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我们逐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学们也都按部就班地上学,放学,按时完成着每天的作业。似乎一切都近于常年。但我们是否反思一下:今年的春天怎么这样快呢?是否再也不用为完不成作业而愁眉不展了?时间可真是如同我们的作文里写到的:如盆子里的水——泼出去,再也回不来了。
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成绩数据对照:
表一:2011年初一·三班上半年期中考试成绩
表三:成绩变化曲线图
通过表三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习成绩下滑了一个分数段。多少分?5分!如果计算总分平均下降40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才能把学习提上去?
总结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后,每科的教学时数减少,教师的授课速度提高,知识面的扩展与运用比以前少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下降了。新课程改革后,每科的课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所谓的文综、理综科目课时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作为三大主课的语文、数学、英语比以前的课时数缩减了几乎一半。为了授完教程,教师必须压缩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增加课堂讲授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授课内容脱节,学生的课堂效率低,课堂效果完成不到位。
2、教师作业数量未增加,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需从作业中检测,学生作业太少导致学生空余时间玩性上瘾,思想逐步钝化,对学习产生厌烦。学生毕竟从学到玩易,从玩到学难。学生如果形成“吃不饱”→玩劣成风→思想钝化恶性循环,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思想松懈,学习时间减少。所谓松懈是指一个人由情绪紧张到放松的心理状态。新课改后空堂、自习增多,学生自主掌控时间延长,全班95%学生自制力达不到自主学习水准。部分学生则认为已经不抓学习了,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有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过分热衷于文体活动,学习时间逐步荒拙。
4、家长的无顾虑放手性引致学生没有后盾的支持,更缺少了督促与监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于是便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成为“隔代教育”。父母为了家庭过的更好,外出打工,只想到了拼命挣钱,攀比打工挣钱的工资多少,却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切身利益——孩子的生长,生活与学习。
5、缺少家校的交流与沟通。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尤其是年轻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信息的传递、学生矛盾的处理方式方法,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找不到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联系不上教师。学生正处于青春多变期,如果学生的变化家校没有及时沟通,将处于盲目教育学生的阶段。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也是必需的责任。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务实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培养学生优质的学习习惯;要想培养学习习惯,必须从基本的学习规律开始。
从基本的规律着手:我认为学生几乎忽略了三大学习步骤(预习、学习、复习)中的第一步——预习。首先我们谈一谈预习都有哪些作用:
1、预习可以改变学生听课的被动性,给学生以自学的空间。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课很盲目,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预习,其实也就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上课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愿望。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会形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能从容而顺利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对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前面节省下来的充裕时间来解决课堂中的难点。例如数学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预习还可以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为学习新的知识铺平道路,使听课变得容易和轻松。对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会更加集中精力去听,同时分析不理解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这样做能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动态性发展,避免了因忙于记笔记而影响听课的状况。
4、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必定要走上社会,“终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就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就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的我们预习要有目的性,有目标性。以初一的七科目为例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预习的方法:
語文,首先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其次,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生活年代,生活背景,便于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作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意境;再次,划分层次,了解本课的大意;最后,巩固预习知识,做《学习与检测》的“课文拾贝”练习题。
数学,在预习新例题时,先看一看本课的题目,联想一下与以前知识的关联。如: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回想一下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与步骤;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先回顾整式加减的运算;然后看例题,做例题,做好笔记(那个知识点不理解,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等);最后根据例题做课后的练一练,《学习与检测》的基础训练。
英语,首先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学习与检测》的“学习目标提示”,“自主学习巩固”,“词组学习”,“语法练习”。第二步通过《学习与检测》明确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去看单词,读单词,划出重点词组、语法在课文中的位置,熟读句型。第三步做《学习与检测》的“即时练习”巩固单词、词组、语法。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科根据《学习与检测》的学习导航,图释导学等有目的划出课本的知识重点,以及与之关联的年代、河流、名称等。做《学习与检测》中的“目标检测”,巩固知识重点。
上面多次提到《学习与检测》的作用,许多科目的老师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与检测》是为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准备的资料。我认为《学习与检测》可分开为“学+习+检测”,“学”即为预习知识;“习”,即为练习;“检测”,即为检验学习效果。所以《学习与检测》是三个学习步骤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预习的重要性到这已不言而喻了。我们应该明确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划在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笼罩下的我们如果把预习纳入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中,有的放矢的充实课余时间,填充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将会水到渠成,迎刃冰解。
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成绩数据对照:
表一:2011年初一·三班上半年期中考试成绩
表三:成绩变化曲线图
通过表三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习成绩下滑了一个分数段。多少分?5分!如果计算总分平均下降40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才能把学习提上去?
总结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改革后,每科的教学时数减少,教师的授课速度提高,知识面的扩展与运用比以前少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下降了。新课程改革后,每科的课时数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所谓的文综、理综科目课时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作为三大主课的语文、数学、英语比以前的课时数缩减了几乎一半。为了授完教程,教师必须压缩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增加课堂讲授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授课内容脱节,学生的课堂效率低,课堂效果完成不到位。
2、教师作业数量未增加,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需从作业中检测,学生作业太少导致学生空余时间玩性上瘾,思想逐步钝化,对学习产生厌烦。学生毕竟从学到玩易,从玩到学难。学生如果形成“吃不饱”→玩劣成风→思想钝化恶性循环,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思想松懈,学习时间减少。所谓松懈是指一个人由情绪紧张到放松的心理状态。新课改后空堂、自习增多,学生自主掌控时间延长,全班95%学生自制力达不到自主学习水准。部分学生则认为已经不抓学习了,开始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有的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过分热衷于文体活动,学习时间逐步荒拙。
4、家长的无顾虑放手性引致学生没有后盾的支持,更缺少了督促与监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于是便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中,成为“隔代教育”。父母为了家庭过的更好,外出打工,只想到了拼命挣钱,攀比打工挣钱的工资多少,却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忽略了孩子的切身利益——孩子的生长,生活与学习。
5、缺少家校的交流与沟通。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尤其是年轻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信息的传递、学生矛盾的处理方式方法,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找不到学生家长,学生家长联系不上教师。学生正处于青春多变期,如果学生的变化家校没有及时沟通,将处于盲目教育学生的阶段。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也是必需的责任。要想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务实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培养学生优质的学习习惯;要想培养学习习惯,必须从基本的学习规律开始。
从基本的规律着手:我认为学生几乎忽略了三大学习步骤(预习、学习、复习)中的第一步——预习。首先我们谈一谈预习都有哪些作用:
1、预习可以改变学生听课的被动性,给学生以自学的空间。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课很盲目,不能把握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预习,其实也就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上课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愿望。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好,会形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能从容而顺利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对复杂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前面节省下来的充裕时间来解决课堂中的难点。例如数学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预习还可以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为学习新的知识铺平道路,使听课变得容易和轻松。对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会更加集中精力去听,同时分析不理解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这样做能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有动态性发展,避免了因忙于记笔记而影响听课的状况。
4、通过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必定要走上社会,“终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预习,就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就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的我们预习要有目的性,有目标性。以初一的七科目为例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预习的方法:
語文,首先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其次,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生活年代,生活背景,便于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作用,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意境;再次,划分层次,了解本课的大意;最后,巩固预习知识,做《学习与检测》的“课文拾贝”练习题。
数学,在预习新例题时,先看一看本课的题目,联想一下与以前知识的关联。如: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回想一下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与步骤;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先回顾整式加减的运算;然后看例题,做例题,做好笔记(那个知识点不理解,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等);最后根据例题做课后的练一练,《学习与检测》的基础训练。
英语,首先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学习与检测》的“学习目标提示”,“自主学习巩固”,“词组学习”,“语法练习”。第二步通过《学习与检测》明确学习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去看单词,读单词,划出重点词组、语法在课文中的位置,熟读句型。第三步做《学习与检测》的“即时练习”巩固单词、词组、语法。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科根据《学习与检测》的学习导航,图释导学等有目的划出课本的知识重点,以及与之关联的年代、河流、名称等。做《学习与检测》中的“目标检测”,巩固知识重点。
上面多次提到《学习与检测》的作用,许多科目的老师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与检测》是为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准备的资料。我认为《学习与检测》可分开为“学+习+检测”,“学”即为预习知识;“习”,即为练习;“检测”,即为检验学习效果。所以《学习与检测》是三个学习步骤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预习的重要性到这已不言而喻了。我们应该明确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划在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笼罩下的我们如果把预习纳入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中,有的放矢的充实课余时间,填充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将会水到渠成,迎刃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