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不“虚”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虚词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就古汉语而言,虚词数量更是有限,它们是: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全部在内,一共18个。然而,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增一字,少一字,效果都相差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文章主题突出,再现人物的饱满个性。
  一、品读虚词,更好地体悟文本主题
  《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体现了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如何加深学生对“仁政”思想的体悟呢?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教学重在一个“读”字,通过读,可以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人物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出质感,就必须好好地关照文中的虚词语气词传达出的情感。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件事,就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而当时的背景就是春秋时鲁国有名的“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漸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冉有、季路是孔子的两个学生,又是季孙氏的家臣。
  当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很明显,孔子的反应很激烈,情绪很激动。“无乃……与”,这个由虚词构成的固定结构充分体现了孔子对他们的指责和呵斥,语气很强烈,孔子反对战争的态度很鲜明。读好了这个句子,孔子反战的立场就很清晰了。而当情节发展,冉有想要为自己辩解时,孔子再次辞严色厉地批评了他,结尾是那一句:“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很明显,句尾的这个语气词“与”,需要强调读出,反问的语气表明这次孔子的批评矛头没有丝毫含糊,直接指向了他的两个弟子,感情色彩较之前又强烈很多。最后,冉有看实在推脱不过去,只好坦诚。孔子也不客气,在陈述自己政治观点之前又说了一句极有分量的话:“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突出句中的虚词“夫”,就很自然地强调了孔子对于那种自己不说想要还偏要找借口的人的痛恨了。这样,可以从语气加深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进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因此虚词确实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品读虚词,立体地再现人物的饱满个性
  苏教版必修四的课本上还有一篇同样是宣扬“仁政”思想的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不同的是,这篇文章用了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辛辣地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是“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而对于这一本质的揭示,语言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功能。
  课文开头就是梁惠王的一句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焉、耳、矣”,在文言句式中也是少见的,但这样的连用却是很有深意的,它们形象地传递出了说话人的语气神态:自满、骄傲、疑惑、无奈,想要寻求答案却无果。细心地读好这三个字,一个自负却不自知、困惑却又不得其解的梁惠王,便生动地站立于眼前了。想要让这样的君主意识到问题的实质,说理也是很需要有技巧的。孟子很聪明,他没有直接指出,而是巧妙地设了一个比喻,讲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梁惠王再回答时,只好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个“耳”,一个“也”,语气明显平和许多,没有了起初的自满和骄矜。这个小小的语气词的运用,可以看到原本平板的梁惠王,因为他的语气转变而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虚词曾经因为它的平淡,在语言环境中的分量较轻,所占位置也不引人注意,而被不屑一顾,轻慢忽略,实在可惜。在文言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虚词的潜在价值,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字背后生动饱满的人物个性的体悟力。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江苏高考语文附加这一块,名著一直是重难点,“得名著者得附加”已成共识。但因名著篇幅多、容量大、范围广,粗细兼备,记忆与分析统筹,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任课教师常因茫无边际、无从下手而感到头痛不已,尤其是名著中的两道简答题最为关键艰难,也最让人纠结揣测。基于此,名著备考的策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杜绝不作为思想  尽管名著备考工作量大,有难度,对文科教学时间不长的教师而言,确实会有
期刊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层层深入,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再次衍生为知识体系或問题,形成新的问题空间、新的认识、新的见解。就是引发学生“生问——发话——作为”,从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基本流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  问题式教学有助于教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江苏高考作文近几年省平均基本在46分左右,每年也出现了不少的高分或满分优秀作文,文采飞扬,令人羡慕惊叹。从 46分“温饱”奔向70分“小康”肯定是许多人的追求,46分距离70分到底有多远?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唯有入“深水”者方可擒“蛟龙”,也唯有深度思维才能出炉深度文章,深刻是
期刊
乡镇小学生创新品格的培养是一个立体化的工程,主要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创建鼓励创新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根据广大专家、学者对文化的研究,学校文化的根本可以归结为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学校文化理念所引领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则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否直指创新精神,决定了这所学校在一系列工作中是否能否贯彻培养乡镇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在明确了以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兴趣对于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容易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例如,读书、踢足球、听音乐等。但是,对于学校系统性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却不多。现在的教师往往慨叹,现在的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劲头不如过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读书、踢足球和听音乐,人们是为了解决自身生活或工作中的需要而去获得一定知识或者是娱乐等目的,人们做这些事情没有太大的压力,并且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因此容易产
期刊
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周先生的想法虽然绝对了些,有点理想主义,但养成读和写的习惯,是把准了语文教学的脉的,尤其是写日记的做法是应该值得大力提倡的。  小学日记作文教学,完全可以落实说写表达和听读吸收这两个维度的基本训练,培养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
期刊
曾不止一次地听闻学生高考后将所有的书付之一炬,这其中也包括了语文书,这至少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已然失去了对语文的热爱。语文对于他们而言,无非就是为了高考分数而不得不逼迫自己学习的一门学科,从实用性看,语文的地位远低于数学与英语。由于分数就像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现实,学生不知不觉中,就与语文建立起了包办婚姻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学生应该与语文建立起恋爱的关系,不是说恋爱就不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恋爱更在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难发现,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是互促并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然需要教师准确的理解、诚心的接受和热情的投入;但同时,这场教育变革又引发了教师理念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与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了新标准
期刊
高三,让学生深感“试卷狂云漫天舞”,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做试卷、讲试卷成了课堂的主旋律,目的是以考带教、以考促教、以考补教。考试只是测量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暂时状况,因而更重要的是考后的讲评,评讲课实际上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复习课。通过试卷讲评,则可以大大促进师生对教学和学习行为及方法的反思,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升华。  试卷讲评应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加油站,语文备考有
期刊
2017年江苏高考成绩已然揭晓,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2017届高复年级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和2016年高考成绩比,校均分增长15分,进步最大的一名学生语文增长了38分。  高复一年,语文教学的增分点在何处?其实,最大的增分点恰恰在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头痛的作文和阅读!高复,应该这样教作文!  可以说,在作文教学方面有四大法宝:阅读课、时评课、限时写作与微写作结合、面批。要用一年的时间将这些切实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