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3年SARS、2013年H7N9、2020年COVID-1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造成不利影响。结合过往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针对疫情期间如何更全方位、科学有效地做好防控、提升公众满意度进行思考探索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疫情;满意度;优化
SARS、H7N9及COVID-19等传染性疾病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其不可预测性、传播速度快、造成人或动物群体伤亡等特征引起社会恐慌。同时也会有连锁反应,例如导致社会经济停滞、全民隔离于家中无法工作、各行各业被迫停止运营等灾难性后果,如更严重则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冲击。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剖析、探索相关经历,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优化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并提高公众满意度。
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层面
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2],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教育形式单一、表达方式拘谨、只会采取口头或者纸质宣传方式,导致居民忽视传染病的防护,甚至在上级出台相关文件后仍不遵守,。造成市场混乱,居民因过度恐慌,到超市抢购大米、到药店抢购口罩、酒精等物资。
存在真空管理现象[3],部分管理者认识不深刻、管理不严格、执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未及时协调各部门形成“一盘棋”防控措施。例如收集居民信息工作中,花费时间多、加上居民、患者不配合时,部分管理者未采取积极态度。因物资供应不足,部分不法商家恶意抬高物价、制作假货,部分居民造谣,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居民感到恐慌。
1.2技术层面
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传染病防控队伍中,缺乏能够科学处理疫情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表现出医护人员不足,导致初期未能及时、科学地采取防控措施,错错过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缺少专项经费预算。表现在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监测、防护物品储备不足或过旧。尤其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紧缺,且无法及时按照要求设立相对独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由于医疗设备数量有限且许多医疗器械陈旧,所以在面对大量疑似感染的病例时,需要等待一些时间,而且不够准确,面对已经感染的病人时,医疗机构资源不足,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疫情进一步扩散。疫情期间口罩、酒精、防护服等医疗必需品不足,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很难做好预防。
提升公众满意度的优化策略
面对疫情,各管理部门都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更高效的方式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于总结的不足之处,我们不断反思、探索,利用社会科技手段,提出一些新的措施来降低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1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不留死角
加强舆论宣传[4],普及百姓对健康的认知。严厉打击隐瞒和遮掩等行为。H7N9期间江苏媒体匆忙发布板蓝根等“防治”药方,遭网民冠以“万能神药”揶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健康教育组织,落实人员负责。对难理解的专业术语采用漫画、图解的形式向居民宣讲解读,采用有奖竞答等在线活动来增强民众的学习积极性,改掉不良卫生习惯。懂得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当事件发生时就不恐慌,主动参与积极预防工作。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避免因长时间不外出印发心理疾病,加强对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提高综合素质。
公開、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患者信息,让处于健康状态的公民对疫情有充分的认知,免于恐慌。从传播学角度看,信息公开与社会稳定并不矛盾、对立。信息公开反而能给社会带来稳定。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该适度公开患者信息,有助于对易感人群特征研究。
利用大数据技术。公开患者居住地和行程信息,有助于居住地其他居民和有相同行程的者提高预防意识。加强对易感人群数据监测,强化人口信息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建立人口信息网络。运用大数据对人口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精准高效率追踪人口流动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下一步防疫操作。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应当冲锋在一线,严格落实一对一措施。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对团组织配合开展防控“非典”工作给予必要指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团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不称职、玩忽职守的干部第一时间进行处罚,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优秀的干部记功、表扬。
2.2提升技术实力,打造优质团队
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救护团队。临床医学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特别是对于没有真正接受过训练的地方医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诊治的临床技能素质,特别是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应有的专业警觉性,以便争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加大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全民捐助,并做好物资领用台账,让每一笔物资都有详细的记录。突发事件时期,应该第一时间确保充足经费支持。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应该确保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正常使用。另一部分经费用于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尤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 杨兴坤.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与教训——以H1N1甲型流感为例[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0, 012(002):42-44.
[2] 施小明, 马家奇, 杨功焕.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疾病监测, 2006, 21(5):225-226.
[3] 韩远荣. 从“非典”防控探讨农村传染性疾病应急机制建设[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91-92. 4.
[4] 司新艳. 特殊时期看媒体的公开性与舆论引导——以“非典”时期与“甲型H1N1甲流感时期为对比[J]. 新闻爱好者, 2010(10):17-18.
关键词:疫情;满意度;优化
SARS、H7N9及COVID-19等传染性疾病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其不可预测性、传播速度快、造成人或动物群体伤亡等特征引起社会恐慌。同时也会有连锁反应,例如导致社会经济停滞、全民隔离于家中无法工作、各行各业被迫停止运营等灾难性后果,如更严重则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冲击。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剖析、探索相关经历,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优化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并提高公众满意度。
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层面
相关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2],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教育形式单一、表达方式拘谨、只会采取口头或者纸质宣传方式,导致居民忽视传染病的防护,甚至在上级出台相关文件后仍不遵守,。造成市场混乱,居民因过度恐慌,到超市抢购大米、到药店抢购口罩、酒精等物资。
存在真空管理现象[3],部分管理者认识不深刻、管理不严格、执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未及时协调各部门形成“一盘棋”防控措施。例如收集居民信息工作中,花费时间多、加上居民、患者不配合时,部分管理者未采取积极态度。因物资供应不足,部分不法商家恶意抬高物价、制作假货,部分居民造谣,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居民感到恐慌。
1.2技术层面
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传染病防控队伍中,缺乏能够科学处理疫情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人员不能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表现出医护人员不足,导致初期未能及时、科学地采取防控措施,错错过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缺少专项经费预算。表现在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监测、防护物品储备不足或过旧。尤其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紧缺,且无法及时按照要求设立相对独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由于医疗设备数量有限且许多医疗器械陈旧,所以在面对大量疑似感染的病例时,需要等待一些时间,而且不够准确,面对已经感染的病人时,医疗机构资源不足,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医院内部交叉感染疫情进一步扩散。疫情期间口罩、酒精、防护服等医疗必需品不足,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很难做好预防。
提升公众满意度的优化策略
面对疫情,各管理部门都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更高效的方式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于总结的不足之处,我们不断反思、探索,利用社会科技手段,提出一些新的措施来降低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1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不留死角
加强舆论宣传[4],普及百姓对健康的认知。严厉打击隐瞒和遮掩等行为。H7N9期间江苏媒体匆忙发布板蓝根等“防治”药方,遭网民冠以“万能神药”揶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健康教育组织,落实人员负责。对难理解的专业术语采用漫画、图解的形式向居民宣讲解读,采用有奖竞答等在线活动来增强民众的学习积极性,改掉不良卫生习惯。懂得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当事件发生时就不恐慌,主动参与积极预防工作。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避免因长时间不外出印发心理疾病,加强对健康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提高综合素质。
公開、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患者信息,让处于健康状态的公民对疫情有充分的认知,免于恐慌。从传播学角度看,信息公开与社会稳定并不矛盾、对立。信息公开反而能给社会带来稳定。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该适度公开患者信息,有助于对易感人群特征研究。
利用大数据技术。公开患者居住地和行程信息,有助于居住地其他居民和有相同行程的者提高预防意识。加强对易感人群数据监测,强化人口信息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全员人口数据库,建立人口信息网络。运用大数据对人口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精准高效率追踪人口流动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并进行下一步防疫操作。
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应当冲锋在一线,严格落实一对一措施。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对团组织配合开展防控“非典”工作给予必要指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团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不称职、玩忽职守的干部第一时间进行处罚,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优秀的干部记功、表扬。
2.2提升技术实力,打造优质团队
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救护团队。临床医学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特别是对于没有真正接受过训练的地方医务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诊治的临床技能素质,特别是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保持应有的专业警觉性,以便争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加大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全民捐助,并做好物资领用台账,让每一笔物资都有详细的记录。突发事件时期,应该第一时间确保充足经费支持。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应该确保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能正常使用。另一部分经费用于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尤其是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 杨兴坤.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与教训——以H1N1甲型流感为例[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0, 012(002):42-44.
[2] 施小明, 马家奇, 杨功焕. 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疾病监测, 2006, 21(5):225-226.
[3] 韩远荣. 从“非典”防控探讨农村传染性疾病应急机制建设[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91-92. 4.
[4] 司新艳. 特殊时期看媒体的公开性与舆论引导——以“非典”时期与“甲型H1N1甲流感时期为对比[J]. 新闻爱好者, 2010(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