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由于自然科学落后而挨打的历史,所以学校教育把与自然科学相关的数理化作为重点,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但当下,我们的经济蒸蒸日上,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校生学习缺乏动力,精神世界贫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应该回归传统教育的精髓。的确,学习的内层次由高到低分为道、德、法、术四个档位,现在从小学的基础教育到大学的专业教育,关注的基本属于“术”层面的东西,至于最高层次的“道”和“德”在现代教育中被弱化,而“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功能已经有名无实。即便是中小学的语文科目也是以工具性为主。
关键词:经典;基础类;结构类;装修类;系统读经;累计式方法;学校教育
经典教育属于“根”的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道”、“ 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五经、"四书"等经典,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仍是当今社会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质。"修身"、"立德"等道德文化关于为人处世的论述,指引立身行事,潜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内在修养。不仅如此,经典教育还可促进智力教育。
中小学生诵读蒙学读物和几本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十三岁以前多多诵读,不仅充分运用了自身记忆能力很强的资源记忆大量经文,而且能起到全脑开发的作用。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用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起到开智慧的作用。
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十大益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 “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9)提升自信,有利于身体健康——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等家庭系统会更加赏识孩子,从而增添孩子的自信。
(10)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基于此,读经运动在民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读经班如雨后春笋,但其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同一个读经班孩子年龄相差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水平不同,年龄特点各异,放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相同的内容显然不科学;且所读内容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很强,很多人认为经典教育只是《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这些与真正的经典教育差距很远。
与这样的情形不同的是系统读经。系统读经是就是指读经要系统全面,不可偏废;国学经典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包括基础类经典,结构类经典,装修类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属于基础类。所谓基础类,就是用来教你怎么做人的经典。有了地基, 还要学习结构类的经典。即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结构类经典首先有《易经》,其次还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等由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经。第三类是装修类的,如《唐诗》、《宋词》。此类经典重视审美和抒情,已经为大众教材所采纳。
人才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即人格的培养。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因此要学装修习类经典,更要学习基础类经典、结构类经典。对一个孩子的培养,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人的地基、结构,就会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只重视装修的人。
目前系统读经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不是学校必学课程及家长认识水平、指导能力、家庭经济基础都有限,大多数孩子无法接触到国学经典而错失了人格构建,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甚至以后终身也无缘经典。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有条件运用累积式方法实行系统读经。累积式诵读法即为每天累积式读经。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七遍;每样经文约读十分钟,但不超过十分钟;一天可以选择读三到七样经典;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唐诗选读》;且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唐诗选读》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學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累积式”教育法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中医理论:强调标本兼治,明确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中医里的“疗程”概念。
采用跟读法,教学内容定量,教学时间周期性:累按周组织教学进度,因此课程管理简易方便,易于坚持。离散教学的原则:累积法的教学不占用大段的时间,不影响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希望开展经典教育,但又不希望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影响的学校、幼儿园,能够方便的渗透进来,开展有效的经典教育。无为而为的原则:累积法要求每天抽很少的时间读诵经典,但是并不要求背诵,只是要求每天坚持。这种教学形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轻松,没有什么负担,教学效果通过累积自然达到。
基于这些特点,经典教育更适合在学校教学中进行。
关键词:经典;基础类;结构类;装修类;系统读经;累计式方法;学校教育
经典教育属于“根”的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道”、“ 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五经、"四书"等经典,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仍是当今社会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是健康人的基本素质。"修身"、"立德"等道德文化关于为人处世的论述,指引立身行事,潜移默化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习惯,"化"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可以提高内在修养。不仅如此,经典教育还可促进智力教育。
中小学生诵读蒙学读物和几本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十三岁以前多多诵读,不仅充分运用了自身记忆能力很强的资源记忆大量经文,而且能起到全脑开发的作用。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用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起到开智慧的作用。
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十大益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 “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9)提升自信,有利于身体健康——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等家庭系统会更加赏识孩子,从而增添孩子的自信。
(10)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基于此,读经运动在民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读经班如雨后春笋,但其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同一个读经班孩子年龄相差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水平不同,年龄特点各异,放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相同的内容显然不科学;且所读内容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很强,很多人认为经典教育只是《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这些与真正的经典教育差距很远。
与这样的情形不同的是系统读经。系统读经是就是指读经要系统全面,不可偏废;国学经典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包括基础类经典,结构类经典,装修类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属于基础类。所谓基础类,就是用来教你怎么做人的经典。有了地基, 还要学习结构类的经典。即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结构类经典首先有《易经》,其次还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等由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经。第三类是装修类的,如《唐诗》、《宋词》。此类经典重视审美和抒情,已经为大众教材所采纳。
人才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即人格的培养。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因此要学装修习类经典,更要学习基础类经典、结构类经典。对一个孩子的培养,如果不知道什么是人的地基、结构,就会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只重视装修的人。
目前系统读经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不是学校必学课程及家长认识水平、指导能力、家庭经济基础都有限,大多数孩子无法接触到国学经典而错失了人格构建,道德培养的最佳时期,甚至以后终身也无缘经典。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有条件运用累积式方法实行系统读经。累积式诵读法即为每天累积式读经。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七遍;每样经文约读十分钟,但不超过十分钟;一天可以选择读三到七样经典;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唐诗选读》;且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唐诗选读》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學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累积式”教育法的特点是什么?
应用中医理论:强调标本兼治,明确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中医里的“疗程”概念。
采用跟读法,教学内容定量,教学时间周期性:累按周组织教学进度,因此课程管理简易方便,易于坚持。离散教学的原则:累积法的教学不占用大段的时间,不影响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希望开展经典教育,但又不希望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影响的学校、幼儿园,能够方便的渗透进来,开展有效的经典教育。无为而为的原则:累积法要求每天抽很少的时间读诵经典,但是并不要求背诵,只是要求每天坚持。这种教学形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轻松,没有什么负担,教学效果通过累积自然达到。
基于这些特点,经典教育更适合在学校教学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