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策略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习作能力都非常有帮助。本文结合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习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习作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认真研读,探寻其写作方法,然后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鼓励他们不断进行阅读范围的拓展,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习作素材,提升他们的习作综合素养。
一、读写结合方法的选择,关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首先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兴趣取向,然后由此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白板)教学、阅读比赛、角色扮演法、演讲比赛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他们研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寫作手法。当然,最关键的要遵循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规律,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出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切从学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满足出发。一般来讲,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越丰富多样,越有童真童趣,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越高,阅读动力就足。[1]因此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在阅读过程中使他们的习作兴趣、表达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动物描写的阅读经验后,对于那些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的描写方法与表达方式就会比较熟悉了。而且小动物的题材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安排描写动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练习动物描写习作。如此以来,在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我家的小花猫”时,文章就能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不再会让人感到是在生编硬造了。由此看来,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运用,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使用可操作、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激起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兴趣。
二、开发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习作指导
被选编进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文本,其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可以对学生起到向善向美的引导,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收录的文本进行认真解读,并组织与实施课内精讲与学生细读,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核心内容已经掌握的同时,引导其学习经典文本的习作技巧与写作手法,对文本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性有深刻的感悟。同时可以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习作方法的强化指导,不但有利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他们习作水平的提高。
如在教授《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有一处是对银杏树的精彩描述:“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比喻特别形象、生动,学生们也特别想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细读,研究这一修辞手法中如何进行形象描述的,并以此为契机拓展课外阅读,补充与此同类的表达范例,让学生详尽了解这一表达技巧及其意义,同时辅以随堂小练笔,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此类写作手法的运用。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习作充满真情实感
在以读促写教学策略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给自己的文章“增色”。但是我们也要处理好积累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如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词汇生搬硬套用在日常的习作当中,但其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与流露。对于小学生习作,我们有一个根本的要求,那就是“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写实类的习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根本要求。
如在以“春天来了”为话题的习作训练中,当我们看到学生习作干巴巴的文字时,有的教师会要求他们把平时学到的词语“添”进去,结果,“绿油油、轻悄悄、软绵绵”“春暖花开、花红柳树”等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的词语便随处可见了。但是当我们问及一些学生时,他们说只是为了用词语而用词语,并非自己的个人感受,这就与我们的习作教学初衷背道而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阅读积累与习作的关系呢?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们学习“绿油油”等词语时,如果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对盎然的春意有深刻的体验,那么当他们在写有关“春天来了”一类的习作时,他们对“绿油油”“小草偷偷从泥土里‘钻’出来”等就会有深入的理解,运用起来就非常自然,从而可以表达出他们真正独一无二的感受。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又相辅相成。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结了读写结合这一宝贵经验。本文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小学语文习作的缺点及改进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6(08):38.
[2]徐丹英.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8-139.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习作教学;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认真研读,探寻其写作方法,然后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鼓励他们不断进行阅读范围的拓展,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取习作素材,提升他们的习作综合素养。
一、读写结合方法的选择,关注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首先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兴趣取向,然后由此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白板)教学、阅读比赛、角色扮演法、演讲比赛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他们研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寫作手法。当然,最关键的要遵循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规律,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出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切从学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满足出发。一般来讲,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越丰富多样,越有童真童趣,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越高,阅读动力就足。[1]因此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资源,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在阅读过程中使他们的习作兴趣、表达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动物描写的阅读经验后,对于那些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的描写方法与表达方式就会比较熟悉了。而且小动物的题材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安排描写动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练习动物描写习作。如此以来,在写“我喜爱的小动物”“我家的小花猫”时,文章就能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不再会让人感到是在生编硬造了。由此看来,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运用,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使用可操作、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激起学生阅读与习作的兴趣。
二、开发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习作指导
被选编进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文本,其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可以对学生起到向善向美的引导,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收录的文本进行认真解读,并组织与实施课内精讲与学生细读,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核心内容已经掌握的同时,引导其学习经典文本的习作技巧与写作手法,对文本的人文关怀与思想性有深刻的感悟。同时可以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不断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习作方法的强化指导,不但有利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他们习作水平的提高。
如在教授《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有一处是对银杏树的精彩描述:“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比喻特别形象、生动,学生们也特别想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细读,研究这一修辞手法中如何进行形象描述的,并以此为契机拓展课外阅读,补充与此同类的表达范例,让学生详尽了解这一表达技巧及其意义,同时辅以随堂小练笔,学以致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此类写作手法的运用。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习作充满真情实感
在以读促写教学策略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给自己的文章“增色”。但是我们也要处理好积累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如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词汇生搬硬套用在日常的习作当中,但其根本不是学生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与流露。对于小学生习作,我们有一个根本的要求,那就是“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写实类的习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根本要求。
如在以“春天来了”为话题的习作训练中,当我们看到学生习作干巴巴的文字时,有的教师会要求他们把平时学到的词语“添”进去,结果,“绿油油、轻悄悄、软绵绵”“春暖花开、花红柳树”等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的词语便随处可见了。但是当我们问及一些学生时,他们说只是为了用词语而用词语,并非自己的个人感受,这就与我们的习作教学初衷背道而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阅读积累与习作的关系呢?在阅读的过程中,当我们学习“绿油油”等词语时,如果能够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对盎然的春意有深刻的体验,那么当他们在写有关“春天来了”一类的习作时,他们对“绿油油”“小草偷偷从泥土里‘钻’出来”等就会有深入的理解,运用起来就非常自然,从而可以表达出他们真正独一无二的感受。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又相辅相成。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结了读写结合这一宝贵经验。本文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小学语文习作的缺点及改进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6(08):38.
[2]徐丹英.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