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幼稚、不成熟逐渐向成熟、理智、独立的心理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认识、理解、引导、培育和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我们的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偏执为24.08%;敌对为29.63%;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占37.04%;抑郁占36.11%;焦虑占44.45%;强迫症占为40.74%;适应不良占45.32%;情绪不稳定占56.48%;心理不平衡占30.56%。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等心理,并在行为上存在打架、骂人,说谎,与师长对抗、厌学、逃学等现象。许多老师在交谈中常说“现在的学生也不知道怎么了,说不得、批评不得、表扬不得,情绪反复无常”,其实这是一种自尊心不健康的表现。
自尊心是指所有让人能应付生活基本挑战,觉得自己有资格享有幸福人生的种种经验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个人对思考、学习、决策和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和信心。拥有自尊心的人确信自己应有追求成功、快乐及个人成就的权力,并确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这些成功和成就等。自尊心可促使个人做出合乎良知、理性且和谐的抉择。由于父母师长关爱和厚望,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而形成的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的矛盾,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及认识、心态和观念上的偏差等等,出现了两种较为明显的不健康心态。一种是“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其实也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主要是在家庭养育中“放在地上怕摔,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而养成的颐指气使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只要求别人尊重、重视、顺遂和服从自己,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而不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是什么,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对师长的纪律约束和学校、社会的游戏规则存在逆反心理,好面子,爱炫耀自己的长处,常常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进行比较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不接受师长、同学的善意批评,对批评反应强烈甚至以偏激、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同时以自尊心受到伤害来要挟提意见和批评者,或用找关系、托门子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状告提意见和批评者。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某方面不足或缺乏,便“抑郁”、“焦虑”,把自己看得是一无是处,而对前途缺乏信心,自惭形秽,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严重的还会以臆测、怀疑、嫉妒等心理应对,表现在行为上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青春期的学生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比如,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喜时花草皆笑,悲时草木流泪,情绪反应强度大,变化激烈。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学校和师长都要因势利导严格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培养他们健康的自尊心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批评赐正。
1、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倘若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不安,造成终日苦闷和烦恼。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使消极的情绪或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或情感。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向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教会学生用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世界。过分自尊、自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心态、观念、思想上对问题理解的偏面,遇到事情只从“以我为准绳”或“我是正确的”这个角度去考慮。如果发生矛盾的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出现傲慢对傲慢、无礼对无礼、粗暴对粗暴,当然后果也就会比较严重。比如,03年高三的两个学生在校门口因口角打架,就属于这种情况。其实,学生读书不只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高做人的素质和修养。教育者要及时抓住身边的小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逐步做到准确地评价别人,恰当地估价自己,能做到在优势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希望,既不狂妄自大,盛气凌人,也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理解挫折和磨难是宝贵财富,遇事三思而后行,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想问题。有些人对待别人的方式很恶劣,总是把别人看成是没有用的东西。然而事实却是,我们都是人,都来源于同一个创造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地球母亲所生,我们都是兄弟姊妹,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人类的个别性,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世界也随着每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改变当中。当我们能够尊重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以迥然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们了。所以,要想获得理解和自尊,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他人,自尊不是靠偏执、敌对、抑郁和耍脾气获得的,而是靠自强不息,有所作为而得到的。当然面子也不是别人给的,是靠努力争而来的!
2、教育学生分清是非。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有些家庭对孩子从小“放在地上怕摔,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不以小错为意,常常“纵容姑且”,久而久之使孩子以错为对,一旦有人指责就会暴跳如雷,结果出现了“说不得、批评不得、教育不得”的局面,其实这是错误不及时批评教育所导致的不健康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不仅要甜言蜜语,也要苦口良药。对学生错误的言行要及时批评教育,根据错误的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批评、教育、处理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恰恰是为了保护他将来的自尊不受伤害。现在整个社会舆论有一个不好的倾向,认为对学生的批评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要温和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是学生,能过则过,而最后往往酿成大祸。现在强调发扬“个性”,不能多评批,要多表扬,批评、处理就是扼杀个性,有的家长口口声声说:我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于是,学生犯了错误,还要求学校“润物细无声”,要春风化雨般教育。其实强调发扬“个性”是对的,但不是发扬错误一面的“个性”,错误能让它发扬吗?在学生、家长中往往存在这种错误甚至可笑的观念,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种种奇怪的心态。犯了错,你得好好地教育,否则就是伤害我的自尊。其实学生要避免不健康的心态,学校、家庭都要做到表扬得准确,批评得及时,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是非观念,不至于以丑为美,是非不分。
3、脱“敏”。敏感是优点,但“过敏”就是缺陷。林黛玉自尊心强,但周围人吃不消她,因为她过于敏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学生中不乏其人,同学之间的一句善的玩笑,一个无意的脸色,过分敏感的人都会解出不同的含义,而且引申出去,直到挖出对自己的不善之意,整天捕风捉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郁郁寡欢。过分自尊的人,往往是过分敏感的人。要有健康的心态,一定不能过于敏感,待人随和,善于交流,坦诚相待,这种人才能获得他人好感和认同,别人才乐意与之交流,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4、把握教育时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方法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以求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批评教育要注意冷热相间。一般地说,批评学生要把握时机,趁热打铁,这样可防止和控制过失行为继续恶化。同时,教师也要懂得“冷处理”,即当学生情绪不够冷静之时,稍作等待,避免师生间的正面冲突,减少紧张对立的情绪,以利于在处理问题时多一点理智。其次,教育激励要抓往“顿悟”。学生经批评教育帮助以及自己的认真思考之后,可能会在某些时刻发生“顿悟”,产生向上的灵感和要求,这就是学生迷途知返的时候。
自尊心是指所有让人能应付生活基本挑战,觉得自己有资格享有幸福人生的种种经验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个人对思考、学习、决策和对环境的反应能力和信心。拥有自尊心的人确信自己应有追求成功、快乐及个人成就的权力,并确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这些成功和成就等。自尊心可促使个人做出合乎良知、理性且和谐的抉择。由于父母师长关爱和厚望,青春期个体在生理上的剧变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缓慢而形成的情绪起伏内隐外露交替的矛盾,升学考试的压力以及认识、心态和观念上的偏差等等,出现了两种较为明显的不健康心态。一种是“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其实也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主要是在家庭养育中“放在地上怕摔,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而养成的颐指气使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只要求别人尊重、重视、顺遂和服从自己,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而不知道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是什么,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对师长的纪律约束和学校、社会的游戏规则存在逆反心理,好面子,爱炫耀自己的长处,常常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进行比较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不接受师长、同学的善意批评,对批评反应强烈甚至以偏激、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同时以自尊心受到伤害来要挟提意见和批评者,或用找关系、托门子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状告提意见和批评者。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某方面不足或缺乏,便“抑郁”、“焦虑”,把自己看得是一无是处,而对前途缺乏信心,自惭形秽,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严重的还会以臆测、怀疑、嫉妒等心理应对,表现在行为上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青春期的学生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比如,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喜时花草皆笑,悲时草木流泪,情绪反应强度大,变化激烈。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势必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学校和师长都要因势利导严格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培养他们健康的自尊心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批评赐正。
1、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倘若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不安,造成终日苦闷和烦恼。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使消极的情绪或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或情感。教师要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向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发展,教会学生用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世界。过分自尊、自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心态、观念、思想上对问题理解的偏面,遇到事情只从“以我为准绳”或“我是正确的”这个角度去考慮。如果发生矛盾的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会出现傲慢对傲慢、无礼对无礼、粗暴对粗暴,当然后果也就会比较严重。比如,03年高三的两个学生在校门口因口角打架,就属于这种情况。其实,学生读书不只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高做人的素质和修养。教育者要及时抓住身边的小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逐步做到准确地评价别人,恰当地估价自己,能做到在优势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希望,既不狂妄自大,盛气凌人,也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理解挫折和磨难是宝贵财富,遇事三思而后行,想想“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想问题。有些人对待别人的方式很恶劣,总是把别人看成是没有用的东西。然而事实却是,我们都是人,都来源于同一个创造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地球母亲所生,我们都是兄弟姊妹,我们绝不能低估了人类的个别性,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且世界也随着每个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在改变当中。当我们能够尊重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以迥然不同的方式看待他们了。所以,要想获得理解和自尊,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他人,自尊不是靠偏执、敌对、抑郁和耍脾气获得的,而是靠自强不息,有所作为而得到的。当然面子也不是别人给的,是靠努力争而来的!
2、教育学生分清是非。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有些家庭对孩子从小“放在地上怕摔,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不以小错为意,常常“纵容姑且”,久而久之使孩子以错为对,一旦有人指责就会暴跳如雷,结果出现了“说不得、批评不得、教育不得”的局面,其实这是错误不及时批评教育所导致的不健康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不仅要甜言蜜语,也要苦口良药。对学生错误的言行要及时批评教育,根据错误的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批评、教育、处理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恰恰是为了保护他将来的自尊不受伤害。现在整个社会舆论有一个不好的倾向,认为对学生的批评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要温和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是学生,能过则过,而最后往往酿成大祸。现在强调发扬“个性”,不能多评批,要多表扬,批评、处理就是扼杀个性,有的家长口口声声说:我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于是,学生犯了错误,还要求学校“润物细无声”,要春风化雨般教育。其实强调发扬“个性”是对的,但不是发扬错误一面的“个性”,错误能让它发扬吗?在学生、家长中往往存在这种错误甚至可笑的观念,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种种奇怪的心态。犯了错,你得好好地教育,否则就是伤害我的自尊。其实学生要避免不健康的心态,学校、家庭都要做到表扬得准确,批评得及时,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是非观念,不至于以丑为美,是非不分。
3、脱“敏”。敏感是优点,但“过敏”就是缺陷。林黛玉自尊心强,但周围人吃不消她,因为她过于敏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学生中不乏其人,同学之间的一句善的玩笑,一个无意的脸色,过分敏感的人都会解出不同的含义,而且引申出去,直到挖出对自己的不善之意,整天捕风捉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郁郁寡欢。过分自尊的人,往往是过分敏感的人。要有健康的心态,一定不能过于敏感,待人随和,善于交流,坦诚相待,这种人才能获得他人好感和认同,别人才乐意与之交流,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4、把握教育时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方法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以求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批评教育要注意冷热相间。一般地说,批评学生要把握时机,趁热打铁,这样可防止和控制过失行为继续恶化。同时,教师也要懂得“冷处理”,即当学生情绪不够冷静之时,稍作等待,避免师生间的正面冲突,减少紧张对立的情绪,以利于在处理问题时多一点理智。其次,教育激励要抓往“顿悟”。学生经批评教育帮助以及自己的认真思考之后,可能会在某些时刻发生“顿悟”,产生向上的灵感和要求,这就是学生迷途知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