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阅读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能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不但可以扩充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量,还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教育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特长,以语感培养为主,以感情培养为辅,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身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生本教育是对人负责、让人放心的教育。因此,学校应提倡生本教育。
一、新课标下生本教育的优势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设计的。它把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对学生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互相衔接,其篇目大多为古今中外大家的作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与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口语交际和开展大阅读已在我校开展了十多年。不得不说,生本教育的优势是存在的,并且是明显的。在国家全面提倡重视的同时,生本教育之花已越开越灿烂。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集体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视阅读环境,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刚接班时,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跟家长反映时,他们也面露难色,表示没有办法。家长非常赞同我校书香校园的理念,可是在家很少见到孩子拿起书本,当他们提出到书店读书时,孩子总是绕过名人的著作,却对《查理九世》《福尔摩斯》等侦探类小说爱不释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决定从学生处入手。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被许多人所熟知。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三次迁家。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笔者决定以身作则,买了《沈石溪动物小说》《曹文轩作品》《历史故事》三套书籍(大概60本)放在班级“小书房”里,并向学生强调可以借阅图书,但要做好适当的保管。笔者借助班级的力量,塑造阅读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来一些不爱看书的学生,在见到其他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也跟着读了起来,并且阅读后和同班同学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这样一来,就促使了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去尝试阅读。另外,教师也要加大对班级“小书屋”的建设,班级可借阅的书籍充足了,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以找不到、买不到、借不到书为借口。学生是一种特别的群体,很多时候老师或家长的说教都比不上一句同龄人的劝告。看见朋友在课间读《残狼灰满》,听见朋友在课间交流“今天我读了这本”“明天我还想读那本”,这种同伴间的“诱惑”,就成了提高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除了备书以外,每节课的课前笔者都会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的一个片段,如此,既可以让他们的输入有输出的机会,又可以提升他们分享后所获得的自豪感,分享书籍便成了他们最期待的环节。后来,笔者跟家长沟通时,他们表示学生每晚都会抽空阅读课外书,还会挑选老师推荐的书目来读,甚至说在学校读的书十分好看,希望能买来看。有个别学生还买了其他动物小说与同学分享。班级的阅读氛围形成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落实品读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现任教四年级,对中低年级(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有较深的体会。在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指导下,下面笔者将谈谈个人的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为以下内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3)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落实养成学习的习惯,笔者采取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措施。
起初,笔者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最基本的字词都不过关,更不要说成篇地学习课文了。但班级阅读氛围培养起来后,在抓好了字词积累的同时,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阅读兴趣提高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理解课文重难点?怎么把课外拓展与课内知识串联起来,真正实现大阅读?对此,笔者列了一条“公式”让学生学习。针对理解关键词句,笔者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找出这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联想到与自己感受相近的书籍或生活实例。这个做法看上去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笔者从来不低估他们的能力,笔者知道他们只是差一个锻炼的平台。因此,笔者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除了让学生先学以外,在课堂上,笔者也会放手让学生展示先学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固然会出现许多啼笑皆非的答案,可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内化,为己所用。
笔者强调“旧法新用”,不是所有的旧方法都是过时的,融入生本理念,也可以使“旧法”焕发新的生机。以前的品析课文,很多都是老师找出重点的句子,然后牵着学生走,但笔者的“旧法新用”是转换了概念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写感受,写多了,听多了,自然就有越来越多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深有体会。学生当时分享的句子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他们找到了“衣衫褴褛”和“得意扬扬”来品析,面对当时的情形,碍于国力衰弱,在场的中国人即使愤愤不平,也做不了什么,学生联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加深学习,为后文周恩来提出的远大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了铺垫,以至于笔者问到现如今学生们应以什么为读书目标时,全班学生的热情都被点燃了,更准确地说,是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当那节课下课时,有个学生冲上讲台,跟笔者说:“老师,我太喜欢这一课了,我不想下课!”笔者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不舍的神情,全身都散发着热血沸腾的喜悦。尝试、修改、提高、坚持,笔者相信他们会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生本教育,以人为本,加上新课标的指引,语文阅读教学定会蓬勃发展,笔者也会继续尝试更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術丽.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2]何山洪.阅读教学中的生本意识[J].师道·教研,2014(0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教育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特长,以语感培养为主,以感情培养为辅,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身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生本教育是对人负责、让人放心的教育。因此,学校应提倡生本教育。
一、新课标下生本教育的优势
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设计的。它把中小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对学生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初中、高中通盘考虑,互相衔接,其篇目大多为古今中外大家的作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与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口语交际和开展大阅读已在我校开展了十多年。不得不说,生本教育的优势是存在的,并且是明显的。在国家全面提倡重视的同时,生本教育之花已越开越灿烂。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集体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视阅读环境,才能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刚接班时,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跟家长反映时,他们也面露难色,表示没有办法。家长非常赞同我校书香校园的理念,可是在家很少见到孩子拿起书本,当他们提出到书店读书时,孩子总是绕过名人的著作,却对《查理九世》《福尔摩斯》等侦探类小说爱不释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决定从学生处入手。
荀子曰:“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被许多人所熟知。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三次迁家。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笔者决定以身作则,买了《沈石溪动物小说》《曹文轩作品》《历史故事》三套书籍(大概60本)放在班级“小书房”里,并向学生强调可以借阅图书,但要做好适当的保管。笔者借助班级的力量,塑造阅读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来一些不爱看书的学生,在见到其他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也跟着读了起来,并且阅读后和同班同学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这样一来,就促使了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去尝试阅读。另外,教师也要加大对班级“小书屋”的建设,班级可借阅的书籍充足了,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以找不到、买不到、借不到书为借口。学生是一种特别的群体,很多时候老师或家长的说教都比不上一句同龄人的劝告。看见朋友在课间读《残狼灰满》,听见朋友在课间交流“今天我读了这本”“明天我还想读那本”,这种同伴间的“诱惑”,就成了提高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除了备书以外,每节课的课前笔者都会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的一个片段,如此,既可以让他们的输入有输出的机会,又可以提升他们分享后所获得的自豪感,分享书籍便成了他们最期待的环节。后来,笔者跟家长沟通时,他们表示学生每晚都会抽空阅读课外书,还会挑选老师推荐的书目来读,甚至说在学校读的书十分好看,希望能买来看。有个别学生还买了其他动物小说与同学分享。班级的阅读氛围形成了,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落实品读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现任教四年级,对中低年级(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有较深的体会。在新课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指导下,下面笔者将谈谈个人的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为以下内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3)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个阶段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落实养成学习的习惯,笔者采取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措施。
起初,笔者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最基本的字词都不过关,更不要说成篇地学习课文了。但班级阅读氛围培养起来后,在抓好了字词积累的同时,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们阅读兴趣提高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理解课文重难点?怎么把课外拓展与课内知识串联起来,真正实现大阅读?对此,笔者列了一条“公式”让学生学习。针对理解关键词句,笔者让学生先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找出这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再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联想到与自己感受相近的书籍或生活实例。这个做法看上去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笔者从来不低估他们的能力,笔者知道他们只是差一个锻炼的平台。因此,笔者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除了让学生先学以外,在课堂上,笔者也会放手让学生展示先学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固然会出现许多啼笑皆非的答案,可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内化,为己所用。
笔者强调“旧法新用”,不是所有的旧方法都是过时的,融入生本理念,也可以使“旧法”焕发新的生机。以前的品析课文,很多都是老师找出重点的句子,然后牵着学生走,但笔者的“旧法新用”是转换了概念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写感受,写多了,听多了,自然就有越来越多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深有体会。学生当时分享的句子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他们找到了“衣衫褴褛”和“得意扬扬”来品析,面对当时的情形,碍于国力衰弱,在场的中国人即使愤愤不平,也做不了什么,学生联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加深学习,为后文周恩来提出的远大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了铺垫,以至于笔者问到现如今学生们应以什么为读书目标时,全班学生的热情都被点燃了,更准确地说,是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点燃了。当那节课下课时,有个学生冲上讲台,跟笔者说:“老师,我太喜欢这一课了,我不想下课!”笔者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不舍的神情,全身都散发着热血沸腾的喜悦。尝试、修改、提高、坚持,笔者相信他们会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生本教育,以人为本,加上新课标的指引,语文阅读教学定会蓬勃发展,笔者也会继续尝试更多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術丽.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2]何山洪.阅读教学中的生本意识[J].师道·教研,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