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问答题复习和应考方法策略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历史问答题属历史试卷中的主观性试题,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够考查出平时历史教学中是否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中考历史的传统题型,而且,近两年有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的趋势,且分值比重大,不容轻视。
  
  一、复习对策
  
  根据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近年来中考历史试题特征,我认为中考历史问答题的复习应该:
  首先,要夯实基础,熟悉教材,吃透《考试说明》。各省中考试题,都有紧扣课标,注重基础考察,突出主干知识的特点。然而,学生考后反映时间紧张,来不及思考和检查。这说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主干知识线条不够明晰,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抓准试题信息并准确答题。所以,第一轮复习应紧扣教材,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纵向”知识网络,让学生熟识《考试说明》中所列到考点结合,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以提高答题速度。
  其次,精心设计专题训练,认真评讲。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基本知识网络较为清晰,第二轮进入专题训练。就问答题来说,指导学生弄清问什么、怎么问、如何答,是教师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方法和窍门。
  再次,关心热点,关注生活。注重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年考题的基本走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抓住中考命题一个原则:“与重点考点相切合的热点一定是考查的重点,但考点未必都是热点”,既重视热点的复习,又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二、问答题应考对策
  
  历史问答题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如:叙述型,比较型,材料型、综合型和开放型等,下面就根据各个类型结合例题作简要分析。
  (一)叙述型答题
  叙述型答题是问答题中最基本的题型,要求把历史事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作系统地归纳叙述。它主要考查对历史的概念、事实、结论等基本知识的准确记忆。
  例题:(2006年太原市中考第18题)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1912—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都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九国公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要紧扣题眼“俄国十月革命和《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分别影响”,进而检索出世界现代史与中国近代史考点的交叉点,然后,思索整理作答。
  (二)比较型问答题
  比较型问答题是运用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问题进行比较,以归纳出它们的异同或区别出它的本质特征。其主旨在考查学生比较辨析能力。解此类题,一定要依据所要求的比较项目与史实进行取舍,语言精炼,层次要清晰。例题:(2006年湘潭市中考的第57题)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二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三)材料型问答题
  这种问答题把材料引进问题,利用材料创设一种新的情境,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等。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例题:(2006年陕西省中考第19题)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你了解他吗?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2)想一想,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分析:(1)和(2)前一问都比较好作答,(2)题第二问则呈现出与政治科相关联的特点,学生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古为今用,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热点知识来作答。
  (四)综合型问答题
  这种类型的问答题,在内容上有学科内的综合,也在跨学科的综合,解答此类题目,要依据题目中问题的提出方式,确定答题的角度和重点,组织答案。
  2006年陕西省中考第20题属此类题。
  (五)开放型问答题
  开放型问题是只提供若干材料或理论信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历史。注意关注时事热点和重点的交叉点,特别是那些与历史知识有深厚联系的事件,养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现实问题的习惯。
  例题:(2006年河南中考题)2006年5月1日,CCTV新闻频道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在福建宁化、长汀和江西瑞金分别举行出征仪式,为期十个月的《我的长征》正式拉开帷幕。(1)假如你是队员之一,请你选择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地点,确定一个主题,讲述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2)重走长征路,你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有哪些?
  分析:(1)题中要求选生征中的一个地点,确定主题,并讲述在此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影响,抓住有效信息,就不难理解此题用意,旨在考察“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题作答旨在体现平时教学中此章节进行的革命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如何。
  我们在指导学生掌握了各类型的问答题的答题方法技巧的同时,还应训练学生注意答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逐一作答,问什么,答什么,要审得清,抓得准,切忌答非所问,答非全问,答超所问,要注意答题的份量与所给分值一般成正比。
  2、规范作答,清晰明了,书写认真,力求工整。做到:答案完整有序条理,尽理段落化、序号化、语言准确简洁,注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同时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河东学校)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物
期刊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一项基本素质,研究问题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学会搜集和运用现代社会的各种地理信息,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人
期刊
赫拉克利特说:教育是有教育人的第二个太阳。诚然,一个假如没有或者丧失了淋浴这第二阳光的机会,那么是否具有教养就很难说了。这一说法是对的:只有琢磨墨之后的人,才能化为一个真正的人。  把历史教育作为职业是大多数教师的实态。高尚者不误人子弟的信念,故能尽心于教,虽不能让历史教育有智慧和学问的魁力,但不至于歪曲学生的心灵。一般者多是当天和尚撞天钟,其中的堕落者与无聊的历史教育者无异,此类教育过多,致使历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中的主要研究课题,我认为,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应该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坚持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游戏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
期刊
在地球上的环境污染诸多问题中,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损耗这三大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使人类的文明进程受到影响,而且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严重的威胁。新课标下的绿色化学理念,充分强调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追求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一、关心人类生存的空间,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    1、酸雨:  大气中的SOx、NOx、CO2、H2S等酸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的创新,以实现创新教育。而实施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我认为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教师独占课
期刊
“创新”就是打造新的东西。教师教课本,学生学课本已经不适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也不利于新形势下培养人才的共同发展。因此,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就成了新时期教学的关键。    一、培养创新的欲望,开拓知识的需求  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
期刊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人之师,就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做名师或大师,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社会对教师所赋予的重托。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德才兼备是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要做一个合格的人之师,首先要求你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其次,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教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
期刊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普遍厌学。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普遍厌学的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再完全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且现行的教学知识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不仅要对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远程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由此可见,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是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