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 2012 年 9月 ~ 2013年3月新生儿病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8例,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结果:38例患儿给予相关护理后,除2 例家属自动放弃外,36例治愈出院。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和窒息新生儿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82-01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在喂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病因是由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窒息新生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等。我院新生儿病房2012 年9月~2013年3月收治38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窒息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38例,患儿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早产儿,适宜胎龄儿。(2)出生后2h内入科。(3)出生体重700-3000g,平均1900g。胎龄28-37周。(4)需经胃管间断喂养和静脉营养。(5)出生后5minApgar评分≥8分。(6)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1.2 喂养不耐受判定标准
  (1)呕吐≥3次/d。(2)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d 以上。(3)胃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 1/3。(4)腹胀,排便不畅。喂养耐受情况判定时间在出生1周内。
  1.3 治疗
  入院后给予入暖箱保暖,对症治疗,预防感染,加强体位护理早期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配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促进排便,促胃肠动力药物肠道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本组38例患儿中有7例患儿在首次开奶24h内出现胃内滞留奶液,滞留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2,滞留次数3~4次/d,伴有轻度腹胀;25例患儿在开奶48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胃内滞留,需要减量喂养;4例患儿在开奶4d 后出现呕吐奶液,并伴有腹胀,呕吐次数>3次/d;2例患儿胃管内抽出咖啡或胆汁样胃液。
  2 结果分析
  38例患儿经上述综合治疗后,除2例家属自动放弃外,36例治愈出院。36例患儿中,恢复出生体重最短时间5d,最长时间11d,平均8d;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最短4d,最长8d,平均6d;总住院天数最短5d,最长15d,平均 12d。
  3 护理体会
  3.1 喂养
  3.1.1 早开奶,进行微量喂养
  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早产儿出生后早期以10~20ml/(kg?d)的奶量进行喂养的方法。早期微量喂养进入肠腔的奶类可以直接营养肠道细胞,促进肠道黏膜消化酶的分泌以及胃肠激素分泌,有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本组38例患儿中,最早喂养是在入院后4h,最迟开始喂养在入院后60h,以1~2ml/次开始,每6h 1次,24h后如果患儿能够耐受,缩短间隔时间至每2~3h 1次。以后根据患儿消化情况,每天加奶1次,每次加奶1~2ml;当患儿喂奶量达到160~180ml/(kg?d) 时,停止静脉营养。
  3.1.2 缓慢增加喂奶量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初期胃 肠道能耐受的喂养量很低,缓慢增加喂奶量可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本组4例患儿在出生4d内病情稳定,耐受喂养,因加奶过快而出现呕吐奶液,并伴有腹胀。对于胎龄>32周,体重<1.5kg 的患儿,经口喂养,如吸吮有力,吞咽动作协调,喂奶后无呛咳,可逐渐增加经口喂养奶量,并保留胃管;如经口喂养不足,再给予胃管喂养,保证患儿正常需求。
  3.1.3 谨慎禁食,并缩短禁食时间
  在胃肠道喂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喂养不耐受,包括腹胀、呕吐等症状,常规应禁食。但禁食时间应尽可能缩短,保持微量喂养。食物刺激口腔及吞咽过程改变调节胃肠道动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食管及胃肠蠕动,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激素可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本组25例患儿在开奶48h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胃内滞留,我们给予禁食1~2次后采取减量喂养,提高了患儿喂养耐受度。
  3.2 体位干预
  适当的体位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方法。喂奶30min后给患儿取右侧 卧位或俯卧位,抬高头肩部15°~30°。俯卧位能促进胃的排空,降低反流的频率,减少反流物的吸入,俯卧位头部抬高 15°不仅改善早产儿肺功能,也是改善早产儿消化功能的适宜体位。
  3.3 促进排便
  低出生体重儿因胃肠动力功能差及摄入少而形成粪便少,常发生胎便排出延迟或)不畅,大便不畅可加重喂养不耐受。胎粪尽早排尽,可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或减轻新生儿腹胀,腹胀时间明显缩短。本组病例中22例患儿给予开塞露2~3ml灌肠,1~2次/d。使用5 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2~3ml, 去掉针头,经石蜡油润滑后,将开塞露缓慢注入肛门,10min 后更换尿布。如第2天仍没有排便,则再进行灌肠,直至恢复自行排便为止。
  3.4 新生儿抚触与穴位按摩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穴位与其内脏器官系统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如通过腹部、足三里、补脾经等穴位的按摩可增强胃肠运动,增加食欲,使大便次数增多。本组30例患儿在出生24h后给予每日2次新生儿抚触与穴位按摩,5~7d后患儿肠道适应,增奶顺利。
  根据临床实践证明,给婴儿进行系统的抚触,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同时,抚触可以增强婴儿与父母的交流,帮助婴儿获得安全感,发展对父母的信任感。
  3.5 合理用药
  本组有20例患儿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 5%葡萄糖液中,以微泵静脉输入,1 次/d,疗程5~7d。许多实验均证明红霉素能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病情。本组20例患儿有15例在应用红霉素第3天后,胃滞留次数明显减少,增奶顺利。
  总之,新生儿开奶的第1周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发时期。临床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筛选出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儿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对其采取早期肠内微量喂养,谨慎禁食,腹部按摩、促进排便等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预防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进行监测,并给予早期采取渐进式加奶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可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胎便尽快排出,且能顺利加奶,提前拔出胃管和脱离静脉营养,使其提前1周左右出院,从而减少了费用。
  参考文献
  [1] 常艳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5) .
  [2] 雷晋莉.微量喂养及机械通气对早产儿血促胃液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7).
  [3] 王维琼.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新疗法[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
  [4] 廖敬忠.危重新生儿胃肠喂养方式与胃肠损害发生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眼科的常见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不用缝线,愈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广受患者欢迎,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精细,手术器械精密,任何细小的失误都会影响手术的精确性,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手术中加强医护患配合非常重要。  【关键词】 白内障 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潜伏期人工剥离胎膜联合无痛分娩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80例待产产妇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无干预待产观察,而研究组在潜伏期行人工剥离胎膜后再给予无痛分娩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疼痛评分、分娩结局、缩短潜伏期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无干预待产护理,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操作的意义。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一整年内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的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分析这些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绝大多数急诊患者的急危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对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于患者于护理人员都有益。  【关键词】 急诊 护理操
期刊
【摘 要】 探讨肝胆外科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22例肝胆外科患者,将其按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观察组则的6月后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对比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前后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院内压疮例数为32例(10.73%),且经有效护理和治疗,治愈例数为10例(31.25%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5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康复组)和对照组(传统术后护理组)各28例,对比分析临床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康复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关节改善等方面均好于常规护理,两组有显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对患者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对7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观察,术后加强护理。结果:所有病例通过结肠造口的护理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直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 方法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
期刊
【摘 要】 面部烧伤会对患者带来严重心理负担,本文通过对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反应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临床疗效。  【关键词】 面部烧伤 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67-01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伤害,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1]。尤其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和监护工作。方法针对病重症患者服药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监护的方法。结果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护理监护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结论危重病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必须要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监护工作。  【关键词】 危重症 患者 药物治疗 护理 监护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正确措施。方法:对78例哮喘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呼吸护理措施,记录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78例哮喘病患者经临床治疗与上述措施护理后死亡率0.00%,有效率100.00%,住院时间(11.16±2.34)d,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2.93±2.17)分。结论:呼吸护理可显著提高哮喘患者临床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期刊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181-01  痴呆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多缓慢起病,以进行性智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多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痴呆将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疾病。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部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萎缩.脑室扩大.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