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高碳”产物,然而,人们的生活需要低碳。本文试通过“低碳美学”的视角从镜头美学、画面语言、叙事模式、主题内涵四个方面分析电影《鸟人》的低碳美学特征。
关键词:低碳美学;艺术真实;鸟人
《鸟人》是英国著名导演艾伦·帕克在1984年所执导的作品,该片曾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摄影奖。它讲述了一个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鸟人”的故事。里根是一名过了气的男演员,他曾以超级英雄“鸟人”的角色名声大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名气削减,生活困顿。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努力,在自我挣扎中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低碳艺术作品”,其本质特征就是要符合艺术真实,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体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而自由情感又有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之分,那么显而易见,能够促发审美主体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是一部“低碳艺术作品”,所以,一部低碳艺术作品,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审美主体得到身心的陶冶和净化,使其自由情感得到抒发。下面从几个角度浅析电影《鸟人》的低碳美学特征。
一、精湛的镜头美学
《鸟人》中最突出的镜头特征是长镜头的运用,该片的长镜头与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在美学效果上存在差异,《鸟人》的长镜头又被称为是“伪一镜到底”,影片中镜头的调度,精湛的拍摄技艺,配合现代电影特效剪辑技术的运用,将十几个长镜头经过特效和隐藏的剪辑手法相连接,巧妙地将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具有独特的镜头美学特征。
因此该片在文体构成上形成了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
二、精致的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是影视艺术的本体语言,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神经,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低碳美学中,画面语言是“最大限度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重要机制。
电影《鸟人》中每一个画面,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方面十分考究,审美主体在这样的画面中,更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体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影片中“鳥人”在空中飞翔的画面,使用航拍技术,画面和谐有动感,使审美主体的内心也随之“自由地”飞翔了起来,陶冶型自由情感得到充分发挥。
三、“戏中戏”的叙事模式
《鸟人》电影本身与百老汇舞台剧《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形成了一个嵌套式的“戏中戏”结构,在该片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下,里根的现实生活与舞台剧的表演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里根的生活就是这场舞台剧,这场舞台剧也就是里根的生活。审美主体可以更加“自由”的切换视角,并且使感情得到更好的共鸣。
《鸟人》中的里根无疑是一个失败者,舞台剧《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里根扮演的角色也遭到了感情的背叛甚至自杀。双重失败的身份构成强大的艺术张力,引发观众的强烈思想震撼。“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对待里根的人生遭遇,审美主体会不由自主的进行思考和对照,甚至反观自身,产生许多“遐想”,“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更加强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迸发。
四、深刻的主题内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鸟人》的主题也具有多义性,但是不论作何理解,都会使审美主体受到深刻的启迪。
1.对于人生理想与执着追求的表达
这应该是这部影片传递出来的最直接的主题。
影片《鸟人》的名字就带有很深的寓意,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代表了鸟的意象,是为了自由和理想不怕牺牲自己的典型代表。
同样,《鸟人》中的里根也是一个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怕牺牲生命的人,他为了自我拯救而表现出的情绪,为梦想一如既往的坚定的性格特征也深深感染着观众们。
2.个人英雄主义的回归
过气的演员的身份,失败的家庭,这一切都令里根的生活笼罩着一片乌云,于是,他想卸下“鸟人”的帽子,这样的英雄是“鸟人”而非“里根”,他想通过自身的实际能力证明自己,成为自己的英雄,实现个人的英雄主义的回归。影片结尾,里根从窗台上“飞”出去,这是他竭尽全力完成了精美的舞台剧后的选择,他得到了剧评人和大众的肯定,他是里根,是自己的英雄。观众在观赏这一段影片时为主人公的命运捏一把汗,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无疑是低碳美学中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得到了抒发。
影片《鸟人》中不论是长镜头的使用、精致的画面的设计、“戏中戏”的叙事模式的情节展现,还是深刻的主题内涵的表达,都令观众感受到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在审美过程中,引发了审美主体的无限遐想,使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这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低碳美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01):114-121.
[2]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84-89.
作者简介:
赵梓含(199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高碳”产物,然而,人们的生活需要低碳。本文试通过“低碳美学”的视角从镜头美学、画面语言、叙事模式、主题内涵四个方面分析电影《鸟人》的低碳美学特征。
关键词:低碳美学;艺术真实;鸟人
《鸟人》是英国著名导演艾伦·帕克在1984年所执导的作品,该片曾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摄影奖。它讲述了一个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鸟人”的故事。里根是一名过了气的男演员,他曾以超级英雄“鸟人”的角色名声大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名气削减,生活困顿。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努力,在自我挣扎中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低碳艺术作品”,其本质特征就是要符合艺术真实,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体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而自由情感又有感官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之分,那么显而易见,能够促发审美主体的陶冶型自由情感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是一部“低碳艺术作品”,所以,一部低碳艺术作品,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审美主体得到身心的陶冶和净化,使其自由情感得到抒发。下面从几个角度浅析电影《鸟人》的低碳美学特征。
一、精湛的镜头美学
《鸟人》中最突出的镜头特征是长镜头的运用,该片的长镜头与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在美学效果上存在差异,《鸟人》的长镜头又被称为是“伪一镜到底”,影片中镜头的调度,精湛的拍摄技艺,配合现代电影特效剪辑技术的运用,将十几个长镜头经过特效和隐藏的剪辑手法相连接,巧妙地将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的真实感,具有独特的镜头美学特征。
因此该片在文体构成上形成了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
二、精致的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是影视艺术的本体语言,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神经,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低碳美学中,画面语言是“最大限度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重要机制。
电影《鸟人》中每一个画面,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方面十分考究,审美主体在这样的画面中,更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体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影片中“鳥人”在空中飞翔的画面,使用航拍技术,画面和谐有动感,使审美主体的内心也随之“自由地”飞翔了起来,陶冶型自由情感得到充分发挥。
三、“戏中戏”的叙事模式
《鸟人》电影本身与百老汇舞台剧《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形成了一个嵌套式的“戏中戏”结构,在该片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下,里根的现实生活与舞台剧的表演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里根的生活就是这场舞台剧,这场舞台剧也就是里根的生活。审美主体可以更加“自由”的切换视角,并且使感情得到更好的共鸣。
《鸟人》中的里根无疑是一个失败者,舞台剧《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里根扮演的角色也遭到了感情的背叛甚至自杀。双重失败的身份构成强大的艺术张力,引发观众的强烈思想震撼。“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对待里根的人生遭遇,审美主体会不由自主的进行思考和对照,甚至反观自身,产生许多“遐想”,“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更加强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迸发。
四、深刻的主题内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鸟人》的主题也具有多义性,但是不论作何理解,都会使审美主体受到深刻的启迪。
1.对于人生理想与执着追求的表达
这应该是这部影片传递出来的最直接的主题。
影片《鸟人》的名字就带有很深的寓意,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代表了鸟的意象,是为了自由和理想不怕牺牲自己的典型代表。
同样,《鸟人》中的里根也是一个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怕牺牲生命的人,他为了自我拯救而表现出的情绪,为梦想一如既往的坚定的性格特征也深深感染着观众们。
2.个人英雄主义的回归
过气的演员的身份,失败的家庭,这一切都令里根的生活笼罩着一片乌云,于是,他想卸下“鸟人”的帽子,这样的英雄是“鸟人”而非“里根”,他想通过自身的实际能力证明自己,成为自己的英雄,实现个人的英雄主义的回归。影片结尾,里根从窗台上“飞”出去,这是他竭尽全力完成了精美的舞台剧后的选择,他得到了剧评人和大众的肯定,他是里根,是自己的英雄。观众在观赏这一段影片时为主人公的命运捏一把汗,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无疑是低碳美学中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得到了抒发。
影片《鸟人》中不论是长镜头的使用、精致的画面的设计、“戏中戏”的叙事模式的情节展现,还是深刻的主题内涵的表达,都令观众感受到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在审美过程中,引发了审美主体的无限遐想,使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这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低碳美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01):114-121.
[2]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84-89.
作者简介:
赵梓含(1993-),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