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因素 提高阅读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怎样激活“情感”这一关键因素呢?方法很多,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文章是人的情感产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它们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源泉。
  每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情感教育价值,在设计阅读教学过程时,除了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语言特点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境动情
  情与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在情境的创设方面,多媒体手段独具优势。利用多媒体,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图像,以具体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阅读的最佳情境,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情境的创设如鱼得水。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对学生阅读文本所发挥的作用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非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述可比。
  三、调动教师自我的情感,以情引情
  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依据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带着感情,融入课文之中,了解作者,深入体验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当教师自己对课文有了切身的体验之后,再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身临其境,与作者同喜同怒同悲同乐,和课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斑羚飞渡的壮举,体会动物界的群体意识与牺牲精神,教师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说:“当你看到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你能不为人类(狩猎队)的不光彩行为感到惭愧吗?你能不为斑羚的命运担忧吗?当你看到老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斑羚架起生命的桥梁的时候,你能不为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受到强烈震撼吗?”以此引燃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四、实施激励性评价手段,以评激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人格得到尊重的满足,这能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也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得到和谐统一。
  实施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真诚地面对学生,成为学生平等的伙伴、学习的朋友、互動的主体;要对学生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肯定成绩,少批评错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多一些人文关怀。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营造有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的良好氛围,“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深化的催化剂。没有情感的阅读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它永远不可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培育学生的情感世界,重视情感因素的激发和体验,对于活跃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回归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高三,让学生深感“试卷狂云漫天舞”,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做试卷、讲试卷成了课堂的主旋律,目的是以考带教、以考促教、以考补教。考试只是测量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暂时状况,因而更重要的是考后的讲评,评讲课实际上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复习课。通过试卷讲评,则可以大大促进师生对教学和学习行为及方法的反思,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升华。  试卷讲评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加油站,语文备考有
期刊
2017年江苏高考成绩已然揭晓,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复年级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和2016年高考成绩比,校均分增长15分,进步最大的一名学生语文增长了38分。  高复一年,语文教学的增分点在何处?其实,最大的增分点恰恰在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头痛的作文和阅读!高复,应该这样教作文!  可以说,在作文教学方面有四大法宝:阅读课、时评课、限时写作与微写作结合、面批。要用一年的时间将这些切实落实
期刊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虚词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就古汉语而言,虚词数量更是有限,它们是: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全部在内,一共18个。然而,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增一字,少一字,效果都相差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文章主题突出,再现人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的讲评课,只要能够有效变式,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1)本诗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①这首诗写一位女子摘下庭院里树上的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或“心上人”,但路远又做不到
期刊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让所有同学都能参与课堂,都能畅所欲言,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听话、说话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趣”在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口语交际教学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听话、说话能力,这就需要调动学生感官和心理机能协调的统一发展,
期刊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在精髓,从“诗三百”到先秦诸子散文,每一篇每一节无不闪耀这先哲在精神光芒。然而生活在科技相对发达的现代的我们特别是学生对于先哲的那些精美的文辞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更为艰难。所以农村学生特别害怕学习古文、害怕文言词汇的理解、积累。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学生基础比较差,初中所选的古文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有写人记事的,有写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
期刊
2017年高考课标卷诗歌鉴赏新增加了一个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方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我们在备考时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高考形式,注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力争在高考中获得满分。  一、句意理解题,设题障碍有:  1.意境理解有误,导致意思完全相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期刊
六年时间,转瞬即到,一想到离开快乐的校园,离开培育我们的老师,离开亲如姐妹的同学,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阵阵的惜别和留恋,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说说写毕业赠言吧。  赠言怎么写,寥寥几筆写出能唤起对方回忆的事,忌说空话,说大话,无关痛痒的话,这就是言之有物;也要写出真实的惜别、留恋的感情,这就是言之有情;语言简洁、真切暖人心灵,还要注意赠言格式。以下例说三种赠言:  一、学生给老师的赠言  亲爱的杨
期刊
复习课是一种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基础教学的课型。上好复习课能达到整体记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初中语文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把平时上课比做“栽活一棵树”,那么单元复习或是期末复习就是“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由于多年固定的复习模式,使学生一提起复习课便没有了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
期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校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1、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档案资料能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