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课题组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幼儿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探索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途径,丰富了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把家长“请进来”家园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效果;我们带领幼儿走进社区、体验生活,“走出去”融入社会,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形成了教育管理者、家长(社区人士)、教师、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的立体式课程新体系,使课程资源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推动家、园、社区幼儿教育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家庭; 社区; 资源; 开发; 运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不是太少,而是我们对其缺乏了解,不熟悉如何选择和利用。即便是创新的东西,由于缺少内在的有机联系和互补协调,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教育资源本身的贫困,而是对教育资源认识的贫困。需要我们对教育资源作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关系,其中提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目前的形式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资源包括其家庭背景、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和睦程度、成员结构、民族习俗,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专业特长、处世态度、性格特点、合作意识、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以及需求和投入的力度等。这类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也最易挖掘和调动。家庭是儿童有生以来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其最早的老师,若能帮助传统的家庭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化家庭”,则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不仅如此,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幼儿园所用,有专长的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拓展的最好帮手。诸如家长委员会一类的家长组织可以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社会资源涉及硬资源和软资源两大方面,前者包括各種社会(社区)教育和文化娱乐场所、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以及对发展幼儿教育有兴趣、有合作意向和能力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后者则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规和政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各种新闻媒体、音像文字制品、各种社会教育需求和教育评价标准、社会对幼教机构的认可程度、教育评估组织的工作,以及极为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实验研究资源等。这类资源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丰富补充,也是幼儿园寻求发展、获取更大资源的中介,更是影响和指导幼儿教育发展的依据。对其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扩展幼儿教育与社会的接触,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源节流,提高办园效率。
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就“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幼儿全面发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学习《纲要》和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家庭、社区的丰富教育资源,选择有时代性和切实教育意义的内容,成为园本课程中具有本园特色的内容。通过开发、探索出生动活泼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与现实的社会“对话” 、“互动”活动中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1.“请进来”家园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幼儿园要注意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深刻影响,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与社区封闭、隔离的状态。家庭和社区已经成为强大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努力争取挖掘教育资源形成个性化的园本课程。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的家庭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交范围不同,他们走到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这个小社会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实现家园合作,提高了家庭教育效果。
⑴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幼儿是在家庭中长大的,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有着深刻的影响。开办家长学校能提高家长的素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宣传科学保健、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每个家庭都有家庭的文化,不同的物质资源,特有的家庭氛围,这一切对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
通过家长学校,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知识结构、自学能力、教育素质,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观察表明,幼儿园的许多孩子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的。在和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中如有好吃的东西,家长往往都不舍得吃,总是让孩子吃够以后才考虑自己,长此以往,使孩子认为是“大人不喜欢吃这些东西”的误区。
通过家长小学使家长懂得了帮助幼儿克服独占和只顾自己享受的不良行为,培养幼儿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的重要性。每逢节日来临之际,家长们都会要求幼儿做一个热情的“小主人”盛情款待家里的长辈和来访的客人,给长辈和客人送上一杯水,递上一块糖;长辈和客人都乐意接受“小主人”的关爱。
⑵参与亲子活动,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我们努力让家长懂得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其次,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的家庭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请他们走进幼儿园,走到幼儿中间去,开展多中形式的家长助教活动,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参与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
家长的动手能力主要指的是家长凭借自己的双手进行操作和创造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动手活动来实现的。不同的家長有着不同的动手能力,同一个家长在使用不同的手部肌肉进行活动时候,所表现出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在家园活动中,我们给家长创设了表现特殊才华的机会,以扬其长。例如,针对众多家长有着较强的制作面食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以动手为主题的亲子活动:①“小手真能干”的烹饪活动中,我们把主动权交给了家长,让他们自己带领孩子洗手、擦桌子,教孩子加水和面、包馄饨、捏饺子、搓汤圆,和孩子一同品尝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②在“小手本领大”的纸工活动中,教师先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撕纸的方法,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感受亲子乐趣。“六一亲子冷餐会”等,都是在挖掘了家庭资源的同时,增强了亲子间的合作精神,焕发了家长的动手兴趣,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
2.“走出去”融入社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要走出幼儿园狭小的空间,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江浙地区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竹之地、文化之邦”著称,其悠久而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文化又是幼儿教育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等都对学前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社区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社区中储藏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资源,只要合理加以利用,就能增加儿童的信息量,拓展儿童的学习空间,提高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⑴走进社区,了解社会
我们以园外小群体的方式带幼儿外出,参观社区、果园、消防队、工厂、农贸市场等,还组织幼儿到超市亲身体验购物,培养他们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意识,组织“小朋友们到我家”,让孩子体验每个家庭不同的文化氛围,体验家庭的资源共享。
我们以参观、访问、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从幼儿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走入社会,走近社会成员。在开展“我在成长”的主题中,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附近的小学校园。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操场、教室、阶梯教室、图书室、多媒体室、茶艺室,他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如:什么叫阶梯教室?茶艺室是干嘛的?为什么多媒体教室有那么多电脑?等问题。我们让孩子们自己问小学老师或工作人员,有礼貌地进行交流。最后还在茶艺室欣赏了哥哥姐姐们精彩的茶艺表演。孩子们在参观中感受了小学生的学习氛围,这种感受和体验让他们非常向往小学的校园生活。在其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组织参观了农贸市场、桂花山庄、乡村田野、人民广场等。
五一劳动节前夕,在“为我们服务的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走访了社区内的工厂、建筑工地等,参观了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劳动景象,体会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充分挖掘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开展了“竹海漂流”、径山的茶文化、乡村田野的农耕文化等等,通过幼儿的参与活动,加深了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获得了许多经验,同时增进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体验了成功和快乐。
⑵体验生活,促进发展
社会生活中社会交往的能力体现在一个人是否有善于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才能体现。为亲身感知真实的社会生活,我们开展了“超级市场”主题活动,带幼儿亲自在超市购物,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幼儿首先经过相互讨论确定了需要的食物,并用图画的形式纪录在纸上,然后一起到超市抄录价格。在超市他们遇到了难题,看不懂价格标签,要是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询问老师,但是在社会环境中他们有的问售货员,有的问老师,有的问购物的顾客,扩大了交流的对象。弄明白之后,他们开始分工合作:一组抄录糕点类,二组抄录饮料类,三组抄录零食类,四组抄录水果类。有的问,有的写,回园后统计出需要多少钱,这时,孩子们提出了问题:“超市买东西是要钱的,我们没钱怎么办?”有的说:“回家找爸爸妈妈要”有的说:“我有压岁钱”……通过各种途径,大家筹齐了购物所需的钱,最后小朋友亲自到超市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购物、取物、付钱,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由完成的,当他们经历了所有的一切,在品尝通过自己的能力而得到的一顿美餐时,他们还回忆与超市售货员、顾客交往的情景。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与社会、与人交往的空间,也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他们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懂得了合作、协商的意义。
社区周围有医院、超市、邮局、信用社、学校、自来水公司等服务设施,这都可以成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资源。为了使幼儿了解一封信的传递过程,带幼儿到邮局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游戏,带幼儿到超市观察售货员是如何接待顾客的;为了让幼儿了解漂亮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带幼儿参观帽厂等等。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使幼儿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带幼儿到现实中去学习体验,拉近了幼儿与社会间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认识了社会,在生活体验中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实践与成效
1.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要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就必须要有社会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两者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要领导的作用。借签社区教育研究专家的观点,根据幼儿园特点,我们开发了家庭、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儿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网络。
家、园、社区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将这三者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了合力,是教育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了优势互补。这种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使三方在共同目标上实现了彼此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各方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性与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有效推动了本园家、园、社区幼儿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 2.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个性发展
以社区为依托,开发、利用与优化多种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個性发展。
幼儿在与集体、幼儿园、社会化的人际交往中,接触到大量可供示范、模仿的机会,从而内化为个体的社会化。3~6岁幼儿正处在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期,他们渴望获得各种经验。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现有的环境教育资源或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强化规范准则,适度评价引导,是可以起到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家长、社区人士都是教师对儿童进行多元化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应适时把他们请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经验和和体验。在消防员来园讲座演习的观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了初步的安全意识;在邀请医务人员来园上课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小学的教师来园上课时,让大班幼儿初步适应小学生活;请社区爷爷、奶奶来园参加“老少同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体验关心、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请妈妈来园参加“妈妈请放手”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为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从孤军作战的教育方式到合作、共享资源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在高科技信息时代,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讲求团队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注重开发家长、社区资源,利用家、园、社区三方的合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尤其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魅力。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家长资源,抱着尽量不要麻烦家长,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只要做好幼儿的园内教育监护人就行了,殊不知让幼儿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的极大好处。在建设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大力开发家庭、社区资源以后,利用家长所从事不同的职业,为我们在收集本土资源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环境创设中,他们与幼儿一起完成各项亲子制作活动;当幼儿需集体外出活动时,家长主动承担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的教育中,大多数家长还能自觉自愿地以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积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幼儿园提供各种积极的建议,为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信息和操作材料上的支持。我们感到幼儿园教育经过家长、社区的介入,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在教育观念上得到改变,在教育行为中注入了更加尊重幼儿,做民主教师的理念。这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形成健康活泼的人格特征,并与教师形成更加密切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社区也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认为合理开发、利用家长 、社区资源能使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成长。
我们不能屏弃教育管理者、教师作为家庭、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课程开发主体的观念。只有树立大课程资源观,不断促进教育观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才能积极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课程资源服务于幼儿园课程发展,吸引更多的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和管理。当教育管理者、家长(社区人士)、教师、学生形成有效沟通交流的立体式课程新体系时,相信课程资源将会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后,教师逐渐扩展了视野,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也发挥了相互间的积极作用,在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缔结出良好的关系,在走进社区活动中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综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课程改变了以往单一教育资源、途径、内容,以开放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幼儿在园内,更多的在园外的大课堂中逐渐建立起独立的认知结构,它把知识和要领编织成网络,让幼儿把各种知识放置到一个综合的背景中去考虑,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去主动探索,积极设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从主题发生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课程是一组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经验整合,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包括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社区生活。主题发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园外的教育资源状况,由师生共同选择。
“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当代课程开放的理念,而教师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广泛的思路、丰富的积累是课程得以开展的关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工作质量。
我们对开发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以及利用资源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时间还不长,并且由于水平有限,对许多问题还不具有很深的研究,以上所述,仅仅是一管之见,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指教,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我们将充分调动和挖掘家庭、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切实性的教育内容,通过开放性、探索性、互动性的多种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活动中,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主动发展中,初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爱观察、肯动脑,善发现的初步创新意识,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
[2] 李生兰著.幼儿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3] 方建移、张英萍著.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5
[4] 俞国良、辛自然著.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
关键词: 家庭; 社区; 资源; 开发; 运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不是太少,而是我们对其缺乏了解,不熟悉如何选择和利用。即便是创新的东西,由于缺少内在的有机联系和互补协调,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教育资源本身的贫困,而是对教育资源认识的贫困。需要我们对教育资源作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密切关系,其中提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目前的形式下,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资源包括其家庭背景、文化传统、经济状况、和睦程度、成员结构、民族习俗,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专业特长、处世态度、性格特点、合作意识、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以及需求和投入的力度等。这类资源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也最易挖掘和调动。家庭是儿童有生以来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其最早的老师,若能帮助传统的家庭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化家庭”,则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不仅如此,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也可以为幼儿园所用,有专长的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拓展的最好帮手。诸如家长委员会一类的家长组织可以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社会资源涉及硬资源和软资源两大方面,前者包括各種社会(社区)教育和文化娱乐场所、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以及对发展幼儿教育有兴趣、有合作意向和能力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后者则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规和政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各种新闻媒体、音像文字制品、各种社会教育需求和教育评价标准、社会对幼教机构的认可程度、教育评估组织的工作,以及极为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实验研究资源等。这类资源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丰富补充,也是幼儿园寻求发展、获取更大资源的中介,更是影响和指导幼儿教育发展的依据。对其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扩展幼儿教育与社会的接触,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源节流,提高办园效率。
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就“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幼儿全面发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我们在学习《纲要》和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家庭、社区的丰富教育资源,选择有时代性和切实教育意义的内容,成为园本课程中具有本园特色的内容。通过开发、探索出生动活泼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与现实的社会“对话” 、“互动”活动中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1.“请进来”家园合作,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幼儿园要注意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深刻影响,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幼儿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与社区封闭、隔离的状态。家庭和社区已经成为强大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努力争取挖掘教育资源形成个性化的园本课程。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他们的家庭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交范围不同,他们走到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而这个小社会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
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实现家园合作,提高了家庭教育效果。
⑴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幼儿是在家庭中长大的,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有着深刻的影响。开办家长学校能提高家长的素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宣传科学保健、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每个家庭都有家庭的文化,不同的物质资源,特有的家庭氛围,这一切对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
通过家长学校,提升了家长的文化知识结构、自学能力、教育素质,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了家长的素质。
观察表明,幼儿园的许多孩子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的。在和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中如有好吃的东西,家长往往都不舍得吃,总是让孩子吃够以后才考虑自己,长此以往,使孩子认为是“大人不喜欢吃这些东西”的误区。
通过家长小学使家长懂得了帮助幼儿克服独占和只顾自己享受的不良行为,培养幼儿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的重要性。每逢节日来临之际,家长们都会要求幼儿做一个热情的“小主人”盛情款待家里的长辈和来访的客人,给长辈和客人送上一杯水,递上一块糖;长辈和客人都乐意接受“小主人”的关爱。
⑵参与亲子活动,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我们努力让家长懂得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其次,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幼儿的家庭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请他们走进幼儿园,走到幼儿中间去,开展多中形式的家长助教活动,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参与亲子活动,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
家长的动手能力主要指的是家长凭借自己的双手进行操作和创造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动手活动来实现的。不同的家長有着不同的动手能力,同一个家长在使用不同的手部肌肉进行活动时候,所表现出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在家园活动中,我们给家长创设了表现特殊才华的机会,以扬其长。例如,针对众多家长有着较强的制作面食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以动手为主题的亲子活动:①“小手真能干”的烹饪活动中,我们把主动权交给了家长,让他们自己带领孩子洗手、擦桌子,教孩子加水和面、包馄饨、捏饺子、搓汤圆,和孩子一同品尝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 。②在“小手本领大”的纸工活动中,教师先教会家长掌握正确的撕纸的方法,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感受亲子乐趣。“六一亲子冷餐会”等,都是在挖掘了家庭资源的同时,增强了亲子间的合作精神,焕发了家长的动手兴趣,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
2.“走出去”融入社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要走出幼儿园狭小的空间,实现幼儿教育社会化。江浙地区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竹之地、文化之邦”著称,其悠久而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文化又是幼儿教育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习俗等都对学前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社区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社区中储藏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资源,只要合理加以利用,就能增加儿童的信息量,拓展儿童的学习空间,提高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⑴走进社区,了解社会
我们以园外小群体的方式带幼儿外出,参观社区、果园、消防队、工厂、农贸市场等,还组织幼儿到超市亲身体验购物,培养他们交往能力及社会角色意识,组织“小朋友们到我家”,让孩子体验每个家庭不同的文化氛围,体验家庭的资源共享。
我们以参观、访问、慰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从幼儿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走入社会,走近社会成员。在开展“我在成长”的主题中,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附近的小学校园。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操场、教室、阶梯教室、图书室、多媒体室、茶艺室,他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如:什么叫阶梯教室?茶艺室是干嘛的?为什么多媒体教室有那么多电脑?等问题。我们让孩子们自己问小学老师或工作人员,有礼貌地进行交流。最后还在茶艺室欣赏了哥哥姐姐们精彩的茶艺表演。孩子们在参观中感受了小学生的学习氛围,这种感受和体验让他们非常向往小学的校园生活。在其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组织参观了农贸市场、桂花山庄、乡村田野、人民广场等。
五一劳动节前夕,在“为我们服务的人”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走访了社区内的工厂、建筑工地等,参观了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劳动景象,体会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充分挖掘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开展了“竹海漂流”、径山的茶文化、乡村田野的农耕文化等等,通过幼儿的参与活动,加深了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获得了许多经验,同时增进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体验了成功和快乐。
⑵体验生活,促进发展
社会生活中社会交往的能力体现在一个人是否有善于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才能体现。为亲身感知真实的社会生活,我们开展了“超级市场”主题活动,带幼儿亲自在超市购物,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幼儿首先经过相互讨论确定了需要的食物,并用图画的形式纪录在纸上,然后一起到超市抄录价格。在超市他们遇到了难题,看不懂价格标签,要是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询问老师,但是在社会环境中他们有的问售货员,有的问老师,有的问购物的顾客,扩大了交流的对象。弄明白之后,他们开始分工合作:一组抄录糕点类,二组抄录饮料类,三组抄录零食类,四组抄录水果类。有的问,有的写,回园后统计出需要多少钱,这时,孩子们提出了问题:“超市买东西是要钱的,我们没钱怎么办?”有的说:“回家找爸爸妈妈要”有的说:“我有压岁钱”……通过各种途径,大家筹齐了购物所需的钱,最后小朋友亲自到超市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购物、取物、付钱,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由完成的,当他们经历了所有的一切,在品尝通过自己的能力而得到的一顿美餐时,他们还回忆与超市售货员、顾客交往的情景。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与社会、与人交往的空间,也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他们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懂得了合作、协商的意义。
社区周围有医院、超市、邮局、信用社、学校、自来水公司等服务设施,这都可以成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资源。为了使幼儿了解一封信的传递过程,带幼儿到邮局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游戏,带幼儿到超市观察售货员是如何接待顾客的;为了让幼儿了解漂亮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带幼儿参观帽厂等等。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使幼儿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带幼儿到现实中去学习体验,拉近了幼儿与社会间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了解认识了社会,在生活体验中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实践与成效
1.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要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就必须要有社会管理机构和教育管理机构两者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要领导的作用。借签社区教育研究专家的观点,根据幼儿园特点,我们开发了家庭、社区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幼儿园为主体的幼儿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网络。
家、园、社区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将这三者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了合力,是教育相互配合,相互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了优势互补。这种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使三方在共同目标上实现了彼此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各方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主动性与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有效推动了本园家、园、社区幼儿教育一体化的进程,构建了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 2.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个性发展
以社区为依托,开发、利用与优化多种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個性发展。
幼儿在与集体、幼儿园、社会化的人际交往中,接触到大量可供示范、模仿的机会,从而内化为个体的社会化。3~6岁幼儿正处在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期,他们渴望获得各种经验。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现有的环境教育资源或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强化规范准则,适度评价引导,是可以起到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家长、社区人士都是教师对儿童进行多元化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应适时把他们请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经验和和体验。在消防员来园讲座演习的观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了初步的安全意识;在邀请医务人员来园上课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小学的教师来园上课时,让大班幼儿初步适应小学生活;请社区爷爷、奶奶来园参加“老少同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体验关心、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请妈妈来园参加“妈妈请放手”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等。为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从孤军作战的教育方式到合作、共享资源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在高科技信息时代,更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讲求团队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注重开发家长、社区资源,利用家、园、社区三方的合力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尤其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魅力。过去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家长资源,抱着尽量不要麻烦家长,为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只要做好幼儿的园内教育监护人就行了,殊不知让幼儿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的极大好处。在建设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大力开发家庭、社区资源以后,利用家长所从事不同的职业,为我们在收集本土资源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环境创设中,他们与幼儿一起完成各项亲子制作活动;当幼儿需集体外出活动时,家长主动承担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的教育中,大多数家长还能自觉自愿地以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积极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幼儿园提供各种积极的建议,为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信息和操作材料上的支持。我们感到幼儿园教育经过家长、社区的介入,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在教育观念上得到改变,在教育行为中注入了更加尊重幼儿,做民主教师的理念。这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形成健康活泼的人格特征,并与教师形成更加密切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社区也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认为合理开发、利用家长 、社区资源能使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成长。
我们不能屏弃教育管理者、教师作为家庭、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课程开发主体的观念。只有树立大课程资源观,不断促进教育观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才能积极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课程资源服务于幼儿园课程发展,吸引更多的家长、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和管理。当教育管理者、家长(社区人士)、教师、学生形成有效沟通交流的立体式课程新体系时,相信课程资源将会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后,教师逐渐扩展了视野,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也发挥了相互间的积极作用,在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缔结出良好的关系,在走进社区活动中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综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课程改变了以往单一教育资源、途径、内容,以开放的理念,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境,让幼儿在园内,更多的在园外的大课堂中逐渐建立起独立的认知结构,它把知识和要领编织成网络,让幼儿把各种知识放置到一个综合的背景中去考虑,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去主动探索,积极设问,自主建构,自由创造。从主题发生的角度来说,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课程是一组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经验整合,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包括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社区生活。主题发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园外的教育资源状况,由师生共同选择。
“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当代课程开放的理念,而教师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广泛的思路、丰富的积累是课程得以开展的关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工作质量。
我们对开发运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以及利用资源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时间还不长,并且由于水平有限,对许多问题还不具有很深的研究,以上所述,仅仅是一管之见,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指教,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深入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我们将充分调动和挖掘家庭、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切实性的教育内容,通过开放性、探索性、互动性的多种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活动中,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主动发展中,初步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爱观察、肯动脑,善发现的初步创新意识,促进了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5
[2] 李生兰著.幼儿家庭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
[3] 方建移、张英萍著.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5
[4] 俞国良、辛自然著.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