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强调了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知识架构,不能够缺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发展。小学语文的单元主题教学正是立足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有效整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是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所以单元内的相关课文不管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方法方面都会存在相互关联或者融通的共性。由此针对教材资源的整合,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有效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够使原本杂乱无序的知识呈现出系统化以及条理化。
一、基于相同课文主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在苏教版小學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中所收录的课文具有相同的主旨,教师要善于对这些课文的相同主旨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针对性与高效性。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收录的课文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明天,我们毕业》,这四篇课文的相同主题是“师恩”。因此,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便可以基于“师恩”这一主题开展。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单元内所涉及的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这样便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扫除基本障碍。其次,教师紧扣文本内容以及中心主旨,提出与“师恩”这一内容相关的词汇,比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呕心沥血”等等,带领学生了解这部分词语的含义之后,帮助学生树立直观的教师形象;最后,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并拓展与描写教师相关的句子,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这样,立足于整合视角而展开的阅读,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又能够借助词语这一平台,帮助学生自主架构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完善知识的整体性架构。
二、基于相同课文体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都会对单元主题产生误解,他们大都认为单元的内容会更多地集中于情感、态度或者价值观等层面。然而,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多单元主题的构建实际上和思想情感并不存在直接关联,而是在体裁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在对单元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相同体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编排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以及《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三篇课文。如果基于内容层面上观察,它们所描绘的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如果基于语言形式以及写作方法的视角上分析,《埃及的金字塔》与《秦兵马俑》都是说明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教学相关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虽然《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也是以说明为主,着重介绍维也纳这座世界名城,但是不管是语言风格还是表现手法,都与前面两篇课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其归为文艺性说明文。在同一单元主题的观照之下,本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明显聚焦于拓展对说明文的认知层面,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典型表现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选择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其与前两篇文本之间存在的不同,通过对比强化认知、深化理解。
假如教师没有使用整合的教学策略就对其中的某篇课文进行单独教学,这样必然会使文本各自“为政”,甚至还会出现机械重复的教学尴尬,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
三、基于相同写作手法,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基于一个单元中课文的相同写作手法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人间真情”,所涉及的课文都以写人为主,《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都是为了展现优秀人物的崇高品质。如果教师立足于单元整体的视角和高度,就能够发现这些课文的教学重点似乎又存在相通之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知并建构人物形象,还要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文本的写作方法,学习怎样的表达才能够突出人物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爱之链》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练笔要求:“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在动笔之前,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自主交流,学生通过交流便能够意识到:不但要关注人物的对话、神情以及动作,还要关注环境描写,也不能忽视故事的连贯性,关键还要能够充分展示“爱”这一主题,并使其得到升华。当学生拥有这样的练笔意识之后,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那就是基于多种写作手法展现人物品质。
这样基于单元内课文的相同写作手法进行单元主题教学,就能够让教学的侧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的侧重点聚焦写作手法之后,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单元主题的教学模式是高效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只有对单元文本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并提炼出主题之后的教学,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单元内课文的相同文本主旨、相同课文体裁、相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单元主题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一、基于相同课文主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在苏教版小學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中所收录的课文具有相同的主旨,教师要善于对这些课文的相同主旨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文本阅读具有针对性与高效性。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收录的课文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明天,我们毕业》,这四篇课文的相同主题是“师恩”。因此,针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便可以基于“师恩”这一主题开展。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本单元内所涉及的生字词,带领学生认读,这样便能够为学生的阅读扫除基本障碍。其次,教师紧扣文本内容以及中心主旨,提出与“师恩”这一内容相关的词汇,比如“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呕心沥血”等等,带领学生了解这部分词语的含义之后,帮助学生树立直观的教师形象;最后,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并拓展与描写教师相关的句子,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这样,立足于整合视角而展开的阅读,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又能够借助词语这一平台,帮助学生自主架构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完善知识的整体性架构。
二、基于相同课文体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在单元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都会对单元主题产生误解,他们大都认为单元的内容会更多地集中于情感、态度或者价值观等层面。然而,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多单元主题的构建实际上和思想情感并不存在直接关联,而是在体裁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师在对单元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相同体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编排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以及《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三篇课文。如果基于内容层面上观察,它们所描绘的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如果基于语言形式以及写作方法的视角上分析,《埃及的金字塔》与《秦兵马俑》都是说明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教学相关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虽然《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也是以说明为主,着重介绍维也纳这座世界名城,但是不管是语言风格还是表现手法,都与前面两篇课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将其归为文艺性说明文。在同一单元主题的观照之下,本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明显聚焦于拓展对说明文的认知层面,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典型表现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选择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其与前两篇文本之间存在的不同,通过对比强化认知、深化理解。
假如教师没有使用整合的教学策略就对其中的某篇课文进行单独教学,这样必然会使文本各自“为政”,甚至还会出现机械重复的教学尴尬,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
三、基于相同写作手法,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基于一个单元中课文的相同写作手法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人间真情”,所涉及的课文都以写人为主,《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都是为了展现优秀人物的崇高品质。如果教师立足于单元整体的视角和高度,就能够发现这些课文的教学重点似乎又存在相通之处。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知并建构人物形象,还要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文本的写作方法,学习怎样的表达才能够突出人物特点,帮助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爱之链》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练笔要求:“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在动笔之前,教师为学生安排了自主交流,学生通过交流便能够意识到:不但要关注人物的对话、神情以及动作,还要关注环境描写,也不能忽视故事的连贯性,关键还要能够充分展示“爱”这一主题,并使其得到升华。当学生拥有这样的练笔意识之后,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那就是基于多种写作手法展现人物品质。
这样基于单元内课文的相同写作手法进行单元主题教学,就能够让教学的侧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的侧重点聚焦写作手法之后,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
单元主题的教学模式是高效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只有对单元文本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并提炼出主题之后的教学,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单元内课文的相同文本主旨、相同课文体裁、相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单元主题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