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之地,更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温馨摇篮,它本身具备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立足本土,找准载体,努力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来润泽师生生命的成长。
一、求源———追问审视理念先行
文化是有根基的,根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的需要中。我校建校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通过对学校100年的回顾反思,解决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优势问题;明确了小学教育的本质功能:“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重视孩子的生命成长”。我们提出了“为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文化校园润泽生命”成为学校的经营策略。更为重要的是,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办学理念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景,“徜徉经典,崇尚研究,倡导活动,习惯养成,奠基人生”成了我们自觉的追求。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创建“一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学校”。以此办学理念为旗帜,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与思路。
二、塑形———主题彰显德润人心
1.确立文化主题
学校文化是有灵魂的。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有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灵魂,生命就会旺盛,就会生生不息。这个灵魂要求校园文化要有主题,有凝聚点,也就是主题文化。学校的主体物语是中华经典文化,学校的墙上、栏杆上、角落里,处处都是诗书乐章。这就是整体氛围的营造。只要走进学校,就可以看到它的亲切、平和,感受到它的诗情、画意,品味到教育的和谐、温暖。
2.建设环境文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师生以美的享受,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学校小巧玲珑的特色环境文化,把“以美立校、以美育人”作为文化主调,彰显人文特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厚积薄发,其光熠熠;兼容并包,其华茫茫。
(1)“希望”雕塑———启迪理想的标志
一踏进学校大门,一座熠熠生辉的雕塑———《希望》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以胸怀理想自由翱翔为主要设计意象,以学生、书籍、钥匙、星星为设计元素,采用汉白玉雕成。一眼望去,在厚重的钥匙之上,以地球、月亮、星星为代表的宇宙星空中,三位少年儿童,一位托着飞机模型抱着篮球,两位捧着书本,凝神静气地望着远方好像要凌空翱翔。带给我们的是空间的辽远和哲思的悠长,象征着学无止境的浩瀚星空,靠智慧和勇敢去探索。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向往,寓意勇于探索的莘莘学子———有理想就能飞翔,更让我们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
(2)走廊文化———开启心灵的窗户
文化墙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出自古今中外名家的格言警句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3)书香教室———激活智慧的乐园
利用教室的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精粹、古典诗词等,让书香墨韵弥漫教室。每间教室都张贴古代文人肖像和国学经典格言,再加上学生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国画作品等,使教室更具文化韵味。
三、铸魂———行走研究追寻理想
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实践的依托,没有内化为每位师生的行动中,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环境如果缺乏紧贴地面行走的主题行动,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为此,我们通过系列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学生认真领会学校理念,深化内涵发展,秉承着为孩子“生命发展奠基”的宗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在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校本研究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有效探索,拓展了素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了教育理想。
1.徜洋经典提升文化底蕴
为使师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生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近十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全员性国学教育活动,将国学精粹引入校园,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在历经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全面的国学教育探索之后,我们发现校园的文化底蕴有了厚重的质感,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喜地倾听着遥远的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弥漫校园,兴奋地感受着幽香四溢的华夏经典带给师生们无以言表的愉悦和教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国学让我们找到了华夏文化的尊严;是国学让我们听见了生命成长的声音。
2.实践活动尽享探究乐趣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展示师生才艺的舞台,是夯实优良校风的基石。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运动场上,有矫健的英姿;烹饪教室里,有美味佳肴;跳蚤市场上,有商品竞卖;音乐声中,有美妙的歌喉;故事会里,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艺术节的文艺舞台上,有活泼动人的舞姿……这一切,既展现了学生应有的才艺,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实践活动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盈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3.校本研究挖掘发展潜力
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变革与改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智慧,让教师具备“研究促变革、变革促发展”的行动意识和行动习惯。因而,学校的校本研究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研究上,而直指教育教学事件的内核,研究其状态呈现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便真正地去改进之、优化之。使学校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1)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
每周的常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做到“三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第二,抓好每周一课。每周一课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学校提供一节研讨课,通过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的形式进行。第三,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授课的评议,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某节课的评析,也可以是对某阶段的教学的回顾。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品评定等级,择优推荐评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积极性。
(2)以课题实验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
学校不仅承担有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而且重视以校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直指课堂教学实际,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它的研究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研究成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千字小论文等,这样的课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又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教师们都热衷于此,乐此不疲。
4.文化浸润涵养良好习惯
教育的本质的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起点。学校以“文化影响习惯”为思路,尝试运用中华民族丰厚的经典浸润他们的心灵。全校师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中的相关内容,有选择地转化为学生的好习惯指南。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行为规范编成好记易懂、朗朗上口的《美德在校快乐歌》三字经拍手歌,在游戏和课余时间传唱。“早上起、晚上睡、勤问好、有礼貌;听教导、就做到、自己事、自己做、家中事、帮着做;节水电、爱粮食、不乱花、不挑食;有空余、多读书、动脑筋、做游戏……”学生不论是读起来,还是做起来,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制订了操作简便且容易评价的《文明班级考核办法》,为习惯养成指路导航。充分发挥师生的合力,以教师管理为经,以学生管理为纬,经纬交织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团队。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设立“阳光监督岗”,由“扶”到“放”慢慢让孩子们自己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达到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我们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守住自己的根,全面实施文化管理,扎扎实实,稳中求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润泽经典的学校,一所倡导活动的学校,一所注重研究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
一、求源———追问审视理念先行
文化是有根基的,根在历史中,在人们的心灵的需要中。我校建校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我们通过对学校100年的回顾反思,解决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优势问题;明确了小学教育的本质功能:“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重视孩子的生命成长”。我们提出了“为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文化校园润泽生命”成为学校的经营策略。更为重要的是,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办学理念变成了大家的共同愿景,“徜徉经典,崇尚研究,倡导活动,习惯养成,奠基人生”成了我们自觉的追求。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创建“一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学校”。以此办学理念为旗帜,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与思路。
二、塑形———主题彰显德润人心
1.确立文化主题
学校文化是有灵魂的。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有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灵魂,生命就会旺盛,就会生生不息。这个灵魂要求校园文化要有主题,有凝聚点,也就是主题文化。学校的主体物语是中华经典文化,学校的墙上、栏杆上、角落里,处处都是诗书乐章。这就是整体氛围的营造。只要走进学校,就可以看到它的亲切、平和,感受到它的诗情、画意,品味到教育的和谐、温暖。
2.建设环境文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会给师生以美的享受,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学校小巧玲珑的特色环境文化,把“以美立校、以美育人”作为文化主调,彰显人文特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风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厚积薄发,其光熠熠;兼容并包,其华茫茫。
(1)“希望”雕塑———启迪理想的标志
一踏进学校大门,一座熠熠生辉的雕塑———《希望》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以胸怀理想自由翱翔为主要设计意象,以学生、书籍、钥匙、星星为设计元素,采用汉白玉雕成。一眼望去,在厚重的钥匙之上,以地球、月亮、星星为代表的宇宙星空中,三位少年儿童,一位托着飞机模型抱着篮球,两位捧着书本,凝神静气地望着远方好像要凌空翱翔。带给我们的是空间的辽远和哲思的悠长,象征着学无止境的浩瀚星空,靠智慧和勇敢去探索。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向往,寓意勇于探索的莘莘学子———有理想就能飞翔,更让我们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
(2)走廊文化———开启心灵的窗户
文化墙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出自古今中外名家的格言警句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
(3)书香教室———激活智慧的乐园
利用教室的板报、壁报展示国学精粹、古典诗词等,让书香墨韵弥漫教室。每间教室都张贴古代文人肖像和国学经典格言,再加上学生的软、硬笔书法作品、国画作品等,使教室更具文化韵味。
三、铸魂———行走研究追寻理想
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实践的依托,没有内化为每位师生的行动中,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好的环境如果缺乏紧贴地面行走的主题行动,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空壳。为此,我们通过系列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学生认真领会学校理念,深化内涵发展,秉承着为孩子“生命发展奠基”的宗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在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校本研究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上进行了有效探索,拓展了素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了教育理想。
1.徜洋经典提升文化底蕴
为使师生积淀国学底蕴,提升人文素养,树立人生信念,弘扬民族精神,近十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全员性国学教育活动,将国学精粹引入校园,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让师生享受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在历经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全面的国学教育探索之后,我们发现校园的文化底蕴有了厚重的质感,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欣喜地倾听着遥远的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弥漫校园,兴奋地感受着幽香四溢的华夏经典带给师生们无以言表的愉悦和教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是国学让我们找到了华夏文化的尊严;是国学让我们听见了生命成长的声音。
2.实践活动尽享探究乐趣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展示师生才艺的舞台,是夯实优良校风的基石。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运动场上,有矫健的英姿;烹饪教室里,有美味佳肴;跳蚤市场上,有商品竞卖;音乐声中,有美妙的歌喉;故事会里,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艺术节的文艺舞台上,有活泼动人的舞姿……这一切,既展现了学生应有的才艺,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实践活动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盈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3.校本研究挖掘发展潜力
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变革与改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智慧,让教师具备“研究促变革、变革促发展”的行动意识和行动习惯。因而,学校的校本研究不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研究上,而直指教育教学事件的内核,研究其状态呈现的成因及其对策,以便真正地去改进之、优化之。使学校逐步走上了一条以关注每位学生成功、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
(1)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
每周的常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做到“三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第二,抓好每周一课。每周一课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学校提供一节研讨课,通过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的形式进行。第三,抓好教学反思。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授课的评议,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某节课的评析,也可以是对某阶段的教学的回顾。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品评定等级,择优推荐评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积极性。
(2)以课题实验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
学校不仅承担有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研究,而且重视以校为本的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细小问题,直指课堂教学实际,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它的研究周期短,难度小,见效快,研究成果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千字小论文等,这样的课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又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教师们都热衷于此,乐此不疲。
4.文化浸润涵养良好习惯
教育的本质的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起点。学校以“文化影响习惯”为思路,尝试运用中华民族丰厚的经典浸润他们的心灵。全校师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把《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中的相关内容,有选择地转化为学生的好习惯指南。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行为规范编成好记易懂、朗朗上口的《美德在校快乐歌》三字经拍手歌,在游戏和课余时间传唱。“早上起、晚上睡、勤问好、有礼貌;听教导、就做到、自己事、自己做、家中事、帮着做;节水电、爱粮食、不乱花、不挑食;有空余、多读书、动脑筋、做游戏……”学生不论是读起来,还是做起来,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制订了操作简便且容易评价的《文明班级考核办法》,为习惯养成指路导航。充分发挥师生的合力,以教师管理为经,以学生管理为纬,经纬交织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团队。做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设立“阳光监督岗”,由“扶”到“放”慢慢让孩子们自己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达到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我们把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守住自己的根,全面实施文化管理,扎扎实实,稳中求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一所润泽经典的学校,一所倡导活动的学校,一所注重研究的学校,一所重视习惯养成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