,另一个孩子扑哧一声笑了,化解了冲突。学生的体验和家长的反应使我感到欣慰。从学生的感受中,可以感觉到学生有了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相互尊重的意识。从家长的反应中,我看到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学会了尊重人。正如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