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用自编的《学生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价问卷》在西北民族大学的学生中间开展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学生视域下,高校教师能力在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教学反思、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较高;而在激励艺术、观察力、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偏低。针对学生感受到的教师能力不足的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师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视域;高校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76-02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1]。对教师能力的研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教师本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实这些要求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能力的更高要求。
对教师能力的研究集中在教师能力的结构、教师能力的水平状况、教师能力的评价、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建构、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教育效果的关系等方面,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从学生视域开展高校教师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抽样,共發放学生问卷65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3.1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以下成果: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应包括五个方面: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2];叶澜先生提出新型教师应具的素质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复合的知识结构、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3],在综合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征求相关专业家的意见,最终自编了《学生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价问卷》。问卷包括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激励艺术、教学反思、合作精神、观察力、科学研究、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教育实践性知识等12个维度,问卷共58道题目,计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较不符合”;3分代表“不确定”;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问卷的信度系数见表1。
通过上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得到学生视域下教师能力在各维度上的得分,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知,在学生视域下,高校教师能力在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教学反思、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较高;而在激励艺术、观察力、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偏低。
这说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在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教学反思、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等维度的能力较好。教师能做好属于一名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能够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能够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不将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能够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和策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在自己的团队中接纳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能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但是,在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中也发现教师在激励艺术、观察力、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维度上的能力较差,或者说不令学生满意。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教师从细微处或者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中觉察到学生情绪、行为变化的能力不强;教师对新理论、新观点的敏感度不够,未能很好地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在教学中也不能很好地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融入其中;教师受限于传统教材及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不能做到常讲常新;教师能够让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少,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活学活用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
三、提高教师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激励、引导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学识,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首先成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对象,才能够使自身成为激励、引导学生进步的正能量。其次教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励引导学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但是经常被教师所忽略的——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得到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提高教师的观察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他们与教师的语言沟通也不存在问题,但语言并不能传达给教师关于学生的所有信息,教师要想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并给自己的工作以更有效的反馈,必须要能洞察到学生非言语行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树立观察学生的意识,并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技巧,以便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拥有良好的观察力,对于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
(三)及时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
作为大学教师,尤其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书籍、杂志、网络多种渠道坚持每天学习,在熟练掌握自己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使自己时刻保持对新问题、新理论、新观点的敏锐性。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满足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四)自觉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意识,推动教学改革的开展
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讨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改革现有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是教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由教师的知识、信念、经验、经历、情景知识等综合构成的一种知识系统,是一种实践化了的知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引起了对教师知识研究的转变,人们从以往单纯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向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变。教师的学科知识只是教师入职的前提,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职业个性化及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自身是否能获得发展,并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师教育工作的理念,要树立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理念。其次,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内容,要开发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课程。第三,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方式,要从单纯给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师教育方式转变为引导教师外显自己的实践知识,以便教师系统梳理、更新并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洪松舟.我国教师能力研究三十年历程之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74.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
关键词:学生视域;高校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176-02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的个性心理特征[1]。对教师能力的研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里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关系到教师本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社会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实这些要求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能力的更高要求。
对教师能力的研究集中在教师能力的结构、教师能力的水平状况、教师能力的评价、教师能力素质模型建构、教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教育效果的关系等方面,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从学生视域开展高校教师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抽样,共發放学生问卷65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3.1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以下成果: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应包括五个方面: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2];叶澜先生提出新型教师应具的素质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多层次复合的知识结构、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3],在综合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再次征求相关专业家的意见,最终自编了《学生视域下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价问卷》。问卷包括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激励艺术、教学反思、合作精神、观察力、科学研究、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教育实践性知识等12个维度,问卷共58道题目,计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较不符合”;3分代表“不确定”;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本研究问卷的信度系数见表1。
通过上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问卷的可信度较高。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得到学生视域下教师能力在各维度上的得分,结果见表2。
由上表可知,在学生视域下,高校教师能力在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教学反思、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较高;而在激励艺术、观察力、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维度上的均分整体偏低。
这说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在责任心、关爱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自我控制、教学反思、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等维度的能力较好。教师能做好属于一名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能够关心、爱护、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能够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不将消极、负面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能够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和策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在自己的团队中接纳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能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但是,在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中也发现教师在激励艺术、观察力、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维度上的能力较差,或者说不令学生满意。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教师从细微处或者学生的非言语行为中觉察到学生情绪、行为变化的能力不强;教师对新理论、新观点的敏感度不够,未能很好地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在教学中也不能很好地将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融入其中;教师受限于传统教材及传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不能做到常讲常新;教师能够让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较少,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活学活用方面也有很大的不足。
三、提高教师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激励、引导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学识,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首先成为学生想要学习的对象,才能够使自身成为激励、引导学生进步的正能量。其次教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励引导学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但是经常被教师所忽略的——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得到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提高教师的观察力
意大利著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他们与教师的语言沟通也不存在问题,但语言并不能传达给教师关于学生的所有信息,教师要想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并给自己的工作以更有效的反馈,必须要能洞察到学生非言语行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树立观察学生的意识,并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技巧,以便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拥有良好的观察力,对于观察所得到的信息,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
(三)及时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
作为大学教师,尤其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书籍、杂志、网络多种渠道坚持每天学习,在熟练掌握自己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使自己时刻保持对新问题、新理论、新观点的敏锐性。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入学科前沿知识的讲授,满足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四)自觉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意识,推动教学改革的开展
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教师要适应学生的新变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大胆推进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讨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改革现有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是教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由教师的知识、信念、经验、经历、情景知识等综合构成的一种知识系统,是一种实践化了的知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引起了对教师知识研究的转变,人们从以往单纯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向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变。教师的学科知识只是教师入职的前提,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职业个性化及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自身是否能获得发展,并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师教育工作的理念,要树立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理念。其次,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内容,要开发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课程。第三,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的方式,要从单纯给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传统教师教育方式转变为引导教师外显自己的实践知识,以便教师系统梳理、更新并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洪松舟.我国教师能力研究三十年历程之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74.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