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于2018年9月首演,自演出以来,好评如潮,并一举拿下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舞剧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舞狮少年阿醒和龙少的自我觉醒,并讲述了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勇于抗争的故事,是当代舞台艺术与中国故事、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深度融合。笔者初看时,曾误以为是一出纯粹的岭南民俗文化中的醒狮表演,还错愕编导怎么会将一个民俗活动搬上舞台编作大型舞剧之用,原来是一语双关,用《醒·狮》做剧名,既是醒狮,也取“醒”作“觉醒”之意。
关键词:岭南舞蹈 醒狮 情怀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49-03
在岭南人生活中,有喜事时喜欢邀狮队来助兴,醒狮是带有喜庆色彩的,然这部舞剧讲述的主题却是沉重的,历史的厚重压得人难以喘息,意寓极其之深。舞剧将文化情怀、生命情怀、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向观者展现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以文化情怀彰显岭南特色
舞剧叙事相较于以台词来推进故事的话剧而言,不是一种“直观”的艺术传达。它需要借助合适的、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以及其他表达方式来推进故事。作为该舞剧编剧的罗丽,生于广州,长于广州,自幼对广州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顺理成章地将传统文化作为原始灵感,贯穿全剧,在无声息中宣传了岭南文化。观众既能看到舞蹈艺术美,还能领略到舞蹈中的岭南文化美, 创新性的舞蹈语汇变成剧情的催化剂,既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又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以舞蹈结合各种岭南文化创作元素, 取形塑神, 充分体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舞蹈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文化元素的融入,才能编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
(一)闹市
第一幕里,是一条特别热闹的街,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市井气息,有舞狮的,有舞鸡公榄的,有杂耍的,有人穿着木屐在表演的,有卖凉茶的,还有卖各种各样小玩意的,每名舞者都非常入戏,肢体表现与面部神态各异,将岭南地域的民俗风情在轻松活泼的群舞表演中呈现出来。独特气质的南粤舞狮被搬上舞台,附以舞蹈的形式,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融合, 表演既有舞狮的特征, 又有高超的舞蹈技巧,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 如此一来平常的舞狮, 便成了触动灵魂的狮舞,创造出醒狮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舞蹈语汇。鸡公榄是广东省广州市著名的传统小吃,卖榄人将色彩缤纷的纸扎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着唢呐叫卖橄榄,色彩缤纷的鸡公榄舞段的出现既兼顾了舞蹈本体的美感, 又充实了舞剧的质感和内涵。闹市这一幕在配乐风格上很有特色,其中使用了被称为“粤胡”的高胡,其作为广东民间典型乐器,演奏出来的旋律与舞蹈完美契合了岭南风情。剧中的街上熙熙攘攘,市井文化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风土人情在这里活灵活现。若不是对岭南民俗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还难以领悟编导的用心良苦。
(二)茶楼
茶楼是广东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饮早茶的风气也很盛,故剧情展开地点选择茶楼,这样的背景开展特别贴近舞剧表现的现实性,合情合理,非常生活化。早茶文化出现在舞蹈中不足为奇,但剧中茶楼场景的设计、构思极为独特,以桌面朝向观众,以俯视的视角进行发展,向观众展现出热闹的民间茶楼景况,给观众带来一丝惊奇,又带来一丝亲近之感。在茶桌上,舞者们的细微动作向人们展示了广东的茶桌叩手文化: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对方给自己斟茶,也一定要以两指轻叩桌面,表示谢意,这种叩手茶礼一直维持至今。阿醒替兄弟们出头,在茶楼打败了龙少,他们用的招数是著名的南拳,将南拳有机汇入舞蹈语言, 使整台舞剧充满力与美的张力,其作为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将南拳融入舞蹈,每招每式都很讲究。在茶楼偏后的地方有一个小台子,两个艺人在上面表演“木鱼歌”。“木鱼歌”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省传统说唱艺术,在茶楼这一场景里,将“非遗”的“木鱼歌”巧妙地融进剧中,与场景丝丝入扣,毫无违和之感。不因过分追求表现岭南文化损害舞剧的美感,也不因过分追求舞剧舞蹈的本体表现而失之于虚空。
(三)家
“家”这个场景里,把岭南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多元而立体信息作为背景,结合进舞剧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岭南文化底蕴。醒母带着众人在院中扎制狮头的那段舞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生硬做作,这源于醒母的扮演者闫一妍亲自到这种“非遗”的源头体验过,很显然, 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将生活中的东西搬上舞台是需要加工提炼的, 但在舞蹈里面这种提炼需要有生活的基础,一个舞者的表演既要做到生活化又要有艺术化, 才是成功的创造。在院落里的姑娘们戴着“大头佛”,摇着蒲扇嬉笑打闹,也极具岭南风情。另一场景,龙少在家中打木桩练功的那段表演精彩绝伦,将咏春拳原封不动地展现出来, 那是武术表演而不是舞蹈表演,故采用的是岭南传统武术咏春拳与舞蹈的结合,非常有观赏性。以“舞”“武”结合的方式很常见,但要做到融会贯通,又能展示二者之精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矮脚长凳,不光在家这个场景,剧中各种场景都有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 道具的运用是除舞蹈本身之外, 全面、深刻阐释舞剧意涵的重要手段。第一幕里它是舞狮的道具、练功的踏板、打架的高台。第二幕阿醒与凤儿恋爱的双人舞中,长凳成了跷跷板。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百姓在炮火中,半背半拖着长凳,这时的长凳就化身为枷锁与镣铐。第四幕里三元里的门楼倒了,死伤无数,长凳化身为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墓碑。第四幕,立起的长凳围成栅栏,隔住了阿醒与民众。一条矮脚长凳运用得出神入化,可见编导想象之丰富。 二、以生命情怀烛照世间纯情
生命本指的是人的个体生命和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它凝聚出“精神生命”和“生命精神” ,它诞生出“生命意味”与“生命情调”,从而构成人的“生命情怀”。在舞剧里,生命情怀体现在个体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对人的存在与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态度。人物之间的感情发展,为舞蹈叙事扩展出多重释义的空间,同时增强了舞蹈特有的生命意味与情怀。
(一)骨肉情
醒母与阿醒的母子感情线贯穿全程,醒母是慈母,又是“严母”。阿醒热爱舞狮,父亲曾是醒狮高手,可惜多年前在狮王争霸中落败,郁郁而终。醒母不忍阿醒步父后尘,故一再禁止阿醒练狮习武。在醒母的眼里,舞狮是为了逞凶斗狠,不愿阿醒舞狮,醒母在阿醒的舞狮道路上算是绊脚石,但是后来被凤儿感染,自己也重拾鼓槌,亲自上阵,足可见其爱子情深。人物情感的转变顺应了舞剧故事情节的走向。关于醒母,醒母的扮演者闫一研始终认为其是一个极其平凡却又注定非凡的女人, 她平凡在她曾天真的以为安稳度日便可, 哪怕忍气吞声;她在性格上温顺、善良但不失血性, 其“懦弱”只是希望日子都过得平安无事, 顺利安稳。“醒母”的角色注定非凡, 她年轻时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她在生下阿醒之后迫于生活的无奈才开始追求平稳的生活, 丈夫的离世对她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所以“醒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她的心中怀有对儿子的疼爱, 对丈夫的怀念, 与此同时还有对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大爱。“醒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千年以来所有母亲的缩影, “女性本弱, 为母则刚”。由此可见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对于舞蹈的抒情表现尤为重要。
(二)儿女情
阿醒与凤儿的爱情是剧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众多人物的连接线,二人爱情发展的系列舞段也极具舞蹈美感和戏剧进程感。大头佛舞、长凳舞与狮头舞等舞段, 既符合阿醒爱舞狮的性格, 也暗示了凤儿爱慕之心的由来。两人从一见钟情,到志趣相投,再因为等级差异和外界压力使得“相知”显得格外珍贵。剧中对于恋人之间的心理描写很独特,如第二幕中,凤儿家的菱花窗上投影出一个女孩玩小狮子手偶的剪影,简单的一个剪影不仅清晰地交代出了少女怀春的思绪,更将凤儿的可爱俏皮展露无遗。阿醒与凤儿恋爱时,阿醒将长凳变成跷跷板,将凤儿从长凳另一端滑到自己背上,此举动将爱入缠绵的二人内心欢喜呈现了出来。凤儿来偷看阿醒练功,越凑越近,直到他俩中间隔了一个人,她看得入迷,嫌那人碍事,下意识地就将他的头拨到一边去,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沉迷。当凤儿被众人发现,众人阻拦她,她把众人打倒,却故意输在了阿醒手里,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小聪明,阿醒调皮地将她的大头佛转了一圈,让她什么都看不到,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无赖。当阿醒取下凤儿头套的那一刻,反而是他不好意思了,还恼羞成怒,把伙伴们都赶走了,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羞涩。二人你来我往之间的情爱使这部热血的舞剧又多了一份柔情。这些舞段贴合了人物关系,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演进,使得舞剧情节不显突兀。
(三)手足情
凤儿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活泼、机敏、顽皮又热情。她跟哥哥龙少一起出场时,龙少是一副宠溺妹妹的矜贵公子形象,因为妹妹想要红绸花,他便不顾形象奋力抢下红绸花,面对妹妹的笑颜还有崇拜赞许,他难掩得意。二人的双人舞段点明了兄妹之间的关系,更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凤儿不开心去了阿醒家,阿醒与母亲对她极好,龙少却前来抓她回家,不仅如此,他还把阿醒家砸了,仗着人多势众把阿醒打了一顿,这里面不仅有龙少输给阿醒的个人恩怨在里面,同时也表现了身为富贵人家,龙少不愿意自己的妹妹与穷小子交往。这段舞蹈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舞剧中人物便鲜活、立体起来了。在茶楼,阿醒与龙少的打斗中,龙少输了,凤儿却为阿醒的胜利而开心,可以看作这只是对心上人的仰慕。但当凤儿撞见吸食鸦片的龙少后,兄妹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如暴风雨般展开,大是大非面前凤儿一点也不糊涂。凤儿很生气,跟龙少抢烟枪时,龙少一方面很愧疚,一方面又很渴望。龙少对于妹妹非常愧疚,对于鸦片却还是很渴望,心理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也使得凤儿从一开始的生气,变为后来面对哥哥很失望却又无可奈何之情。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描写将兄妹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是舞蹈艺术的优势,将情感融入到肢体动作表演中,两者紧密切合,使观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三、以家国情怀书写历史厚重
醒狮本指的是“非遗”中的舞狮活动,和近代的三元里抗英事件毫无关系,但剧中将这种民俗活动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醒狮一语双关,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舞台作品的生命是戏剧性,而剧中的人物命运则是戏剧生命的载体,把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作为舞蹈艺术结构与叙事逻辑的主要载体,又以家国情怀书写历史的厚重,与其说是情怀,倒不如说是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的表达。
(一)个人情感
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民众陷入了麻木不仁的困境。在茶馆中,老板送给龙少烟枪作为礼物,已为龙少染上毒瘾埋下了伏笔,到后来凤儿撞见龙少悠然自得地吸食大烟,“以一斑窥全貌”的手法不仅表现了龙少沉迷于大烟,更是将社会风气揭露得透骨。在后半场,黑白两狮争斗舞段。白狮是阿醒,黑狮是龙少。两只狮都在痛苦里挣扎,白狮的痛苦是不甘,命运的不公与社会的现状使他有很多不甘和悲愤,但他在精神上是强大的,他坚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所以阿醒脱下狮头后是挺直脊背走的。另一边黑狮表面是狂妄的,内心却极为痛苦,狂妄是因为他凭借权势赢了白狮,但鸦片已经摧毁了他,他深知自己不能沉沦下去但却无法走出来,内心极度挣扎,龙少脱下狮头后是痛苦的。人物表现虽是沉沦,但没有破坏舞蹈的美感, 反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审美感觉,这段舞表现了当时中国的两面,国人的脊梁骨是直的,中華民族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但内里却是开始出现衰败。几位主演的名字也有着深刻含义,龙、凤、醒,不正寓意着中华儿女的觉醒吗。 (二)家破山河在
本剧将三元里设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前戏铺垫来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剧中,天幕上敌舰在肆虐的炮火下挺进,一声声炮响,不见外国侵略者,只见象征着墓碑的板凳树立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当残破的三元里牌坊掉下来的时候,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矛盾冲突瞬间被点明。这种手段的运用为舞蹈注入了新的旁白元素。吸食大烟使得民众精神萎靡,大街上了无生气,加上侵略者的践踏,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民众能躲的大都躲起来了。当阿醒提出反击时,醒母仍然拉住他不让他去,民众们更是无人响应,都害怕得后缩。“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星旗扬扬、八面埋伏、九九打下、十足胜利”。这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歌谣,与激荡的鼓声一同演绎于剧中,观者情绪被带到剧中人所面对的国难境况,让在座者血脉偾张,想起身高呼抗敌。此情此景,唤起了观者的共鸣,势要掀起全场高潮。
(三)国人当觉醒
面对侵略者的践踏,家园被毁,亲人被害,被死亡逼到角落的普通百姓就像雄狮被唤醒,改正了文化中的劣根,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敌忾的民族团結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显现了一个民族的刚性和精神的底蕴,从而提升了舞剧思想的深度和力量。正是在“大赛”将起之时, 侵略者的炮火袭来,面对“大难”还要“大赛”?道理虽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怎样来化“斗勇”双方为“携手”一心, 创编者深知“舍凤儿其谁”!情急之际,凤儿化身“引狮人”将“斗勇”双方的亲人化干戈为玉帛, 自己却在炮火中献出了“花季人生”。一直要求阿醒隐忍的醒母,擂响大鼓,鼓动万众携手“出狮”。“出狮”, 就是“出师”!就是“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
散场了,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还在耳边久久回荡: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
参考文献:
[1]闫一研.“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试论舞蹈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以舞剧《醒·狮》“醒母”为例[J].大众文艺,2019(07).
[2]刘青弋.论舞剧《醒·狮》之“醒”[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03).
[3]于平,刘海栋.民族的尊严 醒狮的魂——大型民族舞剧《醒·狮》[J].舞蹈,2019(01).
关键词:岭南舞蹈 醒狮 情怀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49-03
在岭南人生活中,有喜事时喜欢邀狮队来助兴,醒狮是带有喜庆色彩的,然这部舞剧讲述的主题却是沉重的,历史的厚重压得人难以喘息,意寓极其之深。舞剧将文化情怀、生命情怀、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向观者展现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以文化情怀彰显岭南特色
舞剧叙事相较于以台词来推进故事的话剧而言,不是一种“直观”的艺术传达。它需要借助合适的、富有表现力的舞蹈语汇以及其他表达方式来推进故事。作为该舞剧编剧的罗丽,生于广州,长于广州,自幼对广州的传统文化耳濡目染,顺理成章地将传统文化作为原始灵感,贯穿全剧,在无声息中宣传了岭南文化。观众既能看到舞蹈艺术美,还能领略到舞蹈中的岭南文化美, 创新性的舞蹈语汇变成剧情的催化剂,既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又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以舞蹈结合各种岭南文化创作元素, 取形塑神, 充分体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舞蹈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提高文化元素的融入,才能编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
(一)闹市
第一幕里,是一条特别热闹的街,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市井气息,有舞狮的,有舞鸡公榄的,有杂耍的,有人穿着木屐在表演的,有卖凉茶的,还有卖各种各样小玩意的,每名舞者都非常入戏,肢体表现与面部神态各异,将岭南地域的民俗风情在轻松活泼的群舞表演中呈现出来。独特气质的南粤舞狮被搬上舞台,附以舞蹈的形式,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融合, 表演既有舞狮的特征, 又有高超的舞蹈技巧,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 如此一来平常的舞狮, 便成了触动灵魂的狮舞,创造出醒狮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舞蹈语汇。鸡公榄是广东省广州市著名的传统小吃,卖榄人将色彩缤纷的纸扎大公雞模型套在自己身上,吹着唢呐叫卖橄榄,色彩缤纷的鸡公榄舞段的出现既兼顾了舞蹈本体的美感, 又充实了舞剧的质感和内涵。闹市这一幕在配乐风格上很有特色,其中使用了被称为“粤胡”的高胡,其作为广东民间典型乐器,演奏出来的旋律与舞蹈完美契合了岭南风情。剧中的街上熙熙攘攘,市井文化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风土人情在这里活灵活现。若不是对岭南民俗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还难以领悟编导的用心良苦。
(二)茶楼
茶楼是广东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茶楼喝茶是一种传统,饮早茶的风气也很盛,故剧情展开地点选择茶楼,这样的背景开展特别贴近舞剧表现的现实性,合情合理,非常生活化。早茶文化出现在舞蹈中不足为奇,但剧中茶楼场景的设计、构思极为独特,以桌面朝向观众,以俯视的视角进行发展,向观众展现出热闹的民间茶楼景况,给观众带来一丝惊奇,又带来一丝亲近之感。在茶桌上,舞者们的细微动作向人们展示了广东的茶桌叩手文化:即便是十分熟落的老友,对方给自己斟茶,也一定要以两指轻叩桌面,表示谢意,这种叩手茶礼一直维持至今。阿醒替兄弟们出头,在茶楼打败了龙少,他们用的招数是著名的南拳,将南拳有机汇入舞蹈语言, 使整台舞剧充满力与美的张力,其作为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拳种相结合的产物,技术套路繁多,将南拳融入舞蹈,每招每式都很讲究。在茶楼偏后的地方有一个小台子,两个艺人在上面表演“木鱼歌”。“木鱼歌”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省传统说唱艺术,在茶楼这一场景里,将“非遗”的“木鱼歌”巧妙地融进剧中,与场景丝丝入扣,毫无违和之感。不因过分追求表现岭南文化损害舞剧的美感,也不因过分追求舞剧舞蹈的本体表现而失之于虚空。
(三)家
“家”这个场景里,把岭南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多元而立体信息作为背景,结合进舞剧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岭南文化底蕴。醒母带着众人在院中扎制狮头的那段舞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生硬做作,这源于醒母的扮演者闫一妍亲自到这种“非遗”的源头体验过,很显然, 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将生活中的东西搬上舞台是需要加工提炼的, 但在舞蹈里面这种提炼需要有生活的基础,一个舞者的表演既要做到生活化又要有艺术化, 才是成功的创造。在院落里的姑娘们戴着“大头佛”,摇着蒲扇嬉笑打闹,也极具岭南风情。另一场景,龙少在家中打木桩练功的那段表演精彩绝伦,将咏春拳原封不动地展现出来, 那是武术表演而不是舞蹈表演,故采用的是岭南传统武术咏春拳与舞蹈的结合,非常有观赏性。以“舞”“武”结合的方式很常见,但要做到融会贯通,又能展示二者之精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矮脚长凳,不光在家这个场景,剧中各种场景都有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 道具的运用是除舞蹈本身之外, 全面、深刻阐释舞剧意涵的重要手段。第一幕里它是舞狮的道具、练功的踏板、打架的高台。第二幕阿醒与凤儿恋爱的双人舞中,长凳成了跷跷板。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百姓在炮火中,半背半拖着长凳,这时的长凳就化身为枷锁与镣铐。第四幕里三元里的门楼倒了,死伤无数,长凳化身为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墓碑。第四幕,立起的长凳围成栅栏,隔住了阿醒与民众。一条矮脚长凳运用得出神入化,可见编导想象之丰富。 二、以生命情怀烛照世间纯情
生命本指的是人的个体生命和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它凝聚出“精神生命”和“生命精神” ,它诞生出“生命意味”与“生命情调”,从而构成人的“生命情怀”。在舞剧里,生命情怀体现在个体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对人的存在与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态度。人物之间的感情发展,为舞蹈叙事扩展出多重释义的空间,同时增强了舞蹈特有的生命意味与情怀。
(一)骨肉情
醒母与阿醒的母子感情线贯穿全程,醒母是慈母,又是“严母”。阿醒热爱舞狮,父亲曾是醒狮高手,可惜多年前在狮王争霸中落败,郁郁而终。醒母不忍阿醒步父后尘,故一再禁止阿醒练狮习武。在醒母的眼里,舞狮是为了逞凶斗狠,不愿阿醒舞狮,醒母在阿醒的舞狮道路上算是绊脚石,但是后来被凤儿感染,自己也重拾鼓槌,亲自上阵,足可见其爱子情深。人物情感的转变顺应了舞剧故事情节的走向。关于醒母,醒母的扮演者闫一研始终认为其是一个极其平凡却又注定非凡的女人, 她平凡在她曾天真的以为安稳度日便可, 哪怕忍气吞声;她在性格上温顺、善良但不失血性, 其“懦弱”只是希望日子都过得平安无事, 顺利安稳。“醒母”的角色注定非凡, 她年轻时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她在生下阿醒之后迫于生活的无奈才开始追求平稳的生活, 丈夫的离世对她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所以“醒母”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她的心中怀有对儿子的疼爱, 对丈夫的怀念, 与此同时还有对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大爱。“醒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千年以来所有母亲的缩影, “女性本弱, 为母则刚”。由此可见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对于舞蹈的抒情表现尤为重要。
(二)儿女情
阿醒与凤儿的爱情是剧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众多人物的连接线,二人爱情发展的系列舞段也极具舞蹈美感和戏剧进程感。大头佛舞、长凳舞与狮头舞等舞段, 既符合阿醒爱舞狮的性格, 也暗示了凤儿爱慕之心的由来。两人从一见钟情,到志趣相投,再因为等级差异和外界压力使得“相知”显得格外珍贵。剧中对于恋人之间的心理描写很独特,如第二幕中,凤儿家的菱花窗上投影出一个女孩玩小狮子手偶的剪影,简单的一个剪影不仅清晰地交代出了少女怀春的思绪,更将凤儿的可爱俏皮展露无遗。阿醒与凤儿恋爱时,阿醒将长凳变成跷跷板,将凤儿从长凳另一端滑到自己背上,此举动将爱入缠绵的二人内心欢喜呈现了出来。凤儿来偷看阿醒练功,越凑越近,直到他俩中间隔了一个人,她看得入迷,嫌那人碍事,下意识地就将他的头拨到一边去,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沉迷。当凤儿被众人发现,众人阻拦她,她把众人打倒,却故意输在了阿醒手里,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小聪明,阿醒调皮地将她的大头佛转了一圈,让她什么都看不到,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无赖。当阿醒取下凤儿头套的那一刻,反而是他不好意思了,还恼羞成怒,把伙伴们都赶走了,舞蹈表现为情爱里的羞涩。二人你来我往之间的情爱使这部热血的舞剧又多了一份柔情。这些舞段贴合了人物关系,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演进,使得舞剧情节不显突兀。
(三)手足情
凤儿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活泼、机敏、顽皮又热情。她跟哥哥龙少一起出场时,龙少是一副宠溺妹妹的矜贵公子形象,因为妹妹想要红绸花,他便不顾形象奋力抢下红绸花,面对妹妹的笑颜还有崇拜赞许,他难掩得意。二人的双人舞段点明了兄妹之间的关系,更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凤儿不开心去了阿醒家,阿醒与母亲对她极好,龙少却前来抓她回家,不仅如此,他还把阿醒家砸了,仗着人多势众把阿醒打了一顿,这里面不仅有龙少输给阿醒的个人恩怨在里面,同时也表现了身为富贵人家,龙少不愿意自己的妹妹与穷小子交往。这段舞蹈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心理,舞剧中人物便鲜活、立体起来了。在茶楼,阿醒与龙少的打斗中,龙少输了,凤儿却为阿醒的胜利而开心,可以看作这只是对心上人的仰慕。但当凤儿撞见吸食鸦片的龙少后,兄妹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如暴风雨般展开,大是大非面前凤儿一点也不糊涂。凤儿很生气,跟龙少抢烟枪时,龙少一方面很愧疚,一方面又很渴望。龙少对于妹妹非常愧疚,对于鸦片却还是很渴望,心理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也使得凤儿从一开始的生气,变为后来面对哥哥很失望却又无可奈何之情。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描写将兄妹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是舞蹈艺术的优势,将情感融入到肢体动作表演中,两者紧密切合,使观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三、以家国情怀书写历史厚重
醒狮本指的是“非遗”中的舞狮活动,和近代的三元里抗英事件毫无关系,但剧中将这种民俗活动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醒狮一语双关,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舞台作品的生命是戏剧性,而剧中的人物命运则是戏剧生命的载体,把主要人物的命运故事作为舞蹈艺术结构与叙事逻辑的主要载体,又以家国情怀书写历史的厚重,与其说是情怀,倒不如说是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的表达。
(一)个人情感
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百姓深受其害。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民众陷入了麻木不仁的困境。在茶馆中,老板送给龙少烟枪作为礼物,已为龙少染上毒瘾埋下了伏笔,到后来凤儿撞见龙少悠然自得地吸食大烟,“以一斑窥全貌”的手法不仅表现了龙少沉迷于大烟,更是将社会风气揭露得透骨。在后半场,黑白两狮争斗舞段。白狮是阿醒,黑狮是龙少。两只狮都在痛苦里挣扎,白狮的痛苦是不甘,命运的不公与社会的现状使他有很多不甘和悲愤,但他在精神上是强大的,他坚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所以阿醒脱下狮头后是挺直脊背走的。另一边黑狮表面是狂妄的,内心却极为痛苦,狂妄是因为他凭借权势赢了白狮,但鸦片已经摧毁了他,他深知自己不能沉沦下去但却无法走出来,内心极度挣扎,龙少脱下狮头后是痛苦的。人物表现虽是沉沦,但没有破坏舞蹈的美感, 反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审美感觉,这段舞表现了当时中国的两面,国人的脊梁骨是直的,中華民族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但内里却是开始出现衰败。几位主演的名字也有着深刻含义,龙、凤、醒,不正寓意着中华儿女的觉醒吗。 (二)家破山河在
本剧将三元里设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前戏铺垫来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剧中,天幕上敌舰在肆虐的炮火下挺进,一声声炮响,不见外国侵略者,只见象征着墓碑的板凳树立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当残破的三元里牌坊掉下来的时候,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矛盾冲突瞬间被点明。这种手段的运用为舞蹈注入了新的旁白元素。吸食大烟使得民众精神萎靡,大街上了无生气,加上侵略者的践踏,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民众能躲的大都躲起来了。当阿醒提出反击时,醒母仍然拉住他不让他去,民众们更是无人响应,都害怕得后缩。“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星旗扬扬、八面埋伏、九九打下、十足胜利”。这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歌谣,与激荡的鼓声一同演绎于剧中,观者情绪被带到剧中人所面对的国难境况,让在座者血脉偾张,想起身高呼抗敌。此情此景,唤起了观者的共鸣,势要掀起全场高潮。
(三)国人当觉醒
面对侵略者的践踏,家园被毁,亲人被害,被死亡逼到角落的普通百姓就像雄狮被唤醒,改正了文化中的劣根,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敌忾的民族团結和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显现了一个民族的刚性和精神的底蕴,从而提升了舞剧思想的深度和力量。正是在“大赛”将起之时, 侵略者的炮火袭来,面对“大难”还要“大赛”?道理虽然是显而易见的, 但怎样来化“斗勇”双方为“携手”一心, 创编者深知“舍凤儿其谁”!情急之际,凤儿化身“引狮人”将“斗勇”双方的亲人化干戈为玉帛, 自己却在炮火中献出了“花季人生”。一直要求阿醒隐忍的醒母,擂响大鼓,鼓动万众携手“出狮”。“出狮”, 就是“出师”!就是“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
散场了,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还在耳边久久回荡: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中华当崛起,日月共乾坤。
参考文献:
[1]闫一研.“女性本弱,为母则刚”:试论舞蹈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以舞剧《醒·狮》“醒母”为例[J].大众文艺,2019(07).
[2]刘青弋.论舞剧《醒·狮》之“醒”[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03).
[3]于平,刘海栋.民族的尊严 醒狮的魂——大型民族舞剧《醒·狮》[J].舞蹈,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