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堂突发事件 教师应如何应对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為一名教师,每次上课,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迥异的学生,各种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充分的课前准备、及时的课上调控和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做好应变的前提
  
  1、知识准备
  充分备好课是取得和保持健康情绪的首要条件。教学领域中,教材、教法、教学语言、教学形式都富有可挖掘的情感内涵,有经验的教师都能利用这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氛围服务。教师只有对课上要讲的内容深钻细研,力求精通,才能做到心绪平稳,方寸不乱,才能在讲授中如鱼得水,顺理成章,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2、身心准备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难免要遇到各种挫折、纠纷、矛盾,这些无疑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但是一旦走进课堂,就要把这些不良情绪抛诸脑后,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一心想着学生,才能调整自己的心境,以高昂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步入课堂。
  
  二、课上调控是保持平稳心态的有效手段
  
  面对课堂的各种偶发因素,贵在控制,力戒愤怒,避免矛盾的激化。例如课堂上的打闹、打瞌睡、看小说、恶作剧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克制、调节,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这样既可维持课堂的正常进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能使教师维持平稳情绪,树立教师的威信。记得有一次上课,当我讲得兴趣正浓时,从下面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个学生发出了“胡噜胡噜”的鼾声,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怎么办?这时自己的情绪急转直下,真想上去揍他一顿,但是那样既影响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失态,又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程进度。待自己稍微冷静后,我让他的同桌把他叫醒,用很平和的语气对他说:“现在天气很容易使人打瞌睡。你先起来站一会儿,当你不困时再坐下好吗?”然后继续授课。等下课后我再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谈话,这既没有影响正常的授课,又使那位同学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三、灵活多变的应变能力是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活化剂
  
  课堂上意外事件的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处理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应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灵活地应对。例如一次课堂测试,我给同学们对答案,当念到某一选择题答案时,有位同学忽然打断我说:“老师这道题的答案不是C而应是D。”此话一出全班哗然,怀疑者有,嗤笑者也有。我略做思考后,对这位同学的质疑没有立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趁机说:“既然这位同学对此问题有疑义,那让我们一块做一下吧。”于是我和同学们一块板演了一遍,结果是那位同学因忽视了一个隐含条件而导致错误。那个同学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我并未因此批评他,反而表扬他这种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宽广胸怀和严谨作风。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积累并及时汲取经验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这样才能做到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得心应手,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强劲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创造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所要求的是具有高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创新能力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图书馆也只有不断依赖创新才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获得新的发展动
期刊
中职学校学生主要来源是应、历届初中毕业生,而近来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引发“普高热”,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滑坡。从总体上讲,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且缺乏社会经验,自我约束力和社会生活能力较差,不少学生还是初次离开父母。而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工作的,除了要让学生达到规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之外,还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期刊
在小学工作的这些年来我听了许多公开课、示范课,在每堂课上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像这样“面面
期刊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及阅历的制约,他们很容易接受周围环境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很多研究成果也表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创造宽松有序的成长环境。避免饱和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将盐不断加入水中,最后盐不能再溶解,这就叫做“饱和”。在人的心理上也存在这种现象,由于不断地重复
期刊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的社会实践遵循着美的规律。人们为了继承和发展人类在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及其在自身的实践中产生的积极成果,必须采取教育的方法,于是便产生了美育。    一、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    自古以来,美育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它始终被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重视。其原因就在于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
期刊
看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比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深刻、更具体、更精炼,尤其是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形势、大气候之下,更显示出其正确性和必要性。  从概念上说,习惯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形成的各种行为举止“定型化”的体现。严格的说,这是由条件反射而形成的。笔者认为,坚持情理互济原则,是一种较好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期刊
汉代开国皇帝刘邦起自草莽,不事诗书,但他即位后懂得“马上得天下不能马治之之”的道理。他在《教太子书》中曾有所反省,目的是教太子认真读书。  大体说来,太子所读之书,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叙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之序,如《周礼》《礼记》《论语》《孝经》。  第二类:述历代治乱兴衰;成败得失之理,如《尚书》《春秋》《汉书》《资治通鉴》。  第三类:记国君御天下之术、治国用兵之道,如《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中小学校共发生与学校、学生有关的各类事故200余起,死亡近300人。为此,2004年全国自上而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意见》(国办发电[2004]26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电[2004]297号),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尽管党和各级国家机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
期刊
德育工作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色和传统。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培育“四有”新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应在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的同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对象、特点和规律,确立新思路,努力在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是每个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起始阶段,也是每
期刊
什么是学习迁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帮助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已经获得的知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倡“温故而知新”。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经验、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知识、技能或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