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日报社 山东 青岛 266001)
摘 要:对一个城市的传媒机构来说,“两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媒体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做好两会报道,更是对本地生活类媒体的重要考验。党政新闻具有严肃性和政治性,难以符合广大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实现两会新闻的民生化,是体现出媒体关注城市民生、传递百姓声音、彰显媒体力量的重要突破点。本文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早报的两会报道为例,研究其紧紧围绕“百姓为‘根’、创新为‘媒’”的理念,圆满完成两会报道任务的新闻传播项目经验。
关键词:纸媒;两会;时政新闻;民生
青岛今年的两会期间,根据往年经验和新一年度的工作特点,创新了采编团队组织架构,首次在两会报道中采取“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在编辑部组建报道队伍,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抽调政教部、热线部、社会部、财经部、文娱部、体育部、本地新闻编辑室、新媒体部、出版部、广告部、生活专栏部等部门的记者、编辑、美编,组成了21人的报道团队,人数创历届报道之最。青岛早报共采访代表委员及市民200多人,刊发77个整版、300余篇稿件,共计22万余字,并将政治正确、政策准确、解读精确的严格要求贯穿始终。全新的报纸新闻传播模式,让青岛早报在大型热点报道中独树一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打造全媒体团队关注深度
报道团队建立后,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将团队划分为采访报道组(人大小组、政协小组)、编辑组、新媒体组、摄影组和版式设计组等5个组别,并着重突出了全媒体的团队概念。两会之前,报道团队先后多次召开策划会议,拓展报道思路、厘清报道方向、策划报道内容。团队总结往年方案,查阅其他省市媒体两会报道,提前规划内容及版面。对部分题目,报道组提前组织采写,制作概念版,交由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审阅、修改。为了预热两会报道,青岛早报在会前开设“百姓故事 城市梦想”专栏,两会开幕后,早报每天刊发10个版面左右的报道,最高峰时一天开设14个本地新闻版报道两会,报道规模盛况空前。
新的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纸媒的青岛早报不甘人后,创新报道刊发渠道,将高质量稿件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提高深度报道的覆盖面。为了让读者耳目一新,增强新闻稿件的延展性,早报新媒体团队实现媒体融合,策划视频、二维码、微信等环节,率先将代表委员声音以短视频的方式上传到新媒体,通过扫描报纸二维码观看,有趣又有深度。在《展望未来五年,我有个美丽的梦》报道中,运用扫二维码看视频的创意,让不同的声音秀出不同的梦想,延伸了纸媒的立体感和宽度。
为了保障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无缝衔接、高效运行和精准落实,编辑部领导实行“两班式”值班。每天夜班同时有两名副总编辑一线值班,其中一名副总负责常规新闻版面,一名副总则专职负责两会版面的把关,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会期间,李信阳总编辑每天在编辑部加班值守到凌晨,亲自把关审阅稿件,确保稿件的质量与安全,提出相关修改意见令见报的稿件更加精彩。
二、用创新的报道理念解读新政
报道理念,是一组大型系列报道的神髓。为了全面体现“十二五”变化和“十三五”愿景,报道团队几易思路,最终确定“全方位、全媒体、全参与”的创新报道理念。为此,团队每天晚上举行讨论会,针对第二天的两会议程和发布内容,细化、分解任务,采取“订单制”方式,把每项采访任务变成一张订单,落实到报道小组的每个人。以深入解读政策体现“全方位”、以报纸网络融合体现“全媒体”、以代表委员和市民集体发声体现“全参与”。新理念的形成,确保两会报道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以及次日的“十三五”规划解读,集中体现了“全方位、全媒体、全参与”报道理念。这两组报道中,报道团队细心分析已发布政策,采访各部门负责人解读,内容务必详尽,这是“全方位”的要求;夜班领导签版后,稿件第一时间传送给新媒体部门,在新媒体平台组稿待发,这是“全媒体”的要求;政策解读不仅需要各部门素材,为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延展性,报道团队还采访市民,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期待,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对“十三五”期间工作的设想和建议,有内容、有观点才换来了两组报道的“张力”,这是“全参与”的要求。
众志成城是报道理念落实的保障。青岛早报两会报道团队凝聚了编辑部最精锐力量:记者团队冲在一线,克服万难采回素材奋笔疾书;夜班编辑团队精心提炼主题,为报纸布局谋篇;新媒体团队通宵达旦,剪辑视频、上传文字,将精彩呈献给网友;组版团队创意无限,让报纸版面赏心悦目;校对团队严谨细致,牢牢把住最后一关,杜绝任何差错……从采访到值班副总编辑签版、总编辑拍板,每一个版面的完成,都离不开采编链条上每个人的辛苦付出。两会采访期间,记者们熬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而夜班编辑、美编和校对们,更是坚守到凌晨。
三、全媒体传递“两会声音”
两会决定青岛的未来发展,因此在解读上,也要有突破固有思维,达到相应“高度”,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全媒体来传递“两会声音”,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报道团队今年更注重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树立早报的影响力。除了原有的固定栏目“区市书记访谈”,今年,报道团队还创新性地邀请各职能部门“一把手”解读政策。比如在2月19日的“十三五”解读中,早报记者多方联系,终于邀请到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解读《平台要倍增 人人当创客》,同時还约来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市民政局局长曹勇、市卫计委主任杨锡祥等亮相,解读《“一刻钟”就医 “十分钟”养老》,详细解答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引发全社会更多关注,树立起早报两会报道的权威性。
创新思维更落实在报两会报道栏目设置上,不同栏目侧重各异角度,体验稿件的多样性。先后设置“难忘‘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两会直通车”、“百姓故事”、“两会动态”、“两会新风”、“两会圆桌”、“微两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三五规划解读”、“市办实事解读”、“两院报告”、“两会声音”、“两会盘点”、“代表委员走基层”等14个栏目,不同内容和风格的稿子见分门别类,与栏目功能设置相吻合。与往年靠堆材料做政策解读,今年的思维创新,让早报两会报道更有“高度”,更有可读性,形成更权威的气场,在同城媒体竞争中抢得先机。 四、报纸新闻要讲最精彩故事
读者是报纸的生命所在,贴近群众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两会报道中,青岛早报报道团队创新报道方式,以贴近百姓为切入点、以百姓视角为出发点、以百姓声音为落脚点,着重体现政府政策与百姓的关联、代表委员与百姓的联系、体现“百姓声音”在两会上的传递,架起百姓与两会互动的桥梁。在整个过程中,记者们带着话题寻找最合拍的受益市民、最有观点有梦想的拼搏者,采集到许多最有价值的“百姓故事”。
两会开幕后,青岛早报启动了“五年梦想”,在“十三五”规划发布前,说说老百姓的梦想,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多数都关系民生,同样它们也都源自于市民生活,为了表达“百姓故事”,团队将目光指向建议和提案的背后故事,追溯建议和提案是怎么形成的,稿件《每条建议提案都是百姓开的头》,换了一个角度写两会文章,为两会报道找到了百姓的“根”。
“百姓故事”的报道,在2月21日的市办实事解读中,效果达到极致,摒弃掉往年解读实事的固定模式,今年早报两会报道团队以实事内容为引,政策解读为辅,而核心看点则成为受益人的“百姓故事”,以《想创业就业机会有的是》来说,一名本科生回到技工院校学技术,他将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平台,灿烂的笑容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让每个读者都感觉心理暖暖的。
五、报纸要关注民众发言权
“两会圆桌”是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的固定栏目有,根据民生热点,报道团队以七个话题为讨论点,围绕环境保护、文化强市、智能交通、精准扶贫、食品安全、学生减负、养老服务等,先后邀请55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15名市民代表,针对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热门的话题引发高度关注,建言献策有的高屋建瓴,有的贴近实际,全方位分析问题所在,寻找出不少解决之道,形成一批最具民生价值的好建议。“两会圆桌”的模式,不仅有代表委员,还有市民参与,体现出“打开会场办两会 百姓代表齐议政”的政治局面,全新的讨论模式创新,为优秀建议和提案出炉,创造了肥沃土壤。
“两会圆桌”是早报两会报道的重头戏之一,除了精准的话题和可行性强的建议,早报还侧重于“回头看”,往年的建议和提案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市民生活。因此,在两会盘点中,我们翻阅往年报纸、查询往届两会档案、分析近年来民生政策,绝大多数民生大事都与建议、提案有关联,2013年初,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马浩提交《关于解决市内小学生午餐的建议》,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李义芹提交《关于保障中小学生午餐营养及安全案》。当年年底,市教育局发布《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规范》;2014年初,市政府发布市办实事时,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纳入这种改变生活的变化,早报两会报道团队称之为“梦想照进现实”,为青岛市民生活解决了实际困难,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更彰显出代表委员为民生所做的推动,体现出早报“两会圆桌”的厚积薄发。
六、“高精准”和“接地气”相融合
众人拾柴火焰高,早报的频频创新被社会各界点赞。“高精準”和“接地气”相融合,让整个报道从百姓中来,又回到百姓中去。接地气的报道自然不乏影响力,报道推出后,众多主管部门负责人、广告商家、读者纷纷称赞,显著提升了青岛早报的品牌力量。
“百姓故事”见报,左邻右舍齐欢喜。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特别注重百姓声音,将民生领域老百姓的故事发表到报纸上,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上报纸版面,这让他们成为亲友眼里的“大明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道喜。
职能部门“一把手”齐称赞。今年接受早报专访的各政府部门“一把手”人数超越以往任何一届,而早报的两会报道,也受到他们的肯定和褒扬。每当早报被送到两会现场,各部门“一把手”及代表委员争相传阅,来自百姓的声音成为他们每天必读的内容。
广告商家积极跟进。本次两会报道主打“内容为王”,精彩的内容也赢得早报合作商家的喝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青岛早报》进驻两会,代表委员们天天读到两会的相关报道,感觉亲切备至。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主动要求与早报开展合作,以期获得两会报道的双赢。
重大事件为本报增光添彩。“催泪红包”报道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将两会系列报道和社会新闻有机结合。报道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温情,为“医患和谐”注入一道暖流,同时也得到众多代表委员称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锡祥评价说:“这件事非常好!医护人员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换来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同时,特别感谢早报记者的付出,正是有了你们的精彩报道,弘扬了医护人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参考文献:
[1]贾颖.网络民生新闻舆论特点与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5(10):74-75.
[2]程凌哲.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
[3]徐成中.论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D].广西师范学院,2012.
[4]于顺.传媒融合的“办报”思路探究[J],科技传播,2015,8(下),第144页.
[5]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9.
摘 要:对一个城市的传媒机构来说,“两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媒体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做好两会报道,更是对本地生活类媒体的重要考验。党政新闻具有严肃性和政治性,难以符合广大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实现两会新闻的民生化,是体现出媒体关注城市民生、传递百姓声音、彰显媒体力量的重要突破点。本文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早报的两会报道为例,研究其紧紧围绕“百姓为‘根’、创新为‘媒’”的理念,圆满完成两会报道任务的新闻传播项目经验。
关键词:纸媒;两会;时政新闻;民生
青岛今年的两会期间,根据往年经验和新一年度的工作特点,创新了采编团队组织架构,首次在两会报道中采取“项目负责制”的方式,在编辑部组建报道队伍,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抽调政教部、热线部、社会部、财经部、文娱部、体育部、本地新闻编辑室、新媒体部、出版部、广告部、生活专栏部等部门的记者、编辑、美编,组成了21人的报道团队,人数创历届报道之最。青岛早报共采访代表委员及市民200多人,刊发77个整版、300余篇稿件,共计22万余字,并将政治正确、政策准确、解读精确的严格要求贯穿始终。全新的报纸新闻传播模式,让青岛早报在大型热点报道中独树一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打造全媒体团队关注深度
报道团队建立后,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将团队划分为采访报道组(人大小组、政协小组)、编辑组、新媒体组、摄影组和版式设计组等5个组别,并着重突出了全媒体的团队概念。两会之前,报道团队先后多次召开策划会议,拓展报道思路、厘清报道方向、策划报道内容。团队总结往年方案,查阅其他省市媒体两会报道,提前规划内容及版面。对部分题目,报道组提前组织采写,制作概念版,交由总编辑和副总编辑审阅、修改。为了预热两会报道,青岛早报在会前开设“百姓故事 城市梦想”专栏,两会开幕后,早报每天刊发10个版面左右的报道,最高峰时一天开设14个本地新闻版报道两会,报道规模盛况空前。
新的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纸媒的青岛早报不甘人后,创新报道刊发渠道,将高质量稿件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提高深度报道的覆盖面。为了让读者耳目一新,增强新闻稿件的延展性,早报新媒体团队实现媒体融合,策划视频、二维码、微信等环节,率先将代表委员声音以短视频的方式上传到新媒体,通过扫描报纸二维码观看,有趣又有深度。在《展望未来五年,我有个美丽的梦》报道中,运用扫二维码看视频的创意,让不同的声音秀出不同的梦想,延伸了纸媒的立体感和宽度。
为了保障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无缝衔接、高效运行和精准落实,编辑部领导实行“两班式”值班。每天夜班同时有两名副总编辑一线值班,其中一名副总负责常规新闻版面,一名副总则专职负责两会版面的把关,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会期间,李信阳总编辑每天在编辑部加班值守到凌晨,亲自把关审阅稿件,确保稿件的质量与安全,提出相关修改意见令见报的稿件更加精彩。
二、用创新的报道理念解读新政
报道理念,是一组大型系列报道的神髓。为了全面体现“十二五”变化和“十三五”愿景,报道团队几易思路,最终确定“全方位、全媒体、全参与”的创新报道理念。为此,团队每天晚上举行讨论会,针对第二天的两会议程和发布内容,细化、分解任务,采取“订单制”方式,把每项采访任务变成一张订单,落实到报道小组的每个人。以深入解读政策体现“全方位”、以报纸网络融合体现“全媒体”、以代表委员和市民集体发声体现“全参与”。新理念的形成,确保两会报道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以及次日的“十三五”规划解读,集中体现了“全方位、全媒体、全参与”报道理念。这两组报道中,报道团队细心分析已发布政策,采访各部门负责人解读,内容务必详尽,这是“全方位”的要求;夜班领导签版后,稿件第一时间传送给新媒体部门,在新媒体平台组稿待发,这是“全媒体”的要求;政策解读不仅需要各部门素材,为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延展性,报道团队还采访市民,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期待,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谈对“十三五”期间工作的设想和建议,有内容、有观点才换来了两组报道的“张力”,这是“全参与”的要求。
众志成城是报道理念落实的保障。青岛早报两会报道团队凝聚了编辑部最精锐力量:记者团队冲在一线,克服万难采回素材奋笔疾书;夜班编辑团队精心提炼主题,为报纸布局谋篇;新媒体团队通宵达旦,剪辑视频、上传文字,将精彩呈献给网友;组版团队创意无限,让报纸版面赏心悦目;校对团队严谨细致,牢牢把住最后一关,杜绝任何差错……从采访到值班副总编辑签版、总编辑拍板,每一个版面的完成,都离不开采编链条上每个人的辛苦付出。两会采访期间,记者们熬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而夜班编辑、美编和校对们,更是坚守到凌晨。
三、全媒体传递“两会声音”
两会决定青岛的未来发展,因此在解读上,也要有突破固有思维,达到相应“高度”,尤其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全媒体来传递“两会声音”,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报道团队今年更注重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树立早报的影响力。除了原有的固定栏目“区市书记访谈”,今年,报道团队还创新性地邀请各职能部门“一把手”解读政策。比如在2月19日的“十三五”解读中,早报记者多方联系,终于邀请到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解读《平台要倍增 人人当创客》,同時还约来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市民政局局长曹勇、市卫计委主任杨锡祥等亮相,解读《“一刻钟”就医 “十分钟”养老》,详细解答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引发全社会更多关注,树立起早报两会报道的权威性。
创新思维更落实在报两会报道栏目设置上,不同栏目侧重各异角度,体验稿件的多样性。先后设置“难忘‘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两会直通车”、“百姓故事”、“两会动态”、“两会新风”、“两会圆桌”、“微两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十三五规划解读”、“市办实事解读”、“两院报告”、“两会声音”、“两会盘点”、“代表委员走基层”等14个栏目,不同内容和风格的稿子见分门别类,与栏目功能设置相吻合。与往年靠堆材料做政策解读,今年的思维创新,让早报两会报道更有“高度”,更有可读性,形成更权威的气场,在同城媒体竞争中抢得先机。 四、报纸新闻要讲最精彩故事
读者是报纸的生命所在,贴近群众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两会报道中,青岛早报报道团队创新报道方式,以贴近百姓为切入点、以百姓视角为出发点、以百姓声音为落脚点,着重体现政府政策与百姓的关联、代表委员与百姓的联系、体现“百姓声音”在两会上的传递,架起百姓与两会互动的桥梁。在整个过程中,记者们带着话题寻找最合拍的受益市民、最有观点有梦想的拼搏者,采集到许多最有价值的“百姓故事”。
两会开幕后,青岛早报启动了“五年梦想”,在“十三五”规划发布前,说说老百姓的梦想,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期望;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提案,多数都关系民生,同样它们也都源自于市民生活,为了表达“百姓故事”,团队将目光指向建议和提案的背后故事,追溯建议和提案是怎么形成的,稿件《每条建议提案都是百姓开的头》,换了一个角度写两会文章,为两会报道找到了百姓的“根”。
“百姓故事”的报道,在2月21日的市办实事解读中,效果达到极致,摒弃掉往年解读实事的固定模式,今年早报两会报道团队以实事内容为引,政策解读为辅,而核心看点则成为受益人的“百姓故事”,以《想创业就业机会有的是》来说,一名本科生回到技工院校学技术,他将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平台,灿烂的笑容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让每个读者都感觉心理暖暖的。
五、报纸要关注民众发言权
“两会圆桌”是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的固定栏目有,根据民生热点,报道团队以七个话题为讨论点,围绕环境保护、文化强市、智能交通、精准扶贫、食品安全、学生减负、养老服务等,先后邀请55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15名市民代表,针对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热门的话题引发高度关注,建言献策有的高屋建瓴,有的贴近实际,全方位分析问题所在,寻找出不少解决之道,形成一批最具民生价值的好建议。“两会圆桌”的模式,不仅有代表委员,还有市民参与,体现出“打开会场办两会 百姓代表齐议政”的政治局面,全新的讨论模式创新,为优秀建议和提案出炉,创造了肥沃土壤。
“两会圆桌”是早报两会报道的重头戏之一,除了精准的话题和可行性强的建议,早报还侧重于“回头看”,往年的建议和提案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市民生活。因此,在两会盘点中,我们翻阅往年报纸、查询往届两会档案、分析近年来民生政策,绝大多数民生大事都与建议、提案有关联,2013年初,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马浩提交《关于解决市内小学生午餐的建议》,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李义芹提交《关于保障中小学生午餐营养及安全案》。当年年底,市教育局发布《青岛市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规范》;2014年初,市政府发布市办实事时,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纳入这种改变生活的变化,早报两会报道团队称之为“梦想照进现实”,为青岛市民生活解决了实际困难,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更彰显出代表委员为民生所做的推动,体现出早报“两会圆桌”的厚积薄发。
六、“高精准”和“接地气”相融合
众人拾柴火焰高,早报的频频创新被社会各界点赞。“高精準”和“接地气”相融合,让整个报道从百姓中来,又回到百姓中去。接地气的报道自然不乏影响力,报道推出后,众多主管部门负责人、广告商家、读者纷纷称赞,显著提升了青岛早报的品牌力量。
“百姓故事”见报,左邻右舍齐欢喜。青岛早报两会报道特别注重百姓声音,将民生领域老百姓的故事发表到报纸上,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登上报纸版面,这让他们成为亲友眼里的“大明星”,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道喜。
职能部门“一把手”齐称赞。今年接受早报专访的各政府部门“一把手”人数超越以往任何一届,而早报的两会报道,也受到他们的肯定和褒扬。每当早报被送到两会现场,各部门“一把手”及代表委员争相传阅,来自百姓的声音成为他们每天必读的内容。
广告商家积极跟进。本次两会报道主打“内容为王”,精彩的内容也赢得早报合作商家的喝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青岛早报》进驻两会,代表委员们天天读到两会的相关报道,感觉亲切备至。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主动要求与早报开展合作,以期获得两会报道的双赢。
重大事件为本报增光添彩。“催泪红包”报道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将两会系列报道和社会新闻有机结合。报道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温情,为“医患和谐”注入一道暖流,同时也得到众多代表委员称赞。市政协委员、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杨锡祥评价说:“这件事非常好!医护人员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换来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同时,特别感谢早报记者的付出,正是有了你们的精彩报道,弘扬了医护人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赢得了市民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参考文献:
[1]贾颖.网络民生新闻舆论特点与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5(10):74-75.
[2]程凌哲.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探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
[3]徐成中.论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D].广西师范学院,2012.
[4]于顺.传媒融合的“办报”思路探究[J],科技传播,2015,8(下),第144页.
[5]聂静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大众媒体功效研究[D].武汉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