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设计是从事教育技术的专业理论,本文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从教学形式、方法、程序上给予改革;其最大特点是: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有了教学体验,对教学设计理论有较深的理解;教学实践有成果,使教学评价更为具体。
【关键词】理论;分析;实践;评价
一、教学设计
(1)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先天素质和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素质,这就造成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现状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时就包括对其一般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对其已习得的能力的分析和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四个方面。(2)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学习内容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需要、大纲的要求、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三个方面。从课程自身的规律来看,其理论基础涉及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与学的理论等,笔者在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时,将这些相关理论的要点及现代教育观的主要观点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教学问题的提出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另外由于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以此来训练相应的技能,故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教学的又一重点内容。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安排突出了基础理论及观点的学习、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基本原理及操作原则的学习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三大部分。(3)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加涅的观点,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应力求做到精确化,避免传统描述中存在的模糊性;笔者在进行相应目标描述时,采用了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的成分进行分析时,都分别从学习者可以习得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等五个大的方面去进行分析;在具体描述时遵循ABCD模式,即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方面进行描述,这样就基本上做到了对教学目标描述的精确化,为后面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标准。(4)制定教学策略方案。在进行了上面一系列分析以后,就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工作时,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信息呈现方式和程序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些个别化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设问法等多种方法;在信息的传递方式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媒体来呈现信息的方式;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相关理论——实践——评价。(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方面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也可发现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下一届的教学中予以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方面的工作,具体针对“教学设计概述”、“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实践活动”等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形成性评价,诊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给予解决。
二、教学设计实践
(1)集体教学的实践。教师互相听课,观摩公开课教师的教学,教师结对,运用教学设计原理互相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可能的情况下亲自试行方案,然后修改方案,最后写出实践报告对实践活动做出总结。(2)个别化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师选择一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触、观察、分析其存在的学习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对其进行学习设计并督促其按计划学习,在此过程中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在学期末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实施方案的效果,写出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成果评价
在授完每一单元的内容后,及时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解决。总结性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上课及平时作业的评价20%;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30%;期末考试的评价50%,三个方面成绩的总和即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根据对最后的学习成绩的分析,去发现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予以修正。
四、结论
“教学设计”及其教学中,注意运用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特别注意理解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大教育观)、掌握教学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形成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讲授、组织教研室成员讨论、研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教学方案、学习方案及课件的设计、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和学习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1]罗伯特·加涅主编.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乌美娜著.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理论;分析;实践;评价
一、教学设计
(1)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先天素质和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素质,这就造成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现状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时就包括对其一般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对其已习得的能力的分析和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四个方面。(2)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学习内容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有: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需要、大纲的要求、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三个方面。从课程自身的规律来看,其理论基础涉及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与学的理论等,笔者在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时,将这些相关理论的要点及现代教育观的主要观点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教学问题的提出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另外由于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以此来训练相应的技能,故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教学的又一重点内容。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安排突出了基础理论及观点的学习、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基本原理及操作原则的学习和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三大部分。(3)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加涅的观点,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应力求做到精确化,避免传统描述中存在的模糊性;笔者在进行相应目标描述时,采用了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对每一部分的教学目标的成分进行分析时,都分别从学习者可以习得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等五个大的方面去进行分析;在具体描述时遵循ABCD模式,即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方面进行描述,这样就基本上做到了对教学目标描述的精确化,为后面的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标准。(4)制定教学策略方案。在进行了上面一系列分析以后,就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这一部分工作时,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信息呈现方式和程序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些个别化学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设问法等多种方法;在信息的传递方式上,采用了传统与现代媒体来呈现信息的方式;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相关理论——实践——评价。(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一方面是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也可发现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下一届的教学中予以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方面的工作,具体针对“教学设计概述”、“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实践活动”等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形成性评价,诊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给予解决。
二、教学设计实践
(1)集体教学的实践。教师互相听课,观摩公开课教师的教学,教师结对,运用教学设计原理互相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可能的情况下亲自试行方案,然后修改方案,最后写出实践报告对实践活动做出总结。(2)个别化教学的实践。要求教师选择一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触、观察、分析其存在的学习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对其进行学习设计并督促其按计划学习,在此过程中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在学期末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实施方案的效果,写出实践报告。
三、课程教学成果评价
在授完每一单元的内容后,及时注意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进行解决。总结性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上课及平时作业的评价20%;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30%;期末考试的评价50%,三个方面成绩的总和即为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根据对最后的学习成绩的分析,去发现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予以修正。
四、结论
“教学设计”及其教学中,注意运用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特别注意理解现代科学教育思想(大教育观)、掌握教学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理论联系实际,依据现代教育思想、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形成成果;在教学方法上注意讲授、组织教研室成员讨论、研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教学方案、学习方案及课件的设计、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和学习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1]罗伯特·加涅主编.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乌美娜著.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