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演艺术风尚百年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v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5日,卡地亚选择了中国国家最高规格的艺术殿堂,中国最具历史传承性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举办“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此前的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不断巡回于国际性的展台之上,世界众多顶尖博物馆如巴黎小王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柏林威察设计博物馆等都曾成为展览圣地。本次展出346件从其品牌创立伊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代表之作,从曾与温莎公爵夫人形影相随的猎豹胸针、专为文坛巨匠让·考克多定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剑,到充满奇异魅幻包彩的“神秘钟”、浸润千年古老神话的麒麟手镯,这些古董珍品融汇东西方历史精髓。承载深厚的艺术蕴藉,是世界珠宝历史和东西方社会风潮的鲜活记忆与生动再现。
  作为卓有远见的艺术先驱,卡地亚自创始至今,一直密切关注社会风尚与文化思潮的更迭演化,并以其精巧灵思和创新工艺,在珠宝史上引领了一股股不可复制的艺术潮流。纵观“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的款款臻品,这些传世之作生动再现了时代艺术风格的非凡变迁,俨然一部世界珠宝百年风尚的光辉史册。
  
  初创伊始与华贵的古典艺术风格
  
  1847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Louis-Francois Cartier,1819-1904)从其师傅阿道夫·皮卡(Adolphe Picard)手中接管位于巴黎圣厄斯塔什区(Saint-Eustache)蒙特吉尔街29号(29 RueMontorgueuil)的珠宝店,卡地亚的经典故事就此展开。
  19世纪的法国处于不断的政权更迭和动荡之中。50年代,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之后,巴黎经过长期的骚乱获得了暂时的稳定,社会恢复了往目的浮华,庆典和舞会等社交活动频繁在上流社会与皇宫贵族中举行。1852年,路易·弗朗索瓦·卡地亚将珠宝店迁至小场街5号(5 Rue Neuve-des-Petits-Champs),位于时尚的皇宫区后街及富丽堂皇的奥尔良宫殿附近。这次重要的迁址,开启了卡地亚与皇室贵族的深厚渊源。他的第一位贵宾即是拿破仑三世时期的一位重要艺术人物——乌韦克尔克伯爵夫人(Comtesse de Nieuwerkerke)。伯爵夫人在卡地亚的第一份订单,是一条复古式宝石浮雕项链,将当时的古典品味彰显无遗。在伯爵夫人的引荐下,玛蒂尔德公主(Princess Mathilde)、奥日妮皇后(Emepress Eug enie)都纷纷成为卡地亚的客户,卡地亚因其创新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开始在皇室贵族中风靡。
  在古典风潮的影响下,1860年,卡地亚打造出一套黄金镶紫水晶珠宝首饰,包括梳子、项链、耳环和胸针。闪烁着灵动光芒的椭圆形和梨形紫水晶在黄金的衬托下,尽显古典风范和雍容华贵的气质。这件作品也成为了卡地亚初期的代表之作。
  
  新兴的富裕阶层与花环风格的鼎盛
  
  19世纪末,皇室贵族依然是珠宝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品味代表了珠宝工艺的时尚潮流。同时,一个新兴的富裕阶层也开始在社会中显现出力量:随着殖民地财富的大量涌入欧洲,工业巨子和银行家以冒险精神和机缘巧合迅速积累了大量资产。尽管缺乏贵族血统,他们的财富却足以将他们带入最顶级的社交圈。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均以皇室和贵族为楷模,甚至开始订购比皇室珠宝更为璀璨的珠宝饰品。
  1899年,卡地亚将店铺迁至巴黎的高级商品中心和平街13号,也开启了卡地亚全新的创作时代。在新兴中产阶级追求古典风潮的影响下,卡地亚花环风格的新型铂金珠宝应时而生。卡地亚革命性地以璀璨闪亮的铂金丝取代沉重的金银基座,为珠宝赋予了一种自然流畅的褶皱造型。其超乎寻常的强度和柔韧性,更使各种大胆的设计化为可能运用铂金材质打造的珠宝作品与当时所流行的低胸线形成绝佳的搭配,完美贴伏于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铂金赋予了珠宝生动的造型,而花环风格轻灵的特质则更好诠释出各种古典风格的图案。
  除此以外,铂金的使用还推动了宝石镶嵌工艺的变革一应运而生的“珠齿式”镶嵌法将钻石精致地镶嵌于铂金基座之中,呈现出形似小珠的规则锯齿,为珠宝赋予了极致柔美的触感。1906年的百合花三角胸针就是一件最精美华丽的代表作。
  在当时社会,拥有一件卡地亚珠宝,即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社交领域。而从皇室新娘纷纷从卡地亚订制的“结婚礼物”中,便可窥见上流社会对花环风格的一致喜好。从玛丽·波拿巴(HarleBonaparte)奢华铺张的婚礼花篮,各大工坊为新娘所制作的花环风格妆奁,到吕西安·波拿巴传承拿破仑家族精神的胸饰、肩饰和橄榄叶冠饰,都明显看到同样的品味。“花环风格”为卡地亚赢得了络绎不绝的皇室委任状以及“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之美誉,更为卡地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带来了其发展所需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
  
  工业革命与装饰艺术风格的盛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整个欧洲社会都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全新风貌。在艺术界,受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的影响,装饰艺术风格开始在建筑、美术、应用艺术等领域悄然盛行。装饰艺术风格的显著特色是以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来进行创作,并用明亮且对比的色彩来进行描绘,显露出严谨、稳重、充满现代感的风貌,一扫之前繁复富丽的风格。
  尽管“装饰艺术风格”一词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国际博览会”,但早在1904年卡地亚和平街设计师的草图中,就已经出现了颇具现代感和抽象性的装饰艺术风格设计。从那时起,卡地亚工作室开始创作几何线条(方形、圆形、菱形)的胸针,并在铂金和钻石的单色世界中,引入了缤纷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作为装饰。
  1909年,艺术界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由舞蹈明星瓦斯拉夫·尼任斯基(Vaslav Nijinsky)和塔玛拉·卡莎维娜(Tamara Karsavina)担纲主演的《戏梦芭蕾》(Ballets Russes)在夏特莱剧院(Theatre du chatelet)大获成功。舞台布景中所使用的绚烂色彩令路易·卡地亚及其设计师查尔斯·雅克(Charles Jacqueau)深深为之震撼。橙色与黄色,绿色与蓝色,蓝色与天蓝色,红色、粉色和紫色——如此明丽的色彩组合,印证了卡地亚将祖母绿与蓝宝石、紫水晶与红宝石组合在一起,甚至尝试其他更为大胆的色彩搭配的可能性。
  于是,卡地亚在开创珠宝装饰艺术风格的同时,更大胆地打破了传统色彩搭配的思想禁锢。黑玛瑙、珊瑚、彩色宝石成为了卡地亚最为青睐的素材,现代主义的清新气息无处不在。在1914年创作的顶冠冕中,卡地亚甚至采用了黑钢,与铂金、红宝石和钻石相搭配,赋予珠宝前所未有的现代质感。   然而,当时最受青睐的色彩组合无疑是蓝色和绿色。1923年,卡地亚创作了件名贵华丽的项坠,以颗重达121克拉的凸圆蓝宝石搭配雕花祖母绿。这组蓝色与绿色的组合,色彩轻快和谐,在抛光与雕花表面呈现出微妙的肌理变化。
  这一时期卡地亚还广泛汲取世界多元文化的精髓,用创新的设计使异域的文化印记得到了永恒的新生。古埃及的神明与植物图案、波斯中世纪的细密画以及印度传统的宝石雕琢工艺,都赋予了卡地亚延绵不绝的灵感源泉。一件件洋溢着异域色彩的珍品,表达着卡地亚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诠释。
  
  自然主义思潮的涌现与卡地亚动植物系列
  
  20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激烈而残酷的战争震撼了整个社会,给人们带来流离失所和丧失至亲的悲痛。人们无力改变生灵涂炭的现实,只能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一股自然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将大自然视为逃离人类自相残杀的终极避难所,动物和植物的世界超然一切,显现于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
  时值富有传奇色彩的贞·杜桑(JeanneToussaint)女士担任卡地亚高级珠宝部门总监,她拥有非凡的品味、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对社会风潮有着敏锐的触觉。在她的细致关注下,卡地亚所有的设计都呈现出
  种亲近自然的全新感觉,与Art Deco装饰风格相去甚远。动物和植物成为了卡地亚奇妙幻想世界的重要部分。
  卡地亚的动物图谱在二战期间大放异彩。在法国被德军占领的黑暗环境下,卡地亚仍不失勇气,在和平街的橱窗内展示出了一枚名为“笼中鸟”的小胸针,以蓝色、白色和红色制成,象征被剥夺了自由的法国人民。1944年,在巴黎解放之后,卡地亚又创作了一枚新的胸针,这一次鸟的翅膀完全舒展开来,在敞开的鸟笼内快乐地歌唱,表达法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赞颂。
  在二战结束后的岁月中,卡地亚的动物王国更进一步壮大。战争后的女性向往着更广阔的自由,立志寻求表现女性气质的全新形式。这些女性呈现出了种野性生物的气息,卡地亚用猎豹的魅惑与鳄鱼的不羁完美地诠释了这一切。在独创的仿生式铰接镶嵌手法下,卡地亚为这些立体动物造型赋予了无可比拟的活力与动感。
  在植物方面,卡地亚设计了大量精致的镶钻花卉,其中两枚成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及其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殿下的最爱。1953年,女王将一颗重23.6克拉的威廉姆森粉钻镶嵌在一枚卡地亚伦敦工作室创作的花束胸针中,并佩戴这枚胸针出席了包括长子查尔斯王储婚礼在内的众多人生重要时刻。女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则非常珍爱另一款由卡地亚伦敦工作室创作的白色镶钻玫瑰胸针。
  卡地亚在艺术之路的不断求索中,延续了其创始者的开拓精神。“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的款款珍品是来自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逾千件作品中精选而生,它们仍光彩耀目,生动再现了时代艺术风格的非凡变迁,同时也见证东方与西方、历史与文化变迁。它们必将带给人们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买书回家,我习惯撕掉封底的标价贴纸,觉得铜臭味很不干净,玷污了书。有一天晚上读董桥的《绝色》,总是感到有哪里不对劲。一本墨蓝精装、压烫金花。富丽但又淡雅的十六开小书,我翻来翻去,把背后书店贴上的标价摘了,心里才算踏实。  好像每个读书人都能写书话,写自己访书寻书的故事:但这实在是门易进难出的学问,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大家写的东西都很像。不是大家的文字没特色,而是爱书人的心情一样。《绝色》
期刊
曾经在《南方周末》上读过一篇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尹伊文先生写的文章,题目是《怎么花钱才不会败坏中国的未来?》很受启发。文章从美国次贷危机入手,质疑美国式的“消费拉动”经济模式,进而指出消费拉动有“兴家”与“败家”之分,只有兴家消费才是兴国之道。文章条分缕折,娓娓道来,很有见解。  什么样的消费是“兴家消费”?简言之,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费,2、是未来价值高于现时价值的消费,3、是避免过
期刊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性的连环画、插图创作热潮中,广东地区涌现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作品——詹忠效于1972年完成的连环画《弧光闪闪》使他成为走出广东并引起当时全国画坛瞩目的人物。    “70年代,各个画种的画家纷纷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    《收藏·拍卖》:作为广东连环画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连环画的?  詹忠效:广东连环画坛的代表人物在我之前之后都大有人在:早的有洪
期刊
光绪官窑出现的中兴景象,也带动了民窑的短暂复苏。此时由于外销仿古瓷的兴盛,无论官窑或民窑,复古之风又起,尤其以仿清三代瓷器最多、也仿得最好。其中又以仿康熙青花最为出色,有的几可达到乱真的程度……      在咸丰五年至同治五年(1856-1867)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曾毁灭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其间的官窑瓷器生产情况,也无资料可查。光绪皇帝即位后,曾励精图治,使景德镇官窑在前朝恢复的基础上出
期刊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艺术品拍卖行业也遇到冲击。但在09年春拍中,古籍文献市场却出现逆市上升的势头。而且就古籍这一类别的拍卖来说,可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插足古籍的拍卖机构数量空前    古籍拍卖业务,以前只有嘉德、翰海、中国书店等几家拍卖机构开设,近年逐年增多,像北京保利也增设古籍专场。  2009年春拍,插足于古籍市场的拍卖机构数量达到空前最多。而且继续出现一些首次涉足古籍拍卖业的公司
期刊
今春油画市场“红色经典”题材的油画引发的市场热度持续发酵。靳尚谊从艺60年最重要代表作之一《毛主席全身像》以2016万元天价震撼广州,成为自15年前广州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起。至今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拍品,同时也是2009年度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各大拍卖行拍出的第二高价油画。《毛主席全身像》在上拍最初被广州嘉德以“估价待询”方式标识,而随着拍期的临近,这幅画的估价也逐渐明朗:1800万-2600万,这样明确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至1979这三十年,大部分后来功成名就的画家都曾经或多或少从事过连环画和插图的创作,国家意识形态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连环画和插图仅仅通过简单的印刷技术就可以大量地复制和传播它们,这符合新中国文艺定会的方针。当然,创作连环画能比较容易“发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画家起到诱惑。连环画和插图作为新中国种类繁多的艺术中传播效应最好的两种,其对于美术史的贡献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但是,
期刊
作为国内备受瞩目的一场春季拍卖会,为期两天的西泠印社09春拍于6月20日在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圆满收槌,总成交率达88%,总成交额为1.48亿元。中国书画依然表现抢眼,清代画家吴历的《山邨邨密图》以784万元拔得头筹,三大书画专场的成交总额逾亿,平均成交率超过九成,其中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专场的成交率高达96.5%;三大文房专场亦亮点频频。本次西泠春拍的领牌数超过600,人气为2005年首拍以来最旺
期刊
今春拍卖中,最引人注目风景之一莫过于以靳之林《南泥湾》、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为首的红色经典题材作品的高价拍出——《南泥湾》成交价为1344万元,《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其成交价为795.2万元,比最高估价高出将近300万元成交。写实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陈逸飞的《渡步》以4043.2万元的高价成交,超过了2007年缔造陈逸飞油画作品纪录的《黄河颂》!此类作品,由于时代以及内容的原因,创作者总
期刊
持续4天的香港国际艺术展10(ART HK 10)于2010年5月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闭幕,这是ART HK开办以来的第三届,今年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155家画廊参展,超过2009年参展的115家画廊,比2008年的参展画廊翻了一番;此次香港国际艺术展共展出过千名艺术家的作品,总参观人数达46115人次,较2009年增加65%。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作品《不可避免的事实》由英国自立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