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社会化和开放化,以及残疾学生自身的努力,高校中的残障人群和老年群体等特殊的使用人群不断增多,高校校园室外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成为校园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调查发现,高校室外公共空间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无障碍设计的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好高校室外公共空间,为师生和所有的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人性化的无障碍空间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走访调查,采用文献归纳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沈阳师范大学为重点研究对象对高校室外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的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发展,感官代偿
1、高校无障碍设计建设现状:
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指为保障残疾人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校园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等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如在建筑物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房间等处,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和可供残疾人使用的相应设施等。在我国,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各地高校相继把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到了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加强和规范,不断向高标准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氛围更为浓厚。如不少院校在道路建设中为方便乘轮椅的残疾人新建了缘石坡道,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体育场等建筑物入口铺设了平道或坡道,室内设立了无障碍卫生间,等等。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给广大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提供了条件。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地调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些高校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没有无障碍设施,如大楼的入口处没有铺设坡道。二是有些建筑物虽然有无障碍设施,但坡道两端仍有台阶,残疾人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上下坡道。三是有的教学楼入口处的坡道宽度、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轮椅不能通过。四是有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入口处虽然铺设了坡道,但从坡道进入楼内的大门经常被锁上,乘轮椅者仍然不能通過。五是校园内的公用电话亭,高度不适合坐轮椅使用。六是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内没有可供乘轮椅者使用的卫生间,等等。由于无障碍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给在校的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也使更多的残疾青年对大学校门望而却步。文章选取无障碍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对比我校,专注于无障碍设计,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
2.如何去改善:
(1)扶手类改造方案
首先是康复楼琢玉楼一楼通向立人楼拐角处需要做扶手水平延伸处理,防止学生在拐角处摔倒。学生宿舍一楼,包括楼梯、宿舍黑板前的过道、一楼宿舍一圈建立扶手。食堂一楼大门口处的台阶改成阶梯,在大门两侧改善无障碍坡道,并配有扶手和标识。教厅门口及舞台楼梯一侧添加扶手。行政楼与教厅中间处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坡道,延伸到教厅阶梯入口处,并在左右两边都配有扶手。体育组下操场的楼梯及台阶,完善扶手设施。
(2)道路
学校大门口到康复楼门口实行人车分流;在开蒙楼与风雨走廊之间的小道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坡道,并配有扶手和相应的标识。学生宿舍两头前坡道减缓,设置无障碍坡道,配扶手和标识;操场主席台前一侧楼梯改造成无障碍回型坡道,方便轮椅学生上下主席台;康复楼一楼与教厅西门之间的空地,使用频率高,应改善地面结构,做平整和防滑处理,并在有阶梯处改建成无障碍坡道,配扶手和标识;康复楼一楼白瓷砖地面在潮湿环境下比较滑,做防滑处理;改善排水沟盖设置。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公共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总体而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已经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推进到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于我国的博物馆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无障碍设施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面对中国无障碍建设的现状,政策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鼓励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活动,为其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以促进其发展。
无障碍设计满足的是残障人士最低物质环境需求,以弥补“通常”环境设计都是围绕着正常人需求而带来的制约与不足。然而,实践证明,早期的无障碍设计有其局限性,无障碍设计不仅在服务对象上发生了改变,而且特殊需求人士具体的需求点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也应作出相应改变。无障碍设计由于主要考虑如何独立解决残障人士的问题,因此应将建筑及环境的无障碍性、实用性及美学需要共同考虑,同时满足残障人士和非残障人士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普及,为高等学校的无障碍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残疾学生心理及生理较健康学生脆弱,在其有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程中,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大学的生活学习对其成长取足轻重。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为残疾学生提供便利、平等、有爱的学习生活环境。高等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单体建筑及交通相比特殊鲜明,高校作为一个社会体,功能更为复杂,内容涉及有建筑室内及室外、校园交通、体育运动场所及广场绿地等,要求无障碍设施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高等学校也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丘陵、山地区域的高校与平原区域的高校由于地势地貌有明显差异,因此其无障碍设施不能用一个模板进行套用。设计者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地域特点,对建筑及环境作出细致的现状分析,提出经济适用且安全美观的无障碍设计或改造方案。
参考文献:
1.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2.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关键词:高校,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发展,感官代偿
1、高校无障碍设计建设现状:
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指为保障残疾人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校园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等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如在建筑物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房间等处,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和可供残疾人使用的相应设施等。在我国,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各地高校相继把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到了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加强和规范,不断向高标准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氛围更为浓厚。如不少院校在道路建设中为方便乘轮椅的残疾人新建了缘石坡道,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体育场等建筑物入口铺设了平道或坡道,室内设立了无障碍卫生间,等等。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给广大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提供了条件。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高校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地调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些高校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没有无障碍设施,如大楼的入口处没有铺设坡道。二是有些建筑物虽然有无障碍设施,但坡道两端仍有台阶,残疾人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上下坡道。三是有的教学楼入口处的坡道宽度、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轮椅不能通过。四是有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入口处虽然铺设了坡道,但从坡道进入楼内的大门经常被锁上,乘轮椅者仍然不能通過。五是校园内的公用电话亭,高度不适合坐轮椅使用。六是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物内没有可供乘轮椅者使用的卫生间,等等。由于无障碍设施不健全、不完善,给在校的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也使更多的残疾青年对大学校门望而却步。文章选取无障碍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同时对比我校,专注于无障碍设计,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
2.如何去改善:
(1)扶手类改造方案
首先是康复楼琢玉楼一楼通向立人楼拐角处需要做扶手水平延伸处理,防止学生在拐角处摔倒。学生宿舍一楼,包括楼梯、宿舍黑板前的过道、一楼宿舍一圈建立扶手。食堂一楼大门口处的台阶改成阶梯,在大门两侧改善无障碍坡道,并配有扶手和标识。教厅门口及舞台楼梯一侧添加扶手。行政楼与教厅中间处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坡道,延伸到教厅阶梯入口处,并在左右两边都配有扶手。体育组下操场的楼梯及台阶,完善扶手设施。
(2)道路
学校大门口到康复楼门口实行人车分流;在开蒙楼与风雨走廊之间的小道建立一个无障碍的坡道,并配有扶手和相应的标识。学生宿舍两头前坡道减缓,设置无障碍坡道,配扶手和标识;操场主席台前一侧楼梯改造成无障碍回型坡道,方便轮椅学生上下主席台;康复楼一楼与教厅西门之间的空地,使用频率高,应改善地面结构,做平整和防滑处理,并在有阶梯处改建成无障碍坡道,配扶手和标识;康复楼一楼白瓷砖地面在潮湿环境下比较滑,做防滑处理;改善排水沟盖设置。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公共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总体而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已经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推进到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于我国的博物馆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无障碍设施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差距。面对中国无障碍建设的现状,政策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政策,鼓励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活动,为其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以促进其发展。
无障碍设计满足的是残障人士最低物质环境需求,以弥补“通常”环境设计都是围绕着正常人需求而带来的制约与不足。然而,实践证明,早期的无障碍设计有其局限性,无障碍设计不仅在服务对象上发生了改变,而且特殊需求人士具体的需求点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也应作出相应改变。无障碍设计由于主要考虑如何独立解决残障人士的问题,因此应将建筑及环境的无障碍性、实用性及美学需要共同考虑,同时满足残障人士和非残障人士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普及,为高等学校的无障碍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残疾学生心理及生理较健康学生脆弱,在其有少年成长为青年的过程中,更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大学的生活学习对其成长取足轻重。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为残疾学生提供便利、平等、有爱的学习生活环境。高等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单体建筑及交通相比特殊鲜明,高校作为一个社会体,功能更为复杂,内容涉及有建筑室内及室外、校园交通、体育运动场所及广场绿地等,要求无障碍设施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高等学校也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丘陵、山地区域的高校与平原区域的高校由于地势地貌有明显差异,因此其无障碍设施不能用一个模板进行套用。设计者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地域特点,对建筑及环境作出细致的现状分析,提出经济适用且安全美观的无障碍设计或改造方案。
参考文献:
1.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2.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