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册到单篇,阅读教学这样逐渐聚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是结构分明、语言活泼但又不失细腻的一篇优美散文。所处单元的语文要素也与这篇文本的特点相得益彰——“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训练点与课标提出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完全契合。因此,教师需要着力围绕这一训练要素,努力培养学生围绕文本语言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从三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来看,对语文要素中提出的“感受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教学定位来实施:充分调动学生原始的认知学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学生运用多重朗读、想象体验和交流分享等方式积淀文本体验。要想让这篇课文的教学取得成功,就需要紧紧围绕着课文与单元训练要素的联结点,确定以朗读为核心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积累,让每一步教学所指向的语言文字都能快速地集中指向单元训练的核心,一步步地走向单元的训练目标。
  一、前后关联,在顺应体系中夯实能力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以及第八单元的阅读训练点有着极其明确的分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些训练要点既彼此独立,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鲜明的序列性,体现了“理解词语意思—感知一段话的意思—理解文本谋篇布局”的训练认知体系。因此,教学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就应该从每个单元的训练点入手,这样有助于每位教师在文本解读、设置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时精准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正是关注了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教师将这篇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定位于运用自主方法理解,对课文的感知则强调运用关键语句这一策略。
  如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板块中,教师就充分利用第六单元中“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同时需要精准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将这一训练要素作为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第2~4自然段中的关键语句,紧扣关键语句概括语段大意:风是音乐家、水是音乐家、动物是歌手。随后,教师将主要内容提炼并板书在黑板上,形成文本内容的结构图,并鼓励学生运用串联的方式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对第六单元语文训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趁热打铁进行了复习巩固,同时又运用这一方法在实践练习中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如此设置完全顺应了教材编者在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训练体系,也契合了学生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如果站在战略的角度上,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教学不再是为教学这一篇课文服务,而是站在语文教材编排的体系上为学生综合性阅读能力的发展服务。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成为了夯实并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一个载体或者说是节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完成自我构建,有效为语文核心能力的螺旋上升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形式,在朗读想象中感受语言
  将视角从整册教材和整个单元重新回归并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对文本的感知和积累”这一教学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对于刚刚步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浮现文本语言所描述的画面,在文本形象语言的感知和描述中形成语感。因此,教师需要搭建边朗读边想象的路径,让学生在画面和文字的自由切换中,读出层次,读出意蕴,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真正体悟语言在展现画面时的精准性和形象性。
  首先,朗读指导要着力于“巧”。散文的语言是优美而感性的,修辞的运用、语言的质地给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第2自然段中“当微风拂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一段话,语言之精妙、质感之清新,其内在的魅力不是教师言传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的,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通过声音、语气等变化代入到文本那柔美的语言世界中,让学生体悟语句中所蕴藏的独特意蕴,感受作者别样的表达样式。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要着力于“实”。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朗读的对象是文本的语言,脑中浮现的是语言所描述的画面,因此朗读要与思维的发展有机融合才有价值,画面才更鲜明,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一段中有四个“不一样”,教师就可以借助朗读,聚焦语段中的“不一样”,让学生从每一个“不一样”中思考分别有着怎样的“不一样”。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比如从“不一样的树叶”想到了柏树、柳树和枫树等的树叶,然后通过团队合作读、个体接龙读等方式,将不同树叶所发出来的声音展现出来。此时学生朗读的虽然是相同的语句,但是每一遍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韵。
  由此一来,朗读就与理解、想象、品味等思维性活动完全融为了一体,有效地引领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方法渗透,在提炼串联中深化积累
  丰富语言积淀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般来说,积累有两个层级:第一是侧重于理解和记忆下的背诵,属于内化式积累;第二是基于实践操作下的迁移运用,属于倾吐式积累。这两种积累层次完全出于学生对文本材料的熟悉程度,并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
  比如,教学《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一课时时,学生初次接触课文,就应该定位于对课文语言的背诵积累,但就这种积累与背诵也有着基本的方法可循。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一张明信片,让学生将文中的语句结构、核心信息以提取、摘抄的方式转移到明信片上,形成文本语段中的逻辑关系图和核心信息图,然后借助这样的结构关系图进行背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炼出运用关键词进行串联的积累方法。比如,对第4自然段,教師紧扣明信片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提炼这一语段中的关键语句,并将“动物是歌手”作为统整整个语段的关键词摘抄在明信片的核心位置上。其次,细读这一语段,相机思考作者下面的具体分述是基于怎样的方式展开的。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很快就发现了语段中的结构层次,作者分别选用了“公园里”“一棵树下”“水塘边”三个大自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点,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地点之后也摘抄到明信片上。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关注相应地点中所选择的典型动物,于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蝈蝈的歌唱”等核心语句也顺势摘抄到明信片对应的位置上,一幅完整的结构图和关系图,就这样呈现在明信片上。此时,明信片看似是断裂的词语呈现,但由于学生有了对语段内蕴的把握,这样的文字其实是“藕断丝连”的,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重要基础。
  当然根据语段内容特点的不同,方法指导决不能停留在这一种方式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有机的画面,用画面浮现链接语言文字,以达到想象画面、练习背诵的目的。
  通过这种积累方法的渗透,学生就不再是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联系的基础上,将优美的语言融入到内在意识中,让积累与背诵水到渠成。
  优美散文中的感知与积累应该有着其基本的规律和策略。教师就是从整册教材、整个单元以及具体“这一篇”的特质出发,明确了“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定位,提炼出了适切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而在诸多的课程资源当中,笔者认为,教材中精心设计的插图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一年级日常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插图的价值,发挥插图的效能,让它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进行观察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一年级学生因受生活环境、阅历
在统编本教材中,童话故事占有一定比例,其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会读童话故事,还要会讲童话故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事的价值。在课后练习中,依据学生的年段目标特点以及认知特点,编者循序渐进地渗透了一些讲故事的策略,这就为学生的讲故事提供了支架。教师要依托文本教材,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把握故事情节讲故事  在童话故事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下来,教师就要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把握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改进识字、写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字是由音、形、义构成的文字,掌握汉字就是要在脑海中建立起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近年来,关于大脑的信息加工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改变了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实践中,我们语文
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骨骼的生长,也有心灵的滋养丰盈。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养料”肥沃而滋润,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领略文字中得到提升,更是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着向善向美的变化。阅读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真、善、美的种子有了一块心灵的栖息地。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讲述了一个情感转折的故事:主人公大猩猩因为孤单寂寞想
今年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率逾96%    11月26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大会吸引了包括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内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知识架构,不能够缺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发展。小学语文的单元主题教学正是立足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所以单元内的相关课文不管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统编本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写字情况,在低年级教材中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对如何写字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汉字书写整体呈现出渐进的规律,并以组块的形式把书写规则、要领呈现给学生,或偏旁相同,或结构相同,或书写规则相同,抑或是相同笔画、部件在不同的字中呈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要领,提升学生的书写质量呢?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道:“察之者尚精,拟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有几篇比较特殊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是部分注音,有的完全没有注音,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也没有注音,并且对学生提出了猜认生字的要求。这些特殊的课文分别是《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其中《小蜗牛》《咕咚》《小壁虎借尾巴》这三篇课文属于部分生字注音课文,《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则是全文无注音。这样的编排正是统编本教材的创新亮点之一,旨在让学生从认知
童话是“照亮人类童年的阿拉丁神灯”,儿童对童话具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亲近童话,走进童话,在童话的世界中尽情徜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天性在童话阅读中得到充分绽放。那么,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有滋有味读童话  在
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毕业后将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我国各条战线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其中,广东省为153.6万人。  在中等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规模发展、强力推进的今天,特别要注重其内涵的提升;在强化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