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活,初步学习言语表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6年9月27日,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南京汉口路小学为现场,举办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成果展示研讨活动,董艳老师代表子课题组上了这节研讨课——
  一、 拉近距离,导入新课
  师:老师初次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这首诗描绘了你们的家乡——南京一年四季的美景,现在正值金秋时节,我有幸来到这紫金山脚下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更有幸的是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瓜果飘香的秋天。(板书:走进秋天)
  【评析】授课老师从山东来到南京,初次接触这里的学生。根据本节课以秋天为活动主题的教学,教师灵活选择了以描写南京的诗歌导入新课,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 接近话题,打开思路
  师:说起秋天,在你们眼里,它和其他季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树上的叶子枯黄了。
  生:秋天的枫叶红了。
  生:庄稼都成熟了。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生:秋天很多花都开了。
  师:哪些花都开了?
  生:秋天来了,桂花开了,菊花也开了。
  师:秋天的变化可真大,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记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善观察)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有话可说,有言语想表达,拉近活动主题,打开表达思路。
  师:刚才聊了这么多我们身边的秋天,那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赞美秋天的成语呢?
  生:风轻云淡。
  生:金风送爽。
  生:秋风萧萧。
  生:秋高气爽、千秋万代、春花秋月、秋收冬藏、一日知秋。
  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词语,真了不起!可是,请你仔细想想这么多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虽然也带着“秋”这个字,但它不是来描写秋天的,是哪一个?还有吗?
  生:千秋万代。
  师:一日知秋。这个词语不太准确,再想想,应该是——
  生:一叶知秋。
  师:对!从一片落叶开始,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请看大屏幕,我把这么多赞美秋天的词语请到了这里。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请教同桌或者老师。(学生练习认读,并以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词语情况)
  师:同学们,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能把秋天的美丽读出来。谁来试着读一读?
  【评析】由同学们熟悉的秋天相关的话题入手,复习积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初步体现归类学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想象秋天的画面,丰富言语表达的内容。
  三、 看图说话,练习写话
  师:刚才,同学们有声有色地读词语,我们听出了秋天的美好。其实啊,秋天不仅蕴含在这些词语里,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秋天吧。(配乐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师:我们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秋色里,你最喜欢哪幅图画?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成熟的累累果实。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飞。
  师:哪个季节大雁往南飞?
  生:秋天。
  师:加上季节,把句子说完整。
  生:秋天来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
  生:秋天来了,银杏叶变得金黄金黄的。
  生:秋天到了,公园的枫叶都红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就把你们想对秋天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由熟知的生活,到相关秋天的图片,练习说话,连词成句,进行句子练习,尝试写话,并告诉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降低了写话要求。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这样的言语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觉说话不难,写话不难,做好了写话习作的起步工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师:写完了没有?谁来读一读写好的句子?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变红了。
  师:写秋天的枫叶,你想到哪个成语?
  生:枫叶似火。
  师:能把这个成语放在句子里就更好了,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秋天到了,公园里的枫叶似火,把人们的心都燃烧起来了。
  师:真好!用上成语,句子变得生动形象。请大家也试着把平时积累的成语,用在自己的写话里,修改补充一下刚才的句子。(修改后交流)
  生:秋天到了,农田里五谷丰登,农民伯伯可高兴了。
  生:秋天到了,我和妈妈来到果园,那里瓜果飘香。
  生:秋天到了,大雁南飞,飞到它们的第二故乡。
  生:金秋时节,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园里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
  生:走在秋天的路上,秋风习习,桂花飘香,秋天真美啊!
  师:好!平时要多积累成语,并能正确恰当地使用,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妙笔生花。(板书:多积累)
  【评析】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还不够丰富,如何把一句话写得生动具体,还缺乏能力和技巧。在这节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在说话、写话中用上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把想说的内容整理、润色,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进行句子练习,逐渐培养学生下笔成文的能力,初步体会“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同时,提醒学生习作来源于生活,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初步培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做到说话有内容,有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连句成段,片段练习
  师:要想把秋天的图画描绘得更全面细致,我们可读读学过的几段话,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秋天的?(出示学过的有关秋天的片段)
  (1)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选自二上《秋游》
  (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3)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选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秋天的?谁来谈谈感受?
  生:第三段话把大豆当成人来写,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这是拟人的方法。
  生:第二段话描写了流云的颜色,还用上了比喻。
  师:描写颜色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生: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生: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比喻成了动物。
  师:像第一段话,把天上的云的形状想象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像这么多并列的事物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上——
  生: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生: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有时……有时……有时……
  师:从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表达方法。要想把事物描写得更加形象具体,我们还要学会合理的想象。(板书:会想象)学习借鉴以上这么多有趣的方法,试着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继续描写你眼中的秋天。(生写作,师巡视)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见闻与想象,让学生有话可写,连句成段。教师始终把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观察与积累的好习惯,架设了说与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习表达,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 交流展示,课堂总结
  师: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习作。
  生:在我的眼中,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果园里,果实累累,柿子树上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苹果红彤彤的,像小朋友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一串串葡萄拥挤在一起正在说悄悄话呢。那么多的水果,真让人馋涎欲滴。
  生:公园里,枫叶如火,那些正在飘落的枫叶,就像一只只红蝴蝶翩翩起舞。那些落在地上的枫叶,又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张火红的地毯,看着这些美丽的枫叶,我不禁想起了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你可真了不起,不仅想象了公园的火红的枫叶像蝴蝶,像地毯,还用上了古诗句,增添了文采,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可尝试运用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板书:学引用)
  【评析】教师通过指导对秋天的景色的描写,训练步步深入,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
  最后,这个学生的习作使用了学过的古诗词,老师顺势而导,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学过的古诗句或者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鼓励用上古诗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学以致用,关注语言实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迎着秋风,沐着秋阳,赏着秋色,吃着秋果,感受了秋天的美好。我们知道了在平时生活中要善观察、多积累、会想象、学引用,相信今后大家笔下的景物一定会栩栩如生。趁着十一小长假,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拍下最美的秋景,并给它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总评】小学三年级属于习作的起始階段,要让他们的习作言之有序、文通字顺,抓句子和片段训练是关键。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背诵积累好词佳句,并把积累的语言学以致用,自觉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及其基本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言语表达中去,学习语言例子,进行言语的构建重组,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体现初步学习言语表达的基本方法。总之,教师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特点,让学生从阅读中悟表达,从仿写中学运用,初步掌握构段的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达习惯。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实验小学、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新学期,我接手四年级的新班级,继续学习管建刚老师的理念,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同学们每天写三五行日记,记录印象最深的,或最好玩的事情。周末,从五篇日记中再选出一件事,来完成“每周一稿”。看着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写起来,我在想: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写呢?我每天也有许多鲜活的教学故事呀。写出来,与家长、同学们分享,既可以记下自己的得与失,又可以让家长知道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辅导孩子,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一篇
期刊
一、谈话导入,引出鹬蚌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特别爱读书,最近,我看了这几本书,跟大家分享一下:《伊索寓言》 《拉封丹寓言》 《莱辛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师:发现这四本书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是寓言故事。  师(板书:寓言):以前读过寓言吗?寓言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1:寓言都是一個个短小的故事。  生2:寓言一般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
期刊
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日本教育界称倾听能力为基础学力。倾听能力和生理的听觉能力不同,它还包括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反应的速度,而我们的课堂中,却存在着学生不会听或不听的现象:不会听,指的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不听,指的是心不在焉,或者说思想开小差。而小学语文教材中除了极少的听写词语、句段、欣赏演唱录音,要求留心同学发言外,很少有专门倾听的练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笔者作了一些
期刊
初次看到“教学价值与学生发展”这个题目,感觉是很学术化的一个命题。下面以我们学校开展的“整本书阅读课程”——经典绘本阅读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整本书阅读课程”是我校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借助这种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逐步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对阅读的关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使教师真正认识到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提升家长素质,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
期刊
随着课程的深入推进,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笔者以为从“文体、本体、主体”角度出发,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变革课堂生态,努力让语文学习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从而有效培养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 依据文体,取舍教学内容  所谓文体,简言之,就是文章存在的类型。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因而依据文体展开教学,越发受到广大小语同仁的普遍关注。事实上,文体分类对于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心里应该越具体清晰越
期刊
只要留心、用心、细心,生活中就会有许多新发现。在描写新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写法指导,从而让他们写出完整、具体的发现过程。笔者以实践活动“找‘坏蛋’”为例,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通过实践促进写作提升,教学效果较好。  一、 揣测——多元思考,发现寻找的乐趣  新课伊始,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教室里有“坏蛋”进入,学生即刻变得警觉,四处张望。谁是“坏蛋”?“坏蛋”在哪里?这时,教师出
期刊
儿童与故事密不可分,我们不妨将目光聚焦,继而深入,将故事习作的教与学,作为习作教学的“第二条路”。中年级写故事,高年级还是写故事,将故事进行到底。在实践中区别、形成不同学段故事的达成目标与细化目标。  事实上,抓住写好故事这个原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很显然,写好故事的绝大多数精力,会聚焦在“记叙文体”上,由此伸展出来的应用文、说明文,乃至议论文练习,都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精华,只需依据不同的文
期刊
一、 做一位能说会道的小导游  旅游时,面对一块石头、一棵树,我们一般不以为奇,但在那些能说会道的导游面前,它们却能吸引许多游客。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那些导游能把握景物的特征,用美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中年级学生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常常有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训练学生不仅能把画面上的内容看出来,还要能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并说得生动、有趣、能吸引人。如在一次看图训练时,教师在黑板上画
期刊
随文识字是老师教学生识字的一种常见方式。所谓随文识字,就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把生字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然而,有些老师在听低年级语文课时,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认真读课文的状态,执教者突然拎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学生认读,说结构、找朋友、练习说话
期刊
课间的“兴奋点”  这一个月以来,风靡班级的课间活动绝不是“拍手、跺脚”一类的游戏,而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人手一本书,读得哈哈大笑。当然,也有女生愁眉紧锁,甚至还不停地抹眼泪。因为,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鲁滨逊漂流记》。自从学习了苏教版六上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杨红缨阿姨向同学们大力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后,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图,深深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