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让古诗词教学更具魅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教多学”理念,契合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和内在的认知需求,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词作的内核和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在学生的障碍点上,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渔歌子》是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编排在苏教版教材六下第二单元,是托物抒情的典范之作。提出要删繁就简,科学研制内容;对应发散,引领深入探究;统领整合,深化整体感知;拓展延伸,丰富文化体验等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删繁就简;拓展延伸;统领整合;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76-01
  《渔歌子》是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这首词语言浅近易懂,画面感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不是难事,但要想真正感知词人蕴藏在文本中的感思与情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就需要教师秉持“少教多学”理念,契合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和内在的认知需求,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词作的内核和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在学生的障碍点上,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一、删繁就简,科学研制内容
  薛法根老师说过:学生原本就懂的、能通过自主努力读懂的、教了之后还不懂的,都不用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原始经验、认知能力要有准确的认知,研制出最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生之所需。
  如在教学这首《渔歌子》时,教师就摒弃了按部就班读正确、读节奏、读韵律的一般步骤,直接出示古词中的三个生字“鳜、箬笠、蓑衣”以及跟它们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鳜”字的字形,“箬笠”和“蓑衣”为什么分别是竹字头和草字头,在感受生字字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生词的基本大意。
  二、对应发散,引领深入探究
  古典诗词的创作,词人都在词作中设置有词眼。这些词眼不仅是词人创作时描绘表达的抓手,也是选择、罗列素材的中心点,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这些词眼更是遴选教学内容、串联教学板块的主线。
  教学这首词时,教师就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以“因为‘ ’,所以‘不须归’”,尝试从词作的不同层面探寻出理由,将学生的思维投向词作的字里行间。而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从“美景留人”出发,着重想象“西塞山”的壮美雄伟、“桃花”的万紫千红、“箬笠” “蓑衣”等静态色彩和谐之美,感受“白鹭齐飞”“溪水流淌”的生机动态之美;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美食留人”的视角,想象垂钓鳜鱼以及烹饪、享用鳜鱼的情景,感受作者“不须归”背后所蕴藏的别样情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斜风细雨”和“青箬笠、绿蓑衣”之间的关系,感受词人内心的淡定。
  三、统领整合,深化整体感知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之所以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常常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零散而混乱的层面,学生在深入感知之后,缺少将学生的认知进行统领与整合的过程,导致阅读教学始终无法形成整体性。
  鉴于此,在引领学生从词作零散的语言文字探寻作者“不须归”的各种原因之后,教师尝试引领学生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梳理与提炼。首先,教师从词人所展现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想象画面的和谐与发展,让学生从画面的白鹭之“白”、山色之“青”、桃花之“红”感受色彩之美,并着力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流水”叮叮咚咚的声音、“细雨”淅淅沥沥的声音、“白鹭”翱翔于蓝天的鸣叫之声,将想象的内容建构成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画面中“白鹭”“柳树”全部剔除,会对表达效果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画面的动静协调,构建了一幅具有自然和谐之美的画卷。
  四、拓展延伸,豐富文化体验
  经典的古诗词,不仅是一种画面的再现,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射,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质的聚焦。这首《渔歌子》借助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悠然自得、宁静致远的情怀,更将这种情怀寄托在自己的“垂钓”行为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名的“垂钓文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词作与垂钓文化的相关资源整合起来,由一首作品向一种文化迈进。
  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拓展了柳宗元的《江雪》,引导学生对比:同样都是写垂钓,在环境和心境上有着怎样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江雪》垂钓的是“万千孤独”,而《渔歌子》垂钓的是“自在悠闲”;其次,作者为学生拓展讲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让学生对“垂钓”文化的感知上升到“智慧”的层面;最后,教师还拓展出示了基础“钓鱼台”的照片,激发学生认知钓鱼台背后的文化意境,丰富对垂钓文化的感知。
  纵观整首词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纵深推进,实现了从字面意思到内在意蕴的全面教学,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质的飞跃,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丰富了学生的收获。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可见,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鲜明表征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自身的研究总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教学。  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主旨  小学语文阅读
[摘 要]在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但是在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笔顺教学。笔顺教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停滞不前,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学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扎实记忆。  [关键词]笔顺 教学内容 创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宋代谢枋得在《文章轨范》中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欧阳修也曾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古代学者主张教学生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练严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指导思想和北京景山学校的作文实践经验指出:小学三、四年级是大胆作文的阶段。引导中年段学生大胆作文,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
[摘 要]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他们经历从感悟到语用,再到升格的质变过程,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理解视角、语用视角、单元视角来深入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之道;理解感知;语用训练;生存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阅读教学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后,教学内容指向语言的学习。具体包括语言理解、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其中“语言理解”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有哪几个维度?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教学为例,尝试探讨。  【课堂回放】  (一)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师:(出示各类机器人的图片)猜猜这些机器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生:干家务、跳舞的、踢球的。  师:(出示文中插图)那么这个机器人是干什么的?这节课
[摘 要]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可从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形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作业。  [关键词]原则 内容 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73  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
[摘 要]目前,大多數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文言文;设想;案例  [中图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它强调字的音、形、义的结合,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要求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以高效为追求,完成“三先”“三后”的流程。  一、读音准确——先拼读,后认读  拼读带注音的生字,除了教师范读、领读外,更要让学生自己拼读,或
[摘 要]《假如》一文,表达小作者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人文性较强。教学时,根据课文想象力强和人文性强的特点,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故事导入、自主学习字词、语言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读懂读通课文,感受诗歌的魅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学、扎实地学,寓教于乐。  [关键词]教学设计 寓教于乐 扎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阅读随写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阅读随写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理解。通过质疑性的阅读随写、理解性的阅读随写、辨别性的阅读随写这“三部曲”来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阅读质量 阅读随写 阅读辨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41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阅读随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