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朵玫瑰

来源 :葡萄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谈论智利葡萄酒时,我们不能不谈巴勃罗聂鲁达,不只因为他是智利当代的著名诗人,不只因为他酷爱葡萄酒,更因为他的关于葡萄酒、南美大陆、大海与女人的肉体的爱情诗篇,以及他的传奇经历,体现了智利葡萄酒的特质:鲜美、饱满而浓郁。
  在聂鲁达的诗里,智利是“由波浪、葡萄酒和白雪所组成的长长的花瓣”,这花瓣献给谁?当然是女人啊,所以聂鲁达歌唱爱人,歌颂爱情,喟叹失恋,感叹时光。在他著名的《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里,他写道:“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不曾存在,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聂鲁达的诗适合饮酒时吟诵。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和外交官,一位任性、羞怯、多情、浪漫的共产主义战士,聂鲁达喜欢用陶土杯来“喝最红最红的葡萄酒”,能够让“我的葡萄酒经过你的嘴唇变得更甜蜜”,是智利名副其实的葡萄酒形象大使。他一生喝过无数葡萄酒,当然也爱过无数个女人,并拥有三次刻骨铭心的婚姻,他留给世人的名句是“爱情太短,遗忘太长”,不过我倒喜欢他另外一首诗中的心境:
  “秋酒或春酒,酒
  以及酒伴儿,在一张春分秋分的
  树叶零乱散落的桌际,世界的
  大河泛白,距我们的歌
  如此的远。
  我是个随遇而安的饮者。”
  能让聂鲁达如此钟情,智利葡萄酒自然不是泛泛之辈。智利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处仅96.8公里,东边是高达7000米的安第斯山脉,西边是太平洋,北边是几百年不曾下过雨的阿塔卡马沙漠,南边是南极冰川,这四个天然屏障阻挡了各种病虫害,同时创造了葡萄酒世界的“世外桃源”。由于国土狭长,纬度跨度大,智利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既有沙漠、高山、冰川,又有亚热带、海洋性和地中海气候,温和的气候条件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让葡萄拥有更长的成熟期。智利早在16世纪就开始酿造葡萄酒,有历史也有人才,尤其重要的是,智利在南美各国中经济最为发达,社会等级较为分明,国民大多安分守己、安居乐业,没有太多的纷争,也不会仇富,自然是做事的好地方。最近20年来,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智利,经过酿酒师们的不断探索,智利的葡萄酒已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风格。本期专题我们集中品鉴了24款智利精品葡萄酒。我们发现,日益成熟的酿酒技艺完美地平衡了酸度、单宁和果味之间的关系.令人称赞。佳美娜(Camenere)作为智利的标志性品种已逐渐变得“风情万种”,既有小清新的种类,又有用桶精细层次丰富的酒款。品丽珠(Cabernet Franc)比起在旧世界的锦上添花的小角色,在智利则更多了一份不可触及的霸气。智利一样有好酒。
  圣地亚哥是智利的首都,行走在这个智利最大的城市,抬头你会看到安第斯山脉像银冠一样在你的头上闪耀,低头你会发现碧波鳞鳞的马波乔河就在你身边流淌,我曾经在熙熙攘攘的人行道上,发现一间鲜花店
  周边没有任何建筑,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玫瑰,当时我就想那么方便买花献花,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个城市啊。也唯有这样的地方,才能生出聂鲁达这样的诗人,请拿起你的酒杯,继续聆听他的吟诵:
  “你的眼睛深邃,黑夜在里面扑扇着翅膀。
  你的胳膊细嫩,你似花朵;膝盖如同玫瑰。
  你的乳房仿佛洁白的巨大蜗牛。
  你的腹部睡着一只斑斓的银鸥。在我这块荒原上,你是最后一朵玫瑰。”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态是大家的生态,但生态学却是少数人的生态学。从知识与权力的互动角度看,谁掌握了生态学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生态的控制权;反之,谁掌握了生态的控制权,谁也就掌握了生态学的话语权。对生态的认知与实践是相互支持、相互论证的,因此,生态虽然名义上归大家所有,但事实上却归少数人掌握。那些少数人组成的共同体成了真理的化身,只允许内部评议,而不受外部监督和质疑,这是极不合理也极其危险的事情。把生态还给
期刊
[摘 要]生态批评属于文本和文化研究的范畴,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生态批评本质上探索的是人类社会和超人类世界,即人和“自然”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本文概述了生态批评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浪潮、第二浪潮和第三次浪潮,同时列举了北美以外世界各地出现的各种生态批评范式,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生态批评。从根本上说,生态批评致力于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者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作为个人和作为
期刊
[摘 要]当下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愈演愈烈,这在发展中国家尤甚。在全球化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作为维护环境正义的生态公民的培育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应时之举。本文梳理了生态公民的概念及其理论的发展脉络,阐述了环境正义的概念及生态公民对于维护环境正义的作用,进而从意识、行为及法治三个层面提出培育生态公民的举措,探析生态公民在重构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正义的价值依归与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探讨“地方”与身体、思想和精神的关系,以及“地方”的馈赠和义务。地方大小不一,包括室内的壁炉、房舍、四邻、社区、街道、城市,乃至地球、太阳系、宇宙,等等。微观意义上的地方不仅是人的避难与呵护场所,还是血缘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纽带。宏观意义上的地方是人心灵的栖息地。“地方感”的标准模式强调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取直接而复杂的体验,诉诸常识,而在标准模式之外还存在未经漫长的体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型文化体系,提出了微观生态符号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地方性,将其作为考察地方文化和生态系统的一个基础单位。由于符号活动的语境性和生命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意义关系,地方性作为生态符号学研究的一个可能起点,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和高度的可操作性。并且,这种强调符号主体的地方性、语境性的概念,为解构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对立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性;语境性;生态符号学;环境;符号主
期刊
[摘 要]《气候变化正义》一书使用了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分析框架,但他们同时也对使用非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来,非经济学分析视角弱化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尽管他们正确地意识到了过高的伦理要求会使得限制温室气体的国际协议受到阻碍,但是他们的分析使得气候变化正义在气候变化政策上显得过于无足轻重。  [关键词]气候变化;正义;福利经济学;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F08;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编者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世南教授潜心研究马克思环境思想三十余年,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弱者权益保护思想》《马克思环境思想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等专著,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
期刊
编者按:武汉大学陈望衡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美学原理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环境美学研究,相继出版了《环境美学》《我们的家园》两部专著,并与美国学者共同主编“环境美学译丛”。他的环境美学论著两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他在英国著名的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了英文著作《中国环境美学》(Chinese Environmenta
期刊
编者按: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是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学问,也是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之一,却不见于当下教育部门的学科、课程体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近十多年来一直倡导恢复博物学教育,主张博物学生存,带领研究生从事博物学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学》《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天涯芳草》《檀岛花事》《博物学文化与编史》《博物自在》《从博物的观
期刊
[摘 要]不同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称为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效应。本文在回顾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效应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国民经济细分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以全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使用2000年至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造生态环境影响指数的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3年,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压力有所增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