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拓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拓展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读写创新能力。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实际生活 拓展知识 更换课题
  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育必须面向新世纪,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把握好拓展这一环节,则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阔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同时拓展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读写创新能力。具体点说,就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又会作文、作出思想积极新颖、构思富有创意、语言别具个性的文章。
  那么如何进行拓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实践。
  一、结合实际生活拓展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生生活、家庭生活还是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向社会,关注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
  如《我的老师》一课,在学生理解了发生在“我”和老师之间的七件事后,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师生关系,谈谈自身和老师之间的感人事例。这样就从课文中的师生情走进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情,从而实现了拓展。
  二、通过续写课文拓展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可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追查说真话的人的情景。有的同学这样写:举行完游行大典后,皇帝生气地回到了宫中,他自己反复想着:难道是我太愚蠢,上当了?又难道是我根本没有资格当皇帝?不行,这样不行!他越想越紧张,于是就传之前第一个被派去看“新装”的老大臣问话。皇帝问:“我之前派你去看我的新装时,你看见了什么?”老大臣紧张地答道:“呈报陛下,我看见了美丽的花纹和美丽的色彩。”皇帝生气地说:“说实话!”“呈报陛下,我……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大臣惭愧地低下头。皇帝听闻,就传老大臣下去,又传了陪他看过“新装”的所有人问同样的话,结果所有人都这样回答……
  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通过改写课文拓展
  对课文的改写,笔者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能够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如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见的不是穷困潦倒的于勒,而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真正发了财的叔叔,那结局又该是怎么样的呢?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笔下所涌现的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令人深思或发笑的结局。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做客的情形,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写的,但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教学时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做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组织辩论拓展
  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思维,又能激活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如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已经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取回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两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陈述自己的理由。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可以就陈元方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这一点辩论。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五、通過更换课题拓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教学时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代替课文的标题?
  有位教师在《变色龙》的公开课教学中,提问:“用‘变色龙’为题,好在那里?”学生很快答出,教师再问:“如果改用人名来作题目,并且在人名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那么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合适呢?”学生纷纷回答“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通过这样的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小说主旨的理解,明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合字词教学拓展
  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而且在字词教学中可以运用。传统教学中字词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枯燥,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尝试。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有的生字词,到上课时念给同学听。这样的字词教学,属于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总之,拓展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拓展,只有这样,拓展法才能应用得灵活自如,教育教学才能更显有效。
  参考文献:
  [1]陈宇,北辰.小议高效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7(Z1).
  [2]张志强,张晓丽.浅谈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从注重字词的疏通等基础知识加深为形成一定传统文化底蕴,但在现实生活中,文言文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文言文教学现状及诵读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加以阐述,以期重新认识这种传统教学手法,在诵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文言文人文教育。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教学模式 五年制高职  高职语文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
摘 要: 精彩的语文课堂离不开预设,更离不开生成。生成充满“变数”,需要智慧的应对。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消解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从而化解课堂危机,成就课堂精彩。  关键词: 预设 生成 矛盾 消解 语文课堂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预设,它使课堂有序、沉稳而有深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不可能完全沿着预设的轨道行进的,它必然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
摘 要: 本文从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运用等角度出发,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掌握特点,合理运用;巧妙融合,有效激趣;恰当运用,营造氛围;巧用技能,激活课堂”,对深入教育新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融合策略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开阔
摘 要: 职业语文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使得语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教师必须为语文教学寻找新的动力。  关键词: 职教 语文教学 动力  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语文课程是中等職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段话肯定了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础作用。但很显然,在实际教学中,职教语文的这一特殊地位正日渐被忽
环状结构由于自身的突出优点而受到重视,并在并行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提出了在多环结构上进行多任务并行处理的方案,其中每一个任务在一个独立的环上处理。该方案采用
后进生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为之头疼的,他们基础差,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过程中往往毅力不够,一般表现为学习初期可能较有积极性,可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一门长线学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需要长期积累,如果在某个阶段有所松懈,就会把基础拉下,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那么,就后进生而言,语文教师如何积极转化他们,让他们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提高
摘 要: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个人修养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优秀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不要把注意力单独放在知识的累积上,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美感教育,让学生把阅读当成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在学习中体会美。  关键词: 阅读能力 个人修养 审美层次  在语文教学中,少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和题海战术,试图通过模式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或许这种做法能起到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