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截止到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城镇人口首次以6.9亿人超过了农村人口。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出,城镇化有着阶段性的特征,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为中期阶段,此时城镇化进程相对较为迅速。发达国家目前的城镇化率在7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城镇化道路要走。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这个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会带来新一轮的内需增长。在此背景下,受财政资金所限,政府在这一轮经济环节中应发挥的作用是引导要素自由流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最基础性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 扩大内需 政府投资。
1、城镇化推动内需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乡镇一级的数量由2002年的39240个减少到2011年的33270个,减少了15.2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收入的提高,将迅速增加对住房、教育等直接消费的需求量,以及交通、水电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而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的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如何让政府抓住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限的财力最优的配置在引导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将是今后政府投资的主要研究方向。
2、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投资方式及重点投资领域
鉴于以往的政府投资情况,对投资领域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论证不足,对项目规划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的科学考量,一味的追求大项目、大工程,使得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很多项目中途流产或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为了解决政府薄弱的财力与迅速发展的城镇规模的矛盾,防止缺乏科学的规划、盲目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发生,应明确规定政府应投资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效创造内需的,且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要让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投资过程应强调引导和杠杆作用,可以由民间投资完成的项目或项目中的部分,应尽量交给民间资金投资。
对于政府引导投资领域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该优先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民生事业,二是生态环境。
2.1、民生事业
2.1.1、保障型住房
以城镇新移民目前的收入,其购房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便考虑未来收入增加,也难以支撑如今节节攀高的城镇商品房价格,因此政府必须优先投资保障性住房,才能让转型期的居民有最为基本的生活保障,该保障的提供是居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2.1.2、道路及公共交通设施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的修建、轨道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工具的增加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的提供成为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交通作为居民生活之必须,也作为资产要素流通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镇化移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应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
2.1.3、医疗
这包括医疗场所的建立以及医疗设备增加及改善。城镇化人口增加意味着个体的医疗需求会有所增加,这不仅仅是数量上需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更高医疗质量的需求。
2.1.4、教育
政府的教育投资方向应放在基础教育上,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而服务的,在注重城镇化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略,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人口素质提高的几乎唯一途径,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匹配,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高,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应优先考虑基础教育的投入。
抛开单纯的经济效应,政府投资对于民生事业的支持与引导,也是在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强的社会效应。
2.2、生态建设
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是:“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态脆弱”。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相应增加,这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为巨大的压力。城镇生态环境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因此,政府应着力保持城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应转变以往的发展方向,着眼于生态承载力,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世界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的告诉我们,只有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匹配,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及新型能源的生产要求的资金数量巨大,且投资回收期限较长,民间资本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政府应着重投资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再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等维护生态平衡的领域。
3、政府投资的监管
在规范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管,以提高投资效率。
3.1、制定标准
首先,针对政府投资数量多、定位宽和资金分散的现状,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将投资领域严格限定在建设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而且只要市场化可以行得通的部分,政府就让市场去处理,只做引导工作。
3.2、投资规范化、透明化
对政府投资进行规范化和透明化改革,提高政府投资信息透明度,及时公开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
从国外经验和我国的改革实践不难看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政府的投资结构应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民生事业、生态环境的建设,着力投资在那些民间资本力量不足以投资的领域,在不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以此推动其他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流的政府应当充当一个孵化器,这个孵化器能够孕育出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资机会,培育出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的市场。
关键词:城镇化 扩大内需 政府投资。
1、城镇化推动内需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乡镇一级的数量由2002年的39240个减少到2011年的33270个,减少了15.2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城镇化率的持续提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以及收入的提高,将迅速增加对住房、教育等直接消费的需求量,以及交通、水电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而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的预言:“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如何让政府抓住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限的财力最优的配置在引导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将是今后政府投资的主要研究方向。
2、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投资方式及重点投资领域
鉴于以往的政府投资情况,对投资领域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论证不足,对项目规划缺乏系统性长远性的科学考量,一味的追求大项目、大工程,使得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很多项目中途流产或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为了解决政府薄弱的财力与迅速发展的城镇规模的矛盾,防止缺乏科学的规划、盲目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的发生,应明确规定政府应投资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效创造内需的,且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要让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投资过程应强调引导和杠杆作用,可以由民间投资完成的项目或项目中的部分,应尽量交给民间资金投资。
对于政府引导投资领域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该优先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民生事业,二是生态环境。
2.1、民生事业
2.1.1、保障型住房
以城镇新移民目前的收入,其购房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便考虑未来收入增加,也难以支撑如今节节攀高的城镇商品房价格,因此政府必须优先投资保障性住房,才能让转型期的居民有最为基本的生活保障,该保障的提供是居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2.1.2、道路及公共交通设施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的修建、轨道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工具的增加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的提供成为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交通作为居民生活之必须,也作为资产要素流通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镇化移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交通设施的建设也应成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
2.1.3、医疗
这包括医疗场所的建立以及医疗设备增加及改善。城镇化人口增加意味着个体的医疗需求会有所增加,这不仅仅是数量上需求,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对更高医疗质量的需求。
2.1.4、教育
政府的教育投资方向应放在基础教育上,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而服务的,在注重城镇化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忽略,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人口素质提高的几乎唯一途径,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匹配,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高,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应优先考虑基础教育的投入。
抛开单纯的经济效应,政府投资对于民生事业的支持与引导,也是在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强的社会效应。
2.2、生态建设
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是:“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态脆弱”。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相应增加,这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更为巨大的压力。城镇生态环境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因此,政府应着力保持城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应转变以往的发展方向,着眼于生态承载力,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世界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的告诉我们,只有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匹配,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及新型能源的生产要求的资金数量巨大,且投资回收期限较长,民间资本很难独立完成,因此政府应着重投资于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再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等维护生态平衡的领域。
3、政府投资的监管
在规范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管,以提高投资效率。
3.1、制定标准
首先,针对政府投资数量多、定位宽和资金分散的现状,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标准,将投资领域严格限定在建设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两方面,而且只要市场化可以行得通的部分,政府就让市场去处理,只做引导工作。
3.2、投资规范化、透明化
对政府投资进行规范化和透明化改革,提高政府投资信息透明度,及时公开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
从国外经验和我国的改革实践不难看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政府的投资结构应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民生事业、生态环境的建设,着力投资在那些民间资本力量不足以投资的领域,在不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以此推动其他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流的政府应当充当一个孵化器,这个孵化器能够孕育出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资机会,培育出民间社会资本投资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