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到小学系统化课堂学习环境的过渡。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小学和家长共同联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知识储备;幼儿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环境到小学系统化课堂学习环境的过渡,这一过程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
一、全面认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实质性区别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1. 学习环境不同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都布置得温馨、活泼,具有童趣,教学材料也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户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小学的教室一般主要以桌椅、讲台和黑板为主,墙面环境也布置得整齐有序,室外以操场和简单的运动器械为主。进入小学后,学生首先要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
2. 学习内容和形式不同
幼儿园教育注重五大领域对幼儿的启蒙,课程灵活多样,对幼儿的吸引力大,而且教育要求比较宽松,不会给幼儿过大的压力,幼儿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幼儿园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化等特点,强调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学生要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规定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还有各项检测、考试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二、多种形式相结合,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 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时间观念
在幼儿园创设一些模拟小学的情景,让幼儿对小学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熟悉小学的一些规则。具体来说,可在区域游戏中再现小学课堂,模拟创设类似小学课堂的场景,为幼儿准备小学的桌椅,让他们真实体验其与幼儿园桌椅的不同。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桌椅在小课堂中给幼儿上课,要求举手回答问题,让他们初步适应小学的课堂环境和规则。此外,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准备书包、本子、文具盒、铅笔等学习用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使他们懂得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幼儿可以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是如何安排的;通过医生、警察、运动员等对一分钟重要性的讲解,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一分钟理书包的活动,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些活动能让幼儿亲身体会,合理安排、计划自己的时间,懂得珍惜时间,这些对幼儿入小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调整课程内容,丰富知识储备
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授方式,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幼小衔接题材的内容;参考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书刊,如《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学前教育》等刊物;在省编教材中寻找幼小衔接的素材,为幼儿园大班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结合省编教材,围绕主题教学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课程整合,可以采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使其成为建构园本课程的一部分,让主题活动和幼儿园活动教学产生交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各类知识的渗透,如识字、数学、写字、国学等,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区角游戏中设立“字宝宝乐园”“快乐数学”“国学小能手”等。在这些游戏中,可以投放相应的书籍、卡片。幼儿可以通过游戏环节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而激发其对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多方联手,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1. 与学校联系,让幼儿提前感受校园氛围
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以开展“大班幼儿走进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让他们提前熟悉小学环境,进课堂听课,参与小学生课间活动及升旗仪式。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使幼儿减少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激发幼儿做一名小学生的兴趣。
幼儿教师可利用毕业生的资源,邀请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到幼儿园,请他们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小学的学习生活,同时让幼儿主动与哥哥姐姐交流。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沟通,让幼儿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2. 与家长沟通,提高幼儿各项能力
进入大班后,教师与家长需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在进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里,教师与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减少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适当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动,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邀请小学教师来园给家长开设讲座,具体讲解如何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并让家长带着问题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在孩子入学前,家长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生活规律化。
总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小学和家长共同联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知识储备;幼儿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环境到小学系统化课堂学习环境的过渡,这一过程对幼儿未来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教师和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
一、全面认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实质性区别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
1. 学习环境不同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都布置得温馨、活泼,具有童趣,教学材料也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户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小学的教室一般主要以桌椅、讲台和黑板为主,墙面环境也布置得整齐有序,室外以操场和简单的运动器械为主。进入小学后,学生首先要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
2. 学习内容和形式不同
幼儿园教育注重五大领域对幼儿的启蒙,课程灵活多样,对幼儿的吸引力大,而且教育要求比较宽松,不会给幼儿过大的压力,幼儿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幼儿园教学具有趣味性、直观化等特点,强调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学生要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规定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还有各项检测、考试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二、多种形式相结合,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 体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时间观念
在幼儿园创设一些模拟小学的情景,让幼儿对小学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熟悉小学的一些规则。具体来说,可在区域游戏中再现小学课堂,模拟创设类似小学课堂的场景,为幼儿准备小学的桌椅,让他们真实体验其与幼儿园桌椅的不同。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桌椅在小课堂中给幼儿上课,要求举手回答问题,让他们初步适应小学的课堂环境和规则。此外,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准备书包、本子、文具盒、铅笔等学习用品,让幼儿练习整理书包,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使他们懂得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幼儿可以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是如何安排的;通过医生、警察、运动员等对一分钟重要性的讲解,感受一分钟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一分钟理书包的活动,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些活动能让幼儿亲身体会,合理安排、计划自己的时间,懂得珍惜时间,这些对幼儿入小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调整课程内容,丰富知识储备
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和教授方式,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幼小衔接题材的内容;参考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书刊,如《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学前教育》等刊物;在省编教材中寻找幼小衔接的素材,为幼儿园大班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结合省编教材,围绕主题教学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课程整合,可以采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使其成为建构园本课程的一部分,让主题活动和幼儿园活动教学产生交集。教师在上课时,要注重各类知识的渗透,如识字、数学、写字、国学等,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区角游戏中设立“字宝宝乐园”“快乐数学”“国学小能手”等。在这些游戏中,可以投放相应的书籍、卡片。幼儿可以通过游戏环节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而激发其对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多方联手,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1. 与学校联系,让幼儿提前感受校园氛围
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以开展“大班幼儿走进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让他们提前熟悉小学环境,进课堂听课,参与小学生课间活动及升旗仪式。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使幼儿减少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激发幼儿做一名小学生的兴趣。
幼儿教师可利用毕业生的资源,邀请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到幼儿园,请他们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小学的学习生活,同时让幼儿主动与哥哥姐姐交流。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沟通,让幼儿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2. 与家长沟通,提高幼儿各项能力
进入大班后,教师与家长需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在进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里,教师与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减少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适当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动,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邀请小学教师来园给家长开设讲座,具体讲解如何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并让家长带着问题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在孩子入学前,家长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生活规律化。
总之,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小学和家长共同联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