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唐·王维《酬严少君徐舍人见过不遇》
  
  读王维(字摩诘)的诗,从字句中可以呼吸飘着泥土芬芳的田园气息。可以欣赏清新淡雅的泼墨山水画,可以领略空寂无我的禅境,当然还有浓淡相宜的茶香。这是种衣食无忧的闲适与澹泊。而陶令的诗,虽也不乏田园山林野趣,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醉意,更多的是种贫穷困顿的洒脱与飘逸。他的一生,是诗的一生,画的一生。禅的一生。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甚至连名和字合起来都暗含禅机,是释家长者维摩诘。因此,他还有“诗佛”的别号。王维举家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常年在终南山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过着“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的闲云野鹤生活。即使在京师。也每天宴请十几位名僧吃饭,以玄谈为乐,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一生中,他便是过着这样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禅茶一味。茶本清淡,与禅的结合便赋予了它清净、圆融、祥和的精神躯壳。带了禅味的茶,已不仅仅是片能解渴消暑的叶,它更承载了洗濯人类心灵尘埃的使命,成为一片使人明心见性的叶,也诚如智者所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摩诘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他的诗总是会把人带入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境,让人顿悟诗句的奥义。这首诗是摩诘去拜访严少府、徐舍人这两位朋友不遇而作,借茶来规劝为官者的朋友,也以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他厌倦官场、追求隐逸平淡生活的心声。诗的首联以“公门”与“穷巷”作对比,公门即官场,穷巷即陋巷,意思是在官场生活中闲暇日子少。而生活在陋巷中连老朋友都很少来访。要说唐朝时的公务员还比较尽职尽责,公务繁忙得没闲日子。不比当今的某些官员,时不时被人曝光在上班时间打牌、睡觉、玩网游,过着“杯水车薪”(每天在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却可以拿到足以买辆车的工资)的生活。而且诗中还说“穷巷故人稀”,如果换是现在,手头稍微有些权力的公务员,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欲行贿,莫说是住在穷巷了,就是住在地底下,也会入地三尺把人给挖出来,哭着喊着到府上送礼。“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篮舆是古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一般是人力抬着走,类似于后世的轿子;关即关文,是古代官府间用于相互质询的平行公文;白衣是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相当于现在的政府部门办事员。摩诘虽有心归隐,但他大小还是个官儿,偶尔坐篮舆出门还要躲躲藏藏的,不想看公文,避开办事的小喽哕。这要是换成现在。官员可就不是这样了。不消说,出门肯定有专车,也犯不着“非关避白衣”,公文秘书先看,事情让“白衣”去跑,只要用电话就可以指挥。颈联又进一步表达了摩诘对宁静、平淡生活的无限向往,意思是说不懂独自炊煮黍谷的乐趣,又怎会领会闲来清扫柴门的快乐呢。他内心里流露出来的向往归隐的心情在他的诗作中俯拾皆是,如“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等等。强烈的隐遁愿望促使正值人生大好时光的他弃官隐居在淇上(今河南北部的淇河),过上了“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的生活。那年他才刚刚28岁。在此后的亦官亦隐生涯中,他时常游离于官场与田园之间,这也就是白居易所说的“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摩诘在辋川隐居时便创作了大量蕴含佛理哲思的诗歌。
  正是出于对这种粗茶淡饭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渴望。他最后写道:不妨畅快淋漓地倾碗饮茶。因为喝茶不会喝醉人,这样你还能神志清醒地骑马回去。实际上,这句诗是摩诘劝诫他的朋友们与其成天沉醉于杯中物,不如多饮茶,要疏远酒肉朋友,亲近高洁之士,这样才不会落马。言外之意,这句诗也带有点发牢骚的口气,我专程去造访伤叫门,你们却不在家外出应酬了,所以我劝你们今后还是少喝点酒多喝点茶,少和酒肉朋友来往,常和益友诤友交流,这样一来,即使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还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诚然,贪杯误事伤身,喝茶怡情保健。茶与酒虽然都是文人“七件事”中的一种,但是二者的对立似乎很难调和。唐代乡贡进士王敷就写过一篇妙趣横生、构思奇特的《茶酒论》,它以寓言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借茶与酒之间的唇枪舌剑,相互褒己贬彼,颇值得玩味。其中,有几句话茶对酒是这样说的:“……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平人,脊上少须十七”、“……君不见狌狌鸟,为酒丧其身……即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癫……”可见,酒的危害性有多大,这种危害直至现代社会还从未断绝,比如酒后驾车导致车毁人亡、喝酒斗殴,却从来没有听说茶后驾车被罚、喝茶火并,不过“酒害”多半是由酗酒引起的,凡事要把握个度,如果适量地饮酒,对健康还是有益的。
  此外,酒滋腐败,茶以养廉。酒和色从来都是一丘之貉,以高档酒、美女行贿官员,如果官员立场不坚定,美酒一喝,蛮腰一搂,不久就被双规了,乌纱帽丢了不说,连下半辈子都玩完了。茶则不然,它不会让人智昏,喝茶只会越喝越清醒,不过现今有些已成为奢侈品的茶,依然是行贿者的首选。但是,话又要说回来了,酒色在封建的唐朝可算不上什么腐败,政府官员都是些封建文人,喝酒狎妓、声色犬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在吃斋念佛的摩诘眼里,酒、荤、色都是佛戒。只有茶才能去昏沉、祛睡提神。因而茶也就备受僧家的推崇,认为茶有“三德”:一日茶有佛德,有助于入禅,通宵达旦诵经;二日茶有医德,有助于消食化积;三曰茶有警德,能醒心不发,有助于抑制情欲。更难能可贵的是。清淡略苦的茶,象征着志趣高洁、淡泊明志的隐士,远离喧嚣尘世,远离庸俗市井。远离功名利禄。而去追求那种寂照空灵、舒卷自如的禅意生活。
  茶如君子,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茶如禅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其他文献
天目山以陆羽茶经之记载而闻名。《茶经》上的一段话:  “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者,与舒州同。其最佳者,邑中各山皆产,茶出米坞者亦清香”。天目山,更是日韩茶文化的源流。天目碗,尺八萧,承载着茶香绵延至今。    1200多年前,陆羽沿苕溪西行,来到云雾遮盖的天目山,他惊喜地发现了那些从砾石堆中长出的极具生命力的茶丛,“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于是,自《茶经》始,就开始有了天目山龙头十八篷野茶和它的传
期刊
时代在变,不要说唐朝的人与我们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即使年轻的一辈也跟他们老爸老妈的说话方式不同。您会说那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事实还是不变的,就如宇宙运行的规律一样。现在我们要说的也只是表现的方法,不要因为表现方法的不适当而让别人认不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果您穿着唐朝的服装在大街小巷上过活,大家一定认为您脑筋有问题,要不就是爱现。如果您遇到有人到商店买东西,说的尽是唐朝时所使用的话语,
期刊
刚柔并济,“飞龙在天”    这只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高高扬起的龙首。这只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面朝前方,投射着一股英气。张大的龙嘴,露出森然直立的龙牙。面目颇有些狰狞。龙眼后方靠近龙颈处有一“回”字形花纹,往下是片片翕张的龙鳞,清晰可数,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之势呼之欲出。龙身则呈现出圆滑舒缓的线条,同雕琢细腻的龙首、龙颈形成互补。再看壶身,通体为球形,上面刻有疏影横斜的数枝梅花,旁钤一枚
期刊
有一种担忧与日俱增,中国茶正在远离普罗大众,进入奢侈时代。人们欢呼称之为“品牌”,我却认为这不仅是对品牌的错误理解,也是对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彻底背离。  日前,我在杭州参加了一个茶品牌的推荐活动,品尝了一款新近推向市场的高端花茶。席间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其品牌的历史和内涵。不过,让我及在座参加活动的人颇为惊诧的是这款茶的定价。这款新研发的花茶茶品,可谓高贵至极。再搭配奢侈品设计师主持设计的茶
期刊
近两年,武夷茶的专营网店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正山小种蹿红、大红袍火热,武夷茶在全国茶市风生水起。如此“牛市”引发了武夷茶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武夷茶的种植面积、产量与产值大幅度提升,根据武夷山市国税局数据,截至去年9月底,武夷山市茶叶税达到1649万元,同比增加1051万元,增长17眠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茶业产值将再上新台阶。全年茶叶税收可望突破2000万元。  茶叶作为武夷山市农业的重要产品,长期以
期刊
和许多人一样,最初“认识”郁达夫,是从中学课文《故都的秋》开始的。  在他的笔下,不论北方还是南方,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包括他和他的女人们),都是那么地真切!既有文人的优雅情调,亦有市井的烟火气。于是,在品读时,书页上的每个字仿佛都活了起来,把人“引”入他曾到过的现场。那里,有声有色,有香有味,还有温度以及一切可被真实觉知的质感,然后再“陪”他一起品尝,一起感受。  茶,便是他牵引我们的一根若隐若现
期刊
挺过了“风雪交加”的2008年,在2009年再次汲取能量,转眼已是2010年,2008年我们接受奥运会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洗礼,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艰难地珩进,2009我们携手积聚能量,一起成长,2010年迎来了闽茶的绽放季。  不管是奥运五环茶,还是世博会十大名茶,中国茶都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自己不同寻常的魅力。2010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这个秋季如期而至。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是福建茶
期刊
把茶青揉捻成虾干形状的佛手茶。约六年前吉隆坡有一传统茶行泡过给我喝,不说你不知。说了你也不信。简直像解药。当他用热水浇注盖碗内茶叶,茶香就宛如符咒般显灵在空气中,香薰陆羽,蛊惑茶民。称其“香羽茶”。  拿着杯茶,吸一口不够,再一口,再一口吸尽,饱满地让茶液;中击整个口腔,所有的无名肿毒一切的头晕烦郁,即时药到病除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付茶民这副臭皮囊,拥有同样效果万试万灵的仙丹还有六十年的六堡、茶
期刊
2010年8月,第一届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历时2个月的活动里,本刊记者与主办方福州市农业局一起走访报名参赛的茉莉花茶茶企的基地和工厂,关注他们的参赛动态,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大赛的赛事情况。本期探营的是闽蜜香茶庄和闽瑞茶厂,主要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起花和烘焙工艺,后续将揭晓技艺大赛的最终结果,敬请关注。    8月份,茉莉花茶技艺传承大赛开赛初月,记者跟随福州市农业局走访
期刊
很多人看到“茶医”这个词,都以为是以茶为药给人祛病的医者,毕竟古人有云:“茶为万病之药”。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是“茶疗”。这里所谓的“茶医”,指的是给做坏的茶“看病治病”,令其“起死回生”,从而提升茶的价值,卖个好价钱。这位“茶医”,名叫林震东。  “道地”茶农  深冬的福州,天空飘起了细雨,给原本湿冷的天气又添几分寒意。  “你们想喝什么茶?”暖黄的灯下,—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微笑着轻声问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