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的“兴奋点”
这一个月以来,风靡班级的课间活动绝不是“拍手、跺脚”一类的游戏,而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人手一本书,读得哈哈大笑。当然,也有女生愁眉紧锁,甚至还不停地抹眼泪。因为,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鲁滨逊漂流记》。自从学习了苏教版六上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杨红缨阿姨向同学们大力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后,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图,深深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上榜理由“学会生存”,更挑动了每一位同学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大家纷纷拿起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一下课,同学们就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据不完全统计,本班48名同学中,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达三遍以上的有17人,且男生对此书的喜爱程度远高于女生。
这本书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男孩子呢?仅仅是因为杨红缨老师说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吗?我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是因为出于对情节的痴迷,对人物的喜爱,很多男生读了一遍又一遍,62.5%的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比较感兴趣。曲折的情节往往是儿童的兴奋中心,也是他们课间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谈资。为了让故事情节从书本走到儿童心中,让学生掌握故事梗概,我们设计了一份作业单——
男孩子的梦
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实现梦想的努力:
在这份作业单中,学生将航海遭遇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一一罗列,并明确了鲁滨逊的航海梦想,以及如何为之持之以恒努力的。的确,儿童是天生的探险家。怀揣梦想,他们不会妥协与屈服,一次又一次地航海,一次又一次地向着远方,出发!每一次出海的经历,都令人难以忘怀。
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动脑子,创造性地设计了“鲁滨逊漂流记跳棋”,将航行中的困难,成为滞行或后退的理由;将克服困难的办法,变为前行或跳行的依据。我们安排、经历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并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示出来,体验自己创造的快乐。1、2、3……的数字象征着航行的顺利,也寄托着对梦想的追求。于是,在自行设计的跳棋的陪伴下,课间,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有因为骰子数字大的开心,有得意于顺利过关卡的喜悦,有恼怒于一次次的后退。喜也好,嗔也罢,快乐是由内而外的、真挚的,这无瑕的笑,既是享受游戏的愉悦,也是沐浴精神的洗礼。
我还和学生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视频再现、语言描述、创设故事的情境,创编故事《和鲁滨逊一起去漂流》。在自创的曲折情节中,同学们亲历生活的艰辛、友情的珍贵,逐渐领悟“学会生存”的深刻意义。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追随鲁滨逊去漂流,在电影故事中加深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与感受,寻找情感的共鸣,将朦胧的认识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
读书是为了不断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对引人入胜情节的好奇,唯有用思想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
最矫情的辩论
课间,在教室前面的走道上,偶尔听到两个小姑娘在议论“鲁滨逊生活的岛叫什么”。一个说是“绝望岛”,另一个说是“幸福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高,争得面红耳赤。
貌似原著中没有说是什么岛,鲁滨逊刚到岛上时,因为他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所以叫“绝望岛”。后来,他不但没有死,还救了几个人,所以又改名为“幸福岛”。为什么同样一座岛,会有不同的名字呢?这名字是谁取的呢?这个简单的问题颇有探究的价值。
我故意抛出关于“小岛名字”的话题,有几个学生立刻手忙脚乱地开始翻书,教室里“沙沙沙”地响成一片。“同意叫‘绝望岛’的同学请举手!”“唰”是一片小手的树林。“同意叫‘幸福岛’的同学请举手!”无人应答。稍后,张某小心地举起了手。当然,答案在书上,白纸黑字,都有非常清晰的文字记载呢。于是,討论的话题转变为:为什么先叫“绝望岛”,后来改名叫“幸福岛”呢?同学们都能陈述出事实依据,体会到鲁滨逊的心境。的确,境由心生。因为孤独无助,或是缘于心怀梦想,一座小小的荒岛也有了不同的名字。讨论的话题又变为:为什么面对同一座小岛,鲁滨逊会有不同的心情呢?到底是他改变了这座小岛,还是小岛改变了他呢?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们体会到奋斗的力量、生命的张力。
更有意思的是对这座小岛的价值的探究。有同学说,现在要买一座岛屿要几亿美元,少则也要数千万美元。鲁滨逊白白地得到这座岛,在他的“希望岛”上开垦、种植、饲养,甚至还颁布了此岛的宪章和刑法,煞有介事地写成文件的样式。有时想起他的这种举动,我觉得挺好笑,后来觉得挺开心的啊!白捡了一座价值连城的岛,享受海岛风情,这样的世外桃源,挺让人羡慕啊!就这样,我们展开了一场辩论:关于小岛价值的辩论。
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很凄惨,不以为然的是女生居多;有一部分男生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是“因祸得福”,理由是他很自由,听从内心的召唤,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所以尽管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但这种生活是很“幸福”的;认为他过得很悲惨的同学理由是:一是物质上他缺衣少食,一切都必须自给自足;二是精神上他很孤独寂寞,所以他一定很不快乐。意见相左的双方同学,展现了一场硝烟味十足的辩论,虽然很难说服对方,姑且称之为“最矫情的辩论”,但是,他们仍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鲁滨逊的生活是很开心——自由、快乐,可以无人监管,为所欲为;却也挺心酸,因为在各种看似丰富的生活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巨大的空虚——孤独。人在孤独的时候就会思考,于是他开始写航海日志,每一篇都是一段哲学思考。只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让他感到些许的慰藉。某种程度上讲,他已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抛弃了。所以,从某种角度讲,他的漂流就是个悲剧,英雄情结让他走向了悲剧人物。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金钱的渴望,使我们忽视了很多真善美,甚至忽视了内心最柔软、最真實的需求。这看似“矫情”的辩论,让我在忙碌和琐碎的工作间隙里,和我的学生们直面心灵,倾听内心的呼唤,深层思考人物角色和人生,并感受人性的真诚。
重塑鲁滨逊
我们用绘画作品描绘鲁滨逊。他可以皮肤黝黑,满脸络腮胡子,但一定要面带微笑,慈眉善目;他的衣着可以破破烂烂,衣衫褴褛,但一定要热爱生活、精神抖擞。同学们笔下的鲁滨逊亲切地微笑着,俨然是一个胜利者,一个英雄,甚至还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他温情的注视下,臂弯里一个可爱的婴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我们用表演亲历鲁滨逊的生活。同学们选择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有的裹起了家里的被单,有的舞起了玩具手枪,有的跳起了印第安人的舞蹈,现场气氛特别热闹。笑过之后,我们又陷入了沉思:
鲁滨逊把星期五当作仆人,蔑视他,让他住在最外面,不教给他核心知识,而是给他灌输一些错误知识,为的是更好地统治他,就像当年俄国企图扼杀波兰文化一样。他害怕土著人,但他统治的念头却没有停止,鲁滨逊的岛屿其实就是一个帝国,他是君王,凌驾于一切法律和条约之上。(季冯)
他把摩尔人推下水,把佐立卖了,甚至让捕获的西班牙人“监督、指挥”星期五和他父亲工作,鲁滨逊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一个人就能舒适地生活。鲁滨逊的自由是纯粹的,但也是冷酷的。摩尔人的事例证明,要获得并保持这样的自由,鲁滨逊就要有杀人的能力和决心。包括后来他在岛上发现脚印,以为是野人或魔鬼,必要时他当然是会开枪的。鲁滨逊只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悲剧代表。(陈昊宇)
我们用文字创作鲁滨逊,想象和他一起去漂流的生活,有捕获的兴奋,有遭遇野人的惶恐,有共餐时的大快朵颐,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还用心再造出自己心中的荒岛世界——温馨美好的灵魂栖息地。
在种菜的过程中,鲁滨逊还教了星期五许多知识,此时鲁滨逊并没有把星期五当成仆人,而是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星期五既开心又感动。种完菜,俩人一起看了海上的风景,看了美丽的夕阳,他们都非常幸福,过上了温馨幸福的生活。(徐晗)
当他正要去捡战利品的时候,发现在母山羊的附近,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他没有理它,但小山羊一直在跟着他走,一直到营地。鲁滨逊并没有残忍地杀害它,而是为它搭了一个羊圈,把小山羊放进去,并且每天给它充足的食物。(金张圣杨)
还有的同学认为,鲁滨逊是一个自我的强者,果决抛弃家庭、社会、世俗牵绊的冒险者,拥有卓绝个人能力的孤胆英雄,但当真正走近鲁滨逊时,忽然从心底也萌生出一丝悲哀。也许,生活在新世界里的我们,更多的是被关爱拥抱着的我们,在呼唤学会生存的同时,也需要那么一点儿精神上的自由和挣脱樊篱的勇气吧。
动、玩、趣,丰富的生活元素,点缀了文字生活。多一些质疑精神,多一些创新能力,在追求精神家园的同时,引导儿童用独有的视角开始一段美好的精神之旅,尽情享受着属于七彩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这一个月以来,风靡班级的课间活动绝不是“拍手、跺脚”一类的游戏,而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人手一本书,读得哈哈大笑。当然,也有女生愁眉紧锁,甚至还不停地抹眼泪。因为,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鲁滨逊漂流记》。自从学习了苏教版六上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杨红缨阿姨向同学们大力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后,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图,深深地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上榜理由“学会生存”,更挑动了每一位同学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大家纷纷拿起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一下课,同学们就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据不完全统计,本班48名同学中,读《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达三遍以上的有17人,且男生对此书的喜爱程度远高于女生。
这本书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男孩子呢?仅仅是因为杨红缨老师说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吗?我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是因为出于对情节的痴迷,对人物的喜爱,很多男生读了一遍又一遍,62.5%的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比较感兴趣。曲折的情节往往是儿童的兴奋中心,也是他们课间生活中津津乐道的谈资。为了让故事情节从书本走到儿童心中,让学生掌握故事梗概,我们设计了一份作业单——
男孩子的梦
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实现梦想的努力:
在这份作业单中,学生将航海遭遇的困难和克服的方法一一罗列,并明确了鲁滨逊的航海梦想,以及如何为之持之以恒努力的。的确,儿童是天生的探险家。怀揣梦想,他们不会妥协与屈服,一次又一次地航海,一次又一次地向着远方,出发!每一次出海的经历,都令人难以忘怀。
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动脑子,创造性地设计了“鲁滨逊漂流记跳棋”,将航行中的困难,成为滞行或后退的理由;将克服困难的办法,变为前行或跳行的依据。我们安排、经历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并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示出来,体验自己创造的快乐。1、2、3……的数字象征着航行的顺利,也寄托着对梦想的追求。于是,在自行设计的跳棋的陪伴下,课间,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有因为骰子数字大的开心,有得意于顺利过关卡的喜悦,有恼怒于一次次的后退。喜也好,嗔也罢,快乐是由内而外的、真挚的,这无瑕的笑,既是享受游戏的愉悦,也是沐浴精神的洗礼。
我还和学生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视频再现、语言描述、创设故事的情境,创编故事《和鲁滨逊一起去漂流》。在自创的曲折情节中,同学们亲历生活的艰辛、友情的珍贵,逐渐领悟“学会生存”的深刻意义。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追随鲁滨逊去漂流,在电影故事中加深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与感受,寻找情感的共鸣,将朦胧的认识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转化为激励自己前行的精神力量。
读书是为了不断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对引人入胜情节的好奇,唯有用思想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才是自己心灵的永久归宿。
最矫情的辩论
课间,在教室前面的走道上,偶尔听到两个小姑娘在议论“鲁滨逊生活的岛叫什么”。一个说是“绝望岛”,另一个说是“幸福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高,争得面红耳赤。
貌似原著中没有说是什么岛,鲁滨逊刚到岛上时,因为他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所以叫“绝望岛”。后来,他不但没有死,还救了几个人,所以又改名为“幸福岛”。为什么同样一座岛,会有不同的名字呢?这名字是谁取的呢?这个简单的问题颇有探究的价值。
我故意抛出关于“小岛名字”的话题,有几个学生立刻手忙脚乱地开始翻书,教室里“沙沙沙”地响成一片。“同意叫‘绝望岛’的同学请举手!”“唰”是一片小手的树林。“同意叫‘幸福岛’的同学请举手!”无人应答。稍后,张某小心地举起了手。当然,答案在书上,白纸黑字,都有非常清晰的文字记载呢。于是,討论的话题转变为:为什么先叫“绝望岛”,后来改名叫“幸福岛”呢?同学们都能陈述出事实依据,体会到鲁滨逊的心境。的确,境由心生。因为孤独无助,或是缘于心怀梦想,一座小小的荒岛也有了不同的名字。讨论的话题又变为:为什么面对同一座小岛,鲁滨逊会有不同的心情呢?到底是他改变了这座小岛,还是小岛改变了他呢?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们体会到奋斗的力量、生命的张力。
更有意思的是对这座小岛的价值的探究。有同学说,现在要买一座岛屿要几亿美元,少则也要数千万美元。鲁滨逊白白地得到这座岛,在他的“希望岛”上开垦、种植、饲养,甚至还颁布了此岛的宪章和刑法,煞有介事地写成文件的样式。有时想起他的这种举动,我觉得挺好笑,后来觉得挺开心的啊!白捡了一座价值连城的岛,享受海岛风情,这样的世外桃源,挺让人羡慕啊!就这样,我们展开了一场辩论:关于小岛价值的辩论。
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很凄惨,不以为然的是女生居多;有一部分男生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是“因祸得福”,理由是他很自由,听从内心的召唤,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所以尽管一切都需要自己奋斗,但这种生活是很“幸福”的;认为他过得很悲惨的同学理由是:一是物质上他缺衣少食,一切都必须自给自足;二是精神上他很孤独寂寞,所以他一定很不快乐。意见相左的双方同学,展现了一场硝烟味十足的辩论,虽然很难说服对方,姑且称之为“最矫情的辩论”,但是,他们仍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鲁滨逊的生活是很开心——自由、快乐,可以无人监管,为所欲为;却也挺心酸,因为在各种看似丰富的生活表象之下,隐藏着一种巨大的空虚——孤独。人在孤独的时候就会思考,于是他开始写航海日志,每一篇都是一段哲学思考。只有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才能让他感到些许的慰藉。某种程度上讲,他已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抛弃了。所以,从某种角度讲,他的漂流就是个悲剧,英雄情结让他走向了悲剧人物。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金钱的渴望,使我们忽视了很多真善美,甚至忽视了内心最柔软、最真實的需求。这看似“矫情”的辩论,让我在忙碌和琐碎的工作间隙里,和我的学生们直面心灵,倾听内心的呼唤,深层思考人物角色和人生,并感受人性的真诚。
重塑鲁滨逊
我们用绘画作品描绘鲁滨逊。他可以皮肤黝黑,满脸络腮胡子,但一定要面带微笑,慈眉善目;他的衣着可以破破烂烂,衣衫褴褛,但一定要热爱生活、精神抖擞。同学们笔下的鲁滨逊亲切地微笑着,俨然是一个胜利者,一个英雄,甚至还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他温情的注视下,臂弯里一个可爱的婴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我们用表演亲历鲁滨逊的生活。同学们选择书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描写,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有的裹起了家里的被单,有的舞起了玩具手枪,有的跳起了印第安人的舞蹈,现场气氛特别热闹。笑过之后,我们又陷入了沉思:
鲁滨逊把星期五当作仆人,蔑视他,让他住在最外面,不教给他核心知识,而是给他灌输一些错误知识,为的是更好地统治他,就像当年俄国企图扼杀波兰文化一样。他害怕土著人,但他统治的念头却没有停止,鲁滨逊的岛屿其实就是一个帝国,他是君王,凌驾于一切法律和条约之上。(季冯)
他把摩尔人推下水,把佐立卖了,甚至让捕获的西班牙人“监督、指挥”星期五和他父亲工作,鲁滨逊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一个人就能舒适地生活。鲁滨逊的自由是纯粹的,但也是冷酷的。摩尔人的事例证明,要获得并保持这样的自由,鲁滨逊就要有杀人的能力和决心。包括后来他在岛上发现脚印,以为是野人或魔鬼,必要时他当然是会开枪的。鲁滨逊只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悲剧代表。(陈昊宇)
我们用文字创作鲁滨逊,想象和他一起去漂流的生活,有捕获的兴奋,有遭遇野人的惶恐,有共餐时的大快朵颐,自由快乐、无拘无束,还用心再造出自己心中的荒岛世界——温馨美好的灵魂栖息地。
在种菜的过程中,鲁滨逊还教了星期五许多知识,此时鲁滨逊并没有把星期五当成仆人,而是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星期五既开心又感动。种完菜,俩人一起看了海上的风景,看了美丽的夕阳,他们都非常幸福,过上了温馨幸福的生活。(徐晗)
当他正要去捡战利品的时候,发现在母山羊的附近,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他没有理它,但小山羊一直在跟着他走,一直到营地。鲁滨逊并没有残忍地杀害它,而是为它搭了一个羊圈,把小山羊放进去,并且每天给它充足的食物。(金张圣杨)
还有的同学认为,鲁滨逊是一个自我的强者,果决抛弃家庭、社会、世俗牵绊的冒险者,拥有卓绝个人能力的孤胆英雄,但当真正走近鲁滨逊时,忽然从心底也萌生出一丝悲哀。也许,生活在新世界里的我们,更多的是被关爱拥抱着的我们,在呼唤学会生存的同时,也需要那么一点儿精神上的自由和挣脱樊篱的勇气吧。
动、玩、趣,丰富的生活元素,点缀了文字生活。多一些质疑精神,多一些创新能力,在追求精神家园的同时,引导儿童用独有的视角开始一段美好的精神之旅,尽情享受着属于七彩童年的快乐与自由。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