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德树人”是现代小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树人”先立德行,才能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小学生。尤其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放置在核心位置,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的实现小学生的高效管理,为小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本文将从管理现状原因与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此推动我国的小学班级管理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小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百年大计,班主任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身担千斤重任。班级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主要空间与集体形式,在集中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与规则意识。好的班级集体环境,如入“芝兰之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品德就得到提升,学生在效仿他人的过程中,逐渐的摒弃自身的不足,实现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将德育教育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核心,抓住班级管理的实质,以德育治理班级,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一、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原因
小学班级管理是确保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序进行的关键,班主任与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主体。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班主任在与不在班级学生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认识到小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理”不在“管”,强行管束学生只能机械的服从,学生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精确认识,以“德”服人、以“德”管人才能够真正的让小学生提升个人道德水平,以道德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1]。
(一)重智育,轻德育
早在上个世纪国家教育部门就已经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但在数十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身影。部分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智育管理,轻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学生德育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现代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溺爱、缺乏挫折教育、网络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导致其心理出现多种问题,加大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难度。“欲速则不达”,学生由于德育水平不高进一步影响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班級物质文化建设与行为建设都出现问题,不流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二)表面化,形式化
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依赖于《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等相关规范,要求学生以此作为约束个人行为的要求。但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守则》只是宏观管理框架与德育方向,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小学生对于《守则》的内容也只是停留于表面化的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并没有真正的提升。如在“热爱祖国”规定中,小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渥,对此理解并不深刻,热爱祖国的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表面化、形式化的班级管理方法只能是“高屋建瓴”,无法从实际出发,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模式化,机械化
大部分班级管理团队是由班主任及班干部共同组成,管理的模式主要由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的条例,选取班干部进行执行。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班干部也是从小学生中选拔而出,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心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是纪律、学习管理居多,轻视德育教育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班级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材施教”,着手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德育教育方法,才能够让班级管理平衡开展。
二、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立德树人,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提升学生德育水平,营造德育班级氛围,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自身进行改变,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言行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德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人物,开展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班主任要“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着装上简洁大方,以积极向上的朝气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活力[2]。班主任也应该改变自身的观念,班级管理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班级文化环境,重视德育班级管理,改变传统的以学生成绩作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现状,但并不能以此判断学生是否为“优等生”。
每年期中、期末班级都会召开班会,总结一段时期内学生的班级表现状况,一方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提出接下来的发展建议。在以德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下,首先,班主任要改变传统以学习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智育、德育、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借助立体评价模式,班主任先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其次,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以总结、指出不足、挖掘优势三种模式开展评价工作,如果没有触犯原则性错误尽量不要使用严厉的语言对学生批评,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主动认识是与非,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最后,班主任应该充分的挖掘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无论学生成绩强与弱,都能够在班级集体中树立个人的自信心。班主任在日常的言语中,也应该尽量使用积极正向的评价语言,为学生传达出“德行为之根本,无德则无才”的观念,引导班风建设。
(二)实践活动,育德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班级管理不仅应该停留于背诵与抄写《守则》,将其进行实践,才能够“有的放矢”[3]。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实现育德育人的目标,从感恩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高远的道德志向。就如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已经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言论,现代教育同样也应该如此,让学生了解应该承担起的责任,设立多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工作,班主任可以联动家长共同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便于班主任真实的了解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和家长互动沟通。 在感恩意识活动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借助大型活动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集体大家庭意识,并设置“拔河”、“藏宝”等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集体协作与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在爱国精神方面与社会责任感方面,学生缺乏对于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入了解,班主任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建立“雏鹰”中队,让学生自主设计队徽、队旗,每周召集班级志愿者参与为革命烈士扫墓、捡拾公共场合垃圾、参加博物纪念馆的活动。学生以集体行动,参与了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的去感悟什么是爱国,如何承担起学生的责任。“雏鹰”中队的建立,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与效仿中不断地成长,真正的实现了在班级管理中的“育德育人”。
(三)德育文化,德育班级
德育工作是一项思想上的工作,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是难度极大,仅依靠一人之力去管理班级也很难将每一项德育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德育文化与德育班级,以德育文化去触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德育为文化当中;构建德育班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班级的帮助下去提升自我。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德育工作模式化、机械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张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标语,绘画相关德育海报,将班级“雏鹰”小队活动的图片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的置于德育文化当中,自我约束个人行为[4];另一方面,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管理团队时,应该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民主选举,并要从纪律、德行、学习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将德育的比重分数扩大,为学生传达出德行是评判一个人的根本信息,引导班级风气的走向。同时在班干部的选取当中,要定期进行流动,每个学生都能有班干部的生活体验,让其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班级管理的不易,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提升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三、结语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工作也就是如此,通过德育班级文化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率先垂范下,学生在德育环境的熏陶下不斷地内化德育内容,提升自我修养。作为小学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融合于班级管理当中,通过班级管理创新,构建德育文化环境,真正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参考文献:
[1] 郑燕.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讨[J].新智慧,2018(25):40.
[2] 漆珍玉.浅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80):188.
[3] 马万成.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课程·上旬,2018(9):225.
[4] 陈泽华.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读与写,2018,15(18):192.
关键词: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小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百年大计,班主任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身担千斤重任。班级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主要空间与集体形式,在集中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与规则意识。好的班级集体环境,如入“芝兰之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品德就得到提升,学生在效仿他人的过程中,逐渐的摒弃自身的不足,实现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将德育教育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核心,抓住班级管理的实质,以德育治理班级,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一、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及原因
小学班级管理是确保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序进行的关键,班主任与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主体。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班主任在与不在班级学生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中,认识到小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在“理”不在“管”,强行管束学生只能机械的服从,学生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精确认识,以“德”服人、以“德”管人才能够真正的让小学生提升个人道德水平,以道德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1]。
(一)重智育,轻德育
早在上个世纪国家教育部门就已经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但在数十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身影。部分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智育管理,轻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学生德育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现代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溺爱、缺乏挫折教育、网络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导致其心理出现多种问题,加大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难度。“欲速则不达”,学生由于德育水平不高进一步影响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班級物质文化建设与行为建设都出现问题,不流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
(二)表面化,形式化
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依赖于《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等相关规范,要求学生以此作为约束个人行为的要求。但在实际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守则》只是宏观管理框架与德育方向,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小学生对于《守则》的内容也只是停留于表面化的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并没有真正的提升。如在“热爱祖国”规定中,小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优渥,对此理解并不深刻,热爱祖国的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表面化、形式化的班级管理方法只能是“高屋建瓴”,无法从实际出发,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模式化,机械化
大部分班级管理团队是由班主任及班干部共同组成,管理的模式主要由班主任制定班级管理的条例,选取班干部进行执行。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由于班干部也是从小学生中选拔而出,缺乏足够的管理能力,学生对于班干部的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心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是纪律、学习管理居多,轻视德育教育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班级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材施教”,着手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德育教育方法,才能够让班级管理平衡开展。
二、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立德树人,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提升学生德育水平,营造德育班级氛围,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从自身进行改变,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言行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德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人物,开展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班主任要“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着装上简洁大方,以积极向上的朝气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活力[2]。班主任也应该改变自身的观念,班级管理是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班级文化环境,重视德育班级管理,改变传统的以学生成绩作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现状,但并不能以此判断学生是否为“优等生”。
每年期中、期末班级都会召开班会,总结一段时期内学生的班级表现状况,一方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协助学生提出接下来的发展建议。在以德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下,首先,班主任要改变传统以学习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智育、德育、卫生、纪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借助立体评价模式,班主任先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模仿班主任的言行。其次,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以总结、指出不足、挖掘优势三种模式开展评价工作,如果没有触犯原则性错误尽量不要使用严厉的语言对学生批评,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主动认识是与非,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最后,班主任应该充分的挖掘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无论学生成绩强与弱,都能够在班级集体中树立个人的自信心。班主任在日常的言语中,也应该尽量使用积极正向的评价语言,为学生传达出“德行为之根本,无德则无才”的观念,引导班风建设。
(二)实践活动,育德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班级管理不仅应该停留于背诵与抄写《守则》,将其进行实践,才能够“有的放矢”[3]。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实现育德育人的目标,从感恩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高远的道德志向。就如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已经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言论,现代教育同样也应该如此,让学生了解应该承担起的责任,设立多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工作,班主任可以联动家长共同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便于班主任真实的了解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并和家长互动沟通。 在感恩意识活动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借助大型活动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班级组织的亲子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与集体大家庭意识,并设置“拔河”、“藏宝”等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集体协作与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在爱国精神方面与社会责任感方面,学生缺乏对于爱国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深入了解,班主任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计划,建立“雏鹰”中队,让学生自主设计队徽、队旗,每周召集班级志愿者参与为革命烈士扫墓、捡拾公共场合垃圾、参加博物纪念馆的活动。学生以集体行动,参与了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的去感悟什么是爱国,如何承担起学生的责任。“雏鹰”中队的建立,也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与效仿中不断地成长,真正的实现了在班级管理中的“育德育人”。
(三)德育文化,德育班级
德育工作是一项思想上的工作,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是难度极大,仅依靠一人之力去管理班级也很难将每一项德育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德育文化与德育班级,以德育文化去触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德育为文化当中;构建德育班级,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班级的帮助下去提升自我。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德育工作模式化、机械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张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标语,绘画相关德育海报,将班级“雏鹰”小队活动的图片张贴到班级文化墙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的置于德育文化当中,自我约束个人行为[4];另一方面,在班级行为文化建设方面,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管理团队时,应该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民主选举,并要从纪律、德行、学习多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将德育的比重分数扩大,为学生传达出德行是评判一个人的根本信息,引导班级风气的走向。同时在班干部的选取当中,要定期进行流动,每个学生都能有班干部的生活体验,让其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班级管理的不易,进而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提升学生的班级责任感。
三、结语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工作也就是如此,通过德育班级文化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率先垂范下,学生在德育环境的熏陶下不斷地内化德育内容,提升自我修养。作为小学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德育工作融合于班级管理当中,通过班级管理创新,构建德育文化环境,真正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参考文献:
[1] 郑燕.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讨[J].新智慧,2018(25):40.
[2] 漆珍玉.浅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80):188.
[3] 马万成.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新课程·上旬,2018(9):225.
[4] 陈泽华.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读与写,2018,15(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