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动机依然是最重视自身成就和职业发展,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差异,高校要针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动机的总体特点,以及学生个人及学校因素提出对大学生职业动机教育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动机 教育对策
2003年,随着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就业问题逐步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进行研究,进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提出
职业动机是个体在职业需要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支配职业行为,并为实现职业目标维持职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属于职业动力系统①。对职业动机的研究是对职业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作为职业导向系统的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具有较高稳定性。而职业动机是个体在择业环境中产生的,任何导致个体选择某一职业的内外原因都属于职业动机的研究范畴,其情景性、灵活性更强,也更能有效地反映当前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就业环境。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动机问卷,利用随机抽样方式对重庆、四川、浙江、湖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7省市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15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37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55份。其中男生988人,女生1767人;一年级991人,二年级714人,三年级549人,四年级501人。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等方法做进一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研究
大学生职业动机问卷的编制。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完成了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的理论建构和题项编制,在对重庆地区450名大学生第一次预测后,形成大学生职业动机初测问卷。在对全国7个省市15所大学3715名大学生第二次问卷调查后,回收有效问卷2755份,其中1218份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1537份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压缩题项,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结构,最终确定大学生职业动机是一个由职业内外部动机构成的二维度结构。其中职业内部动机包括六个动机因子:贡献利他、成就进取、安全稳定、审美愉悦、自主决策和专长发挥;职业外部动机包括五个动机因子:人脉关系、职业声望、薪酬福利、领导和职业发展,较好的信效度表明该问卷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动机测量工具。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第一,职业动机诸因子水平比较。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内外部动机水平相当,绝大多数因子平均分居于中等偏上程度范围。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成就进取>职业发展>领导>薪酬福利>安全稳定>自主决策>专长发挥>贡献利他>审美愉悦>职业声望>人脉关系。将两个相临因子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领导”与“薪酬福利”(t=-0.955,df=2754,p>.05)、“自主决策”与“专长发挥”(t=1.023,dr=2754,p>.0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因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动机绝大多数因子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成就进取”和“职业发展”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因子得分,表明在当下就业环境中,大学生表现出的职业动机特点是:重视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证明实现,并将这种成就进取动机和职业发展前景、职位发展潜力联系起来。
同时大学生在“领导”、“薪酬福利”和“安全稳定”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3分,并与均值低于3分的其他因子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也体现出重视团队、追求合理收入和较好福利以及重视工作稳定性的职业心理特点。
第二,大学生职业动机在个人及学校因素上的差异。
在年级差异上,通过多元方差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年级差异显著,职业外部动机年级差异极其显著,但职业内部动机年级差异不显著。一、大学生职业动机在总体上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二、职业内部动机得分最低在三年级,到四年级出现骤增。具体因子上,“贡献利他”在四年级达到最高水平;“成就进取”动机随年级增长而逐步减弱,在三年级达到最低水平,在四年级有所回升。三、职业外部动机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增强,特别是大学生对人脉关系的感知和职业声望的重视在大学高低年级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这表明当下大学生就业时,在重视职业社会地位和声望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一些影响就业的社会现实因素。
在性别差异上,整体上看大学职业内部动机性别差异显著,但职业外部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从诸因子平均分看出,绝大部分因子分数都在3分左右,表明男女生就业时都表现出较强的职业动机。具体因子上,“贡献利他”、“安全稳定”和“薪酬福利”性别差异显著。这表明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奉献性职业动机心理,更青睐有保障的工作,更害怕失业,同时更重视职业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
在专业差异上,整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动机、职业内外部动机的专业差异极其显著。具体因子上,除“自主决策”因子,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且艺术专业学生在职业动机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职业动机得分最低的是理科,且文理科间差异不显著。
讨论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整体水平的特点。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时还是最重视自身成就和职业发展,导致其出现这一职业心理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个性的心理有关。其次,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关。大学生认为应该找一份与修读大学学业投入相对称,能证明自身能力的职业,并以此作为衡量自身十几年求学生涯成功与否的标准。此外,与整个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有关。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个人能力和发展的重视,促使大学生在追求自身能力发挥的同时重视职业发展前景,并将二者的相互发展和共同促进视为就业时的核心因素。
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在个人及学校因素上的特点。第一,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三年级是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的转折点。此外,大学高低年级之间在人脉关系和职业声望因子上出现显著差异,表明高年级大学生就业时更为重视职业社会地位和名声,更为重视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现实因素。高年级学生对就业的考虑比低年级更为客观实际,他们重视第一份工作能否有利于自己积累经验、熟 悉该领域,而对能否完全实现自身价值不做过高要求。
第二,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因子上已不存在男女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职业心理有关。另一方面女生自我意识、成人感和自控能力比男生强,因而能更主动地谋求自身发展,积极为未来做准备。在贡献利他因子上,女生的均值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更向往“信仰型”职业有关。
第三,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专业差异。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专业差异显著,由于特殊的专业背景和艺术专业所需高额修读投入,使学生毕业后希望找到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有高收入的工作。另外,艺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和兼职机会很多,实践经验使得他们更懂社会,更为成熟。从专业背景和实践两方面来看,艺术专业学生都呈现出最强的职业心理特点。工科学生大多是男生,属于专业技术性人才且社会需求量大,因而在就业时不太重视工作稳定性以及人脉关系的制约。医科一般学制较长学业压力大,因此医科专业学生都希望能找到工资高、发展好的工作。尽管我国对于医疗人员的需求很大,但大医院、好医院都集中在大城市且进人严格,大部分医科学生都缺乏到基层工作的热情,从而表现出职业外部动机强,职业内部动机弱的特点。这一趋势,值得研究人员和教育人员重视。
教育对策建议
针对大学生职业动机总体特点的教育对策。首先,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肯定个人价值。当代大学生的突出特征是:自我意识强,张扬个性且好胜心强,重视自身能力。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在求学过程中需要教育者满足其追求自身价值和潜能发展的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首先也要求教育者具有尊重、规划和发展的职业眼光,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认清就业形势,打开就业视野。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整个中国社会走到了转型的瓶颈期,经济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不仅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在当下就业形势下,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从激发职业内部动机的角度保持大学生的信心,促使大学生更多从职业本身的角度考虑就业问题。
针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动机的个人及学校因素的教育对策。第一,做好新生学习适应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学业规划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必要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业能力是学业规划能力。特别是在三年级,如果大学生在具有科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强学业规划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容面对学业压力,更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对自身职业出路加以考虑和规划。
第二,做好二、三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养提高职场所需从业能力。
大学生专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真正契合社会和该行业实际用人需要的从业能力。对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教育首先应从全面了解本专业开始。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包含的基本知识技能体系有全面的认知。进入三年级,大学生应在职业指导教师指导下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磨练从业技能,主动适应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及其他方面的要求,较好整合专业技能和从业技能。
第三,做好毕业年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在当下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由就业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频繁出现。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与策略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男女生职业心理差异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代女大学生具有较高职业动机,而现实求职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使她们遭遇更多挫折。在这一阶段,大学生要根据实际就业情况调整自身职业心态,提高灵活性。同时也需要职业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耐挫力,以乐观、积极、主动、现实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工作机会。
客观看待“关系”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仅仅属于个人问题,更是整个家庭的大事,父母对子女就业的关注和投入很多。就业实际情况显示,当今社会,能力和关系一个都不能少,使用父母的人脉关系也必须建立在自身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职业适应。不过,对于“关系”问题,如果父母有人脉资源,大学生应主动掌握并合理利用;如果没有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大学生也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从业能力,用实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新闻传媒学院)
注释
①张燕逸:《职业心理学》,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6页。
②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第381页。
③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版,第38~43页。
④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第3期,第34N37页。
⑤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动机 教育对策
2003年,随着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就业问题逐步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之一。因此对大学生职业心理进行研究,进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的提出
职业动机是个体在职业需要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支配职业行为,并为实现职业目标维持职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属于职业动力系统①。对职业动机的研究是对职业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补充。作为职业导向系统的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具有较高稳定性。而职业动机是个体在择业环境中产生的,任何导致个体选择某一职业的内外原因都属于职业动机的研究范畴,其情景性、灵活性更强,也更能有效地反映当前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和就业环境。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动机问卷,利用随机抽样方式对重庆、四川、浙江、湖北、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7省市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等15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37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55份。其中男生988人,女生1767人;一年级991人,二年级714人,三年级549人,四年级501人。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等方法做进一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研究
大学生职业动机问卷的编制。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完成了大学生职业动机结构的理论建构和题项编制,在对重庆地区450名大学生第一次预测后,形成大学生职业动机初测问卷。在对全国7个省市15所大学3715名大学生第二次问卷调查后,回收有效问卷2755份,其中1218份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1537份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压缩题项,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结构,最终确定大学生职业动机是一个由职业内外部动机构成的二维度结构。其中职业内部动机包括六个动机因子:贡献利他、成就进取、安全稳定、审美愉悦、自主决策和专长发挥;职业外部动机包括五个动机因子:人脉关系、职业声望、薪酬福利、领导和职业发展,较好的信效度表明该问卷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动机测量工具。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特点。第一,职业动机诸因子水平比较。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内外部动机水平相当,绝大多数因子平均分居于中等偏上程度范围。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成就进取>职业发展>领导>薪酬福利>安全稳定>自主决策>专长发挥>贡献利他>审美愉悦>职业声望>人脉关系。将两个相临因子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领导”与“薪酬福利”(t=-0.955,df=2754,p>.05)、“自主决策”与“专长发挥”(t=1.023,dr=2754,p>.05)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因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动机绝大多数因子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成就进取”和“职业发展”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因子得分,表明在当下就业环境中,大学生表现出的职业动机特点是:重视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证明实现,并将这种成就进取动机和职业发展前景、职位发展潜力联系起来。
同时大学生在“领导”、“薪酬福利”和“安全稳定”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3分,并与均值低于3分的其他因子差异显著。这表明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时也体现出重视团队、追求合理收入和较好福利以及重视工作稳定性的职业心理特点。
第二,大学生职业动机在个人及学校因素上的差异。
在年级差异上,通过多元方差分析,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动机的年级差异显著,职业外部动机年级差异极其显著,但职业内部动机年级差异不显著。一、大学生职业动机在总体上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二、职业内部动机得分最低在三年级,到四年级出现骤增。具体因子上,“贡献利他”在四年级达到最高水平;“成就进取”动机随年级增长而逐步减弱,在三年级达到最低水平,在四年级有所回升。三、职业外部动机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增强,特别是大学生对人脉关系的感知和职业声望的重视在大学高低年级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这表明当下大学生就业时,在重视职业社会地位和声望的同时也开始重视一些影响就业的社会现实因素。
在性别差异上,整体上看大学职业内部动机性别差异显著,但职业外部动机性别差异不显著。从诸因子平均分看出,绝大部分因子分数都在3分左右,表明男女生就业时都表现出较强的职业动机。具体因子上,“贡献利他”、“安全稳定”和“薪酬福利”性别差异显著。这表明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奉献性职业动机心理,更青睐有保障的工作,更害怕失业,同时更重视职业所提供的工资和福利。
在专业差异上,整体上看大学生职业动机、职业内外部动机的专业差异极其显著。具体因子上,除“自主决策”因子,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且艺术专业学生在职业动机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职业动机得分最低的是理科,且文理科间差异不显著。
讨论
当前大学生职业动机整体水平的特点。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时还是最重视自身成就和职业发展,导致其出现这一职业心理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与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个性的心理有关。其次,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关。大学生认为应该找一份与修读大学学业投入相对称,能证明自身能力的职业,并以此作为衡量自身十几年求学生涯成功与否的标准。此外,与整个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有关。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个人能力和发展的重视,促使大学生在追求自身能力发挥的同时重视职业发展前景,并将二者的相互发展和共同促进视为就业时的核心因素。
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在个人及学校因素上的特点。第一,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三年级是大学生职业动机发展的转折点。此外,大学高低年级之间在人脉关系和职业声望因子上出现显著差异,表明高年级大学生就业时更为重视职业社会地位和名声,更为重视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现实因素。高年级学生对就业的考虑比低年级更为客观实际,他们重视第一份工作能否有利于自己积累经验、熟 悉该领域,而对能否完全实现自身价值不做过高要求。
第二,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因子上已不存在男女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职业心理有关。另一方面女生自我意识、成人感和自控能力比男生强,因而能更主动地谋求自身发展,积极为未来做准备。在贡献利他因子上,女生的均值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更向往“信仰型”职业有关。
第三,当下大学生职业动机存在专业差异。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之间专业差异显著,由于特殊的专业背景和艺术专业所需高额修读投入,使学生毕业后希望找到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有高收入的工作。另外,艺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和兼职机会很多,实践经验使得他们更懂社会,更为成熟。从专业背景和实践两方面来看,艺术专业学生都呈现出最强的职业心理特点。工科学生大多是男生,属于专业技术性人才且社会需求量大,因而在就业时不太重视工作稳定性以及人脉关系的制约。医科一般学制较长学业压力大,因此医科专业学生都希望能找到工资高、发展好的工作。尽管我国对于医疗人员的需求很大,但大医院、好医院都集中在大城市且进人严格,大部分医科学生都缺乏到基层工作的热情,从而表现出职业外部动机强,职业内部动机弱的特点。这一趋势,值得研究人员和教育人员重视。
教育对策建议
针对大学生职业动机总体特点的教育对策。首先,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肯定个人价值。当代大学生的突出特征是:自我意识强,张扬个性且好胜心强,重视自身能力。对于当下大学生来说,在求学过程中需要教育者满足其追求自身价值和潜能发展的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首先也要求教育者具有尊重、规划和发展的职业眼光,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认清就业形势,打开就业视野。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整个中国社会走到了转型的瓶颈期,经济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不仅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在当下就业形势下,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从激发职业内部动机的角度保持大学生的信心,促使大学生更多从职业本身的角度考虑就业问题。
针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动机的个人及学校因素的教育对策。第一,做好新生学习适应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学业规划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必要准备。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业能力是学业规划能力。特别是在三年级,如果大学生在具有科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强学业规划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容面对学业压力,更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对自身职业出路加以考虑和规划。
第二,做好二、三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养提高职场所需从业能力。
大学生专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大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真正契合社会和该行业实际用人需要的从业能力。对二年级学生的专业教育首先应从全面了解本专业开始。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包含的基本知识技能体系有全面的认知。进入三年级,大学生应在职业指导教师指导下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磨练从业技能,主动适应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及其他方面的要求,较好整合专业技能和从业技能。
第三,做好毕业年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在当下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由就业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频繁出现。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与策略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男女生职业心理差异进行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当代女大学生具有较高职业动机,而现实求职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使她们遭遇更多挫折。在这一阶段,大学生要根据实际就业情况调整自身职业心态,提高灵活性。同时也需要职业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耐挫力,以乐观、积极、主动、现实的心态面对每一个工作机会。
客观看待“关系”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不仅仅属于个人问题,更是整个家庭的大事,父母对子女就业的关注和投入很多。就业实际情况显示,当今社会,能力和关系一个都不能少,使用父母的人脉关系也必须建立在自身具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职业适应。不过,对于“关系”问题,如果父母有人脉资源,大学生应主动掌握并合理利用;如果没有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大学生也要客观看待这一问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从业能力,用实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新闻传媒学院)
注释
①张燕逸:《职业心理学》,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6页。
②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第381页。
③阴国恩,戴斌荣,金东贤:“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版,第38~43页。
④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第3期,第34N37页。
⑤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