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关键词:城乡收入分配,城镇化率;居民总消费;城市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014.5;F123.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1)05-0013-0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Urban and Rural Inhabitant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otal Consumption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by Considering Population Factor
  QIAN Dong-ping
  (Yangtze Upriver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The impact of urban and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on total consumption is influenced by urbanization level. Through setting up the model of total consumption influenced by urban and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by considering population factor, by analyzing the ratio of China’s rural residents income to total inco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rate and total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nlargement of ratio of China’s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urbanization is conducive to expand the consumption of the residents but is not helpful to urban and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adjustment when urbanization rate surpasses a certain level. Thus,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big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habitants income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ratio of rural income to total income in China, the strategic choice for China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is to firstly adjust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ratio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to increase wage income of rural inhabitants so as to promote total consumption level, based on this, to further improve urbanization rate for further increasing total consumption.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urbanization rate; inhabitants total consumpti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rural inhabitants consumption; margingal consumption tre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rate; domestic demand enlargement
  
  一、引言
  金融危机后,我国意识到了扩大内需的重要。在扩大内需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了庞大的农村市场,因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也低,这就造成了农村居民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都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全国的消费水平。但是,这种推断需要从理论进行推导并运用实际数据进行检验,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城乡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农村、发展农村。
  我国学者在研究收入分配对消费水平影响时,大多是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从而研究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尽管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与经济水平有关(乔为国 等,2005),即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只有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表现出来,但是当收入分配不均现象非常严重时,即当小部分高收入阶层拥有极高比例的财富,而另外大部分人都只拥有少量的财富时,则会出现社会总消费不振现象,阻碍消费规模的扩大(朱国林 等,2002)。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将降低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彭晓莲,2009;范天珍,2010)。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收入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和遗赠性储蓄倾向要高于低收入居民,使得高收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低收入居民,当收入差距扩大时,就造成总消费降低(周绍东,2006);另一方面边际消费倾向不仅受收人总量的影响,更与分配体制有较高关联性,我国明显呈现“高收入,低消费”现象,即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降低我国总消费(董晓琳,2005)。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研究表明我国农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这就意味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会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从而可能拉动内需(何蒲明,2010);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消费差别具有显著而较长期的影响,收入差距降低我国居民消费率(刘艺容,2006)。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分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上,即间接推导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尽管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然而收入是一个绝对量,而收入分配是相对关系,因此这种替代对结论会有严重影响,从而使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因此,本文将直接用收入分配指标分析收入分配状况对消费的影响。
  钱东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及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研究
  二、理论模型
  收入分配从两个方向影响经济:一方面,收入分配会影响效率,从而会影响经济生产,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 关系,表明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收入差距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当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超过一定界限时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开始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曹裕 等,2010)。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收入分配必然会影响总消费,而收入差距阻碍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消费的增加。正是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
  李军(2003)和杨天宇(2009)分析了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原理和模型大致相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收入分配理解为收入在各个阶层之间的分配。笔者认为,由于各个阶层人口不同,收入在各阶层之间的总分配状况并不能反应收入的分配效率,低收入阶层一般人数多,而高收入阶层人数少,这样可能会掩盖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收入差距。同样,由于该模型分析收入阶层间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忽略了人口的因素,因此该模型无法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分配变化对总消费的影响。综上所所述,本文将对模型进行改进,使其能更加合理地揭示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得出收入分配以及城镇化进程对全国总消费的影响。下面将利用上述模型来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以及城镇化对全国总消费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为了分析城乡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的影响,首先对城乡居民消费函数进行模拟,从而测度城镇和农村居民各自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村居民收入占农村和城市收入和的比重分析收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状况,再结合上面的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分配对我国总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城镇化对总消费的影响。
  1.边际消费倾向测度
  基于消费函数cs=α+βyd(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运用199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模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
  农村居民消费函数为:
  通过上面的方程可以得知,农村居民自发消费为84.976 8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773 9元,即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773 9元;城市居民自发消费为1 896.542 6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767 3元,即城市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增加0.767 3元。通过对比可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自发消费差距很大,但是尽管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市边际消费倾向,差距却很小。
  消费由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组成,自发消费是与收入无关的消费部分,也可以理解为基础消费部分。居民自发消费与耐用消费品价格、数量和消费便利性相关(贺京同 等,2010),农村居民在耐用商品的消费上远远小于城镇居民,同时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具有更多的消费便利性,这些造成了城镇居民自发消费大于农村居民。
  2.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1990—2009年20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占农村和城市收入和的比重(见表1、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农村收入比重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1994年,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个阶段是1995—1997年,这个阶段比重开始上升,但没有突破第一阶段的最大值,且持续时间不长;1998开始进入第三和第四阶段的下降阶段,其中1998—2003年为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第四阶段,第四阶段比第三阶段下降趋势有所遏制,但仍然处于下降之中。这些数据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之所以农村收入比重和我国居民消费呈正相关,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还占据大半壁江山,这就决定了我国农村对我国总消费的地位;由于农村居民低收入导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使得农村居民消费额对总消费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这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农村居民消费在我国居民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也就要求必须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比重。
  (2)尽管农村收入比重与我国居民总消费呈正比,即农村收入比重增加可以增加总消费,但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收入比重大体上一直在下降,这将影响我国居民的总消费水平。
  (3)在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下,城镇化加速有利于扩大我国总消费,但过快的城镇化在当前急需扩大内需的情况下不利于收入差距的调节。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目前的城乡居民边际消费水平下,我国城镇化与全国总消费的临界农村收入比重为0.497 859,即农村收入比重低于该水平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全国总消费水平的提高。
  2.建议
  扩大内需,不能单纯地说是提高农村消费还是提高城市消费,而应从总消费的角度入手,提出提高消费的方法。通过模型可以看出,提高总消费的首要选择方式是提高收入水平,但在收入水平既定或者总收入水平增长受到限制时,则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在城乡居民之间的分配结构,即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来促进总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有两种方式:一是把城市居民部分收入转移给农村居民,二是在保证城镇居民收入不降低的情况下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第一种方式尽管也扩大了农村收入比重,但这种方式会影响生产效率,因而效果不显著,因此文本认为应该通过第二种方式提高农村收入比重。
  要达到既不降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又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则需要很好的政策设计。首先,通过征税而进行的转移支付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施。城市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税收的增加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城市居民的收入。其次,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提高有限。不能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调整收入分配,这使得对农村的投入也相应有一定程度的收入限制,即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农产品价格关系着所有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也不能通过简单地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方式来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所以只有通过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目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收入来源中处于第二位,但是和城市居民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同时公平对待农民工,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在我国现阶段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下,城镇化加速发展有利于增加总消费,农村收入比重增加也有利于增加总消费。一方面,只要农村居民比重低于0.49,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利于内需的提高;另一方面,当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农村收入比重增加将降低总消费水平。因此,如何持续扩大内需面临路径选择。本文认为,城镇化固然重要,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严重,社会收入分配调控迫在眉睫,应先大力促进收入分配调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调整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上。总之,在收入分配调整后再加速城镇化发展,不仅可以增加总消费还能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是较优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曹裕,陈晓红,马跃如.2010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13):29-36.
  董晓琳.2005.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7):129-131.
  范天珍.2010.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9):82-85.
  贺京同,侯文杰, 2010.从自发消费的影响因素看如何扩大居民消费——基于2000—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甘肃社会科学(2):104-107.
  何蒲明.2010.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及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7):39-42.
  刘艺容.2006.农村消费方式转变的机制与途径:消费集聚效应角度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10):82-88.
  彭晓莲.2009.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12):102-104.
  乔为国,孔欣欣.2005.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变动趋势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7(5):1-5.
  吴振球,祝正芳,谢香.2010.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结构、经济景气波动与居民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研究(6):39-43.
  杨天宇.2001.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周静,郑童中,何佳晓.2008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6):17-19.
  周绍东.2006.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1-15.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2002.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5):72-80.
  (编辑:南 北;校对:段文娟)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灌区农户集体使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方式大为减少,相反,农户更多地选择自组织建设小型水利设施的灌溉方式。在“大水利”被“小水利”替代的演变中,有必要研究农户灌溉方式的转变对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借鉴加里·贝克尔时间和家庭生产分析框架,根据时间分配理论,利用湖北省600个农户的样本数据,就灌溉方式对农户时间分配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灌溉
期刊
摘要:重复建设一直是一个困扰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但目前国内政策决策部门和学术界对于重复建设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对重复建设程度及其合理性的评价缺乏科学的体系,而产能过剩、过度竞争也经常作为重复建设的替代概念而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重复建设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与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是不同的概念;重复建设的本质是行政性的,治理重复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和完善市场体制,即通过
期刊
摘要:运用1999—2007年中国160多万家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出口贸易是否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出口企业的工资比非出口企业大约高7.1%;出口企业未出口前与其他持续非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别,甚至低于非出口企业。因此,出口贸易的确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出口贸易;工资水平;工资溢价;劳动力报酬;企业生产效率;半参
期刊
摘 要: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摘要:分别选取风电和传统煤电典型项目,使用LCOE方法比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项目的长期投资平均成本,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新能源发电的鼓励性政策补贴和传统能源发电的环境外部性,风电项目仍比火电项目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否定了对新能源成本过高的固有认识。阻碍我国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发电成本,而是来自电网消纳和输送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部分用电负荷较小,大规模风力发电面临当地电
期刊
摘 要:电子消费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直接适用的法原则的大量运用。由于各国关于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存在差异等原因,直接适用的法原则在不同国家电子消费合同领域的应用也各具特色,比如美国侧重于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欧盟更侧重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直接适用的法原则在我国电子消费合同领域的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对电子消费合同的不合理限制;在侧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兼顾经营商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和促进电子商务
期刊
摘 要: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
期刊
摘要:对“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温州市5个市(区)下辖的12个乡镇进行入户抽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户流出和流入耕地承包经营权意愿的微观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的增加、非农收入比重的提高、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的建立、农业经营能手的培育是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基础;同时,城镇近郊农户的农地流出意愿要低于远郊地区。因而,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的地区强行推进农地流转可能
期刊
摘 要:服务产品具有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适应环境和通用的动态供应链重构模式,而分形供应链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基于分形理论,将服务供应链分解为若干个分形供应链元,建立分形供应链元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仿真实例的分析表明,可以利用自相似维数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服务外包这一新兴商业模式。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承接服务外包上大有作为。目前,金砖四国中,印度承接服务外包的实力最强,中国其次,俄罗斯和巴西稍弱,四国都应该针对各自在服务外包承接上的劣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大力培养从事外包产业的专业人才,并建立起促进外包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中国来讲,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