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虽然内容知识比较基础,但是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想要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也并不容易。本文探讨的即是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对学生未来各个科目知识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应当引起教学老师的重视,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做到熟练掌握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数学老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之前,老师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一种是对数学课堂的兴趣。相对而言,学生对数学科目兴趣的建立比较困难,其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引导、培养和熏陶,而学生对数学课堂兴趣的建立则较为简单,可以随时被老师借鉴和引用。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科目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兴趣开始,进而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数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汉字是谁创造的吗?”学生:“仓颉。”老师:“那数字呢?”学生:“不知道。”老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偏心,重视语文而不重视数学?”学生:“没有,我们重视数学。”老师:“重视就好。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数字,我们该怎么记数?”学生:“用横线记数。”/“用手指头记数。”老师:“同学们很聪明,但是数目比较小还可以,数目大了的话,比如我们上节课学的亿以内的数,你们该怎么记呢?”学生:“不知道。”老师:“我们来看一看,在数字没有产生之前,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记数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常的应用,而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则是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其也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方式有很多,课前预习便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而且还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整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内容预习之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变,而不能继续按照“老章程”模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一课前,老师先要学生提前预习,并布置预习作业,比如什么是线段、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它们三者有什么區别等。只有布置明确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此外,老师要在次日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要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提问学生对预习知识的了解情况。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对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老师:“什么是直线?”学生:“能够向两边无限延长的是直线。”老师:“很好,那什么是射线呢?”学生:“能够向一边无限延伸的线。”老师:“线段呢?”学生:“不能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线。”老师:“同学们使用的分辨方法很巧妙,那你们能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学生:“可以。”老师随机选择学生上讲台画线,以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批改
作业批改是小学数学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但是许多老师仅将其视作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判依据。具体而言,小学数学老师除了借助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其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具体而言,在老师审批作业的过程中,其不能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与“×”的评判,而应当把其当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素材。
例如,学生在计算“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一题时,学生列式为“124x32=620。”通过观察学生的作答步骤,老师可以明确学生对于改题目的题意已经了解清楚,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还未能熟练掌握、因此,老师要在620的位置画一个小圈,并打上问号,以使学生明确,该步骤出现错误。老师在发下作业之后,不要直接讲错题,而是要先让学生重新思考错题,并且重新计算,然后老师重新批改。对于仍然出错的学生,老师则要让学生将计算过程表述清楚,而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促进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对学生的疑惑和难点进行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解题思路靠拢。兴趣的激发、独立的思考以及作业的批改都是引导学生学习“为什么”的过程,即多让学生领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要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1]简佳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1):8-9.
[2]张雪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78-7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对学生未来各个科目知识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应当引起教学老师的重视,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学生做到熟练掌握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数学老师的教学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之前,老师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一种是对数学课堂的兴趣。相对而言,学生对数学科目兴趣的建立比较困难,其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引导、培养和熏陶,而学生对数学课堂兴趣的建立则较为简单,可以随时被老师借鉴和引用。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科目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先从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兴趣开始,进而慢慢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数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汉字是谁创造的吗?”学生:“仓颉。”老师:“那数字呢?”学生:“不知道。”老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偏心,重视语文而不重视数学?”学生:“没有,我们重视数学。”老师:“重视就好。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数字,我们该怎么记数?”学生:“用横线记数。”/“用手指头记数。”老师:“同学们很聪明,但是数目比较小还可以,数目大了的话,比如我们上节课学的亿以内的数,你们该怎么记呢?”学生:“不知道。”老师:“我们来看一看,在数字没有产生之前,我们的先人是如何记数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日常的应用,而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则是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其也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方式有很多,课前预习便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而且还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整为主动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内容预习之后,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变,而不能继续按照“老章程”模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一课前,老师先要学生提前预习,并布置预习作业,比如什么是线段、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它们三者有什么區别等。只有布置明确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此外,老师要在次日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要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提问学生对预习知识的了解情况。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对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老师:“什么是直线?”学生:“能够向两边无限延长的是直线。”老师:“很好,那什么是射线呢?”学生:“能够向一边无限延伸的线。”老师:“线段呢?”学生:“不能向两边无限延伸的线。”老师:“同学们使用的分辨方法很巧妙,那你们能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学生:“可以。”老师随机选择学生上讲台画线,以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批改
作业批改是小学数学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但是许多老师仅将其视作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判依据。具体而言,小学数学老师除了借助学生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其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具体而言,在老师审批作业的过程中,其不能仅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与“×”的评判,而应当把其当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素材。
例如,学生在计算“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一题时,学生列式为“124x32=620。”通过观察学生的作答步骤,老师可以明确学生对于改题目的题意已经了解清楚,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还未能熟练掌握、因此,老师要在620的位置画一个小圈,并打上问号,以使学生明确,该步骤出现错误。老师在发下作业之后,不要直接讲错题,而是要先让学生重新思考错题,并且重新计算,然后老师重新批改。对于仍然出错的学生,老师则要让学生将计算过程表述清楚,而后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此促进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对学生的疑惑和难点进行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解题思路靠拢。兴趣的激发、独立的思考以及作业的批改都是引导学生学习“为什么”的过程,即多让学生领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要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1]简佳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1):8-9.
[2]张雪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