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根据大多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有部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存在有效性综合评价偏低的问题,这说明在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需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评价偏低的专业应开展诊改工作。
关键词:专业课程;质量诊断;质量改进
根据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有些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出现异常,主要体现在课程综合评价中显示重要度和满足度偏低。其中课程重要度偏低是指毕业生判定课程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重要性不高;课程满足度偏低是指毕业生判定课程训练不够满足工作或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负责人对存在问题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有效性的自我诊改工作,并在指定时间内对专业实施改进措施后的诊改效果进行复核检查。
一、诊改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1. 专业进行全面诊断
专业负责人以提交诊改报告的方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自我诊改,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问题已成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通过引进和内培两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同时强化企业实践过程管理与成效鉴定,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教师培养,加快提升教师专业与教学能力素质;推进“名师工程”,加快建设由“名师”引领,一批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知名度专业骨干教师领军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二是专业课调整。存在问题的专业应对核心课程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构建课程系统,使之更加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要。三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专业应深入开展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重新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2. 将第三方评价结果纳入到了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
引入各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对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学培养过程、学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环境中的问题,召开专题解读讨论会,结合质量诊改工作,学校可将第三方机构评价结果纳入质量诊改体系,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诊断结论,督促各专业团队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标准性材料,对照各项人才培养诊断结论进行自我诊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复核,逐年完善提高,最终形成诊改工作体系。
3. 为下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奠定基础
针对开展了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自我诊改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第三方机构评价结果,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诊断结论和具体改进措施,认真分析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准确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为实现自治区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4. 打通系统间数据通道,实现实时状态数据采集与反馈
如今每所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或系统都不止一个,而这些平台或系统的数据大多都是独立的,这就给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教师教学时的数据共享带来了不便,甚至造成麻烦,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在已建成的数字校园标准体系基础之上,打通各个系统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通道,重建与诊断改进最密切的师生应用数据服务。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均使用信息化平台,通过工作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形成支撑职业教育诊断与改进平台的基础数据,实现诊断改进的实时状态数据采集与反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使之成为学院管理和内部治理的重要原则,高效推动专业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
二、诊改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1. 诊改工作应该全面诊改与个别诊改相结合
诊改工作是高职院校全面性工作,要求对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学生层面五个层面开展全面诊改,但也应该在推进全面诊改工作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突出关键领域的诊改,如开展专业发展评价、课程全过程评估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诊改等,抓住培养学生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提高學院人才培养质量,使得质量改进达到上升目标。
2. 合理利用第三方评价结果
诊改不同于传统评估,诊改工作的主体是自身,根本思路建立一套监测预警机制,五个层面要借助于监测预警机制发现问题,但依然可以合理利用第三方评价结果,增强自我诊断能力,通过不断追踪第三方评价结果,完善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把第三方评价结果纳入诊断体系中,为学校诊改工作服务。
3. 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的工作,既需要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自觉开展诊改工作,形成校内人人知诊改工作,人人会运用诊改平台的良好局面,更需要借助于社会、联合办学企业的支持,不断地帮助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环节中反映人才质量的有效数据,提高学校自我诊改能力。同时,联合办学企业通过学校诊改体系的不断完善,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招收更多更好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力量,最终达到学院、企业、学生共赢的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专业和课程层面的诊断改进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并通过开展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的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专业和课程的诊断改进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专业、课程质量的过程性监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和教师的质量意识还比较缺乏。所以学校需要继续开展专业和课程的诊断工作,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指标体系,加强对专业、课程质量过程性的监控,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诊改意识。
项目编号:16C0604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提升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专业课程;质量诊断;质量改进
根据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有些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出现异常,主要体现在课程综合评价中显示重要度和满足度偏低。其中课程重要度偏低是指毕业生判定课程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重要性不高;课程满足度偏低是指毕业生判定课程训练不够满足工作或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各专业负责人对存在问题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有效性的自我诊改工作,并在指定时间内对专业实施改进措施后的诊改效果进行复核检查。
一、诊改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1. 专业进行全面诊断
专业负责人以提交诊改报告的方式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自我诊改,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问题已成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通过引进和内培两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专业、课程团队建设发展的协调统一。同时强化企业实践过程管理与成效鉴定,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教师培养,加快提升教师专业与教学能力素质;推进“名师工程”,加快建设由“名师”引领,一批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知名度专业骨干教师领军的、专兼结合优秀教学团队。二是专业课调整。存在问题的专业应对核心课程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构建课程系统,使之更加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要。三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专业应深入开展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重新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2. 将第三方评价结果纳入到了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
引入各高校、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对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学培养过程、学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环境中的问题,召开专题解读讨论会,结合质量诊改工作,学校可将第三方机构评价结果纳入质量诊改体系,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诊断结论,督促各专业团队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标准性材料,对照各项人才培养诊断结论进行自我诊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复核,逐年完善提高,最终形成诊改工作体系。
3. 为下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奠定基础
针对开展了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自我诊改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第三方机构评价结果,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诊断结论和具体改进措施,认真分析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准确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从而为实现自治区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4. 打通系统间数据通道,实现实时状态数据采集与反馈
如今每所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或系统都不止一个,而这些平台或系统的数据大多都是独立的,这就给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教师教学时的数据共享带来了不便,甚至造成麻烦,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在已建成的数字校园标准体系基础之上,打通各个系统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通道,重建与诊断改进最密切的师生应用数据服务。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均使用信息化平台,通过工作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形成支撑职业教育诊断与改进平台的基础数据,实现诊断改进的实时状态数据采集与反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使之成为学院管理和内部治理的重要原则,高效推动专业课程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
二、诊改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1. 诊改工作应该全面诊改与个别诊改相结合
诊改工作是高职院校全面性工作,要求对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学生层面五个层面开展全面诊改,但也应该在推进全面诊改工作的同时,要突出重点,突出关键领域的诊改,如开展专业发展评价、课程全过程评估工作、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诊改等,抓住培养学生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提高學院人才培养质量,使得质量改进达到上升目标。
2. 合理利用第三方评价结果
诊改不同于传统评估,诊改工作的主体是自身,根本思路建立一套监测预警机制,五个层面要借助于监测预警机制发现问题,但依然可以合理利用第三方评价结果,增强自我诊断能力,通过不断追踪第三方评价结果,完善信息采集平台,实现把第三方评价结果纳入诊断体系中,为学校诊改工作服务。
3. 校企合作共同推进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的工作,既需要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自觉开展诊改工作,形成校内人人知诊改工作,人人会运用诊改平台的良好局面,更需要借助于社会、联合办学企业的支持,不断地帮助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环节中反映人才质量的有效数据,提高学校自我诊改能力。同时,联合办学企业通过学校诊改体系的不断完善,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招收更多更好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力量,最终达到学院、企业、学生共赢的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专业和课程层面的诊断改进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中,并通过开展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课程的质量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专业和课程的诊断改进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专业、课程质量的过程性监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和教师的质量意识还比较缺乏。所以学校需要继续开展专业和课程的诊断工作,探讨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指标体系,加强对专业、课程质量过程性的监控,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全员参与、主动参与的诊改意识。
项目编号:16C0604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提升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