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考课标卷诗歌鉴赏新增加了一个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方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我们在备考时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高考形式,注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力争在高考中获得满分。
一、句意理解题,设题障碍有:
1.意境理解有误,导致意思完全相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同“缺”,此 诗原題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出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全诗情韵盎然,意境幽美: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是,诗人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无我之境”之妙(王国维《人间词话》)。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B项“孤寂”明显意境理解有误,应该为“宁静”。
2.望文生义。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D项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此项的错误属于望文生义。
二、表现方法分析
1.相反手法的误判。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属于虚写。
2.相近手法的误判。
西江月① (宋)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一、句意理解题,设题障碍有:
1.意境理解有误,导致意思完全相反。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同“缺”,此 诗原題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出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全诗情韵盎然,意境幽美: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是,诗人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 “无我之境”之妙(王国维《人间词话》)。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B项“孤寂”明显意境理解有误,应该为“宁静”。
2.望文生义。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D项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此项的错误属于望文生义。
二、表现方法分析
1.相反手法的误判。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苏轼曾有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为官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属于虚写。
2.相近手法的误判。
西江月① (宋)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