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思想上的创新。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的模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分享、交流、表达、创新的能力,对教学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帮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知识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小组,在面对同一学习目标时,在思想和行动上相互配合,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最好每组的人数控制在3~5人之间,并且在分组时注意组内学生学习情况的合理搭配,尽量保证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均衡。其次,在任务分配阶段,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有任务,使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当前合作学习的不足
1.教师分配缺乏调整。如何分配小组成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但部分教师往往在这个环节就缺乏科学性。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并未对接下来的小组合作进行合理规划,没有预先调整好座位,导致在课程开始后,学生只能和距离最近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但其中可能会存在学习成绩和能力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
2.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大部分的合作也都只是流于形式。在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时,虽然表面看起来大家交流得火热,但实际上却在讨论课程以外的事情,这就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存在于形式之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做好学生分组,优化学习小组构成。优化小组分配形式,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成绩、性别、个人能力和智力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去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尽量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组员选择,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可能会发生的矛盾。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帮助其克服心理依赖性,能够较为完整地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虽然是小组学习,但是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分工安排,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語激励自己,如“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等,逐渐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依赖等心理现象,更优质地完成小组内的工作,向更优秀的学生看齐,使整个小组共同进步。
2.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基层一线教师,要对有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了然于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到在实践中有强大的理论来支撑。在进行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注意合作的每个环节是否都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教师要转变自身理念,不要认为小组合作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演,而应当深刻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帮助。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只有自身喜欢合作、了解合作,才能顺利将其实施在教学活动之中。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占有主体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这种现状已经被改变。教育专家学者强调,要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现代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最核心的就是,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对学生课堂地位的看法,首先要从形式上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帮助小组合作教学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必须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足够的耐心组织教学、解决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合作教学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呈现出来,在学生的分数上也不会有所反映,但教师不能一时看不到效果就选择放弃,始终要抱着坚定的信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主动去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此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个性化,也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全方位个性化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去不断磨合,当双方高度契合时,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
最后,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希望将自己的优点让所有的人都看见。小组合作的作用,则是让那些平常比较害羞的学生,可以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间竞赛的方式,在这种活动中,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一种荣誉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在取得胜利后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从而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钻研。
3.完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分数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小组的协调发展。因此,新时期下的评价方法一定要将“平衡”“激励”的原则考虑在内,在全面且多样的评价中,保证每位学生对知识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具有非常明显的运用价值,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划分完小组成员之后,布置任务时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要提出一些具备讨论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前主动思考的时候将关键问题记录下来,便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学生由于自身的差异性,提出问题的水平肯定也参差不齐,教师应当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信心,从而高效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教育体系中较为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学会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挖掘适合学生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强化自身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小组,在面对同一学习目标时,在思想和行动上相互配合,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最好每组的人数控制在3~5人之间,并且在分组时注意组内学生学习情况的合理搭配,尽量保证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均衡。其次,在任务分配阶段,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有任务,使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当前合作学习的不足
1.教师分配缺乏调整。如何分配小组成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但部分教师往往在这个环节就缺乏科学性。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并未对接下来的小组合作进行合理规划,没有预先调整好座位,导致在课程开始后,学生只能和距离最近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但其中可能会存在学习成绩和能力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
2.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大部分的合作也都只是流于形式。在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时,虽然表面看起来大家交流得火热,但实际上却在讨论课程以外的事情,这就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只存在于形式之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做好学生分组,优化学习小组构成。优化小组分配形式,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成绩、性别、个人能力和智力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去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尽量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组员选择,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可能会发生的矛盾。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教师应当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帮助其克服心理依赖性,能够较为完整地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虽然是小组学习,但是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分工安排,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語激励自己,如“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等,逐渐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依赖等心理现象,更优质地完成小组内的工作,向更优秀的学生看齐,使整个小组共同进步。
2.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基层一线教师,要对有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了然于心,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到在实践中有强大的理论来支撑。在进行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注意合作的每个环节是否都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的情况出现。教师要转变自身理念,不要认为小组合作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演,而应当深刻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帮助。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只有自身喜欢合作、了解合作,才能顺利将其实施在教学活动之中。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占有主体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下,这种现状已经被改变。教育专家学者强调,要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现代教师必须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最核心的就是,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对学生课堂地位的看法,首先要从形式上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帮助小组合作教学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必须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有足够的耐心组织教学、解决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合作教学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呈现出来,在学生的分数上也不会有所反映,但教师不能一时看不到效果就选择放弃,始终要抱着坚定的信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主动去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此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个性化,也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全方位个性化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去不断磨合,当双方高度契合时,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
最后,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希望将自己的优点让所有的人都看见。小组合作的作用,则是让那些平常比较害羞的学生,可以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间竞赛的方式,在这种活动中,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一种荣誉感。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在取得胜利后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从而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钻研。
3.完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分数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小组的协调发展。因此,新时期下的评价方法一定要将“平衡”“激励”的原则考虑在内,在全面且多样的评价中,保证每位学生对知识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模式的存在具有非常明显的运用价值,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划分完小组成员之后,布置任务时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要提出一些具备讨论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课前主动思考的时候将关键问题记录下来,便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学生由于自身的差异性,提出问题的水平肯定也参差不齐,教师应当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信心,从而高效地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教育体系中较为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学会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挖掘适合学生的合作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强化自身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