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道风景更亮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确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统筹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于实践中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是课程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准确把握 统筹整合 充分彰显 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已成为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反思。“我思,故我得”,那么,如何让这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我透过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探索。
  一、准确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立足于综合,这里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其他课程及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自己的课堂目标把握不明确,认为既然是综合性学习,便可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糅合在一节课中,教得任意,学得随意,表面看起来一节课内容丰富,学得热闹,实际空洞浮夸,经不起回味。
  如学完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单元《过年》,结合语文天地所安排的内容,我设置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国年》,意在让学生对中国的“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中国年相关的内容很多,如对联、年的来历、各地习俗、拜年、压岁钱的使用、放烟花的安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年”的资料,并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贴对联、糊窗花、挂灯笼、悬中国结……在张灯结彩的氛围中,再配之以激动人心的新年倒计时,《中国年》拉开序幕,学生上得非常开心,读对联、聊过年,谈起放烟花和收到的压岁钱更是不亦乐乎……下课钟声敲响,师生意犹未尽。“曲终人散”之后,我觉得有点虚、有点空,感觉不是满意的一节课,问题出在哪里呢?终归是旁观者清,听课老师作了如下评论:这节课“年”味十足,但是静下来想想,学生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懂得的是他们原本就知道的,对于“中国年”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验,也谈不上某方面能力的提升。那么,症结出在哪儿——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实则教师被学生牵着走。
  反思之后,我进一步分析了学情: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搜集信息的能力,春节是他们最喜爱、最期待的节日,但他们对春节的认识仍局限于“热闹、欢快”,对于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和寓意缺乏进一步的认识。于是我把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及所蕴含的意义,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2)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对教学有“指挥棒”作用,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实施有效的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教学。有了这根“指挥棒”,我在二次教学中游刃有余,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二、统筹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下一步是根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该舍弃的就要“忍痛割爱”,如学生百谈不厌的“放烟花”,它更多体现的是欢乐、安全;“年”的来历虽有趣,但通过书本上“开卷有益”的自学即能掌握……这些我都大刀阔斧地剔除了。那么,中国年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如此抽象的“年的含义”呢?
  叶圣陶说:“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除了再现生活外,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对其进一步探究,在已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在艰难的思考、翻阅资料之后,我把年的含义确定为“吉祥”、“团聚”、“祝福”,那么如何让学生从内心中感悟呢?我从他们熟知的一些“年”的现象入手:从过年准备的东西(对联、中国结、窗花、食物……),透过对“年”的重视与忙碌的准备感悟人们心中对吉祥的祈盼;从全民性的回家过年与吃年夜饭的其乐融融感悟团聚的主题;从拜年、压岁钱感悟其间饱含的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于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年的认识不再简单地停留于“热闹”、“开心”,真正有进一步的认识,抽象的“含义”化为真切的感受。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虽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没有“核心”的、过于零散的知识只能使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大杂烩的课堂不是所谓的充实与丰富,而是嚼之无味之餐。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统筹规划、有目的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三、充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结合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告诉我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那种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成品社课、历史课或地理课的做法是错误的,它失却了非常重要的“语文味”。
  《中国年》一课的语文味我是这样渗透的:我把对联的相关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读对联,在读中除了感受它寄寓着人们对吉祥的祈盼之外,还了解它的对仗格式,贴对联的方法,交流积累背诵对联;在“拜年”这一环节中,再现场景,并引导学生习作……浓浓的语文味充盈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另一节课《生命之源——水》(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中,我让学生在歌词中找“水”,在古诗中找“水”,在现代诗文中找“水”,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写带有“水”的成语,让学生徜徉在“水”中的同时,也徜徉在语文之海中。此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自然地、无时无地地散发“语文味”。我在上这节课时毫不吝啬这样的语言:“悠悠碧波上,同学们荡着小船,挥洒着童年的欢乐,在这首歌中,我们找到了清澈的、洒满笑声的水。”“说不尽碧绿的水,清澈的水,唱不够清凉的水、甘甜的水,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水寄托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情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它是思想的花朵,是情感的枝叶,是盛载智慧的容器,是语文素养得以飞翔的翅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样也应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统筹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彰显语文味,而非单纯追求轰轰烈烈、浮华不实的教学课堂,只有扎实有效、科学合理地开展,方能真正使其成为课程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2]徐剑.教学目标的作用.基础教育论坛,2012.5.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1995.
  [4]高尔基.高尔基语录.
  [5]高红霞.重视语文之美.乔传光的博客,2014.4.
其他文献
《庄子·渔父》强调:“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文章的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要让学生的作文处处显真情,首先他们的内心要有真情实感。捷昔洛夫说:“一个空洞
摘 要: 本文结合幼儿体育特色课程,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分离焦虑尤其严重的“哭哭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察与指导,阐述了如何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缓解小班新生入园焦虑。  关键词: 小班新生 入园焦虑 缓解方法  新学期小班新生从家人24小时细心呵护的温暖羽翼下脱离开来,正式迈出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作为直接面对新生哭闹、奋战在“前线”的教师,我更关注如何能更加迅速、高效地帮助孩子战胜自我、适应环境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温故而知新”的精辟论说,他告诉我们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和开拓。如何巩固消化,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即为最好的形式。若拘泥于课本、拘泥于读写,势必禁锢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学生的视野,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设计语文作业呢?我根据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积累性作业  所谓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知识就在于积累。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
摘 要: 意识形态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对于执政党而言,主流意识形态能否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直接关涉到执政党执政所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深入研究,探究其现状及提高其时效性,能够有效提高现今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 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 考核时段 改革实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一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激情!不错,假如我缺点激情,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诗意!不错,假如我缺点诗意,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智慧!不错,假如我缺点智慧,怎么办?  ……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千千样,如洋思的、东庐的、杜郎口的、衡水的、启东的;评价万万种,如要先学后教,要自主学习,要老师少说,尽量不说,要组织兵教兵,要学会分层教学,要积极开展小
摘 要: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凭借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举成名,后被誉为“英国文学的老祖母”。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野草在歌唱》小说里的土著黑人的悲惨命运。他们处在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是失语的边缘化的“他者”。  关键词: 东方主义者注视 边缘化 他者  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50年代她以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一举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只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信息化教学环境,而没有优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软环境,投资巨大的硬件环境实际上只可能是“摆设”,不会产生应有的教学价值。英语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巨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从而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资源 数字化平台 小学英语教学  一、研
摘 要: 教育改革的灵魂是创新。就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来讲,老师需要将创新作为推动教学进步的重要手段。只有老师把握住教育改革的灵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初中音乐 热爱 体验 鉴赏 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部分音乐老师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的传授唱法、节奏等方面的技巧,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中,音乐有利于陶
摘 要: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出现老师、学生追求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从而进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问题。作者结合个人实际教学经验,从对英美文学作品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方法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例,着重阐述了怎么通过典型文学作品的分析讲解来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其文学鉴赏力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大学英语课程 莎士比亚作品  一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意识 教学优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高中数学各知识点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