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9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服药、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
结果:糖尿病病人提高了服药、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血糖控制理想,有效预防和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健康教育 服药 饮食 运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16-02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国际上糖尿病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两个中心问题。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糖尿病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预防性健康教育是重点[1]。健康教育是传播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生活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痊愈及康复等问题。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治疗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患者的健康水平和体力,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病人98例,并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49例,其中男20例,女29例,年龄42-80岁,病程1-15年,空腹血糖7.2-30mmoL/L。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45-78岁,病程1.5-17年,空腹血糖6.8-28mmoL/L,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①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②健康教育组:对患者实施急性期治疗教育、个体化教育、集中授课和长期随访。主要是加强急性期的治疗教育,病情稳定后定期随访,与病人保持联系,共性问题由专职护士、专职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并根据病人不同的接受程度,辅以个体化教育,以增强教育效果。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影响血糖水平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血糖难予维持正常,此时应耐心疏导病人,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2.2 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糖尿病不仅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并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持续的血糖增高可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足,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痛苦。针对2型糖尿病而言,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通过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有潜在表现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可预防和减缓糖尿病的发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肥胖。
2.3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是纠正高血糖的基本方法,使患者理解饮食治疗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意义。
2.3.1 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误区。①想吃什么吃什么,甚至暴饮暴食。血糖不能得到控制,使血糖持续增高,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②营养不良,误认为严格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糖尿病,造成热量不够,营养不足。
2.3.2 应按要求摄取不同食物,保证机体所需。三餐热量分配:早1/5、中2/5、晚2/5。限制含糖高的食物,多食粗粮、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可降低血糖,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食盐及脂肪量,不吃含脂肪高的食物。
2.3.3 肥胖病人适当减轻体重,可有效逆转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4 运动指导。长期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有规律的合理运动,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的适应证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16.7mmoL/L以下者,尤其是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1型糖尿病患者,应餐后进行体育锻力,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餐前胰岛素应在腹部皮下注射,使运动时不致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
2.5 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导。加强病人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2.6 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
2.6.1 告知病人及家属血糖监测好坏与病情控制直接相关。根据病情监测餐前餐后血糖,频率以病情而定。采集时注意消毒方法,采血针刺入深度应以血液能从指端自行流出为度。
2.6.2 尿糖测定虽不十分可靠,但检测方便、无损伤,病人易于接受,仍作为检测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监测频率根据病情而定。
2.7 预防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肾病变及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洗脚、勤更衣。注意足部保暖,穿宽松鞋袜,做足部卫生保健。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合理使用胰岛素。若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应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
3 小结
糖尿病的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为了使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时机耐心、细致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的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达到广泛的社会效果[2]。
参考文献
[1] 林艳.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17-0064-02
[2] 田美琼.糖尿病的健康教育[A].中外健康文摘,2009,34-0255-02
方法:通过对9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服药、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
结果:糖尿病病人提高了服药、运动、饮食控制的依从性,血糖控制理想,有效预防和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健康教育 服药 饮食 运动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16-02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国际上糖尿病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这两个中心问题。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糖尿病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预防性健康教育是重点[1]。健康教育是传播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生活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痊愈及康复等问题。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治疗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持患者的健康水平和体力,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病人98例,并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49例,其中男20例,女29例,年龄42-80岁,病程1-15年,空腹血糖7.2-30mmoL/L。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年龄45-78岁,病程1.5-17年,空腹血糖6.8-28mmoL/L,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①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②健康教育组:对患者实施急性期治疗教育、个体化教育、集中授课和长期随访。主要是加强急性期的治疗教育,病情稳定后定期随访,与病人保持联系,共性问题由专职护士、专职医生进行专题讲座,并根据病人不同的接受程度,辅以个体化教育,以增强教育效果。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影响血糖水平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血糖难予维持正常,此时应耐心疏导病人,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2.2 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糖尿病不仅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并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持续的血糖增高可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足,给病人身心带来很大痛苦。针对2型糖尿病而言,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通过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有潜在表现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可预防和减缓糖尿病的发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肥胖。
2.3 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是纠正高血糖的基本方法,使患者理解饮食治疗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意义。
2.3.1 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误区。①想吃什么吃什么,甚至暴饮暴食。血糖不能得到控制,使血糖持续增高,甚至造成酮症酸中毒。②营养不良,误认为严格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糖尿病,造成热量不够,营养不足。
2.3.2 应按要求摄取不同食物,保证机体所需。三餐热量分配:早1/5、中2/5、晚2/5。限制含糖高的食物,多食粗粮、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可降低血糖,保持大便通畅。控制食盐及脂肪量,不吃含脂肪高的食物。
2.3.3 肥胖病人适当减轻体重,可有效逆转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4 运动指导。长期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有规律的合理运动,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糖尿病运动的适应证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16.7mmoL/L以下者,尤其是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1型糖尿病患者,应餐后进行体育锻力,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餐前胰岛素应在腹部皮下注射,使运动时不致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
2.5 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导。加强病人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2.6 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
2.6.1 告知病人及家属血糖监测好坏与病情控制直接相关。根据病情监测餐前餐后血糖,频率以病情而定。采集时注意消毒方法,采血针刺入深度应以血液能从指端自行流出为度。
2.6.2 尿糖测定虽不十分可靠,但检测方便、无损伤,病人易于接受,仍作为检测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指标。监测频率根据病情而定。
2.7 预防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等,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肾病变及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勤洗脚、勤更衣。注意足部保暖,穿宽松鞋袜,做足部卫生保健。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合理使用胰岛素。若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应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
3 小结
糖尿病的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为了使健康教育真正做到患者满意,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时机耐心、细致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疾病带来的压力。掌握正确的治疗、饮食和运动方法,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减轻症状,保持疾病的稳定,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达到广泛的社会效果[2]。
参考文献
[1] 林艳.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17-0064-02
[2] 田美琼.糖尿病的健康教育[A].中外健康文摘,2009,34-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