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美其言,再善其教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便捷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初中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更关乎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期待和学习热情。
  【关键词】语文;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语言生动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率,新课标也提出教师要合理使用语言艺术。可是,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问题”。比如,普通话不标准,口头禅,语调平淡乏味等等,导致课堂生动性不足,缺乏感染力,无法调动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拉近师生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欲善其教,一定先美其言,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信口开河,随意发挥,要做到心中有数,发挥语言艺术性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语言“示范性”,力求简洁明了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学生,成为他们的榜样、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语感优美,抑扬顿挫,极富激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如磁铁般吸引学生对所讲知识内容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的示范性作用就格外重要了。下面以苏教版语文《幼时记趣》为例,文中讲述了作者幼年时的童年趣事。设计了这样一个句式:“我从文中读到 事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 心情。”学生立即有了思路,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并用此句式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再进行小结:作者通过三件生活趣事:“观白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表现出作者的“物外之趣”。可见,作者童年是多么的有趣。又比如,在教授《春》这一文时,文中尾段有一组排比句,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当学生讨论后,明白体现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后。教师小结道:作者用三个形象可感的事物“娃娃”“小姑娘”“青年”比喻春天,体现出春天“新”“美”“力”的特征,那么如果写秋天,你可以用什么事物来形容呢?这两段小结性语言,简洁明了,不仅将文中内容概括,而且将文中深层次意思点出,具有极强的示范性作用。这类语言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问题的事先预知,要求教师对课堂精心预设。
  二、教学语言“情感美”,力求声情并茂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学语言也应当发乎于心,发乎于情,充满“真情实感”。目前,一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法,侧重于知识点以及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语言苍白,缺少“情感”。因此,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语言营造一种情境氛围,调动学生认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以教学苏教版语文《济南的冬天》为例,这是老舍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可读性强,词句优美。为让学生对此篇文章感兴趣,教师采用音乐伴读的方式读此文,在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声调下,学生充分感受到济南冬季山青水绿、温情的特点。又比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爱国思想,将鲁迅先生的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展示出来,当教师声情并茂地将诗最后两句:“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意思说出来时,学生无不为之动容。由此可见,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有力量的,充满情感的语言是最有感染力的,教师用语言将真情传递学生,势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体验。
  三、教学语言“幽默感”,力求生动形象
  “幽默感”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振奋学习精神,拉近师生关系。这种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幽默的语言”不是搞怪、另类,而是一种生动形象、接地气的语言,能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目前,学识渊博的教师很多,但幽默风趣的教师很少,干瘪的语言,枯燥地讲解,即使课堂知识含量丰富,也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幽默”一下,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复习《桃花源记》这课时,一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偷看起了小说《水浒传》。当我发现情况,提醒学生之后,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借用《桃花源记》当中的一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笑着说道:“快期末考试了,到时你可不能回答,问分数几许,乃不知正负,无论及格与否呀。”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既提了个醒,也不伤他自尊,更融洽了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语言的幽默性,其实是个性化的表现,体现了一种机智,一种智慧。
  四、教学语言“启发性”,力求开拓思维
  新课标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该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理念彻底抛弃,认真地研究文本,根据学情特点,精心创设问题,用“启发性”的语言,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性”语言,并不是简单地提问,而是一种审时度势、富有技巧性的启发性语言,是“教”与“学”之间的一把“钥匙”。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范进中举》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提 问:(1)以时间为顺序,以“中举”事件为中心,可以将文章分成哪两个部分呢?(2)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并没有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寻求答案。这样做,学生不仅主动地学习,而且对问题有了思考,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不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极大地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班主任,光有爱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突发事件令人防不胜防,未成年人行为反复多变,班主任事务繁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情感的艺术,使班主任工作得到最大限度的轻松、愉快。我认为情感艺术
【摘要】小说家在作品中往往深入地揭露社会问题、人性特点,给人们以重大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合理想象,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无可厚非;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深入挖掘小说中的现实意义,从而形成小说主题多元化思维的格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教与学为例,做出探讨。  【关键词】坚守信用;现实意义;人性特点;多元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作家莫泊
【摘要】本文对《枣核》这篇文章进行了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关键词】教学设计;《枣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枣核》选自萧乾的《美国点滴》。全文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
【摘 要】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记为主,因此不免枯燥、乏味,往往使学生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活动课件、学生扮演课本角色等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积极性;扮演角色;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高考中,“图文转换”考查了考生综合性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本文分析了三种常见的转换题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答题。  【关键词】图文转换;题型思考;答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考试大纲》中“图文转换”虽然非单独考点,但纵观近几年高考,有多套卷涉及。它是综合了考纲要求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题,其载体为“图文”,核心为“
【摘要】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小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此,语文教师要从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出发,采用多种趣味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含有大量的生字词,对于刚步入小学大门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教师往往要花费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语文教学做到以情动人,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会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性情,唤醒情感,净化心灵,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教育以及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摘要】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激发兴趣,熟读成诵”“体味意境,激发情感体验”“多媒体教学,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鉴赏;兴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欣赏诗歌,感悟诗歌内涵,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体验,把握诗歌教学规律,提
【摘要】借助多媒体可以直观呈现感知材料,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中可以为想象和联想提供支点。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象演示,借此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开启想象思维的闸门,感知语言文字所蕴藏的内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想象;共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想象的基础是丰富的感性材料,联想则是
【摘要】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个性化阅读就像一股清泉,以特有的魅力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命的滋养。本文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深入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打造鲜活的语文课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阅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