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指出构建“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基于工作任务的“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情况,并就“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效果分析。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课证岗”融合 会计电算化
一、当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当前的大多数教师依然按照其自身所接受的学科式教育来进行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导致专业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象明显,而且教学观念没有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再如会计实践课时所占教学比例较低,考核方式单一,注重知识而不是能力考核,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企业还需花大量时间培训才能上岗。
2010年9月,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岗位教育”。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合理,特别是会计专业的课程专业性极强,理论与实践差异性较大。在“十二五”时期,企业会计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现代电脑记账,再到网络会计的出现,会计行业岗位分工也在不断细化。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家型人才,转向在处理和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的管理型人才,具备投资意识、融资能力。“课证”、“课岗”、“岗证”不相适应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课证岗融合”是重要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模式。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或者会计信息行,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以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还是会计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对“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使课程、证书、岗位能力诉求贯穿整个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之中,从根本上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课”指该专业的相关课程,“证”是指专业毕业证书和该专业毕业生在入职前应该考取的入门职业资格证书,“岗”是指该专业的对口就业岗位,“课证岗融合”是指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项目融合进常规教学及实训中,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使该专业毕业生能拥有“双证”甚至“多证”书,以增加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职业素质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重在构建行业岗位能力、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利用有效教学素材实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融合。同时还要把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专业课程中,具体要做到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学习就是职业训练,以此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知识与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落在实处。在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模块化、综合化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所以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进行改革。
第一,基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重组课程内容。在课程整体构建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知识到专业能力、不断强化和提升,为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需求,在选取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与职业考证的内容、要求相匹配。
第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中以开放的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该课程的特性,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工作中实施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的情况,设计工作任务,再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融入到教学中,每个任务相互结合,又循序渐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实际会计岗位基本一致的财务处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并提高专业技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首先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工作中实施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的情况,选取了七个典型工作过程。再将工作过程分解为11个具体任务,再将分解的11个任务融入到教学中,每个任务相互结合,又循序漸进,学生从简入难,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充分运用“五步法原则”,在课程上合理安排90分钟时间,先由老师按照每个任务书的要求边做边讲15分钟,学生再按照老师演练方式和要求操做30分钟,在做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中休息10分钟,再由老师讲解20分钟的难点、理论点和补充知识点等,学生再做20分钟,老师通过每一个工作任务结束后查账得出平时成绩的考核结果。
最后,学生期末考试时采用会计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平台进行考试,每位同学所抽取的试题不同,每们同学独立考试,真正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模式,为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成效分析
“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独创性和领先性,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学生学习主动性高,采用“教中学、学中做”授课效果较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实践年级学生考证过关率提高40%左右。在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于水英,孔宪香,徐震.基于“课岗证”融合的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5):116-118.
[2]张俊清,孙德凤.“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7):37-39.
[3]刘晓敏.课证岗赛深度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高博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才智,2014,(36):231.
[4]张洪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 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2):52-54.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课证岗”融合 会计电算化
一、当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当前的大多数教师依然按照其自身所接受的学科式教育来进行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导致专业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理象明显,而且教学观念没有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再如会计实践课时所占教学比例较低,考核方式单一,注重知识而不是能力考核,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弱,企业还需花大量时间培训才能上岗。
2010年9月,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岗位教育”。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模式不合理,特别是会计专业的课程专业性极强,理论与实践差异性较大。在“十二五”时期,企业会计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现代电脑记账,再到网络会计的出现,会计行业岗位分工也在不断细化。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家型人才,转向在处理和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的管理型人才,具备投资意识、融资能力。“课证”、“课岗”、“岗证”不相适应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课证岗融合”是重要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模式。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或者会计信息行,而《初级会计电算化》是以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还是会计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对“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使课程、证书、岗位能力诉求贯穿整个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之中,从根本上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课”指该专业的相关课程,“证”是指专业毕业证书和该专业毕业生在入职前应该考取的入门职业资格证书,“岗”是指该专业的对口就业岗位,“课证岗融合”是指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项目融合进常规教学及实训中,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使该专业毕业生能拥有“双证”甚至“多证”书,以增加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岗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职业素质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重在构建行业岗位能力、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利用有效教学素材实践,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融合。同时还要把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专业课程中,具体要做到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学习就是职业训练,以此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知识与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课证岗”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来筛选、组织、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落在实处。在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倡导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模块化、综合化为主要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所以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进行改革。
第一,基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重组课程内容。在课程整体构建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知识到专业能力、不断强化和提升,为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考证的技能需求,在选取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与职业考证的内容、要求相匹配。
第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中以开放的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该课程的特性,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工作中实施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的情况,设计工作任务,再将分解的工作任务融入到教学中,每个任务相互结合,又循序渐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实际会计岗位基本一致的财务处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并提高专业技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首先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工作中实施初级会计电算化企业的情况,选取了七个典型工作过程。再将工作过程分解为11个具体任务,再将分解的11个任务融入到教学中,每个任务相互结合,又循序漸进,学生从简入难,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充分运用“五步法原则”,在课程上合理安排90分钟时间,先由老师按照每个任务书的要求边做边讲15分钟,学生再按照老师演练方式和要求操做30分钟,在做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课中休息10分钟,再由老师讲解20分钟的难点、理论点和补充知识点等,学生再做20分钟,老师通过每一个工作任务结束后查账得出平时成绩的考核结果。
最后,学生期末考试时采用会计从业资格证仿真考试平台进行考试,每位同学所抽取的试题不同,每们同学独立考试,真正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模式,为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成效分析
“课证岗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独创性和领先性,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学生学习主动性高,采用“教中学、学中做”授课效果较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在实践年级学生考证过关率提高40%左右。在国家级、省级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于水英,孔宪香,徐震.基于“课岗证”融合的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5):116-118.
[2]张俊清,孙德凤.“课证岗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7):37-39.
[3]刘晓敏.课证岗赛深度融合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高博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才智,2014,(36):231.
[4]张洪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 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2):52-54.