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亟须理论上的指导。文章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其中实施体验教育的意义、方法及途径,并将其与传统教育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体验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 建构
[作者简介]花 斌(1982- ),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西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南京工程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基于工科背景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2012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9-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无数教育思想家、实践者的脑海中。孟子曾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就是把教育看做一种上所施、下所效的过程。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学者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在其著作中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指出了其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认为教育的唯一与全部的工作就是培养道德,把被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完美道德品质的人。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必须强调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的目的逐渐被异化、简化成了对知识的追求,特别是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这里其实已经隐含了对知识万能论的思想。而后斯宾塞知识论的提出使得现代人对知识的崇拜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有目的地获取知识成了教育的主要目的。这种教育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机械的,注重理性、知识的获取,忽视被教育者的自身体验和情感,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的行业或特定的职位做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①教育的本质是不是培训,是来源于生活,是创新,不是约束,是唤醒,是发现,这种固定化、机械化的知识教育是无法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美国的许多批评者都注意到,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快速转变,越来越远离了品格养成……相反,教育偏狭地聚焦于职业训练,使学生为技术化的全球经济做好准备……有证据表明,教育体制并没有养成持续的智力的、公民的和艺术的兴趣,也没有促成持久地参与积极的体育活动……好像教育体制只把我们培养成了技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其他方面则一无所是。”②
二、体验与體验教育
海德格尔认为,教育虽然具有知识教育的永恒性、普遍性,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路上”“在旅途中”的过程和状态。传统的教育有固定的范式,因而是一种教化。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思的教育。这种教育蕴含了实践创新的内容,其本质是建立事物与人的和谐关系。一般来说,在这种教育中,体验活动是最为根本的,也是实现目的最重要的途径。体验这个词的内涵极为丰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与状态,包含认知部分和情感部分。前者是感受到了的状态,偏重理智的体验;后者是一种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体验活动是用身心去感受世界。只有经过体验,外在世界才不是陌生的、外在的,而是熟悉的、可以沟通的。
体验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育。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氛围,使被教育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通过感悟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体验教育注重被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深度融入和参与,注重被教育者自身的学习体会,关注情感的迸发,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体验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为主。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地按照一些既定的程序和规章将知识传授给被教育者,注重服从性、单一性,强调应试能力。体验教育则注重个体自身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和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被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体验教育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教育者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体验教育的一大优势。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理论学习,导致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眼高手低,无法真正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验教育则给学生提供仿真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感悟有效地进入知识的运用和思想的交流中,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验教育还是一种情景化的教育。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体验教育的构建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教育力图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一般来说,专业学位教育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能力,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把专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必备条件或职业资格的先决条件。”③从2011年起,国家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凸显其重要性。
1.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与体验教育的契合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这与我们上文所说的体验教育宗旨不谋而合。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性、实践性。教学过程比较死板。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侧重纯熟的理论讲解,缺乏实务培训和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经验,或怠于或不屑于实务训练,这可能直接导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客观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及时将科学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内容中,这就需要引入体验教育。 2.体验教育的构建。体验教育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体验的过程。包含体验的主体——学生,体验教育的设计者——教师,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构建体验教育就必须在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教学模式方面入手,使三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有机整体。
教育者的体验构建。教育者一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他是直接对求教者素质的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家教人员、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④虽然在研究生教育中,教育者有很多種,但最为重要的就是导师了。他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既要负责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要承担研究生思想教育、生活资助等相关责任。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师的科研水平、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世界观。所以在赋予导师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要对导师任职资格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导师处于主导地位,扮演权威角色,学生则是刻意地尊重和服从。在学习中学生往往是机械地照搬照做,妨碍超越、创新。要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导师要提供给学生科研创新的思路以及项目和资金,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体验,激发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取得突破。“双导师制”被证明是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之一,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高校,相当比例的导师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工程实用价值,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而在企事业单位中遴选导师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企业导师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研究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与高校的理论知识培养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在高校获取理论知识,在企业学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学生体验的丰富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研究生来说,需要他们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的内涵,才能丰富自身的情感和价值。体验教育本身是人性化的教育,发挥主体性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体验教育中自主学习就成为被教育者学习的核心部分。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对学习策略积极的思考、对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感体验努力获取、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与调适”。⑤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学生们才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不仅如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丰富他们的感知,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接触真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将学习与生活截然地割裂开来。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其主要想法是使教育回到生活,让学生参与到生活的体验中来。因此,契合学生兴趣点的社团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恰恰是拓宽工程硕士增加体验的途径,是构造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利器。
改变教学模式,增加体验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造和发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及时将科学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确定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体现学术性和前沿性,修订、完善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让研究生能够紧贴科技发展前沿,学到必要、管用的知识体系;选择、完善教材体系。教材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点之一,其编写意图、知识体系、教学要求、训练设计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来说,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选择教材,针对培养目标、教学实际、社会需求等方面,选择符合与时俱进原则的最佳教材。教师完全可以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应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他们日后开展科研活动是种能力的储备。加强体验教育载体的建设也是体验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融合了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市场等要素,以合力的方式实现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证明,研究生工作站在解决企业技术、生产等重大问题的同时,正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学校高层次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说,企业工作站更像是实践创新的孵化器。研究生以一种服务的姿态走向企业,既以一种无偿或很低的生活补贴的方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也以企业的技术人员身份参与企业的正常工作,业务上归导师与企业共同领导,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或进行技术改造。如此的体验载体,不但为研究生提供了校外实践培训基地,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培养目的,而且有利于研究生开阔视野,增加体验,活跃思维,紧贴生产实际,为今后的科研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8.
②(美)马克·莱索.我们仍然需要面向思的教育——海德格尔论技术时代的教育[J].蒋开君,译.教育学报,2011(2):4.
③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8.
④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36.
⑤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关键词]体验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创新 建构
[作者简介]花 斌(1982- ),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处,讲师,硕士,研究方西为研究生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南京工程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基于工科背景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2012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79-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无数教育思想家、实践者的脑海中。孟子曾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就是把教育看做一种上所施、下所效的过程。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学者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在其著作中不仅指明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还指出了其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认为教育的唯一与全部的工作就是培养道德,把被教育者培养成具有完美道德品质的人。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必须强调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的目的逐渐被异化、简化成了对知识的追求,特别是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这里其实已经隐含了对知识万能论的思想。而后斯宾塞知识论的提出使得现代人对知识的崇拜达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有目的地获取知识成了教育的主要目的。这种教育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机械的,注重理性、知识的获取,忽视被教育者的自身体验和情感,缺乏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的行业或特定的职位做好准备,教育灌输着属于古旧范畴的传统知识。”①教育的本质是不是培训,是来源于生活,是创新,不是约束,是唤醒,是发现,这种固定化、机械化的知识教育是无法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美国的许多批评者都注意到,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快速转变,越来越远离了品格养成……相反,教育偏狭地聚焦于职业训练,使学生为技术化的全球经济做好准备……有证据表明,教育体制并没有养成持续的智力的、公民的和艺术的兴趣,也没有促成持久地参与积极的体育活动……好像教育体制只把我们培养成了技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其他方面则一无所是。”②
二、体验与體验教育
海德格尔认为,教育虽然具有知识教育的永恒性、普遍性,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路上”“在旅途中”的过程和状态。传统的教育有固定的范式,因而是一种教化。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思的教育。这种教育蕴含了实践创新的内容,其本质是建立事物与人的和谐关系。一般来说,在这种教育中,体验活动是最为根本的,也是实现目的最重要的途径。体验这个词的内涵极为丰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与状态,包含认知部分和情感部分。前者是感受到了的状态,偏重理智的体验;后者是一种对事物态度的体验。体验活动是用身心去感受世界。只有经过体验,外在世界才不是陌生的、外在的,而是熟悉的、可以沟通的。
体验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育。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和氛围,使被教育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通过感悟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体验教育注重被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深度融入和参与,注重被教育者自身的学习体会,关注情感的迸发,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体验教育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为主。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地按照一些既定的程序和规章将知识传授给被教育者,注重服从性、单一性,强调应试能力。体验教育则注重个体自身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统教育中,教育和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被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体验教育则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教育者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体验教育的一大优势。传统教育过分注重理论学习,导致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学生眼高手低,无法真正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验教育则给学生提供仿真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感悟有效地进入知识的运用和思想的交流中,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验教育还是一种情景化的教育。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体验教育的构建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教育力图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一般来说,专业学位教育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能力,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把专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必备条件或职业资格的先决条件。”③从2011年起,国家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凸显其重要性。
1.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与体验教育的契合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创新,这与我们上文所说的体验教育宗旨不谋而合。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性、实践性。教学过程比较死板。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侧重纯熟的理论讲解,缺乏实务培训和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经验,或怠于或不屑于实务训练,这可能直接导致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客观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造,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及时将科学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内容中,这就需要引入体验教育。 2.体验教育的构建。体验教育的过程并非仅仅是体验的过程。包含体验的主体——学生,体验教育的设计者——教师,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构建体验教育就必须在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教学模式方面入手,使三者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有机整体。
教育者的体验构建。教育者一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他是直接对求教者素质的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家教人员、家长,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④虽然在研究生教育中,教育者有很多種,但最为重要的就是导师了。他们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既要负责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要承担研究生思想教育、生活资助等相关责任。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师的科研水平、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研究生的世界观。所以在赋予导师更多自主权的同时,要对导师任职资格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导师处于主导地位,扮演权威角色,学生则是刻意地尊重和服从。在学习中学生往往是机械地照搬照做,妨碍超越、创新。要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导师要提供给学生科研创新的思路以及项目和资金,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体验,激发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取得突破。“双导师制”被证明是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之一,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高校,相当比例的导师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工程实用价值,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契合度不高,而在企事业单位中遴选导师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企业导师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研究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与高校的理论知识培养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在高校获取理论知识,在企业学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学生体验的丰富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研究生来说,需要他们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只有通过体验,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的内涵,才能丰富自身的情感和价值。体验教育本身是人性化的教育,发挥主体性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体验教育中自主学习就成为被教育者学习的核心部分。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学习目标的自主确定、对学习策略积极的思考、对学习过程中的良好情感体验努力获取、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与调适”。⑤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学生们才知道学什么?如何去学?不仅如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丰富他们的感知,构建有意义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接触真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将学习与生活截然地割裂开来。教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其主要想法是使教育回到生活,让学生参与到生活的体验中来。因此,契合学生兴趣点的社团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恰恰是拓宽工程硕士增加体验的途径,是构造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利器。
改变教学模式,增加体验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创造和发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起来,及时将科学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确定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体现学术性和前沿性,修订、完善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让研究生能够紧贴科技发展前沿,学到必要、管用的知识体系;选择、完善教材体系。教材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点之一,其编写意图、知识体系、教学要求、训练设计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来说,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拘一格地选择教材,针对培养目标、教学实际、社会需求等方面,选择符合与时俱进原则的最佳教材。教师完全可以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反应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他们日后开展科研活动是种能力的储备。加强体验教育载体的建设也是体验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融合了科研、人才培养以及市场等要素,以合力的方式实现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证明,研究生工作站在解决企业技术、生产等重大问题的同时,正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学校高层次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说,企业工作站更像是实践创新的孵化器。研究生以一种服务的姿态走向企业,既以一种无偿或很低的生活补贴的方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也以企业的技术人员身份参与企业的正常工作,业务上归导师与企业共同领导,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或进行技术改造。如此的体验载体,不但为研究生提供了校外实践培训基地,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贯彻学以致用的培养目的,而且有利于研究生开阔视野,增加体验,活跃思维,紧贴生产实际,为今后的科研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8.
②(美)马克·莱索.我们仍然需要面向思的教育——海德格尔论技术时代的教育[J].蒋开君,译.教育学报,2011(2):4.
③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68.
④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36.
⑤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