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意识形态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对于执政党而言,主流意识形态能否保持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直接关涉到执政党执政所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对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深入研究,探究其现状及提高其时效性,能够有效提高现今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
关键词: 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 考核时段 改革实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一门新疆地方性的重要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地区稳定、正确理解和认识新疆“三史”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特点
从课程设置说,《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一般会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等课程一起形成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课程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些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开展的,因此《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熟记相关知识点并准确地加以实际运用。
(二)实践性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一直到最终的期末考核,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和学习环节,都需要经过大量知识灌输和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和熟悉,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获得的相关知识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教学才能得到巩固。
(三)综合应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目前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有时一项教学过程或是活动可能涉及多个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同时具备多门知识,并且综合应用。
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的导向存在误区
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强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但就考核方案的设计而言,大多只是对书本、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简单测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延伸到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这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导向为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拟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评价方式单一
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体系期末考核设置中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项分数合计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为准,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考试则以笔试为主,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组织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抱着考前突击的心理,不重视平时学习。
(三)考核内容过于片面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试的题型一般是单选、多选、判断、综合问答等,而且都是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考核侧重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无法评价学生的沟通表达、资料的收集甄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没有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四)我区高校缺乏过程性考核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较理想的国内高校可以发现其教学方法较灵活,内容较接近现实,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时段考核方法。
三、对改革现有考核体系的探讨
(一)重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体现素质教育目的
因为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不能采用同样的方式考核。在设计《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考核方案时,应以具体授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主要线索。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授课班级分为几个授课单元,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根据学识情况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分数评定、实施效果评价等渗透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考核内容和题型的灵活性
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试已经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这种考核内容不应流于形式,而应鼓励有关教师及时编写更具实用性的题型,定期更新有关试题数据库。另外,考核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现今时事政治等有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为核心。
(三)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和多元化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增加时政分析、阅读拓展、社会调查等多项教学环节,将课程考核从期末考试考核延伸到整个学习过程,强化课堂教学考核,逐步提高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知识收集、分组单元的相互协调、获取知识的实践表达等能力,比如《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
这种多渠道的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章节时段的活动表现给予有效连续的过程考核,这对督促学生专注课程学习和评价其学习效果都是很好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弥补时段考核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于春洋,于春江.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界定与追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6.
[2]孟浩明.我国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5(4):57.
[3]黄传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M].学习出版社,2012:90-9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时段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 考核时段 改革实效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一门新疆地方性的重要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地区稳定、正确理解和认识新疆“三史”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特点
从课程设置说,《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一般会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等课程一起形成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根据课程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些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开展的,因此《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熟记相关知识点并准确地加以实际运用。
(二)实践性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一直到最终的期末考核,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和学习环节,都需要经过大量知识灌输和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和熟悉,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获得的相关知识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教学才能得到巩固。
(三)综合应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目前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有时一项教学过程或是活动可能涉及多个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同时具备多门知识,并且综合应用。
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的导向存在误区
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强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但就考核方案的设计而言,大多只是对书本、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简单测评,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延伸到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这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导向为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拟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评价方式单一
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体系期末考核设置中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项分数合计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为准,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考试则以笔试为主,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组织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抱着考前突击的心理,不重视平时学习。
(三)考核内容过于片面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试的题型一般是单选、多选、判断、综合问答等,而且都是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考核侧重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无法评价学生的沟通表达、资料的收集甄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没有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四)我区高校缺乏过程性考核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较理想的国内高校可以发现其教学方法较灵活,内容较接近现实,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时段考核方法。
三、对改革现有考核体系的探讨
(一)重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体现素质教育目的
因为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不能采用同样的方式考核。在设计《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考核方案时,应以具体授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主要线索。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授课班级分为几个授课单元,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根据学识情况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分数评定、实施效果评价等渗透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考核内容和题型的灵活性
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试已经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这种考核内容不应流于形式,而应鼓励有关教师及时编写更具实用性的题型,定期更新有关试题数据库。另外,考核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结合现今时事政治等有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为核心。
(三)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和多元化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增加时政分析、阅读拓展、社会调查等多项教学环节,将课程考核从期末考试考核延伸到整个学习过程,强化课堂教学考核,逐步提高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知识收集、分组单元的相互协调、获取知识的实践表达等能力,比如《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
这种多渠道的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章节时段的活动表现给予有效连续的过程考核,这对督促学生专注课程学习和评价其学习效果都是很好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弥补时段考核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于春洋,于春江.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界定与追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6.
[2]孟浩明.我国社会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05(4):57.
[3]黄传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M].学习出版社,2012:90-9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时段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